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通训卷二     宋 张大亨 撰

桓公

滕子来朝【二】薛伯卒【庄三十一】杞伯来朝【庄二十七】杞子卒【僖二十三】公会尹子单子云云伐郑【成十七】?子来盟【襄二十九】

孟子称周室班爵禄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周官之制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凡三等而春秋之世则公一等侯一等伯子男为一等故子产曰郑伯男也而共公侯之贡左氏亦云礼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其序於经伯子男之班高下迭居靡有定位则信乎其一等矣滕薛杞故侯也黜居伯子之列单故伯也黜居子列此非一二第之也以其等为之差耳然而黜不逮於男者子男同位故也周衰诸侯黜陟之柄不归於天子或由覇者之令或为大国所制然秦晋之始为列侯邾郳之初赐王爵亦必请於天子而後受之则知先王之泽盖未尽泯春秋所以汲汲于斯者抑有谓也说者谓杞虽夏之後背乎礼故仲尼以文贬其爵同於吴楚徐越是盖不然春秋因实以定名者也爵命受之天子而仲尼得以升黜之不几于乱名者乎若吴徐越则外域之君也虽有公侯之地本爵不过于子春秋黜其僭称而复其本耳非贬也所以贬吴楚者於经槩可以见之不在乎称子也

公会齐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二】公会宋公云云于袲伐郑【十五】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庄八】宋公楚子云云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僖二十一】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僖二十一】楚人围江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文三】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宣元】晋人齐人云云会于澶渊宋灾故【襄三十】公会刘子晋侯云云于召陵侵楚【定四】会盟侵伐不言其所事者其事衆也指言其所事者其事专也其事专故善恶审善恶审故褒贬明稷之会以成宋乱而实无损於乱澶渊之会以恤宋灾而实无补於灾袲之会以伐郑纳君而不克纳召陵之会以侵楚治蔡而不克治郎之次以俟衆伐郕而不克俟处父之师以伐楚救江而不克救棐林之役以伐郑救陈而不克伐勤诸侯暴师旅窃取其名而不効其实春秋所以正其辞也盂之会楚子有轻中国之心执宋公以求覇薄之盟诸侯有卫中国之志释宋公以沮楚楚子不得遂其覇心中国不遂屈於外裔春秋所以正其辞也凡美恶之实苟有所见君子不务斥之非恶讦也周旋中礼从容中道之义也帷所见之不足与明也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於是君子正其辞焉此学者所当深考也

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二】

胤之舞衣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礼度出焉故先王以之传世夏后氏之璜封父之弓密须之鼓阙巩之甲训戒存焉故先王以之封国此之谓重器皆藏诸宗庙以为社稷之镇守也夫大鼎者郜所自为邪抑王所封邪自为则无法王所封则不可遗人今郜不能保而遗宋【郜尚存非灭得】宋不能有而贿鲁鲁遂藏之太庙将以考礼则取非其礼将以示训则不可以训宜宗庙之弗受也三国胥失故并举而诛之凡春秋书取皆恶其不以义得此其尤者也

蔡侯郑伯会于邓【二】

春秋志外之会盟鲁不与焉者凡二十有七诸侯则举其爵大夫则不列其名摠曰人而已耳夫鲁所不与而经得以志者未必皆赴告之辞盖亦有所谓闻而知之者矣苟关於治乱圣人録焉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是以诸侯之举其爵无所疑也大夫之不列其名辟不敏也然则莒子帛【隐二】郑游速【定十】何以名之曰二者前志之所略未可以臆断也慎言其余可矣

公会齐侯于嬴公子翬如齐逆女齐侯送姜氏于讙【桓三】公会齐侯于讙【三】夫人姜氏至自齐【三】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三】

易之咸恒诗之周召皆夫妇之初人伦之本也咸恒则曰亨利贞吉利有攸往周召则曰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盖未有不正其始而能亨且吉可以有行可以化下而为治道之基者也公之娶也成昏于齐非不称主人之义也文姜之嫁也齐侯送之非远兄弟之义也公受姜于讙非亲迎之义也姜不与公同至非女随之义也翬逆女而不致夫人非逆女之义也年致女而聘非致女之义也文姜失事君子承宗庙之道干飨会之礼肆往来之欲以至於杀其夫乱其国者由其始之不正故也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以戒欤春秋十有二公闵幼未娶哀位未终其余得昏婣之正者皆略之若桓庄之娶齐成女之家宋最为失正之甚者故春秋尽其辞焉

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三】

命者君所以诏其臣上所以令其下也有出之者则有受之者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故出命者无不善而受之者诚服也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故出命者未必善而从之者不得已也春秋之世天子之命固不能使诸侯诚服惟大国刼之以威然後畏而退听今此两国者地丑德齐莫能相尚其所谓命者谁出之而谁受之邪有以见王室不纲方伯失职诸侯各自为政也不然凡会遇者亦皆不盟此何独以胥命云哉

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五】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丙戌卫侯晋卒【十二】夏五【十四】郭公【庄二十四】九月辛丑用郊十一月壬申公孙婴齐卒【成十七】

孔子曰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又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夫人之所不知与史之阙文虽理所易知易见者圣人不敢加损焉畏後世之凿也故春秋记事如日月之疑犹或阙之以俟後之多闻者况大于此者乎左氏作传与国语所载时有不同司马迁作史一事而杂见数说不知者以为抵牾也其知者以为法圣人也此学者所当深考也

齐侯郑伯如纪【五】州公如曹【五】单伯如齐【文十四】

外相朝聘不志于春秋其志者我所与闻者也齐郑朝纪欲窥其间而袭之吾伯姬之国也州公朝曹欲委其国而去之来托於我也单伯聘齐欲以王命请吾子叔姬也是皆我所与闻也纪无罪齐郑以诈图之州无罪杞以强廹之子叔姬无罪齐人杀其子而执之君子恶三国之无道而伤鲁之弱不能救也於是志之

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五】王师败绩于茅戎【成元】王者之兵有征而无战今王有讨于郑而不曰征有以见正已之道不足也天子之军其将皆命卿今王自将之三国从王而君不自行有以见用衆之道不立也此兎爰所以闵周也不言王以三国伐郑不使王首难也不言郑人与王战不使郑敌君也此春秋所以尊王也郑败王师则没其败戎败王师则志之何也戎外裔也贽币不通礼教不及王师败于戎犹可道也郑周之宗国王之卿士也内以蕃王室外以御戎狄者也亲执干戈以败王师不可道也

州公如曹【五】寔来【六】纪侯大去其国【庄四】

诸侯之国皆受之天子而世守之者也宗庙社稷存焉去其国而宗庙有奉社稷无陨则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仁者之所为也太王之去邠是也去其国而宗庙乏祀社稷乏主则与民守之效死而勿去义者之所为也孟轲之语滕是也纪侯廹于齐使其季事齐而已去之民之从者四年而後毕纪於是复见合乎太王之所谓去也州公廹于杞委其国于杞而已托於诸侯民无从之者州是以不复见异乎孟子之所谓守也此春秋所以贤纪而下州也寔来者不复反之辞也大去者不复顾之辞也

大雩【五○按经大雩乃桓公五年事原本误作三年今改正】大雩十有九不雨七雨一大旱二

诗称春夏祈糓于上帝则雩为常祀矣传称龙见而雩则雩有常时矣语称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则雩有常所矣以其有常故春秋不志大雩非常也以旱故举举不必以其时故春秋志之雩而效则志雩雩而不效则志不雨不雨而为灾则志大旱志不雨而曰雨者嘉及时也志不雨而不曰雨者弗及事也志大旱而不曰饥者荒政行也【荒政不行则书饥】夫天灾流行虽国家所不免然先王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者畏天忧民故也观举祀之早晚察记雨之疏数则人君畏天忧民之志可以槩见矣

八月壬午大阅【六】

先王寓兵政於民政不尚兵也藏武事於农事不黩武也是故四时之田皆於农隙所以简车徒闲战陈也车攻吉日之诗是矣八月大阅不因田猎为之非事也不待农隙为之非时也然则春秋以为罪乎曰否於是鲁不用兵久矣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以为近於知道者向使及其时事而为之虽车攻吉日何以加焉故明其政刑大务也非其时事小过也春秋不以小掩大亦不以大废小

子同生【六】

文姜之子同出姜之子恶【襄仲所杀】齐姜之子午【襄公】皆嫡长也同则志其生而恶与午不志何也传谓同以太子生之礼举之是不然礼曰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适长虽有为世子之道然始生同未得异其礼也内则之言因传为之也夫同有威仪伎艺而不能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陈灵公之弑鲁桓公之死陈之所以亡鲁之所以乱皆本于此也【陈灵公之臣谓徵舒似君君曰亦似汝鲁桓公曰同非吾子齐侯之子】是故春秋正其辞焉於陈曰夏徵舒於鲁曰子同生所以断天下後世之疑为淫荒昏乱之戒也

二月焚咸邱【七】

夏之仲春君誓吏士以习军旅遂以蒐田焚莱除草田正弊火然後献禽以社至季春出火而後民皆用之先王之法也今以建丑之月焚焉非习军也非田社也故不言蒐故春秋讥之四时之田非时而举犹书其过况先时出火乎先王之出内火也必考於天然後为之所以顺隂阳之阖辟厚民之生也岂苟然哉

糓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七】郳黎来来朝【庄五】

糓邓者汉上之小国郳者邾之别封也糓邓廹楚郳廹诸戎皆杂用其礼故春秋録其朝所以明其为诸夏也名其君所以贱其背於礼也郳後受爵乃始从中国之称而糓邓之後遂无闻焉

正月己卯烝五月丁丑烝【八】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十四】吉禘于庄公【闵二】禘于太庙用致夫人【僖八】大事于太庙跻僖公【文二】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乐【宣八○按此条原本讹脱今据经文补正】有事于武宫叔弓卒去乐【昭十五】从祀先公【定八】

祫禘烝尝所以事宗庙者也故通谓之事亦通谓之祀而祫则远及於毁庙之主宗庙之礼莫加焉故又谓之大事然则皆常祀也非有失不志于春秋其失在祀则指祀以示讥其失不在祀而因祀以见失则略称事与祀而己烝冬祀也岁中不可以再举尝荐新也灾余不可以复荐禘列昭穆之祀也庄未当列而姜不可列故曰其失在祀则指祀以示讥之也合食之祭宜次尊卑而乱之卿佐之卒宜废乐舞而用之故曰失不在祀而因祀以见失也从祀先公疑於反正矣而出於阳虎之所为故春秋不目先公不指其祀所以惩其伪也宗庙之礼有国之至严也肆於上擅於下欲人知孝敬之实笃君亲之义难矣哉文公在丧而祫与吉禘无殊而曰失不在祀何也在丧而祫固为失矣因之逆祀则又甚焉事有一举而两咈於道者取其甚以责之则其余不待贬而自见也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八】纪季姜归于京师【九】刘夏逆王后于齐【襄十五】

王娶则伯叔之国主之上公逆之为之主者归之正也刘夏士也逆不我谋归不我告王失大昏之礼鲁失主昏之义祭公专命刘夏失职皆非厚人伦美教化之道也王后者天子之匹化天下以妇道也后归不以礼则王不能假有家不能假有家其能化天下乎此春秋所以志也【伊川春秋传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祭公受命逆后而至鲁先行私礼故书来而以逆后为遂事责其不?王命而轻天下之母也 纪季姜归于京师 书王国之事不可用无王之月故书时而已或曰借如正月日食则如何书之曰书春日食则其义已明也王后之归天下当有其礼诸侯莫至是不能母天下也故书纪女归而已】

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九】杞伯姬来朝其子【僖五】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十四】

射姑世子也已誓则有摄君之礼父命之正也杞伯姬之子未世子也方幼则无朝聘之礼母挈之妄也鄫子夫也制义则无从妇之礼妻使之逆也朝聘者天子诸侯之事也妇人与焉则国家之政可知矣

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十】

春秋三十有三战未有以来战言者言来战而不言所与战知吾未尝战也来战彼志也不言所与战吾志也春秋无义战而争地争城至於糜烂其民则又不仁之甚者桓公即位十年于此矣虽无侵伐而不忘武备虽有武备而不敢用战於是三国犯之而已不与争亦庶几乎保国之仁矣鲁郑伐宋丁未战于宋【十二】亦不言所与战知宋未尝战也犹若此矣特内外之辞异耳

郑忽出奔卫【十一】郑世子忽复归于郑【十五】陈公子留出奔郑【昭八】楚灭蔡执蔡世子友以归用之【十一○按经楚灭蔡云云乃昭公十一年事原本误作十二年今改正】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十三】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哀二】

忽之出也曰郑忽及其归也曰世子友之执也蒯聩之纳也亦曰世子留之出也曰公子比之死也亦曰公子是皆丧未踰年未成君之称忽友蒯聩曰世子明当立也留比曰公子明不当立也蒯聩虽未立而从既立之称明其正也留比虽既立而从未立之称明非正也礼嗣子未没丧不称君而春秋之制踰年则君之故曰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踰年称公未踰年先君虽已葬不改元不称君所以明继体之义笃君亲之爱也郑忽曹覊【庄二十四】卫子【僖二十五】子恶【文十八】王猛【昭二十二】是也既踰年先君虽未葬改元以绍统正位以定民所以明君道不可旷国命不可废也鲁文公成公定公【并元年】卫惠公【桓十三】卫定公宋共公【成三】是也晋献公之卒【僖九】经不志葬里克杀两嗣君未踰年则曰君之子既踰年则曰君知不系乎葬也齐昭公之卒【文十四】晋厉公之弑【成十八】经亦不志葬齐世子舍晋公子周皆未踰年称君舍明适长周明非嗣故不待乎踰年也齐顷公【宣十】郑悼公【成四】邾隐公【定三】既葬而免丧未踰年而称君是不知君亲之爱继体之义也顷公所以见辱於鞌悼公所以自弃於晋隐公所以见执於鲁非不幸也若陈佗齐无知莒展舆弑君公子瑕逐君而自立未能自定而见诛逐故虽踰年不以国君道也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于折【十一】陈侯使女叔来聘【庄二十五○按经陈侯使女叔来聘系庄公二十五年事原本误作十五今改正】公子友如陈葬原仲【二十七】齐仲孙来【闵元】季子来归【闵元】齐高子来盟【二】晦震夷伯之庙【僖十五】宋子哀来奔【文十四】

礼国君不名卿老又曰盛德之士不名卿老者爵齿特高之臣也不名者敬老事长之义也敬老为其近於亲所以教人孝也事长为其近於兄所以教人悌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孝悌行而王道之本立矣故君之於臣所不名者二有礼之而不名者尚齿之义也有贵之而不名者尊贤之谓也尚齿尊贤其义一也

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十二】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庄二十八】宋公曹伯云云伐齐宋师及齐战于甗齐师败绩【僖十八】

春秋言伐则不言战言战则不言伐言伐言战惟此三者耳言伐不言战者未必战也言战不言伐者伐不足道也言伐言战者重之也此三者曷为重之伐宋之战鲁不为宋所信【五会不能平宋郑】不知反求诸已而乱以济之伐卫之战齐不为卫所服【齐桓以覇国伐卫而经先卫及齐战则不服可知】不能威之以义而赂以要之伐齐之战宋不为齐所受不能仗义以立正【宋立孝公非正】而强以售之春秋恶其敢行非义而怙终不反故尽其辞焉

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十三】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僖二十二】楚人陈侯云云围宋公会诸侯盟于宋【二十七】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僖二十八】十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栢举楚师败绩【定四】

战曰君败曰师正也君将不称师也【鞌泓】战曰大夫败曰师正也大夫帅师者也【邲铁】战曰人败曰师则知人者君或大夫也围曰人盟曰诸侯则知人者诸侯也故纪郑之战所谓燕人者燕伯也泓之战宋之围所谓楚人者楚子也城濮之战所谓楚人者得臣也栢举之战所谓楚人者囊瓦也齐桓既没宋襄图覇而不克成楚文王争焉然盂之会宋有忧中国之心楚有轻中国之心泓之战宋有仁人之心楚有祸人之心故自盂之後春秋志楚之君臣则皆人之及晋文兴而後止有以见圣人闵中国之无覇而忧荆楚之肆行也

春无冰【十四】二月无冰【成元】春无冰【襄二十八】正月雨木冰【成十六】十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僖三十三】十月陨霜杀菽【定元】诗七月纪日星霜露之变以验百物之生成以为寒燠之候所以谨民时前民用王业之先务也今也隂过剥而不氷阳未复而不杀应雪而雨氷应露而陨霜是皆失天地之和反隂阳之正物将疵疠而岁将不熟此有国者所当深忧非止雷电雨雹之失其时而已也

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十四】公以楚师伐齐取糓【僖二十六】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栢举楚师败绩【定四】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昭二十二】

宋鲁蔡国小而师寡其能入郑取齐败楚者用大国之衆故也故称以焉王者之征覇者之伐亦必用诸侯之衆而後克然不称以者王以德行仁其用不在衆也覇以力假仁用衆不足道也是故商受牧野之旅无以敌周齐桓召陵之师不能屈楚若小国而用大国之衆以取胜於是乎称之至於刘单臣也以其君出入春秋无避者猛当丧未君故也

天王使家父来求车【十五】

舜五载一廵狩羣后四朝其法曰车服以庸周宣王锡命诸侯其诗曰路车乘马是知车服者帝王以锡有功者也春秋之世国君大夫犹有受路车命服之赐于王者今庄王乃反求诸鲁何哉岂徵其所尝锡者乎抑鲁所自为者乎徵所尝锡则赏不信鲁所自为则工不度故赏刑失自求车始也

郑伯突出奔蔡郑伯突入于栎【十五至庄四归不书】卫侯朔出奔齐【十六】卫侯朔入于卫【庄六】卫侯出奔楚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僖二十八】卫侯出奔齐【襄十四】卫侯入于夷仪【二十五】卫侯衎复归于卫【二十六】

诸侯出奔则失国失国改立君则失位无国与位则不得称其故爵正也国君出奔皆名不名者义见僖二十八此四君之出也其国固改立矣突之出凡十有八年而後复国【郑立世子忽子舋子仪子仪称郑伯】朔之出凡八年而後复国【卫立黔牟】郑之出凡两月而後复国【叔武称卫子】衎之出凡十有二年而後复国【卫立剽七会称卫侯】是内有一卫侯郑伯外有一卫侯郑伯也春秋不与其一不夺其一不嫌一国有二君何也忽以世子嗣位而不终叔武以君命摄位则不正无疑也其他则在外者以无道出者也在内者以无道立者也吾独谁与而谁夺乎或曰君虽无道因其出遂夺之位而亦可以为君则岂非奨簒矣乎曰在外者虽有君名而无君国之实在内者虽有君位而无定位之威【不能去出君】然国人既君之矣诸侯既会之矣吾独不谓之君可乎虽谓之君而外君不没是不与其为君也夫国人之罪也国人有承命之理故也诸侯会之诸侯之罪也诸侯有讨罪之义故也吾亦谓之君所以恕国人责诸侯也恕国人责诸侯然後簒者之恶不容於贬夫诸侯出奔归入或先名或後名皆春秋新意惟?朔出入名之以其簒也簒者义固不当为君虽其归入犹夺之国也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十五】归十三复归五入十一复入二归入言所自十有六

皆反国也有难易逆顺之别焉其入也易则谓之归归顺辞也其归也难则谓之入入逆辞也郑突因忽之弱【桓】曹赤因覊之奔【庄二十四】卫侯郑先诛瑕咺【僖三十】蔡侯庐陈侯吴始就封国【昭十三】邾益卫彄有助之者【哀八哀十】曹伯赵鞅有请之者【僖十六定十三】蔡季楚比有召之者【桓十七昭十三】其国莫为之难则其入也易故同谓之归也大夫而志归者其罪释也复得其位故也郑忽之出宋立突以簒之卫侯郑之出晋立叔武以伐之曹襄为晋所执而分其地卫衎为臣所逐而不得入其失位非其罪也故於归以复位言之许叔之入许郑虽与之非国人之谋也【桓十五】阳生之入齐齐虽召之非国卿之意也【哀六】郑伯之入栎【桓十五】小白之入齐【庄九】卫衎之入夷仪【襄二十五】去疾之入莒【昭元】卫朔之入卫【庄六】王猛之入王城【昭二十二】天王之入成周【昭二十六】其国有与之竞则其归也难故同谓之入也大夫而志入者欲以叛也复入者欲覆其宗国也其言所自者明非私反也不有显召之者则有显纳之者也阳生虽有召之者而非显召栾盈虽有纳之者而非显纳故皆不言其所自也元咺君执则已归君失位则已复位据位以伉君专禄而不臣故亦同谓之复归也人臣也而与其君同辞则咺之罪於是乎不测矣此数端者非以为君优劣之差也盖以明宗庙社稷之难保土地人民之易失爵位名器之不可忽以为有天下国家者之戒也

猜你喜欢
  三传辨疑卷十四·程端学
  ●七、经学统一时代·皮锡瑞
  卷二十七·汪克宽
  第十四章 21·辜鸿铭
  卷十九·毛奇龄
  卷六十七·沈廷芳
  卷十一·惠士奇
  卷十三·李光坡
  书经衷论卷三·张英
  卷七十七·顺治
  卷六十·顺治
  记问之学(1)·戴圣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佚名
  十地经论 第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冯应瑞·唐圭璋

      应瑞字祥父,号友竹。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石流痕,残沙拥沫,骊宫夜蛰惊起。海市收时,鲛人分处,误入众芳丛里。春霖未就,都化作、凄凉云气。惟有清寒一点,消磨小窗残醉。   当年翠篝素被。拂余薰、倦怀

  • 元诗选三集己集目录·顾嗣立

    王参政都中(本斋集) 王府判畛 王□□畦 吕左丞思诚(仲实集) 干尚书文传(仁里漫稿) 王宣慰艮(止止斋稿) 林学士泉生(觉是集) 李参政源道(仲渊集) 杨提举敬惪(仲礼集) 陈提举德永(两峰惭草) 陈知州天锡(鸣琴集) 陈知事阳至&nbs

  • 卷一百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沟类五言律御沟          【唐】王贞白一?御沟水緑槐相防清此中涵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过棠梨沟        【金】党怀英

  • 御选明诗卷二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十一五言古诗六周述玩秀轩华轩临清流秀色堪搅结霞彩相荡漾波光互明灭花飞渡头春帆落洲上月縦观心目超静对形神悦应共沧浪人濯缨笑予拙李时勉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深闺有思妇惨凄亦何为容华不自

  • 卷四百二十一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壬申朔,不受朝。   邈川溫溪心男覺勒瑪斯多卜為本族都軍主【一】,副軍主溪氊為本族副都指揮使,軍主遵博斯吉為本族副都軍主【二】,並授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監察御史、

  • 通鉴续编卷五·陈桱

    【戊戌】真宗皇帝咸平元年【契丹綂和十六年】春正月有星孛于营室诏求直言【甲申彗出营室北吕端言彗出之应当在齐鲁分帝曰朕以天下为忧岂直一方邪甲午诏求直言避殿减膳释杖罪以下之囚丁酉彗灭】三月诏知贡举官亲属别试

  • ◎闻所未闻之死法(死得好快)·李定夷

    有客自无锡来者,言该邑毙命案两则。事属罕闻,因亟录之。 (一)无锡有许佩仙者,年四十许。体甚肥胖,向在沪教读。去年冬因事回锡,在沪宁火车内购食茶叶蛋二枚,甫下咽,气忽绝。及经同乡陈君觉察,早已长辞人世矣。 (二)又顾某者,亦无锡

  • 提要·阿桂

    【臣】等谨按平定两金川方略五十二卷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阿桂等恭撰奏进凡御制序文纪略一卷天章八卷冠于前臣工诗文八卷附于末所纪平定两金川事自乾隆二十年六月癸亥起至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止金川自卡归命之后恩

  • 完颜阿邻传·脱脱

    阿邻,聪颖灵悟,机敏善辩,通晓女真、契丹大小文字以及汉字。他年幼时曾经入宫,熙宗见了很惊奇,说“:这孩子日后必能为国出力。”阿邻十八岁时,受职定远大将军,任顺天军节度使。天德二年(1150),因为政廉明而升迁益都尹,并兼山东东

  • 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三八旗大臣年表十四八旗都统年表四蒙古八旗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 洪武元年八月己巳朔,诏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诏曰:“朕惟建邦基以成大业,兴王之根本为先;居中夏而治四方,立国之规模最重。自赵宋末世,夷狄入主中国,今百有余载,其运乃终,群雄分争,未有定于一

  •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九刑部十四军政明律擅调官军凡将帅部领军马守御城池及屯驻边镇若所管地方遇有报到草贼生发即时差人体探缓急声息须先申报本管上司转达朝廷奏闻给降御宝圣旨调遣官军征讨若无警急不先申上

  • □□第六十五(阙)·墨子

    (阙)

  • 卷一百三十六 历代三·黎靖德

      因论三国形势,曰:"曹操合下便知据河北可以为取天下之资。既被袁绍先说了,他又不成出他下,故为大言以诳之。胡致堂说史臣后来代为文辞以欺后世,看来只是一时无说了,大言耳。此著被袁绍先下了,后来崎岖万状,寻得个献帝来,为

  •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九·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四子摄颂曰。不用五种脂  随应为说戒因亿耳开粥  王田众应受尔时佛在室罗伐城。如世尊说。有五种不净皮履不应持者。时六众苾刍用五种不净脂膏以涂皮履。时胜光王象闻脂气惊怖逃奔

  • 肯綮录·赵叔向

    一卷。北宋赵叔向撰。赵叔向号西隐野人,一作西隐老人,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魏王赵廷美玄孙。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京,潜出至京西。金人退,引众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速归政,置救驾义兵。因部将密告将谋不轨,被刘光

  •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人物志。曰名宦,凡人任于苏省有名者,曰任绩,凡苏人任于京外有可述者;曰孝义、曰儒林、曰文苑、曰武功、曰忠节、曰隐逸、曰艺术、曰方外、曰流寓,皆详事实,各为列传。此次

  • 二程遗书·朱熹

    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朱熹编。是程颢、程颐门人所记其师讲学的语录。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二程死后,所传诸家语录散乱失次,并且各以己意,不能统一。朱熹家藏旧本,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意相承,头尾相贯,未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