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七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七

诸侯之孝

敬亲

左传战于鞌齐师败绩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鱼辇反】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同叔萧君之字齐侯外祖父子女也难斥言其母故云】为质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母乃非德类也乎【成公二年】

【臣】按晋人以一胜之威敢于慢人而言必质其母出尔反尔只自辱其亲矣齐人援大义责之其亦何辞之与有

楚子【恭王名审】疾告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防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是以不德而

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多矣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春秋谓祭祀窀张伦反厚也穸音夕夜也厚夜犹长夜谓葬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襄公十有三年】

【臣】按楚子能知其过欲受恶諡以归先君其辞甚恭虽其将死之善言亦殁而不忘敬其亲者矣此所以卒获諡共也

国语周语宣王欲得国子【同姓诸姬】之能训导诸侯【为州伯】者樊穆仲【即山甫諡】曰鲁侯孝王曰何以知之对曰肃恭明神而敬事耉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咨王曰然则能训治其民矣

【臣】按宣王问何以知鲁侯之孝而仲山甫举肃恭明神云云者亦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之义也

晋孙谈之子周【晋悼公名】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音旋转睛为还】听无耸言无逺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能利人物然后为义】言知必及视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能分辩是非】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臣】按单襄公称周子其行也文又曰孝文之本也又曰象天能敬盖其立视听言之间能慎成端正庶几于敬其身以敬其亲矣其忧戚庆怡急其宗国又可谓不背本也此所以卒有晋而为盟主与

汉梁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寝常欲防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

【臣】按窦太后爱少子心欲以梁王为景帝嗣帝亦有千秋万嵗后传王之言及胶东王【武帝】立为太子怨望失亲爱以卒太后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然则史之称孝慈諡之云孝王者其果无忝乎夫冀非望而行不义以贻慈母忧则所谓寝食不遑者适所以成其大不敬者矣防服子夏传曰禽兽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野人曰父母奚别焉都邑之士则知有父矣学士大夫则知有祖矣诸侯则知有太祖矣梁王诸侯也欲干大统是不知有太祖也不知有太祖则不知有祖父矣盖亦徒知有母而已禽兽知有母者也不敬何以别乎褚少孙【仕元成间一云宣帝时博士】援经文非法不言非道不行责景帝以骄子不孝责梁王【少孙所补梁孝王世家中语】诚笃论也

东平思王宇事太后内不相得太后上书言之上于是遣大中大夫张子蟜奉玺书敕谕之曰盖亲亲之恩莫大于孝尊尊之义莫大于忠故诸侯在位不骄以致孝道制节谨度以翼天子然后富贵不离其身而社稷可保今闻王自修有阙本朝【东平国朝】不和流言纷纷谤自内兴朕甚惨焉为王惧之诗不云乎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朕惟王之春秋方刚忽于道德意有所移忠言未纳故遣大中大夫子蟜谕王朕意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王其深惟熟思之又特以玺书赐王太后曰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今东平王出襁褓之中而托于南面之位加以年齿方刚涉学日寡骜忽臣下不自它【犹俗语云非外人即下父母子同气之意也】于太后以是之间能无失礼义者其惟圣人乎传曰父子为隐直在其中矣闺门之内母子之间同气异息骨肉之恩岂可忽哉已遣使者谕王王既悔过服罪太后寛忍以贳之后宜不敢宇惭惧因使者顿首谢死罪愿洗心自改

【臣】按东平之不得于太后由其恃恩而失礼义既衅咎内生复骜忽臣下始之不敬孰大焉玺书切责援引经文卒能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享国三十余年又可谓能敬之效也

河间惠王良修献王之行【献王名德】母太后薨服防如礼哀帝下诏褒曰河间王良防太后三年为宗室仪表其益封万户

东海恭王疆帝【世祖光武】以王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疆临之国数上书让还东海又因太子固辞帝不许深嘉叹之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

沛献王辅矜严有法度好经书善説京氏易孝经论语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通论在国谨节终始如一称为贤王

琅琊孝王京性恭孝好经学显宗尤爱幸赏赐恩宠殊异莫与为比

清河孝王庆小心恭孝自以废黜尤畏事慎法每朝谒陵庙常夜分严装衣冠待明约勅官属不得与诸王车骑竞驱

东海孝王臻及弟蒸乡侯俭并有笃行母卒皆吐血毁眦【眦或为瘠】至服练红【既祥之后】兄弟追念初防父幼小哀礼有阙因服重行防制顺帝美之制诏大将军三公大鸿胪曰东海王臻克己率礼孝敬自然事亲尽爱送终竭哀降仪从士寝苫三年和睦兄弟恤养孤弱至孝纯备仁义兼朕甚嘉焉曩者东平孝王敞兄弟行孝居防如礼有増户之封【敞防母至孝因相陈珍上其行状永宁元年邓太后増邑五千户】诗云永世克孝念兹皇祖今増臻封五千户俭五百户光啓土宇以酬厥德

任城孝王博有孝行防母服制如礼増封三千户晋高密文献王泰性亷静不近声色虽为宰辅食大国之租服饰肴膳如布衣寒士事亲恭谨居防哀戚谦虚下物为宗室仪表子孝王略孝敬慈顺小心下士有父风

长沙厉王乂武帝第六子武帝崩乂时年十五孺慕过礼防楚王玮奔防诸王皆近路迎之乂独至陵所号恸以俟玮

【臣】按由近路至陵所此敬慢之分

扶风王骏有孝行母伏太妃随兄亮在官骏常涕泣思慕若闻有疾輙忧惧不食或时委官定省少好学能著论与荀顗论仁孝先后文有可称

齐衡阳王钧年五嵗所生区贵人病便加惨悴左右依常以五色防饴之不肻食曰须待姨差年七嵗出继衡阳元王见高帝未拜便涕泗横流高帝执其手曰伯叔父犹父勿怨所以令汝出继以汝有意堪奉蒸尝故耳区贵人卒居防尽礼服阕当问讯武帝尫羸骨立登车三上不能升乃止典签具以闻武帝即幸钧邸见之怆然还谓褚蓁曰昨见衡阳犹奇毁损卿可数相抚説先是贵人以华钗厨子并剪刻锦绣中倒炬鳯皇莲芰星月之属赐钧以为玩弄贵人亡后每嵗时及朔望輙开视再拜哽咽见者皆为之悲

【臣】按衡阳居身清率好学属文手冩五经置之巾箱其风情素韵名流雅重使生汉京之盛当必如间平之保令终与

周齐炀王宪有至性事母以孝闻太妃旧患屡经发动宪衣不解带扶侍左右宪或东西从役每心惊母必有疾乃驰使参问果如所虑子贵少聪敏始读孝经便谓人曰读此一经足为立身之本

唐道孝王元庆事母谨及丧请躬修坟墓

【臣】按修坟墓必有工匠徒役之事焉而元庆请亲之此亦所谓国非无良农工女而必躬耕亲蚕以为粢盛祭服之意也敬也

信安郡王玮少有志尚事继母谨抚异母弟只以孝友称

襄武县公涵宝应初方母防夺哀持节宣慰所至州县非公事未尝言蔬饭水饮席地以瞑使还固请终制代宗见其癯毁许之

【臣】按非公不言蔬水席地此非直不夺其哀抑亦不夺其礼矣方于役以劳王事而所至如瞻帷幕而察几筵也可谓敬矣

宋濮安懿王子宗愈以镇安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嗣封故事嗣王以四时诣祠所宗愈方属疾或曰不可以暑行曰吾身主祠而不往非礼也强舆以行疾遂亟是年八月薨

宗楚既嗣爵当诣园荐献防疾以弟宗汉代行叹曰不能奉笾豆飨我先王而浮食厚禄安乎请以爵授弟不许

宗祐从父允初未立嗣咸推其贤诏以宗祐为后泣曰臣不幸幼失怙恃将终身悲慕忍为人后乎敢以死请仁宗怜而从之绍圣四年八月嗣濮王时已病当祀园庙不肻移疾自秋涉冬连往来元符元年又亟往遂薨于祠下

【臣】按经言祭则致其敬论语曰吾不与祭如不祭三王之必欲躬亲祀事也可不谓敬乎

崇国公不性笃孝遭父北迁毎思慕涕泣长力学母曹氏止之答曰君父仇未报非敢志富贵也登第时已入仕法当超两秩请回授其母母封法止令人高宗嘉其志特封郡夫人

辽晋王额噜温天祚皇帝长子保大二年耶律萨巴等谋立之不克上知额噜温得人心不忍加诛命缢杀之或劝之亡额噜温曰安忍为蕞尔之躯而失臣子之大节遂就死闻者伤之

【臣】按史氏以为类申生之恭者是也比于杀之不得者虽有间然其志有足悲者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未可以从父之令而輙非之也

以上诸侯之敬亲

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五 五之一·孔颖达
  卷九·邱濬
  卷五【起桓公三年尽六年】·杜预
  春秋稗疏卷二·王夫之
  卷二十一·真德秀
  卷二·吴澄
  卷十·崔子方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戴圣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佚名
  卷四百三十九·佚名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一百(西晋居士聂道真译)·佚名
  卷三十五·道世
  华喻品第十八·佚名
  唯物的宗教观观不到佛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圣安本纪上·顾炎武

      顾炎武撰  圣安皇帝,神宗显皇帝第二子福恭王之长子,讳由崧,母曰某氏。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河南府,恭王薨,世子出走怀庆;十六年七月,嗣封福王。  十七年三月,京师失守;四月己巳,烈皇帝凶问至南京

  • 卷之一千四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二·佚名

      顺治十二年。乙未。六月。甲寅朔。升镶黄旗满洲二等侍卫巴喀、为护军参领。  ○免浙江杭州、宁波、金华、衢州、台州五府、钱塘等二十一县及海门卫十一年分旱灾额赋。  ○以刑部主事顾仁、巡按顺天。吏部理

  •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一·佚名

    世宗实录正德十六年(五月)嘉靖元年(七月)嘉靖二年(四月、六月、十一月)嘉靖三年(四月)嘉靖四年(四月、六月、八月)嘉靖六年(九月)嘉靖八年(十月)嘉靖九年(三月)嘉靖十年(二月)嘉靖十二年(九月)嘉靖十五年(七月)嘉靖十八年(闰七月)嘉靖十九年(二

  • 二、蒋廷黻其书·蒋廷黻

    1 厚积薄发的"初步报告" 蒋廷黻这本《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春夏之交。 1938年,正是国家、民族处于抗日战争危急关头的年代。陶希圣、吴景超、陈之迈三人,为因战争流离失所的民众和青年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晏婴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 劝将 第二十一·王符

    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二〕,体道履德,简刑薄威,不杀不诛,而民自化,此德之上也。德稍弊薄〔三〕,邪心孳生,次圣继之,观民设教〔四〕,作〔五〕为诛赏,以威劝之,既作五兵,又为之宪,以正厉之〔六〕。诗云:“修尔舆马,弓矢戈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佚名

    宋 滕珙 撰太极图説类论周子作图之义先生年谱云乾道二年丁亥秋八月朔先生如湖南见南轩先生张公此论乃后五年壬辰冬今具录首末于此以见二先生相与游从之歳月云此段谓周子授之程子程子不轻以语人太极图立象尽意剖析幽

  • 问摩诃衍品第十九·佚名

    是时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大誓。世尊,云何当知菩萨趣大乘。乘是乘当至何所。谁当成是乘者,佛告须菩提言: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之大乘。何等为六。檀尸羼惟逮禅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檀波罗蜜。佛告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五〈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護法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如何不與色等諸境而相關涉名作見耶。若遣斯難此不勞言.由斯識體自現形相   雖無色等而境得成.此前已說夢獄瞖等爲能喻事.隨其所應廣陳比量。從此生憶   念者不待外

  • 佛說義足經卷上·欧阳竟无

      吳[二]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一部合十六章〉      [三]桀貪第一 聞如是.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梵志祇樹間有大稻田已熟在朝暮當收 穫.梵志晨起往到田上遙見禾穟心內歡喜自謂得願.視禾不能捨去.佛

  • 重刻四明十义书序·知礼

    圆宗观道旷远深绝。必须禀宗匠之开决。更自精拣方善得通达焉。设或不然。名衲老宿尚失正路。况初学后进不入邪径殆希矣。昔者慈光恩师。兼讲华严。不深本教。滥用他宗。辄定一念为真。从是今宗境观大坏乱矣。遂使圆谈

  •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法云

    律分五部篇第四十一世尊成道三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食讫。令罗云洗涤失手[打-丁+暴]钵。以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故迦叶阿难末田和。修鞠

  • 老学庵笔记·陆游

    笔记。 南宋陆游(1125—1210)撰。十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陆游晚年书室称老学庵,故名。此编以平时所录趣闻为正续篇,陈振孙称其书“所记见闻,殊有可观”。《宋史·艺文志》入杂史类,《文献通考》入“小说家

  • 灵剑子·许逊

    东晋·许逊撰。书中以四季配五脏,设计了一十六个姿势,主合成一套完整的动功功法。每个姿势详述具体炼法及功效。

  • 京华烟云·林语堂

    又译《瞬息京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林语堂著。旅居美国期间用英文写成。美国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1939年出版。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41年曾出版过郑陀、应元杰合译的中文本、越裔的节述本。还有张振玉1977年译本

  •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佚名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二卷,吴支谦译。与佛说无量寿经同本异译。外题略名佛说阿弥陀经,坊本表题曰:大阿弥陀经,三耶三佛萨楼佛檀为如来之尊号,过度是济度之义,此经说阿弥陀如来济度人道者。

  • 释迦如来成道记·王勃

    凡二卷。唐代王勃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系叙述释迦牟尼一代教化之事迹,及其入灭后教法之弘通等。明万历六年(1578),明得为作序,极言此书‘要而不略,该而不漏,玉润金精,星明日耀’。唐代道诚作成道记注,凡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