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究遗卷五

左庶子叶酉撰

闵公

元年春王正月

继弑君不书即位说详桓元年公即位下胡氏谓内无所承上不禀命非也十二公皆不请命于天子昭公亦不承国于先君何独于此而讥之

齐人救邢

齐人浑举之词辨详隐二年莒人入向下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

传乱故是以缓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

传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公羊注时庆父内则素得权重外则出奔强齐恐为国家祸乱故季子如齐奉闵公托齐桓为此盟下书归者使与君同致其说与左氏异按经文上书盟于落姑下书季子来归则季子之归在盟後审矣且必无与君同致之理何休之说不足信但当庆父弑般之後若友方出奔在外则闵公以九龄藐孤??在疚孰能奉之出会伯主而为国计者故吴氏澂疑必鲁之世臣有不当权而忠于国如卫之石碏者密告伯主请复季友其说似得其实然犹有未尽者庆父专权自恣请复季友本非其心之所愿使密告伯主而彼不预闻则愈足以中其忌而沮其事不难矣虽欲季友之归也得乎是时庄公甫薨遗泽在人诸臣不尽庆父之党诚有如吴氏所云不当权而忠于国者意必伪托僚谊设辞以诱之谓季才而弱且兄弟至亲复之可藉以靖国人以此说庆父于是庆父恶贯既盈天夺之鉴或遂信以为得计而不疑耳其後闵复被弑鲁势更危使于此无人焉以大义激衆怒同声疾呼如水火之不可犯庆父何遂至于出奔僖公恐亦难以入立此皆国犹有人之效也鲁之所以危而复安者其以此也欤不致者特会参盟例不致先儒因夹谷黄牵诸盟会皆致遂疑鲁与齐壤地相接屡相侵伐故凡与之会盟皆致果如其说此与宣元年会齐侯于平州何皆不致乎盖特会参盟书至者以有戒心故此与平州之会无戒心故不致从恒例也

季子来归

按传称成季奔陈经第书其归而其出不书者圣人心在天下凡大夫出奔必书者以当时诸侯政刑不纲至使股肱一体之人往往为事势所廹而不安于其位即此足以徵世变焉故谨而志之盖为天下之大局志非徒为此捐坟墓背桑梓一人之身家志也鲁至庄公之末先君甫薨嗣子被弑世变莫甚于此季友因君弑国乱而出奔是其奔乃君弑之余事耳世变之甚者书其余事可以概之故季友之出奔不书者所谓春秋举重也庄八年齐无知弑其君诸儿其时纠来奔鲁史未有不书者而圣人削之即此义【庄十二年宋万出奔陈闵二年公子庆父出奔莒其异于季友之不书出奔者宋万庆父二人皆弑逆之贼春秋以其出奔为失刑也故书以示讥不得执彼以疑此】然则来归之文不嫌于无所起耶是殆不然圣人因史作经以垂教万世非为鲁国修史也其事之首尾圣人以为不必备者以有鲁史在耳其後鲁史不传必三家恶其害己而去其籍固圣人之所不及料者也此既书来归则前之出奔不待言如纠之来奔不书而书公伐齐纳纠固亦不嫌于文之无所起也何独于此而疑之季友不名者当时鲁国几亡季友归国势乃危而复安于是国人皆有喜出望外之意夫子笃于父母之国虽生百数十年之後而与生当其时者有同情焉故其津津于笔削之间者盖据国人以为文国人固不可以名大夫也下书齐仲孙来明年又书齐高子来盟齐大夫之来皆不名义与此同称子者单季字不成文又不可云我季也故称季子大夫归例书自某国而落姑之请复季友传称公待之于郎则其归也乃见公于郎之後自郎来归故不书自陈也

冬齐仲孙来

按仲孙之来齐侯使之也不书齐侯使者先儒谓齐侯使来觇国其说恐不确盖鲁为东方之望国齐桓本欲宁其难而亲之以示救灾恤隣之义湫之来鲁实省难非觇国也迨闻仲孙言其难未已乃不免动其觊觎之心万一乘其危而取之于己未为不利此伯者之所为假之也然当其使仲孙来之时固无取鲁之意安得遽以觇国疑之仲孙承桓公取鲁之问能以鲁秉周礼劝其君以霸王之器其为功于鲁者甚大于是鲁人喜之故书法与下齐高子来盟同其说详具彼下不以子称者仲孙复氏文当然也

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

阳小国盖齐人廹而迁之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按礼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于庙庙之远主当迁入祧因大祭以审昭穆谓之禘禘吉祭也庄公丧制未阕行之太早又不于太庙故详书以示讥其曰于庄公者谷梁所为在三年之中未可以称宫庙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

不地义见隐公十一年公薨下庆父缢缘臣子之义仇既复矣而闵不书葬何也鲁为庆父立後非所以待不共戴天之人故仍从仇未复之例以病季子也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

传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杜注哀姜外淫故孙称姜氏先儒谓哀姜杀子罪轻故不去姜氏皆非也书夫人未有不书其氏者文姜不书氏着其为夫人以正其罪耳哀姜杀子单书夫人不足以着其罪也故从恒辞书氏岂谓其罪之较轻于文姜哉其不孙于齐而孙于邾者盖知齐桓之怒其淫行而惧其讨也邾附于齐夫人齐女故欲暂托以免祸

公子庆父出奔莒

传初公傅夺卜齮田公不禁秋八月共仲使卜齮贼公于武闱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以赂求共仲于莒莒人归之及密使公子鱼请不许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声也乃缢按叔牙酖而书卒庆父缢不书卒何也庆父之罪浮于叔牙鲁不正其罪而诛之且为之立後失刑甚矣故第以出奔书而闵公不书葬皆所以罪季友不明于瀦宫灭亲之义而寛乱贼之诛也

冬齐高子来盟

按高子不书齐侯使者胡氏谓权在高子非也齐桓既听仲孙之谋务宁鲁难而亲之矣至是闵公虽复被弑而夫人孙庆父奔天去其疾矣桓虽欲取鲁其势恐亦有所不能故高子之来盟公羊称其将南阳之甲立僖城鲁其与存恤邢卫之事何以异扶危定倾此齐桓所以为五伯之盛也岂如胡氏云云哉其所以不书齐侯使者盖据国人以为文故高子仲孙皆不以名见使书齐侯使则上下衡决不成文理矣所为圣人之情见乎辞有欲赘一辞而转无以见其情者安得以权在高子之说为解且合前後文观之元年秋书公及齐侯盟于落姑下即继之曰季子来归则并季子之归且以为职桓之由况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二子之大有造于鲁者夫孰非桓公为之乃因其取鲁一问专文致其乘人之危以为利之罪遂若存鲁之功毫于桓公无涉皆由昧于圣经所以不书齐侯使之故耳岂不谬与

十有二月狄入卫

不书灭者卫旋灭旋复若以灭书则与灭而不复者无以别矣

郑弃其师

杜注郑伯素恶高克使将师救卫随後逐之因将师而去不目郑伯者胡氏谓君臣同责非也恶其臣而弃其师失为国之道矣故以国书不称爵者义不关乎其爵也

 

 

春秋究遗卷五

<经部,春秋类,春秋究遗>

猜你喜欢
  卷首·湛若水
  卷十六·孙奇逢
  春秋集传纂例卷十·陆淳
  卷二十·范处义
  第二十章 因果·佚名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戴圣
  卷十二·方苞
  卷十一·李光坡
  ·心即是理··王守仁
  宣公·宣公八年·左丘明
  僖公·僖公十七年·左丘明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佚名
  显示真实相所开的三重方便门·太虚
  佛说大迦叶本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阮阅

      ●卷四十三&middot;送别门  刘综学士出镇并门,两制馆阁皆以诗饯其行,因进呈。章圣深究诗雅,时方竞尚西昆体,垛裂雕篆,亲以御笔选其平淡者,得八联句云:&ldquo;夙驾都门晓,凉风苑树秋。&rdquo;晁迥&ldquo;秋声和暮角,膏雨

  • 卷539 ·佚名

    周端臣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 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 祗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 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 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 周端臣 毋忽诗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

  • 卷101 ·佚名

    高似孙 九怀 浙水府 越山兮青青,江波兮喷薄。 万里兮长风,引惊澜兮去之。 夫君兮以渊为期,水何为兮劳苦。 越山兮升云,江水兮未平。 举酒兮讯君,将与余兮心倾。 若有人兮飐云旗,舞神鱼兮踏文

  • 卷三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十冬类五言古杂诗         【晋】张 华晷度随天运四时互相承东壁正昏中涸阴寒节升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重衾无暖气挟纩如怀氷伏枕终遥夕寤言莫予应

  • 读礼通考引用书目·徐乾学

    仪礼注防周礼注防礼记注防周易注防尚书注防毛诗注防春秋左传注防春秋公羊传注防春秋谷梁传注防论语注防孝经注防孟子注防尔雅注防大戴礼记国语孔子家语朱子仪礼经传通解黄榦仪礼经传通解续杨复仪礼图敖继公仪礼集说汪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六月丁丑朔以宣大二镇兵荒暂免居庸关商税○宣大山西督抚官杨博等条议备虏事宜宣府四事一分布士马令总兵李贤以正兵驻劄镇城五路参将各守信地巡抚标下及东路游击驻怀来新旧游兵驻左卫东城以防蔚州等处南下

  • 通志卷八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一孔子 孔子弟子 老子 列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司马穰苴 孙武【孙膑】吴起 孟子【邹忌邹衍】淳于髠 慎到 邹奭 荀卿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

  • 卷七 魏书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陈寿

    (吕布传、张邈传、臧洪传)吕布传,(附张邈、陈登传)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他以骁勇善战在并州任职。刺史丁原兼任骑都尉之职后,驻守在河内,任命吕布为主簿,非常器重他。汉灵帝死后,丁原率部前往洛陽,与何进密谋诛杀灵帝亲近

  • 到溉传·李延寿

    到溉字茂灌,是到扌为弟弟的儿子。父亲到坦,是齐朝的中书郎。到溉少年时是个孤儿,家中贫寒,和哥哥到沼、弟弟到洽都很出名,由王国左常侍起家。乐安人任窻十分欣赏喜爱,总是提携到溉、到洽二人,广为提高他们的身价。他的生母魏

  • 张雄飞传·宋濂

    张雄飞,字鹏举,琅笽临沂人。父张琮,曾在金朝做官,守盱眙。金人怀疑他,罢其兵权,徙居许州。雄飞自幼失母,由琮妾李氏抚养。蒙古兵屠杀许州百姓,只有工匠幸免。有个姓田的人,原为张琮的部属,自称能制弓,且伪称雄飞及李氏为其家人,因

  • 汉纪五十七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206)·司马光

    汉纪五十七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丙戌,公元206年) [1]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 [1]春季,正月,有异星出现在北斗星座。 [2]曹操自将击高干,留其世子丕守邺,使别驾从事崔琰傅之。操围壶关,三月,壶关降。高干自入匈奴求救,单于不受;干独

  • 第六节 唐末割据(下)·吕思勉

    陈敬瑄之平东川,实藉高仁厚之力。光启二年(886年),仁厚复据梓州绝敬瑄。梓州见第六章第三节。杨师立降将郑君雄,时为遂州刺史,亦陷汉州,攻成都。汉州见第六章第三节。敬瑄使部将李顺之逆战,君雄死。又发维、茂州羌军击仁厚,斩

  • 卷三十二·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二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表记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集说应氏曰裼袭以示文质各有异宜所谓不相因者恐一时或有异事必易服从事各存其敬不以袭衣而因为裼不以裼衣而因为袭盖质文既辨而又不惮

  •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林语堂

    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许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女性型”这个名词为惟一足以统括各方面情况的称呼法。心性灵巧与女性理性的性质,即为中国人之心之性质。中国人的头脑近乎女性的神经机构,充满着“普通的感性”。而缺少抽

  • 卷七十·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十    宋 王与之 撰冬官考工记上赵氏曰先王建官始于天官掌邦治至冬官而经理之事终矣名官以冬此其防也工百工也考察也以其精巧工于制器故谓之工以其所制之

  • 正一解厄醮仪·佚名

    正一解厄醮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醮仪,奉请北斗七星、五帝诸君,前列醮仪用具和作坛格式。

  •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佚名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假托元始天王命太上大道君笔录,言诵九天诸真名讳及佩符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九天真王和五老上帝名讳及符,劝人佩符,称若妄示人,将遭风刀之拷,“一

  • 奴书订·祝允明

    《奴书订》为明代祝允明所作,写此文章是他对李应祯“奴书”观点的驳斥。提出法古和创新兼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