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谳义原序

圣人达天德而语王道春秋为万世立王法敦典庸礼命德讨罪本原於天其用则王者之事也周德既衰王者弗克若天人欲横流纲沦法斁乱亦极矣夫子生乎斯时慨圣人之不作虑斯道之将坠岂不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於是假鲁史以修春秋示褒贬以寓王法其义则总摄万事大本始於尊王盖尊卑之分明纲常之道立然後有以定其是非而不舛春秋者王道之日月也典礼隳臣下僭春秋定尊卑而王道明春秋者王道之权衡也刑赏滥法度差春秋明贵贱而臣道立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经书元年加王於正圣人系易之始辞作经之大法也故其词约而深其旨微而远深有不言之意微有不形之道圣人之心见於经犹元之妙赋於物大而化之之谓也於一草一木以求化工之神於一语一言以窥圣人之用亦云难矣然圣人行事本於道圣人之道本於心事有万变之不同理有万殊之或异大公至正之道贯万事於一心百王异世而同神万象异形而同体圣人赞易以尽事物之变穷其理也作春秋以行法度之权着其事也文王作易於殷世之末夫子作春秋於周德之衰有其理则有其事体用一原也有其事则有其理显微无间也由辞以达理因理以见事天下之变故尽矣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後乎千百世之未来此理此心未尝外於语言文字间也河洛二程紫阳朱子续正学於千载之上易书诗礼俱着训辞独於是经未闻注释中吴王元杰子英氏家世业儒有志经学放求易经本义诗传训辞礼经制度四书集注集义语録紫阳宗旨凡释经引证之言师友讲明之论其有?明春秋之旨者具载本经证以胡氏释辞目曰春秋谳义旁搜取证竭虑穷思甫及成书几二十载学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知圣经贤传并行而不悖矣若夫天人相与之原古今事物之变微辞奥义何敢仰窥圣域之渊微其於尊君父之大伦正人心之大义典章法度之正是非善恶之公举而措之未必无涓埃之助云尔至正十年岁在庚寅仲夏下澣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吴郡干文传夀道序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一·郑玄
  论语精义卷三上·朱熹
  第九章 28·辜鸿铭
  礼记析疑卷二十三·方苞
  卷四十一·鄂尔泰
  卷七·黄镇成
  卷五·熊节
  卷六十二·朱熹
  庄公·庄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卷八·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三十三·欧阳竟无
  附錄唯識三十論·欧阳竟无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三·佚名
  毗耶娑问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八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八古今体八十首【甲寅四】阅文安堤工四叠旧韵文安本洼区所虑潦波豗前岁乃大异春旱夏云开以此甘雨希水乡受旱灾【文安太洼自癸未修筑堤工苏桥马村诸处加高培厚

  • 第七十回 堕虏谋晋将逾绝涧 应童谣秦主缢新城·蔡东藩

      却说慕容冲进逼长安,众至数万。秦王坚登城俯视,见冲在马上耀武扬威,不禁失声道:“此虏从何处出来,乃敢猖獗至此!”当还问自己。说着,复大声呼冲道:“奴辈止可牧牛羊,何苦自来送死!”前时何亦引入紫宫?冲答道:“正因不愿为奴,

  • 卷之六十二·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春正月。癸酉朔。上避痘南苑。免行庆贺礼。  ○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李<泬目>等、表贺皇太后加上徽号。冬至。元旦。万寿圣节。并谢恩赐附贡方物、及□山戊不  □贡。宴赉如例。  ○汤古

  •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光绪十二年。丙戌。五月。癸巳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壬戌。皆如之。内记注  ○以灵应素着。颁直隶天津大沽口天后宫扁额。曰德敷溟渤。菩萨庙扁额。曰功宣上善。海神庙扁额。曰瑞启天

  • 卷四十四·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四    宋 萧常 撰魏载记九 张辽字文远鴈门马邑人本聂壹之後以避仇变姓吕布以为骑都尉布败归曹操以中坚将军从攻袁谭袁尚谭尚破复平辽东柳毅等还邺操自出迎引

  • 卷一百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 朱批尚潆奏摺 广东潮州总兵官【臣】尚潆谨 奏为覆 旨事窃【臣】蒙 皇上命【臣】口传 谕旨与总督杨琳当即 陛辞星夜南行於九月十五日

  • 月令统·张载

    秦为月令,必取先王之法以成文字,未必实行之。&ldquo;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rdquo;,此皆法外之意。秦苟有爱民为惠之心方能行,徒法不以行,须实有其心也。有其心而无其法,则是虽有仁心仁闻,不行先王之道,不

  • 春秋胡氏传辨疑原序·陆粲

      昔仲尼作春秋防微而显至胡氏说经庶防得之惜其或失于过求辞不厌繁委而圣人之意愈晦矣余尝欲着之论辨而未能也今谪居多暇复披诵其传遇有疑处輙书焉乆而成帙以视从游之士多有骇而问者余语之曰吾为此非敢异于胡氏也实

  • 修身原文·洪应明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

  • 卷十五·佚名

    △虚空藏菩萨品第八之二佛复告虚空藏言:善男子,何谓菩萨行功德与虚空等者,若菩萨闻佛无量法广大如虚空故。发萨婆若心彼作是念。如萨婆若无量。佛无量。自在觉无量。於如是无量中。生无量欲精进不放逸行。为佛道故当行无

  • 阿含正行经·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言:我为汝说经。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语深说度世之道。正心为本听我言:使後世传行之。诸比丘叉手受教。佛言:人身中有五贼。牵人入恶

  •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言。吾自念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夫。初求佛道已来。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喻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计吾故身。不能数矣。  夫极天地之始终。谓之一劫。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七(论本第十六七八九二十)·窥基

    基撰思谓思虑。即遍行思。唯意识俱。因思生慧。名为思慧。今取因思慧所成诸法。体通五蕴。为此地体。文分为二。初标列三门。后随别释。自性清净者。明思慧体。简生得善故名清净 思择所知者。思择一切所应知法 思择

  •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祖琇

    隆兴府沙门 祖琇 撰宝峰准禅师禅师讳文准。兴元府唐固梁氏子。生始幼见佛像輙笑。童牙不喜闻酒胾。金仙寺沙门虚普乞食至其家。师膺门酬酢。始老成。时年八岁。即辞父母。愿从普。归授以法华经。伊吾即上口。元丰僧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达变权禅师语录达变权禅师语录卷第三侍者海澄记录住明州慈溪县五磊山灵峰禅寺语录开炉皆尝二知浴请上堂问九旬禁足觅镜里之华三月安居捞水中之月去此二途不假功勋一句作么生道师云铜头铁额如龙虎天上人

  • 奥赛罗·莎士比亚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写于1604年,根据十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短篇小说改编。威尼斯大将奥赛罗和一个元老的女儿苔丝德蒙娜结了婚。元老歧视摩尔人(非洲北部民族)奥赛罗的肤色,反对这桩婚事并诉诸威尼

  • 三礼图·刘绩

    四卷。明刘绩撰。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为《礼》作图,始于后汉阮谌,之后有郑玄、夏侯伏朗、张镒、梁正及隋文帝开皇年敕撰之礼图,宋聂崇义又集此六家而成《三礼图集注》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具明想诸字安布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