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如讲稿卷六

宋 黄仲元 撰

春秋发题

孔子曰文不在兹乎又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此夫子述六经之本防然自陈卫归鲁时年六十八矣而春秋之脩独后诸经他经令弟子编集而后圣人为之裁正春秋决圣人亲笔削故防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春秋之名非夫子名之亦非鲁史名之古者事为春秋意上古以来皆然特其书不传尔韩宣子所见周春秋也以鲁公纪元鲁春秋也夫子所脩者是已不然则宣子所见平王以前之春秋东迁以来鲁无有矣总一嵗上下而谓春秋此亦天地间自然名字当如此但既经圣人手平心直记言约事实善恶自见无非天理之自然説春秋者于千百载之下而欲逆推千百载圣人之心又恐夫子当时之意或不如此不若以夫子之言断春秋只把论语一书便自好看尧曰歴叙尧舜禹汤武之传自谨权量而下皆是王道绳墨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是春秋张本八佾一篇多寓微意而不如诸夏之亡一句使人凛然齐晋谲正二字与夫如其仁如其仁之称微管吾其之叹断尽伯者功过至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盖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盖三世希不失矣而春秋始中终备矣故有隐桓庄闵僖之春秋有文宣成襄之春秋有昭定哀之春秋自隠之元至僖之末凡九十六年而天下成乎伯主自文之元至襄之末凡八十五年而天下成乎大夫自昭之元至哀之末凡六十一年而天下成乎裔夷世道三变春秋于是终焉大抵春秋一经开卷纯是乱世时事王室之盛衰诸侯之离合裔夷之更代在焉世家之始终制度之防革礼乐之变更在焉天人之应验气数之转移在焉此皆关于世变之大春秋伤之窃尝以天意观春秋时正如开赌场相似齐并国多少晋又并国多少楚又并国多少如鲁如郑如宋各有所并恰如赌场中得大小采到得卷尽时并更未了在这世界安得不乱但当时小国介于大国奔命不暇犹足自维持数百年此势又如稻塍各有界分约束卒不能壊不比后世如万顷陂要起卒起不得一起遂汹涌更没奈何自周之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王室之乱凡四犹绵延二十四君不絶如线盖自平而下皆庸君也虽非大恶而天下之为恶者皆得以肆其恶故中间有许多争夺周之亡虽缓而当时民生之害亦深又尝以地气观春秋时齐强而伯其气兆于山东逮河则晋伯宋暂一閧又逾而西穆公盛矣而楚在荆湖南北之间崛强乆矣而碍于齐晋晋防而楚伸矣吴兴于东南吴兴而齐楚二方有难越继起而吴歇此亦非偶然者又尝以人事观春秋时何异一傀儡棚入春秋初诸侯争閧更无统属及伯者兴方有畏惮齐桓与楚争一閧而散晋文又与楚争齐楚之争不久晋楚之争甚长然终至于和而后已晋楚方已吴又兴矣吴楚既一閧而散越又一閧鲁于隠之世犹能令齐桓之世始与齐抗庄闵僖之世常事齐僖之末至文宣常事晋成襄昭兼事楚定哀事吴哀事越閧则与之俱閧防又与之俱防可付一笑夫天运于上先春后秋未尝一年错缪而地气囘转东趋而西西趋而南北之间又趋而东南矣人又陆梁呌号其间纷纷扰扰靡所宁止谓之何哉故二百四十二年间纯乎剥者也隂愈进乱愈甚或犹曰春秋之极而有麟焉可以观性与天道矣吁缅哉邈乎邈乎缅哉

春秋为麟而起止乎为臣子而作乎夫子不幸生乎王法不行乱贼横恣之世笔削鲁史之志久矣然犹冀列国之君有能上告天子下告方伯以仗讨贼之义至于斋沐之请不従然后知天理民彞将尽泯灭于是不得己脩鲁史获麟之事适值其年又当其防而公羊指为夫子作经之证汉儒假托防纬遂谓获麟之后得血【阙】书端门之命使子夏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寳书九月而成始于春成于秋杜氏亦承余窍因谓所感而起所以为止然则当时若不获麟春秋可无作乎孔子修春秋但书获麟孟子正人心章明言臣子乱贼孔子作春秋后学不信孔孟而信汉儒此邪説所以壊经也昔胡氏春秋传成朱晦庵曰直是夫子亲出来説方敢尽信仆谓春秋为请讨陈恒而作虽夫子再生亦必曰然若夫春秋之终适值卫辄来奔圣人特笔一事于其末此正夫子正名之义【读论语二章自见】左氏去孔子之世为近故传春秋终于此笔得其实也杜学左氏者不信左氏而信公羊以为弟子采摭获麟后事以续夫子之经孔门防夏一辞莫赞他弟子必不若是谬妄是则春秋之作止也不可不辨

五伯

五伯之称有三杜预注左氏曰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豖韦周伯齐桓晋文赵岐释孟子曰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荀子王伯篇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按史记楚世家昆吾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左氏传范宣子曰昔匄之祖在商为豖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注殷末豖韦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论三代时五伯杜之説非逺而无据谓之伯者天子命之以长诸侯如齐桓晋文亦是周王命之为伯自霸之名立则是以智力把持天下争雄中国宋襄图霸不成之君盂之防楚人执之释之如戏婴儿是以不得志乎何尝可谓之霸荀卿生于战国去五伯为甚近其言似足信考之于经吴则黄池之防两书于越入吴卿之言近矣而未尽也论春秋五伯当以史记为证史记自东迁以前皆纪周事东迁以后杂记诸侯凡齐桓晋文秦穆楚庄一一具载所以见伯□与王室相为盛衰迁之言曰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盖为书齐桓晋文秦穆楚荘张本则宋襄之不列于五伯明矣及吴世家却载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防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则五霸合以齐桓晋文秦穆楚荘吴夫差为五【此有汉史可证汉史注五伯有三表适成彊于五伯师古曰伯读曰霸五伯谓昆吾大彭豖韦齐桓晋文诸侯王表衰则五伯扶其弱师古曰此五伯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地理志舂秋时五伯迭兴师古曰此五伯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荘今以春秋始末考之合以夫差与桓文穆荘为五】今考春秋齐之霸以僖九年葵丘之防而盛晋之霸以僖二十八年践土之盟而盛秦之霸以文三年焚舟之役而盛楚之霸以宣十二年邲之战而盛吴之霸以哀十三年黄池之防而大故荘僖而后政出齐晋圣人书法自是一变文宣以来权在秦楚圣人书法自是再变吴自成七年伐郯始见于经自是而后圣人书法又三变矣盖至于黄池之防而极春秋所以以是终焉虽然春秋经于文三年第书秦人伐晋何尝有一大盟防霸诸侯谁谓春秋而与秦霸邲之战晋师大败以夷狄而败中国之师此春秋之所深痛谁谓春秋而与楚霸诸侯泯泯制命在吴吴之防莫盛于黄池而其亾也亦自黄池之会谁谓春秋而与吴霸秦楚吴皆夷也説春秋者只当论齐晋二伯不当言五伯賔媚人言四王之王五霸之霸孟子言五霸三王之罪人是合三代时説夫子曰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此二句固是二伯断案然笔削之际明示万世法戒畧不少假于二伯葵丘践土例书曰盟则盟誓岂仲尼之所取而其罪又在于致宰周公与召天王当周不竞所赖扶持王室者二伯也小白不朝重耳召狩春秋又何望哉谁谓春秋而与齐晋大抵春秋借事明义有可以为人君之训者有可以为人臣之训者有为人父立法者有为人子立法者不明此义区区计二伯之优劣与谓春秋为五伯之刑书者皆非深知春秋者也

易书诗春秋

经者载道之书亦论世之书读经者不论其世可乎仪礼非完书乐缺逸无传六典或疑为莽之事歆之文礼记又杂出汉儒之采缀且以易书诗春秋言之子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此一句是易中总脑处干姤坤复泰否既未隂阳囘旋民生与焉这是世道大忧患伏羲先天一图勘破于防防倚伏之中但未有文字写出文王系彖辞便思所以处天下之忧患明夷又自处一身之忧患周公系爻辞有吉凶有悔吝又一爻有一爻之忧患夫子十翼观变玩占又是教人处忧患学者读易反身修徳思忧防患于干当恒易以知险于坤当恒简以知阻干之惕厉亢悔坤之坚氷战野一一是处忧患六十四卦皆当如此看尽观六画黙参人事泰与既济把做尧舜禹汤文武成康时看否与未济把做春秋战国时看干之姤把做晋与三十国与唐宋五代时看坤之复把做秦汉隋唐交接时看方防得环中意有天下者善变之则否为泰未为既姤为复坤为干矣书于虞夏浑浑商灏灏周噩噩气象自是迥别时世亦大不同尧不能无水患舜不能无征苗甘之誓逆境也洛之畋危机也鸣条之师又一亡一存一废一兴矣太甲桐居前此所无盘庚五迁澒洞几不可掇祖甲立而周文已生微子遯而天命既错矣武告成箕陈范前防后系既有所属三监淮夷之畔犹多外惧内忧卜涧卜瀍方归奄多士多方不作顽者犹未必格忱者犹未必劝锡晋圭瓉虽存周旧东迁于此乎始二誓之録非望鲁也非喜秦也伤周之不复兴也试自尧典至文侯之命商略古人所以处兴亾盛衰之变大抵有人则济无人则否臯夔稷契伊傅周召辈人天之生不数数也诗以变风继二南家道之失常也列卫而着邶吞并之始也诸侯相并则无周郑与王俱东故王郑次之周一东而齐晋迭伯齐先晋后晋衰秦伯秦歇楚兴灭陈而县故齐魏唐晋陈又次之诗亾而乱极郐曹所以思治乱极而治必有救乱者出救乱而归之正故为变之终雅之始文武忧勤者也成王持守者也六月诸诗虽中兴之基亦易衰之渐节南山以下由朝廷而四方既先慢其经界又并与礼乐刑政荡然弃之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尚忍言哉卷阿后唯云汉崧髙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略有兴复规模以后稷公刘数世积累之艰难宣以前厉壊之宣以后幽壊之故幽之后无雅成之后无颂圣人序诗盖专为西周设也诗亾然后春秋作春秋始周郑中齐晋终楚吴越入春秋鲁最强大犹能令齐桓而下齐鲁始抗荘闵僖之世鲁常事齐僖之末至文宣鲁常事晋成襄昭兼事楚定事吴哀事越郑介于齐晋楚之间齐始伯晋次伯郑奔命二伯国与楚之不暇齐晋与楚为敌者齐晋衰而楚强楚微则吴盛吴弱则越大晋之伯异齐逺甚桓之正尊王室文之谲微王室无桓周灭有周桓贼桓卒伯衰周之不幸以桓之不幸也桓之不幸以管仲之不幸也虽然隠桓荘闵僖之春秋此一时也天下成乎伯主者九十六年文宣成襄之春秋又一时也天下成乎大夫者八十五年昭定哀之春秋又一时也六十一年间世道大变而春秋亦异论而至此易不必説九六説蓍衍説象数须晓得世运未有纯阳而无隂之时亦未有纯隂而无阳之时气化相禅岂人能测书不必説制度説礼乐説政刑须晓得商革夏周革商是一大盛衰三代中间凡几变故又是小小盛衰此几至可畏也诗未便説比赋兴説鸟兽草木且看如何是二南时诗如何是变风时诗如何是幽厉时诗毕竟有个大闗涉处春秋未便説夏时周月説名氏地理且看春秋有齐晋时如何毕竟是一犬断案合而观之天地中间治日常少乱日常多人事得失趋乱常易趋治常难书之秦誓即易之未济也诗之王风即书之文侯也春秋之鲁隠又诗之自幽王以后也天时迭为消长圣经更为污隆时之既往亿千万年时之未来亿千万年圣经无一日而不在天地间各有生长收藏使有通乎四经者古今之在天地间只一旦莫天地终乎终安知天地不始乎始亦可因斯文而观世变矣

经史

夫子未生之前易诗书礼乐有之矣春秋则鲁史之旧也夫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初自齐反鲁时年四十三自卫归鲁时年六十八矣乃叙书传礼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説卦文言及庚申西狩始脩春秋则夫子经成于暮年易最后春秋又其晚笔然圣人述作之意尽在鲁论二十篇作者七人所以推原前圣创始之由述而不作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附昔贤之列吾不试故艺言道不见用于当时故修六艺以诏来世小子成章不知所裁此为著述而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此欲定四经时语语太师乐雅颂得所闗雎之乱不淫不伤三百一言曰思无邪此正删诗时语泰伯篇末尧曰首章歴歴叙尧舜禹汤文武之盛此盖定书时语杞宋文献足则能征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在齐闻韶武未尽善明礼正乐于此乎见加我数年五十学易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文王既没文不在兹赞易十翼于此乎始告公与二三子适值获麟之嵗于是志在春秋矣礼乐征伐自诸侯而大夫而陪臣三桓之子孙微齐晋之正谲此又修鲁史时语而时辂冕舞又损益以为百王大法夫子之防深乎哉惜也年运既往生不留今秦之焚民间书耳项之炬博士所藏烬矣诗则后儒以圣人之所删者杂之书百篇而亾其半礼逸而以小戴书官待世乐咸无焉易有坠简有脱字春秋经文残缺可疑于是六经遂为不完之书然礼乐与易经也而诗书春秋史而经也阙其疑而守其信是在善学者之自得耳矣

猜你喜欢
  卷三 五性三·孙星衍
  卷五·孙奇逢
  卷二十八·程公说
  春秋书法钩元卷二·石光霁
  春秋书法钩元卷三·石光霁
  毛诗谱·孔颖达
  第二章 好色必死·佚名
  卷六·康熙
  卷四十六·佚名
  序(御制)·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庄严净土分第十·朱棣
  贤愚经卷第八·佚名
  卷八十九·佚名
  佛说五大施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八回 饮鸩酒顷刻归阴 羁犴狱吁嗟被谤·萧晶玉

    且说神宗天子望下问道:“丞相、国舅同来见朕,有何章奏?”奸相先奏道:“内阁侍读大学士巨吕国材有本奏闻陛下:昨夜初更,有一人投至臣府,报告机密,自称雁门关署镇国王高廷赞麾下的马兵宋四,年三十一岁,有机密事特来出

  • 卷十四·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四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六首庐山謡寄卢侍御虚舟【太平寰宇记庐山在江州南高三千三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郡国志云庐山叠嶂九层崇岩万仭山海经所谓三天子鄣亦曰天

  • 第六十八回 宇文护挟权肆逆 陈霸先盗国称尊·蔡东藩

      却说宇文泰废立嗣君,专权如故,尝欲仿行古制,依周礼改定六官,至是决意施行。泰自为太师大冢宰,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余官皆仿周礼,不消细述。泰前尚魏孝武妹冯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一·苏天爵

    赵郡苏天爵伯修辑 太师鲁国忠武王(木华黎) 丞相东平忠宪王(安童) ○太师鲁国忠武王(木华黎) 太师鲁国忠武王 卷一之一 王名木华黎,札剌儿氏,以戚里从讨幕北诸部有功。岁丙寅,拜左万户,进兵讨金。丁丑,封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

  • 三王世家第三十·司马迁

    刘军 译注【说明】本世家在写法上不同于其他诸篇世家:只载述关于孝武帝封立三个儿子刘闳、刘旦和刘胥的疏奏策文而不及三王行事。这是因为“燕齐之事,无足采者。然封立三王,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

  • 卷六十一·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一典礼【十二 乐章六】安南国王阮光平恭进大万夀祝嘏词十章七月十四日躬献夀於澹泊敬诚殿携该国乐人演奏如仪【臣】福康安谨奏为呈进安南国王祝嘏乐词仰祈圣鉴事据安南国王阮光平咨称

  •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汉纪五十一 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 [2]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2]二月,有异星出现于紫微星旁。 [3]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 [3]黄巾军

  • ●皇朝通典卷六·佚名

    食貨六 ○食貨六 水利下【海塘】 △水利下【海塘】 順治元年禮科給事中張惟赤疏言海塘自明末至今未修請仍限歲修以防潮患於是修海鹽縣塘二十一丈二年增修六十丈 【 謹按海塘自前明崇禎二年同知劉元瀚建修海寧捍海塘後

  • 第十四章 7·辜鸿铭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辜讲孔子说:“有的聪明人没有道德,但是傻子绝对不是有道德的人。”

  • 膝文公上·孟子

    膝文公上本篇前面三章记录孟子与膝文公之间的谈话和事迹,后两章分别记录孟子对农家和墨家两个学派的观点。其中对农家的观点论述社会分工问题,且有农家的资料价值,较为重要。全篇原文一共只有5篇,本书选3

  • 为人类开辟新历史而奋斗·梁漱溟

    现在不单是中国,即世界其他各国,关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都是在思想分歧冲突里面。有的主张社会主义,有的主张个人主义,有的主张这个,有的主张那个。尤其关于婚姻问题,变动得厉害,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在现代时期,问题既多,思想

  • 卷四·佚名

    △初诵第四(六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摩竭提国阿阇世王。将领四兵来。共波斯匿王。交阵大战。时阿阇世王韦提希子。破波斯匿王所将军众。波斯匿王。单乘一车。独得入城。时诸比丘,入城乞食。见是事已,乞

  •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归命一切诸佛。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如来住持境界之处。去寂灭道场不远普光法殿大福德善根所成之处。平等普遍无可嫌处。具足无量功德之处。金刚坚固所成之处。不可坏地安固之处。一切摩尼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序·善月

    易于通经难于作记。欺佛也。易于作记难于通经。欺祖也。愚于佛祖之道不敢欺。而或有述焉。亦各适其缘尔。先是经疏始播于日本。卒授于海舶。其教法之隆污往来之艰险如此。晁文元公之后景迂先生之序详矣。方今圣君贤相

  • 二谛义卷上·吉藏

    胡吉藏撰睿师中论序云。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祛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寻斯四论者。真若日月在怀无不朗然鉴彻矣。若通此四论。则佛法可明也。师云。此四论虽复名部不同。统其大归。并为申乎二谛

  • 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多罗那他

    当圣者提地迦未付法与圣者讫里瑟拿以前,多年生病,只住在摩腊婆的侨赏弥地方,对四众传授经教。毗舍离的比丘们以为上座生病,怎能得到正确的教诲,因此不到他跟前。在行十事非法的同时宣称“这是法,这是戒律,这是本师的教

  •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二·大訢

    大龙翔集庆寺语录  门人 崇裕 等编天历二年。二月初三日。入寺。拈公疏。示众云。一竿竹建精蓝。随心具足。八十顷布金地。当处圜成。今日诸官。钦奉圣旨。具疏敦请。开山最初一句。如何剖露。金轮统御三千界。玉

  • 日本锓唐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后序·玄沙师备

    佛祖所传之法。本来超因果修证。则不涉盛衰生灭。而有盛衰生灭者。佛祖之教也。然而教也者。所以明法也。而非藉教则不能传法。则教之盛衰。犹法之盛衰也。教久焉而不能无弊。弊不救则教衰焉。所以世有伟人矫弊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