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五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

深衣

续衽钩边集说引杨氏曰郑氏云续犹属也衽在裳旁者也属连之不殊裳前後也郑意盖言凡裳前三幅後四幅既分前後则其旁两幅分开而不相属惟深衣裳十二幅交裂裁之皆名为衽续衽谓属连裳旁两幅不殊裳之前後也又衣图云既合缝又再覆缝方便於着以合缝者为续衽覆缝为钩边

窃案深衣制度惟续衽钩边其说不一吴临川曰此言裳之旁际续犹属也衽谓裳之旁际钩谓覆而缝之边谓其旁之无布幅处裳以六幅之布交解裁之为十二片每片一旁有布幅一旁无布幅将此两旁相合缝之缝毕又将有布幅一旁覆掩无布幅一旁而重缝之谓聨属裳之旁衽者必须钩缝其所裁之边也左右各六片依此法缝毕帷当背处二片皆有布幅则不须钩边但削幅而已朱氏曰边谓边缝也衽边斜幅既无旁属别裁白布而钩之续之衽下若今之贴边经曰续衽钩边正以钩边续於衽也後人不察至有无衽之衣或有衽亦加钩边则於袷领相妨身服不宜姑正之以俟知者冯氏谓腰间当缝处亦非也愚案吴氏之说与杨氏之说相发明朱氏则谓另裁白布钩衽边而续於衽下冯氏则谓腰间当缝处各持一说未审孰是更详之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集说引杨氏说具详於续衽钩边之下

窃案郑氏以来皆谓深衣之裳以六幅分为十二幅故杨氏尚仍其误不知记所谓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者兼衣六幅裳六幅言非专指裳也盖深衣之裳每幅裁为二片而颠倒缝之仍为一幅以其未裂而言则曰六幅以其既裂而言则曰十二片以其裂而复缝言之则仍曰六幅非有十二幅也若如旧说则裳之幅应月而衣之幅独不应月乎惟衣裳合为十二幅则衣六幅象六阳月裳六幅象六隂月而其义始备此吴兴敖氏临川吴氏之说予更为申明之

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集说纯衣之缘也袂缘缘袖口也纯边缘襟旁及下也各广寸半袷则广二寸也吕氏曰纯袂缘纯边三事也谓袂口裳下衣裳边皆纯也亦见既夕礼

窃案纯谓缘之也如曲礼不纯素不纯采之纯袂袖口也缘郑氏作緆谓深衣下缘也士丧礼下注云在幅曰綼在下曰緆边衣裳之侧也纯袂缘者缘袂与缘也纯边者缘衣裳之边也吕氏说是

投壶

司射奉中集说中者盛算之器或如鹿或如兕或如虎或如闾闾如驴形一角而岐蹄或如皮树皮树亦兽名其状未闻皆刻木为之上有圆圈以盛算

窃案集说但言中为盛算器详其状而不及其义盖所以命为中者投中则取算计之故为中也

揖宾就筵集说西向揖宾以就投壶之席也宾主之席皆南向

窃案今俗投壶宾主相对古宾主席皆南向集说既言之而席之相去未言也郑氏曰相去如射物孔氏曰物如射者所立之处物长三尺濶一尺二寸两物东西相去容一弓斯则宾主席相去之数也

设中集说取中以进而设之

窃案此中设於何处也孔氏曰司射西阶上取中稍进东面而设中也此中亦设於西阶上也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间若一集说司射命乐工奏诗章以为投壶之节狸首诗篇名也今亡间若一者诗乐作止所间疏数之节均平如一也

窃案乐工多人是何乐工也郑氏曰弦鼓瑟者也孔氏曰知鼔瑟者郑约郷射礼用瑟也案下有鲁鼓薛鼓节亦有鼔然以弦为重故特云命弦者也集说又言闲若一者诗乐作止疏数之节均平如一其於投壶何当乎郑氏曰投壶当以为志取节焉孔氏曰投壶者当听之以为志取投合于乐节故须中间若一是也何集说所解之踈乎

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集说灌犹饮也谓蒙赐之饮也服善而为尊敬之辞也

窃案灌溉也犹物之蒙灌溉谦辞也

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集说石梁王氏曰司射至主党二十四字与上文薛令弟子若是者浮相属今从之乐人国子之能为乐者非作乐之瞽人也

窃案此二十四字注疏在後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之下未尝不可何故必欲移之盖此记自主人奉使至请彻焉十节投壶之礼已毕後又记算筹之数壶矢之制又记鲁薛令弟子辞及撃鼔全半之节又记属宾党主党之人所以补前正经之未及犹仪礼正经後之记也本不相连属其不必移於薛令弟子之下明矣又乐人乃撃鼓与弦歌者也盖主人推主党为之者今云国子之能为乐者而又属之主党岂卿大夫之子而能为乐者反不及于外来之冠士耶此则仍注疏而误者也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五

猜你喜欢
  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佚名
  卷六下 滕文公章句下·孙奭
  春秋释例卷八·杜预
  卷八十八·程公说
  卷十二·严虞惇
  第七章 13·辜鸿铭
  卷八·袁燮
  (二十四)朱子论为学·钱穆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冯友兰
  卷一百二(隋三藏三藏达摩笈多译)·佚名
  卷下·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为国家与佛教著想应努力实行菩萨行·太虚
  答陈伯达问(二则)·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晞颜·唐圭璋

      晞颜字达圣,号东轩,景定三年(1262)进士。官知县,除御史。   贺新郎   贺耐轩周府尹己卯   富贵人间有。就如今、秤量阴德,还公最厚。一郡鹘崙全似旧,春满霜畴稻亩。近帐外、干将夜吼。直指禾川弄霆雷,纵山阴、鹿健

  • 词苑丛谈卷十·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辨证苕溪渔隐曰小説纪事亦多舛误岂复可信虽事之小者如一词一诗盖亦谬尔淮隂侯庙诗筑坛拜日恩虽重之句青箱杂记谓是钱昆作桐江诗话谓是黄好谦作是一诗而有二説也小词春光好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之句湘

  • 卷六·郭则沄

    纳兰容若侍中《西苑杂咏》有云:“香引轻飔散玉除,下帘声彻退朝初。马前此日承恩数,也逐清班许钓鱼。”按:宋牧仲《筠廊二笔》载,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三日,上谕部院诸臣:“朕因天气炎热,特奉两宫避暑瀛台。今幸

  • 序·蔡正孙

    甚矣诗之难言也久矣,盖自《国风》、《雅》、《骚》而下,以迄于今,上下千数百年,其间骚人韵士,嘐嘐然曰诗云诗云者,无虑数十百计。然求其为大家数,则自陶、韦、李、杜、欧、苏、黄、陈而下,指盖未易多屈。信矣诗之不可以易易言

  • 卷一百三十·志第八十三·乐五·脱脱

        ◎乐五   高宗南渡,经营多难,其于稽古饰治之事,时靡遑暇。建炎元年,首诏有司曰:"朕承祖宗遗泽,获托臣民之上,扶颠持危,夙夜痛悼。况于闻乐以自为乐,实增感于朕心。"二年,复下诏曰:"朕方日极忧念,屏远声乐,不令过

  • 卷十八·连横

    榷卖志连横曰:昔者大公治齐,官山府海,以殖其利,管仲因之,齐以富强。故能霸诸侯,攘夷狄,功传数世。汉兴,至武帝时,拓地用兵,军旅岁动,国计不足,设盐铁之官,榷酒酤之税。文学之臣以为聚敛,而功利者且以为富国焉。台湾榷卖之制,始于清代

  • ○肃军政第四·宋濂

    洪武元年春正月,上以太史令刘基奏,立军卫法。乃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军卫。大率以五千六百名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名为一千户所, (‘一千一百二十名为一千户所’,原脱‘千户’二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

  • 名山藏卷之四十五·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天驱记(下)◆天驱记(下)故国珍明玉珍陈友定扩廓帖木儿○故国珍方真故国珍也名珍以字行高祖既定天下来归避御讳改曰真字谷贞云国珍者台黄岩杨屿入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元末童谣云杨屿青出海精

  • ◎经理与女工(双双捉将官里去)·李定夷

    湖北省垣各商店,风俗最坏者。一布店对买货之妇女,语言神色,不合规则。一茶店对摘茶之女工,眉来眼去,无所不为。甚至有轻薄之行路人,过必伫窥。近更有横街之精益织袜公司,雇一理线纱之女工,置诸该经理之屋内。屋之楼上,则为吴德

  • 虞世基传·李延寿

    虞世基字懋世,会稽余姚人。父亲虞荔,《南史》中有传。  虞世基自幼恬淡安静,喜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学识广博,才能超人,兼长草书、隶书。陈朝中书令孔奂见到虞世基,赞叹说:“南方杰出优秀人才中崇贵的人,就属于这个人了。

  • 楚怀王拘张仪·佚名

    【提要】 张仪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但是他还是能施用计谋、化险为夷。这次他只利用宠妃郑袖的女性心理轻易就达到了目的。 【原文】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

  • 晋纪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庚子、280)·司马光

    晋纪三 晋武帝太庚元年(庚子,公元280年) [1]春,正月,吴大赦。 [1]春季,正月,吴国实行大赦。 [2]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戌,所向皆克。二月,戊午,王浚、唐彬击破丹阳监盛纪。吴人于江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

  • 略论中国社会主义·钱穆

    大陆邓小平自称,求改马列共产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此言甚有思路。但社会一名词,乃近代自西方传译而来,中国自古无之。《大学》八条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傥以较大言之,则可谓天下即指社会。但其地位极广大犹在国之上

  • 四书通证 羣书总目·张存中

    周易 尚书毛诗 周礼仪礼 春秋大戴礼礼记尔雅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尚书大传 韩诗外传左传注疏 家语老子 列子庄子 楚辞荀子 贾谊论策淮南子抱朴子扬子 史记春秋国语 吴越春秋战国防两汉书魏志 蜀志南史 唐

  • 御纂孝经集注·雍正

    开宗明义章第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以开宗明义名章】○仲尼居曽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徳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曽子辟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徳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女【女音

  • 似顺论第五 处方·吕不韦

    处方原文:五曰:凡为治必先定分:君臣父子夫妇。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逾节而上不苟为矣,少不悍辟而长不简慢矣。金木异任,水火殊事,陰陽不同,其为民利一也。故异所以安同也,同所以危异也。同异之分,贵贱之别,长少之义,此先王

  •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夏元鼎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原题「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宗禹即南宋夏元鼎。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编首载宝庆三年(1227)真德秀〈序〉,谓夏氏所撰《悟真讲义》,「章剖句析,读之使人焕然无疑」。全书取《悟真篇》正

  • 毛诗指说·成伯玙

    诗经学专著。一卷。唐成伯玙撰。伯玙生卒年及生平未详。此书凡四编。第一编曰兴述,说明陈诗观风与孔子删诗正乐等事;第二编曰解说,先解释诗义,《风》、《雅》、《颂》次之,《周南》又次之,诂训序又次之,篇章又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