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二

宋 魏了翁 撰

庄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

【一】六月夏之四月文十五年直六月

传注非常至月错正义曰此及文十五年昭十七年皆书六月朔日有食之昭十七年传称祝史请所用币昭子许之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余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经书六月而史言在此月则知传言正月之朔慝未作者谁此周之六月夏之四月也文十五年传直说天子诸侯鼓币异礼不言非常知彼六月直六月也此亦六月而云非常下句始言唯正月之朔有用币伐鼓之礼明此经虽书六月实非六月故云非常鼓之月长历推此辛未为七月之朔由置闰失所故致月错不应置闰而置闰误使七月为六月也释例曰庄二十五年经书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实是七月朔非六月故传云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有用币伐鼓明此食非用币伐鼓常月因变而起历误也文十五年经文皆同而更复发传曰非礼者明前传欲以审正阳之月後传发例欲以明诸侯之礼此乃圣贤之微旨而先儒所未喻也刘炫云知非五月朔者昭二十四年五月日有食之传云日过分而未至此若是五月亦应云过分而未至也今言慝未作则是已作之辞故知非五月案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从彼推之则六月辛未朔非有差错杜云置闰失所者以二十四年八月以前误置一闰非是八月以来始错也

【二】正月谓夏四月周六月阴慝未起

注正月至阴气正义曰昭十七年传大史论正月之事云当夏四月是谓孟夏知正月是夏之四月周之六月也诗云正月繁霜郑玄云夏之四月建巳纯阳用事是谓正月为正阳之月慝恶也人情爱阳而恶阴故谓阴为恶故云慝阴气也未作谓阴气未起也

【三】日食日之常圣王因事设教

注日食至大义正义曰古之历书亡矣汉兴以来草创其术三统以为五月二十三分月之二十而日月交会近世为历者皆以为一百七十三日有余而日一食是日食者历之常也古之圣王因事设戒夫以昭昭大明照临下土忽尔歼亡俾昼作夜其为恠异莫斯之甚故立求神请救之礼责躬罪巳之法正阳之月阳气尤盛於此尤盛之月而为弱阴所侵故尤忌之

【四】用币请救於上公伐鼓自攻责

社是上公之神尊於诸侯故用币於社请救於上公伐鼓于朝退而自攻责也日食者月揜之也日者阳之精月者阴之精日君道也月臣道也以明阴不宜侵阳臣不宜揜君以示大义也昭二十九年传曰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故杜以社为上公之神

【五】天灾有币无牲诗礼祈祷皆有牲

天灾之言兼日食大水也天之见异所以谴告人君欲令改过修善非为求人饮食既遇天灾随时即告唯当告请而已是故有币无牲若乃亢旱历时霖雨不止然後祷祀羣神求弭灾沴者设礼以祭祭必有牲诗云汉之篇美宣王为旱祷请自郊徂宫无所不祭云靡神不举靡爱斯牲是其为旱祷祭皆用牲也祭法曰埋少牢於泰昭祭时也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也雩禜祭水旱也郑玄云凡此以下皆祭用少牢寒暑不时则或禳之或祈之是说祈祷之祭皆用牲

【六】月侵日不顺故特鼓然月食亦有鼓

易称是谓灾眚书称眚灾肆赦是眚灾相类故云眚犹灾也月侵日为眚阴犯阳为逆逆顺之事贤圣所重故见其逆事而特鼓之此据日食为说耳传称日月之眚日月并言则月食亦有鼓周礼大仆职云凡军旅田役赞王鼓救日月亦如之是日食月食皆有鼓也谷梁传曰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大夫击门士击柝左氏虽无传义或然也

【七】晋自文公後司空非卿官而典事同

传注大司空卿官正义曰传於比年以来说士蒍为献公设计晋国以安今又言大司空明任以卿位也直言司空者是大夫即司空亚旅皆受一命之服是也晋自文公以後世为盟主征伐诸国卿以军将为名司空非复卿官故文二年司空士縠非卿也虽则非卿职掌不异成十八年传曰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蒍之法是其典事同也

【八】二十年二十六年传不解经

注为传至而已正义曰此年传不解经经传各自言事伐戎日食体例巳举或可经是直文不须传说曹杀大夫宋齐伐徐或须说其所以此去丘明巳远或是简牍散落不复能知故耳上二十年亦传不解经彼经皆是直文故就此一说言下以明上

【九】臣卒不名故原仲称字

注原仲至知讥正义曰玉藻记云士於君所言大夫没矣则称諡若字桓二年谷梁传曰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是礼臣卒不名陈人不称其名故鲁史亦书其事

【十】季友违礼会外大夫葬

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注陈大夫原氏仲字也礼臣卒不名故称字季友违礼会外大夫葬具见其事亦所以知讥

【十一】妇人书归书来书如

凡诸至于某正义曰释例曰归宁者女子既嫁有时而归问父母之宁否父母没则使卿归问兄弟也出者谓犯七出而见絶者也归者有所往之称来者有所反之言故嫁谓之归而宁谓之来见絶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如某者非终安之称归於某者亦不反之辞是解其文异之意也此杞伯姬来宁也宣十六年郯伯姬来归出也文九年夫人姜氏如齐归宁也鲁之夫人无被出者文十八年夫人姜氏归于齐虽子死自去归而不反亦出之类故与出同文

【十二】西都既赐秦则东都别有召地

召伯称爵知是王之卿士召康公之封召也当在西都畿内释例曰扶风雍县东南有召亭也春秋时召伯犹是召公之後西都既巳赐秦则东都别有召地不复知其所在

【十三】赐齐侯命命为侯伯

僖二十八年传称王命尹氏及王子虎策命晋侯为侯伯则知此赐齐侯命者亦赐命为侯伯也彼注云周礼九命作伯则此亦九命之伯谓九州之长为二伯也僖元年传曰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注云侯伯州长也彼注说齐桓之事亦谓九州之长非州牧也言州长者兼见州牧之事耳

【十四】齐伐卫以舍罪各赂称人

二十八年注齐侯至失之正义曰传称齐侯而经书人知其讳取赂以贱者告也诗美僖公之伐淮夷得其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襄十一年传称晋侯伐郑受郑之赂告于诸侯皆不以为讳而此讳之者彼服罪致赂乃以得赂为荣此舍罪受赂故以受之为耻会于稷舍宋督取郜鼎亦此之类

【十五】书战伐围入灭例

庄十年公羊传曰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入不言围灭不言入书其重者左氏无此义而泓韩鞌邲令狐河曲鄢陵城濮大?彭衙长岸柏举之属皆书战不书伐此书伐又书战襄十八年诸侯同围齐言围不言伐文十五年晋郤缺伐蔡戊申入蔡书伐又书入丘明无文杜不为说皆是从告而书

【十六】卫人及齐人战被伐者为主

此经既言齐人伐卫不言齐及卫战而言卫人及齐人战者公羊以为伐人者为客被伐者为主以主及客故使卫人主齐寻案经传令狐河曲大?彭衙长岸泓韩之属皆以主及客也乾时升陉及鞌皆鲁与人战以鲁为主城濮鄢陵与邲外楚而内晋也柏举内蔡而外楚也被伐为主或如公羊之说

【十七】书大无麦禾於冬

麦熟於夏禾成在秋而书於冬者计食不足而後总书之此年不言水旱而得无麦禾者服?曰阴阳不和土气不养故禾麦不成传言饥而经不书者得齐之籴救民之急不至於饥也

【十八】告籴于齐左云礼也公谷云讥也

臧孙至于齐正义曰何休云买谷曰籴告籴者将货财告齐以买谷鲁语云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曰不腆先君之敝器敢告滞积以纾执事齐人归其玉而与之籴公羊传曰何以不称使以为臧孙辰之私行也君子之为国也必有三年之委一年不熟告籴讥也谷梁亦然据经鲁臣出使例不言使何以当恠此也传言告籴礼也必不得如二传之说

【十九】乞师缓於谷故告籴不言如

服?云不言如重谷急辞以其情急於籴故不言如齐告籴乞师则情缓於谷故云如楚乞师

【二十】臧僖伯文仲曾祖

世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辰是臧僖伯曾孙

【二十一】郑有城门外郭门远郊门

注桔柣至门也正义曰此巳入一门矣又云入自纯门又是入一门矣复言县门不发则更有一门矣不发是城门则知纯门外郭门桔柣远郊门也尚书费誓序云东郊弗开是郊有门也

【二十二】继旐曰斾军行斾居前殿在後

军行之次斾最在先故宣十二年传称令尹南辕反斾是斾居前而殿在後也释天云缁广充幅长寻曰旐继旐曰斾郭璞云旐帛全幅长八尺斾帛续旐末为燕尾者

【二十三】都邑非必四县四井邑有庙虽小曰都

周礼小司徒职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注引此者以证都大邑小耳经传之言都邑者非是都则四县邑皆四井此传所发乃为小邑发例大者皆名都都则悉书曰城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邑则曰筑都则曰城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释例曰若邑有先君宗庙虽小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然则都而无庙固宜称城城漆是也而颖氏唯系於有先君之庙患漆本非鲁邑因说曰漆有邾之旧庙是使鲁人尊邾之废庙与先君同非经传义也

【二十四】书新与书新作异延廐义不可知

二十九年注传例至之辞正义曰马之所处谓之廐延是廐之名名之曰延其义不可知也传言新作延廐而经无作字僖二十年新作南门定二年新作雉门及两观皆言新作而此独无作是作传之後转写阙文也释例曰言新意所起言作以兴事通谓兴起功役之事也此称经文而以不时为讥义不在作也然寻传足以知经阙作字也

【二十五】马日中而出入春作廐不时

中者谓日之长短与夜中分故春秋二节谓之春分秋分也释例曰春秋分而昼夜等谓之日中凡马春分百草始繁则牧於垧野秋分农功始藏水寒草枯则皆还廐此周典之制也今春而作廐已失民务又违马节故曰书不时也

【二十六】春秋唯侵伐袭三名与九伐异

释例曰侵伐袭者师旅讨罪之名也鸣钟鼓以声其过曰伐寝钟鼓以入其竟曰侵掩其不备曰袭此所以别兴师用兵之状也然则春秋之世兵加於人唯此三名周礼大司马掌九伐之法贼贤害民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天子讨罪无掩袭之事唯侵伐二名名与礼合而礼更有七名冯弱犯寡则眚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正则杜之内外乱鸟兽行则灭之彼谓王者行兵此据当时实事

【二十七】龙见戒事至日至而毕

传曰龙见而毕务戒事也谓夏之九月周之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於是纳其禾稼三务毕而戒民以土功事也火见而致用大火星次角亢而晨见於是致其用也水昏正而栽谓夏之十月定星昏而中於是树板干而兴作焉日至而毕谓日既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息冬至之後当更修来年农事不得复兴土功也

【二十八】季秋日体在房角亢见东方

今之九月则季秋也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汉书律历志论星之度数云角十二亢九氐十五自角之初至房初三十六度晨谓夜之将旦於晨之时日体在房故角亢见在东方也东方之宿尽为龙星角即苍龙角也故角亢专得龙名

【二十九】十月初心星次角亢东见

襄九年传曰心为大火星度心五尾十八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自心初至於尾末二十三度十月之初心星次角亢之後而晨见东方也致筑作之物谓板干畚梮

【三十】水昏正谓十月中定星昏而正

五行北方水故北方之宿为水星言水昏正者夜之初昏水星有正中者耳非北方七宿皆正中也诗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释天云营室谓之定孙炎云定正也天下作宫室者皆以营室为正周语云营室之中土功其始是定星昏而正为土功之大候故知水昏正谓十月定星昬而正中时也郑玄诗笺云定星昬中而正谓小雪时小雪十月之中气月令仲冬之月昬束壁中室十六度日行一度是十月半而室中十一月初而壁中

【三十一】献因献功献器皆称献捷

【三十二】齐人楚人失辞称献捷

释例曰归者遗也献者自下奉上之称遗者敌体相与之辞传曰诸侯不相遗俘齐侯楚人失辞称献失礼遗俘故因其来辞见自卑也以其大卑故书以示过此经言献捷传言遗俘则是献捷献囚俘也襄八年邢丘之会传称郑伯献捷於会又曰获司马夑献于邢丘是献俘谓之捷也襄二十五年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传称司空致地司徒致民是不以俘囚归也亦云子产献捷于晋然则无囚而献其功空有器物亦称捷也

【三十三】大都以名通者不系国

三十二年注小谷至系国正义曰传称为管仲知是齐邑管仲所食采邑也吴灭州来晋灭下阳如此之类皆不系国知大都以名通者则不系国也华亥向宁入于宋南里以叛南里非大都不得以名通故系之宋耳贾逵云不系齐者世其禄然则彼不系者岂皆世其禄乎

【三十四】庄公薨于路寝得其正

公羊传曰路寝者何正寝也丧大记曰男子不死於妇人之手妇人不死於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郑玄云言死必於正处也释例云详内事谨凶变

【三十五】神降于莘谓无形有声

传注有神至虢地正义曰易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虽复鬼神之神亦无形象可见今言神降则人皆闻知故知有神谓有神声以接人也吴孙权时有神自称王表言语与人无异而形不可见今此神降于莘盖亦王表之类神者气也当在人上今下接人故称降国语说此事称内史过对云其丹朱之神乎

【三十六】以其物享神若甲乙日祭先脾之类

以其物享之其物不知所谓更以至日释之谓此神初降之日以其至日之物也月令春其日甲乙夏其日丙丁中央土其日戊巳秋其日庚辛冬其日壬癸所用之物月令具有其文注引甲乙所用举一隅也丙丁日至祭用肺玉服皆赤也戊巳日至祭用心玉服皆黄也庚辛日至祭用肝玉服皆白也壬癸日至祭用肾玉服皆玄也

【三十七】神厌虢而赐土田犹晋筮骊姬亦吉

神聪至能得正义曰国语曰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然则所谓聪明者不听淫辞不视邪人之谓也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意也依人而行谓善则就之恶则去之虢多薄德神所不依其何土之能得言赐之土田必虚妄也若神所不依则不应赐土而言神赐之土田者神厌其人不告以实犹晋献公筮以骊姬为夫人亦云吉耳

【三十八】投盖谓投身以盖物或云投车盖

稷门为鲁南城门盖时人犹以名之故知也投盖者谓自投其身以盖物故以为走而自投反覆门上刘炫规过云公言荦有力焉如杜所说劲捷耳非有力当谓投车盖过於稷门今知不然者周礼车盖以物帛为之轻而帆风非可投之物且传直云投盖于稷门不云过稷门明知自投反覆稷门之上今时犹然且游楚超乘而出女曰子南夫也则劲捷之人亦是勇力之士

【三十九】成季酖僖叔鸩或为酖

说文云鸩毒鸟也一名运日广雅云鸩鸟雄曰运日雌曰阴谐广志曰鸩鸟形似鹰大如鹗毛黑喙长七八寸黄赤如金食蛇及橡实常居高山巅晋语诸公赞云鸩鸟食蝮以羽翮栎酒水中饮之则杀人旧制鸩不得渡江有重法石崇为南中郎得鸩以与王恺养之大如鹅喙长尺余纯食蛇虺司隶传只於恺家得此鸟奏之宣示百官烧於都街是说鸩鸟之状也以其因酒毒人故字或为酖

【四十】岁饥筑郿备难与城西郛同

冬筑郿注郿鲁下邑传例曰邑曰筑正义曰国都为上邑为下故云鲁下邑襄十九年城西郛传曰惧齐也是其事也此年大无麦禾时岁饥虚恐或侵伐故筑之以备难从西郛之例故不发传也

【四十一】二五耦谓垦伤晋室

大戎狐姬生重耳大戎唐叔子孙别在戎狄者小戎子生夷吾小戎允姓之戎子女也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骊戎在京兆新丰县其君姬姓其爵男也纳女於人也女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姓梁名五闺闼之外者东关嬖五别在关塞者亦名五皆大夫为献公所嬖幸视听外事使言於公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屈羣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绦二五卒与骊姬谮羣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注鄙边邑二耜相耦广一尺共起一伐言二人俱共垦伤晋室

 

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一三四·邱濬
  卷二十一·胡广
  卷一百三十二·卫湜
  卷二十三·王道焜
  仪礼小疏卷四·沈彤
  卷三十八·王昭禹
  虞书·舜典·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明印相成就仪轨分第十五·佚名
  广说品第二十四·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玄奘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五·慧立
  大乘宗地图释后序·太虚
  致王一亭居士书·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阮阅

      ●卷五十·鬼神门下  余与鲁直寿朋天启会于伯时斋看诗卷,皆仙鬼作或梦中所作也。又记《太平广记》中有人为鬼物所引入墟墓,皆华屋洞户。忽为劫墓者所惊出,遂失所见,但云:“芫花半落,松风晚清。”吾每

  • 台湾诗乘卷六·连横

    甲午之役,清师败绩,命北洋大臣李鸿章赴日讲和,约割台湾,并赔军费二万万两。台人大愤,奔走相告。时陈仲英观察文騄为兵备道,赋示诸将四首,以励士气。诗曰:“上相东行一叶舟,五更笳鼓起舵楼。大名已自垂千载,此错何堪铸九州

  • 卷三十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三十八 宋 陆游 撰 秋怀 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水远浮鸥方浩荡霜高残菊更芬芳人皆有舌是非在劫未成灰时世长三百里湖行自复子孙努力事耕桑【镜湖废百七十余年故吾乡多凶会有复之者

  • 车眺·徐志摩

    一我不能不赞美 这向晚的五月天; 怀抱着云和树 那些玲珑的水田。二白云穿掠着晴空, 像仙岛上的白燕! 晚霞正照着它们, 白羽镶上了金边。三背着轻快的晚凉, 牛,放了工,呆着做梦; 孩童们在一边蹲; 想上牛背,美,逞英雄!四在绵密的树

  • 第十五回 田野之欣赏·德龄

    天津站上预定的仪注,远不仅如上面所讲的那样的简单。因为这是一次亘古希逢的盛典,在事先,袁世凯他们这些人,已早就和庆善李莲英辈接洽好,决意要尽量的铺张一番,热闹一番;可是太后竟并不能完全依从他们,当伊把各官所献的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九·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庚戌朔命改进士倪启祚等二十三人授翰林院庶吉士先是九月初三日辅臣奉旨选馆各拟名次进呈<锍-釒>凡数十余上俱不报至是报可故有是命○辛亥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三<锍-釒>以疾乞归不允○壬子戎政尚书

  • 卷之七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王大纪卷六十八·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三十七年鲁用田赋初鲁昭公娶于吴同姓也称之曰孟子孟子卒孔子与吊适季氏季氏不絻放绖而拜鲁侯防吴王于橐臯太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

  • 目录·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目录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卷一论治道敬天圣孝圣学谦德节俭儆戒卷二敦睦谕羣臣求言纳諌任官卷三考绩选举诫饬臣下卷四理财恤民赈济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 洪武十六年冬十月辛未朔,祭孝慈皇后陵及几筵殿。 诏授武定军民府女知府商胜诰曰:“朝廷政治遐迩弗殊,德在安民,宜从旧俗。惟尔黔中之地,官皆世袭,间有妇承夫位者,民亦信服焉。前武定府上官

  • 读书续録卷十二·薛瑄

    穷理之言出于易以致知格物为穷理始于程子天地生物之心流行于四时无一时之间断伊尹言顾諟天之明命见天人合一之理自是而后圣贤之言天命者皆原于此周张程朱之前知孟子者韩子一人而已自有大学书以来发明致知格物为穷理之

  • 春秋释例卷二·杜预

    灭取入例第七【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传曰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闵二年冬【云云】十二月狄入卫传曰冬十二月狄人

  • 卷十三·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三     宋 卫湜 撰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郑氏曰臣某侯某啬夫承命告天子辞也其为州牧则曰天子之老臣某侯某奉珪请觐自称曰寡人谦也於臣亦然孔氏曰自此至寡君之老一节

  • 第26章 经解·戴圣

    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只要看看那里的风俗,就可以知道该国的教化如何了。那里的人们如果是温和柔顺、朴实忠厚,那就是《诗》教的结果;如果是通晓远古之事,那就是《书》教的结果;如果是心胸广阔坦荡,那就是《乐》教的结果;如果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八·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大辩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二  尔时。憍陈如婆罗门。说上赞叹及咒赞法。赞辩才天女已。告诸大众。仁等。若欲请辩才天女哀愍加护。于现世中得无碍辩。聪明大智巧妙言词。博综奇才论议文饰。

  • 尝试集·胡适

    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作。1920年3月初版,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同年9月再版。1922年10月刊行了经作者增删的增订第4版,其后便以此版行世(第4版曾多次印刷,其中仍有小变动)。1984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依1922年增

  • 龟山集·杨时

    北宋哲学家杨时文集。时号龟山,故名。共四十二卷,其中书、奏、表、札、讲义、经解、史论、启、记、序、跋各一卷,语录四卷,答问二卷,辩二卷,杂著一卷,书七卷,诗五卷,志铭八卷,状述一卷,哀辞、祭文一卷。理学思想以二

  • 仰节堂集·曹于汴

    诗文集。 明曹于汴撰。十四卷。于汴字自梁,安邑(今山西运城)人。万历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熹宗立迁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力扶善惩恶,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尝从高攀龙、冯从吾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