首页 / 正文

第八出 允降

【高阳台】〔净领众军校上〕穷海提兵。沿江牧马。英声天下无敌。锦帐开营。弓刀雾拥云集。区区小丑成何事。望风儿三战三北。上稽山看妖氛淸尽。勒铭归国

〔众〕众将官叩头。〔净〕起去。〔众应科净〕战胜兵屯淸海湾。愁云结处是稽山。更催飞将追逃虏。莫遣江干匹马还。自家吴王夫差。追赶越国勾践至此。不料他计穷力竭。存下五千甲士。死守会稽。一则溪山险隘。我不能以驰驱。二则草木蒙丛彼实可以哨聚。想旬日之间。不能卽克。如何是好。且待诸大夫到来。再作区处。〔丑上〕

【胜葫芦】昨约营中去谒君。侵早起到辕门。〔末上〕若得君王肯。许咱投顺。定须结草。生死报深恩。

〔丑末相见科丑〕文大夫。你来几时了。〔末〕小官守候太宰已多时了。〔丑〕文大夫且少待。待我先进去报知。你可入来。〔众报丑进见科丑〕主公。伯嚭参见。〔净〕太宰少礼。〔丑〕臣启主公。越王勾践遣一下臣文种投见。帐下伺候两日。无人通报。不敢进见。〔净〕好笑。勾践这厮着他来做甚么。〔丑〕两国交兵。不拒来使。且放他入来。看他有何话说。〔净〕也罢。放他入来。〔众〕越国使臣进。〔末在外膝行至内俯伏科〕越国下臣文种死罪死罪。〔净怒科〕勾践不道。犯我先灵。我今提兵问罪。命在旦夕。有何话说。着你来见。〔末〕东海寡君勾践罪大恶极。偶犯吴之先王。蒙大王仁慈。不卽诛戮。寡君感德。旦夕不忘。今大王天威未解。提兵远临。若大王不弃。卽当请盟。愿携其妻子。率其陪臣。君请为臣。妻请为妾。春秋贡献。不绝于途。兹固寡君奉至尊之仪。实亦大王征诸侯之礼。敢使下臣布意。乞赐优容。〔净〕这个难道。〔丑〕勾践穷困。遣使乞哀。若能许之。则勾践之土地卽主公之土地。自江以北。沿海而南。皆主公之有也。〔净〕太宰。我劳心数年。提兵十万。深入敌境。克在须臾。业已至斯。不能轻诺。〔末〕下臣文种再启大王。寡君勾践栖于会稽。尙存子女千余。宝器万数。若大王怜而赦之。则子女尽入于王庭。宝器俱归于府库。若大王报而不赦。则当杀其子女。焚其宝器。以五千敢死之士。当十万久疲之师。则彼此胜败。未可知也。〔净〕太宰。你的意下如何。〔丑〕文种之言。似亦有理。若主公能封殖越国。则武功已成。名闻海内。谁不敬从。若必欲刈而亡之。恐四海诸侯不信于我。后日谁肯事吴。是主公有功而无功也。愿主公察之。〔净〕虽然如此。心上狐疑。未能灼然。岂容就许。

【高阳台】小岛羁囚。稽山穷窟。形孤势寡难立。忆昔侵凌。寃仇至今堆积。逃匿。知伊死在须臾也。看笑谈削平东穴。又何劳卑词逊语。故来哀乞。

【前腔】〔末〕穷迫。愿面缚君臣。亲携妻子。王庭尽心服役。贡献年年。驱驰敢怠朝夕。悲戚。区区寡君蒙宥免。这深恩何年消得。望君王宽仁大度。俯垂怜惜。

〔净〕旣然如此。我暂且收兵。限十日之内。君臣妻子俱赴吴庭。听候指挥。不许迟滞。〔末〕多谢大王。〔外上〕破国平戎昔未闻。鸣笳叠鼓拥回军。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主公已升帐。不免进去参见。〔众报外进见科外〕主公。伍员参见。〔净〕相国少礼。〔外〕此位何人。〔末〕越国下臣文种。〔外〕到此何干。〔丑〕领其主勾践之命。行成于吴。却纔主公已亲口许他了。〔外〕岂有此理。臣启主公。勾践强暴。屡肆侵凌。今力屈计穷。命在顷刻。是天以越赐吴。此机不可失也。誓当悬首吴阙。以谢先灵。方雪数年之仇。聊解四方之笑。顾乃不知出此。而反许其行成。窃为主公不取也。〔丑〕臣启主公。臣闻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昔晋文听寺人之言。而卽去斩袪之罪。齐桓用管仲之智。而顿忘射钩之仇。今穷兵深入。已彻彼籓篱。跃马长驱。更毁其宗社。谅些须越人之怨。已足尽吴国之情。君子不为已甚。窃为主公许之是也。〔净〕太宰之言有理。

【前腔】〔外〕主公休惑。数载深雠。一朝克复。臣子此心初适。须献首先灵。共瞻宗庙血食。主公你快收拾。看江东海西俱入款。是苍天赐吴越国。这光阴百年难遇。岂容虚掷。

【前腔】〔丑〕相国你休执。山鸟投笼。林猿归槛。如何又敎弹射。况他社稷全倾。区区小怨堪释。要经历。看稽山险绝堪死守。恐目下存亡难必。况淹留到兵疲粮尽。断然无益。

〔外〕主公。伯嚭之言。切不可听。

【前腔】〔净〕我思忆。他旣已输诚。前来纳款。边疆料多开辟。况我继绝存亡。诸侯尽瞻吴德。〔末拜谢天科〕天日。愿吾王此身长寿考。〔回身拜净科〕似南山万年无极。霸诸侯威行四海。比隆周室。

〔净暗对末科〕你的行成。我已亲许。决不食言。连忙回去。火速就来。〔末叩头下〕臣今吿辞。不日就得觐天颜也。〔外〕主公不可许他。〔丑〕主公不可失信。

【前腔】〔外〕凶逆。不日就诛灭了。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成。怕他日悔之无及。〔丑〕你偏僻。料些些弹丸穷海岛。敢与我大邦相敌。笑伊家年华高迈。不知虚实。

【尾声】〔净〕班师回去传飞檄。〔丑〕看大将旌旗云外直。〔外〕可惜数载劳师空费力。

〔净〕三军欢笑势如雷。

〔外〕尽道行兵海上来。

〔丑〕个个鞭敲金镫响。

〔合〕人人齐唱凯歌回。

猜你喜欢
  卷七百五十·彭定求
  卫元卿·唐圭璋
  韩璜·唐圭璋
  论落诗第三十六·王骥德
  十八家诗抄·卷十四·曾国藩
  第二十七回 细柳营庆赏团圆·陈端生
  第三折·佚名
  ●套数(上卷)·王九思
  夜行者·戴望舒
  卷四·汪广洋
  三集卷八十五·乾隆
  巻十六·胡震亨
  卷五十五·朱彝尊
  隆吉集补钞·吴之振
  卷五十五·陈元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00 ·佚名

    释斯植 丙辰季夏雨中 天涯身尚寄,何日向东州。 一夜霜欺鬓,连朝雨送愁。 梦多吟作崇,闲极懒为雠。 若问浮生事,无心即是谋。 释斯植 丙辰元夜 淡河斜浸月光浮,看尽青山更倚楼。 残烛怕寒元

  • 巻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六揭傒斯【字防硕豫章人集贤学士】去妇词江东有一士子留都下三年适要一贵人女为妻久乃知其已有妻子矣一夕逃去因托去妇为之诗非徒欲传其事抑以示风戒云尔轻合鲜义终茍容希礼遇逺结万里婚多为才名悮

  • 卷之二百三·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二月。辛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亥皆如之。内注  ○以神灵显应。颁河南淇县关帝庙扁额。曰神功广运。城隍庙扁额。曰应德效灵。武安县城隍庙扁额。曰神厘普洽。随

  • 卷之八十三·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十二月。丙子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甲辰皆如之。内起居注○谕军机大臣等、内务府奏、恭备要差。请饬催欠款一摺。明年穆宗毅皇

  • 卷三十四·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四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三十一 魏臣 张辽 乐进 于禁 张合 徐晃 朱灵李典 张辽字文远鴈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後以避怨变姓少

  • 第四卷 名宦 四·缪荃孙

    松 江 府 唐张 聿张聿,琅邪人。宰华亭,政治凛然。民吏有犯,收之于籍,许以自新,再,则勘籍杖之。府吏有所需,则榜邑门曰:府以某事下县索某物若干,期某日齐足。民感其诚,供输无敢后。尝有以干乞为业者,入其界,曰:此政不可挠

  • 三○六 谕内阁《学易集》等有青词一体迹涉异端抄本姑存刊刻从删·佚名

    三○六 谕内阁《学易集》等有青词一体迹涉异端抄本姑存刊刻从删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据四库全书馆总裁将所辑《永乐大典》散片各书进呈,朕详加披阅,内宋刘跂《学易集》十二卷,拟请刊

  • ·请变通船政书·丁曰健

    昔刘晏曰:&ldquo;成大事者,不惜小费;置船场执事者,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完矣。&rdquo;诚古今之通论也。曩者,台地船工,道、府有余项,价宽则易完;舟师有口粮,物用则不腐。是以一船得一船之实用也。查船厂所需

  • 序·张廷玉

    御制词林典故序词林典故书成大学士张廷玉等以序请朕惟六经之士岂易言哉而况跻玉堂而列芸署者尽六经之彦也木天故事历代沿革具见於斯则又何言惟是国家重馆阁之选极优遇之隆讵止蜚其英声将以华国而已哉如濓溪所谓文以载

  • 陈执中传·脱脱

    陈执中字昭誉,因父亲陈恕在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梧州知州。上呈《复古要道》三篇,真宗感到惊异而召见他。真宗患病,年岁已高,大臣没人敢说立太子,执中进献《演要》三篇,以早早决定天下根本为论点。第二天,真宗把其他

  • 第十九章 10·辜鸿铭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辜讲孔子的弟子(子夏)道:“作为一个统治者,在让百姓艰苦劳动前,聪明的人首先必须要获得百姓的信任——否则百姓会认为是压迫。作为一位公仆,在冒

  • 卷一百六·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尔时会中所有四大王众天。乃至色究竟天。同时化作种种天花衣服婴珞及香鬘等。踊身虚空而散佛上。合掌恭敬俱白佛言:愿此般若波罗蜜多。在赡部洲人中久祝何以故?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在赡部洲人

  • 卷五·佚名

    △无依行品第三之三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大德世尊,若有真善刹帝利真善宰官真善居士真善长者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如是等人能自善护亦善护他善护後世善护佛法。出家之人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无戒剃除须发被袈裟

  •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经卷上·佚名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闻如是:一时世尊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须菩提、阿难揵等,率自耆年素行修行,皆弃瑕疵垢除清净,宿树众德,所作已办。了厌身弊

  • 卷第八·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八  蓝谷沙门慧详撰诵持第六之三&middot;唐蓝田山悟真寺释慧超(善思附)&middot;唐蒙阳长韦仲圭&middot;唐左监门校尉李山龙&middot;唐伯济国释慧显&middot;唐隐居释法智&middot;唐雍州高逸释遗俗&mid

  •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

  •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佚名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载五言颂诗十二首。名曰《金真章》。据称「《金真章》十二篇,皆万灵之内讳,咸宫馆之隐名。诵之者令人百关开朗,疾病散灭。传授之时。皆宜歌咏之也

  • 十二品生死经·佚名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说自圣至凡之生死有十二品之不同,以劝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