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卷二十

宋 高闶 撰

文公四

十有五年春季孙行父如晋

为单伯与子叔姬故也使鲁能修其政刑则齐乱可以义讨今乃因晋以请岂非自取之乎

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

司马之职国兵在焉宋昭公不能其大夫而华耦为司马不由君命擅来求盟故不言宋公使而直书宋司马华孙来盟以罪之其来盟奈何宋司城之来奔鲁实复之故宋之权臣德鲁而愿盟此其意可见也耦既来盟公与之宴辞曰君之先臣督得罪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臣承其祀其敢辱君圣人以耦无故而暴其祖因书曰华孙者明此司马乃华督之孙言孙所以正其不能祖也不名者义不系于名也

夏曹伯来朝

五年而两朝於鲁鲁亦晏然受之此齐侯所以怒而讨其罪也

齐人归公孙敖之丧

齐人执单伯执子叔姬而归公孙敖之丧执生而归死所以恶鲁也然其归之也亦以敖之子请之故也请之故不曰以归不曰来归不曰归自齐且敖者公子庆父之子穆伯也庆父桓公之长庶而欲自同于正故不以伯为字而称仲其後以字为仲孙氏故春秋祗书仲孙而国人以其实出长庶之後止称孟孙所以论语称孟孙问孝而左氏亦皆谓之孟孙盖从衆人之同称也凡奔大夫不书卒非我臣也敖盖先君之宗卿而文伯惠叔皆其子也鲁既许之复而立其子为仲孙氏矣岂有臣其子而不使之奔其父之丧者乎崇公族之恩笃君臣之义则姑听其家以其丧归可也虽然圣人以齐人自归其丧为文盖明敖之丧在齐而已归与不归非鲁之所得专也

六月卒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庄二十五年三十年皆以日食而鼓用牲于社其非礼妄作义已着矣今文公亦复如此者必以为先朝故事可举而行之也呜呼後世人君举行先朝故事而不顾义之可否虽有甚害亦因循不改自谓遵制掦功以拒絶臣下之言者多矣皆因陋承误不知春秋之旨者也可为万世之戒

单伯至自齐

内大夫为他国所执而见释者皆书其至以见执非其罪且执既书则其归不得不着也

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

蔡侯既与楚子次于厥貉故新城之盟不与焉晋郤缺帅师伐之斯有名矣凡伐不言入伐之不服然後入焉见蔡虽附楚楚人不之救也故书戊申入蔡足以知楚之不足恃矣此虽蔡人自取之亦所以甚晋也然晋鲁不修所以服楚而暴小国以争诸侯欲使区区之蔡扞楚之强而不贰则亦难矣故言伐言入甚之也谨而日之又甚之也是岁蔡侯甲午卒不书盖以其附楚不以中国待之也其子申立是为文公

秋齐人侵我西鄙

齐商人篡弑其君又执其君母又执我国大夫罪不胜诛而反加兵于我故书侵以恶之又贬而人之

季孙行父如晋

一岁再如晋者皆为齐故

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

寻新城之盟且为我故谋齐难也齐人赂晋故弗克我但盟而已公以齐难不与此盟夫晋为霸国而齐弑其君莫能正之诸侯又莫之讨若谓诸侯不专征则田常弑简公孔子请讨焉夫岂非不义而孔子行之今晋号为主盟而赵盾实执国政其势力亦足以率衆诸侯而诸侯亦皆俛首从命而皆不足以有为是以春秋不复列序者以示中国无盟主也无盟主者不霸灵公也不霸灵公者政在盾也政在盾而诸侯无争之者盾之能也盾之能而不霸灵公者春秋之意也着盾之专而不能有为也霸国犹晋国也

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

晋会诸侯盟于扈受齐赂而不伐齐故齐人自归子叔姬以解诸侯之意凡内女见黜皆书来归罪在姬也此书齐人来归者罪在齐人也未有子而黜其母者也若曰姬无罪也齐人自来归之云尔又异乎敖之丧也春秋闵子叔姬之事故异其辞以辨之然不直书齐母何也夫天下岂有无母之国哉而商人至于囚执其母则人之所不忍言者也故以父母之辞录之曰子叔姬盖自鲁人为之辞不得使为商人之母此春秋所以存天下之大教也

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诸侯为扈之会不能讨齐国弑君父之贼反受其赂而还是成商人为君也故自此遂书齐侯以罪诸国之会于扈者商人知诸国之无能为遂益肆其威且恚鲁仗晋以谋已故一岁而再侵我西鄙又伐曹讨其来朝我也恶鲁而及曹非理甚矣夫齐商人弑君而自立诸侯会于扈谋伐之晋人取赂而还致齐益无顾忌侵我伐曹以肆其暴岂特齐有罪焉亦见诸侯之纵乱矣凡伐不言入入其郛者甚之也殆矣哉几欲其国矣非特若侵鲁西鄙而已也因我而加兵于曹曰侵可也而曰伐者讨其朝鲁执辞正也

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晋侯既幼不在诸侯齐侯恃强数见侵伐故鲁不得已而事之以行父当齐侯宜齐侯弗肯与盟也而曰弗及者耻也内辞也然亦行父奉使失辞谓公有疾致齐侯拒而弗受尔如必待公亲自出盟则鲁亦安用臣子为哉虽齐侯之意必欲与公盟则使臣当善为之辞可也且受命不受辞者使臣之职也今不能专对则罪在行父矣季文子三思曾是不思何哉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

朔者天子之所颁也诸侯上禀天子之命下授万民之时故其奉王朔告于庙则谓之告朔退而视朝以授民则谓之视朔前此未有书不视朔者若其有疾则亦常事不书尔此特书者见公非有疾而然也盖欲符季孙行父之言使齐侯不疑尔至定哀间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则见鲁君日寻盟会常不在国废礼多矣然而其礼未亡此孔子所以爱之也

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

阳谷之会齐侯弗及盟者非特行父奉使之失也晋为鲁故会诸侯于扈将以伐齐齐侯赂之遂不果伐于是齐侯欲取偿于鲁焉至是公使公子遂纳赂于齐而复求盟所以得盟于郪丘则有辞矣谓公四不视朔实有疾故也然则春秋书公四不视朔非特讥公之怠亦以见公子遂得盟之因则知此盟非齐侯之所欲故明年齐侯复伐我西鄙仅能少纾而已是以谨而日之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毁泉台

有蛇自泉台出而声姜薨故毁之盖讥其妄畏妖祥非民之道也夫泉台先君之所筑也重民力而为之又重民力而毁之不如勿处而已矣

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楚率秦巴以灭人之国则秦又听服于楚矣夫城濮之役秦人在焉自是遂与中国盟会而晋襄因殽之役报复不已自是失秦矣夫秦兵之强後世莫及焉使其协和以攘楚且讨其弑君父之罪盖有余力而晋襄反弃秦以资楚此中国所以不振也故春秋前书秦人入鄀此书楚人秦人巴人灭庸以致意焉

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宋昭公立九年不能其大夫国人襄夫人亦恶之乃因其田使帅甸攻而弑之立其弟鲍是为文公其称人以弑见国乱而无主名者所以儆天下後世之为人君者也不书葬贼不讨也不讨贼者嗣君之罪也或曰杵臼之死襄夫人为之也虽因国人以首祸岂得遂委之于衆耶夫夫人淫于其国又安能有所为由杵臼失衆之久故能乘间而发若专归其罪于夫人则杵臼失衆之恶无自而见惟以衆言之则夫人之罪在中矣此之谓善志或曰春秋之世君以无道致祸者衆矣独杵臼与齐商人莒密州称人弑何哉天之所废必若桀纣然以桀之虐民欲与之偕亡而成汤放之犹有慙德以纣之不善亿兆离心而文王事之犹不敢违况君罪未至此而辄为贼害之计乎故春秋书弑贼之名所以正臣子之恶凡称人者所以示人君之戒

十有七年春晋人卫人陈人郑人伐宋

宋人弑君而晋荀林父会卫孔达陈公孙宁郑石楚同讨之遂立文公而还夫行天讨而反成其乱失天职也故不以卿书昔田常弑简公孔子沐浴请讨之曰以吾从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况正居卿位大夫之职者乎春秋诛逆乱如鲁宣公者与谋也如楚公子比者与事也若宋文公始无弑君之谋终无弑君之逆而天下以为弑君者有其情也今诸国之师不能探其情而无所委罪焉贬而人之不亦宜乎自闵僖以来陈常在卫上今卿会在卫下非上卿故也

夏四月葬我小君声姜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葬夫人而称小君者自四方会葬者言之故用称诸异邦之辞也九月而葬慢也不称僖姜而别为之諡非礼也文公三不与诸侯盟会四不视朔又慢葬其君母则公之怠于国事可知也已

齐侯伐我西鄙

齐犹以公不亲盟复来讨焉于此见郪丘之盟无益矣

六月癸未公及齐侯盟于谷

晋不能救故公竟不免亲与齐盟然书公及者是公欲之正其终者商人终欲盟公而肆伐不已一盟而退师公之善意也是以谨而日之

诸侯会于扈

前书诸侯盟于扈为不能讨齐略也此书诸侯会于扈为不能讨宋略也宋文定而昭公之贼不讨则是辅其乱也故不复列序诸侯见中国无霸主也

秋公至自谷

谷本齐地僖二十六年公以楚师伐齐取之齐人以是憾鲁今公不与扈之会而盟强齐于谷苟免齐难而已是可危也且书至自谷则不会于扈可知矣

冬公子遂如齐

拜谷之盟也公已与齐侯盟而公子遂复往者政在遂故也且见齐侯篡弑而诸侯反畏之如此

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

台下非死所不正其终也

秦伯罃卒

秦虽伯益之後本附庸也僻在西夷自秦仲始大至平王时秦襄始有功于周室列于诸侯赐爵为伯及穆公与于城濮之战自後与中国交聘盟会遂霸西戎九年来归僖公成风之禭始与鲁通好至是遂书其卒而吊其丧也

夏五月戊戌齐人弑其君商人

春秋之法弑君之贼以弑君讨之则以贼书商人弑君自立至于五年宜加讨贼之词而称齐人弑其君者齐人恬不讨贼皆北面事之遂令商人专行无道而邴歜阎职乃自以私怨杀之故以弑君之罪归之齐人以诛乱贼之党且见齐无臣子而商人得遂为君也既君之复弑之则篡弑代立相弑之祸何时而已故虽鲁桓篡弑自立圣人不没其罪然亦从而君之名以着商人有以致之也于是齐人废其子而迎公子元于卫而立之元桓公子也是为惠公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慈恩爱民曰文此臣子之私諡也

冬十月子卒

子者文公之世子恶也子般子野卒皆名此不名何也不忍言也文公夫人姜氏生恶及视其次妃敬嬴生宣公而私事公子遂于是公子遂杀子恶及其母视而立宣公宣公之立与闻乎弑也故子恶虽未踰年未成君圣人不忍名也是时叔彭生死君命何以不书贬也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公子遂之将彭生知之矣昉乎杀子恶而立宣公者彭生为之也是以贬而不书也

夫人姜氏归于齐

此书归者大归也一去不返之辞也夫亡矣子弑矣而逆贼篡立矣嬴氏为君母矣是夫人有可去之道故自归于齐焉君子以为姜氏见微者也先书子卒而继书夫人姜氏归于齐则知恶及视皆死而夫人无所依矣

季孙行父如齐

前乎子卒书如齐後乎子卒书如齐齐与闻乎故也所以恶齐也而季孙行父之罪则又不待贬絶而见者按左氏宣十八年公薨季孙行父言于朝曰使我杀适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乃逐遂之族以此验之行父实与公子遂同弑子恶而立宣公故夫人姜氏归于齐而行父遽如齐焉恶实齐之甥恐齐人听夫人之诉而来讨于是议纳赂以请平焉此见鲁国臣子之罪皆不可胜诛也

莒弑其君庶其

莒纪公生太子仆及季佗爱季佗而黜仆且多行无礼于国仆因国人以弑纪公故称国以弑专罪嗣君也盖与杀大夫称国同义春秋称国弑君者四皆罪其嗣君

 

 

春秋集注卷二十

<经部,春秋类,高氏春秋集注>

猜你喜欢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晏婴
  大学衍义卷六·真德秀
  提要·余允文
  四书通旨卷四·朱公迁
  第八章 4·辜鸿铭
  原序·俞皋
  五经稽疑卷六·朱睦㮮
  卷四·欧阳修
  卷一百二十九·秦蕙田
  卷三·吴廷华
  卷七·乾隆
  智慧的要点是冷静·梁漱溟
  唐诗禅悦集唐僧诗选合序·太虚
  新印大佛顶首楞严经序·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嵗时杂咏巻三十八·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初冬【立冬附】十月一日初冬杜 甫有瘴非全歇为冬不亦难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蒸裹如千室燋糟幸一柈兹辰南国去旧俗自相欢初冬垂老戎衣窄归休塞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着高林空有习池醉愁来梁父吟干戈未偃息

  • 卷四百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十豕类四言古豪彘赞         【晋】郭 璞刚鬛之族号曰豪彘毛如攒锥中有激矢厥体兼资自为牝牡长短句驱猪行【黄防张      金氏荘作】元好问沿山莳苖多费力办与豪

  • 卷七十一 魏紀三·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凡三年。   烈祖明皇帝太和二年(戊申、二二八年)   春,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申儀久在魏興,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執之,歸于洛陽。   初,征西將軍夏侯淵之子楙尚

  • 二百零七 上谕李陈常代赔曹寅李煦亏欠理应缴部·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一日 辰时。上御畅春园内澹宁居听政,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毕。(中略) 尚书赵申乔、侍郎孙柱、傅绅、汤右会等近前,以奉旨所交李陈常、年羹尧、李锡等所奏之事,奏曰:臣等遵旨问李煦,江宁、苏州两处所欠织造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八·李之芳

    海洋获捷招抚伪将林云林麒詹天枢等船兵来归疏(康熙十七年十二月)会剿江西子午口获捷疏(康熙十七年闰三月)请蠲免被兵地方钱粮第四疏(康熙十七年四月)报明援闽官兵数目并浙省情形疏(康熙十七年五月)会剿江西玉山八仙洞等处获捷

  • 卷九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三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丧礼上上仁宗乞纳后之礼稍缓其期余 靖臣伏覩景佑元年八月十五日诏敕顷以中闱有亏善道降处次妃之位仍从别馆之居郭氏宜令於外宅居止更不入内美人尚氏令於洞真宫披

  • 选举一·徐松

    贡举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二十日,中书舍人扈蒙权知贡举,合格进士杨砺已下十九人。 二年二月十日,工部尚书窦仪权知贡举,合格进士张去华已下十一人。 三年三月十九日,翰林学士王着权知贡举,合格进士马适已下十五人。同上。四年二

  •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司马迁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正义】:中音仲。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後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後为赵。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集解】:徐广曰:“或云皋狼地名,在

  • 礼记析疑卷四十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乡饮酒义郑注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乡宜作卿周官乡大夫兴贤能之后退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乃所以终前事为后举张本不得为饮国中贤者尹吉甫饮御诸友而张仲在焉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路堵父为客是为卿大夫

  • 卷三·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宋 林之奇 撰舜典        虞书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聦月正即正月也李校书曰月朔或谓之朔月诗所谓朔月辛卯是也月吉或谓之吉月传所谓吉月朝服而朝是也以此观

  • 仪礼小疏卷二·沈彤

    呉江沈彤撰士冠礼笺前期三日筮宾前期三日注谓空二日者为期一日宿賔宿赞冠者又一日也贾疏甚明敖乃谓但空为期之一日误以宿宾赞与筮宾同日耳设洗直于东荣南北以堂深水在洗东按乡饮酒礼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

  • 卷五十四·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五十四道统三程子门人程门弟子亲炙伊川亦自多错盖合下见得不尽或后来放倒盖此理无形体故易差有百般渗漏【以下总论】问程门谁真得其传曰也不尽见得如刘质夫朱公

  • 卷第十一·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一   [宋勒]镇州临济院义玄慧照禅师师示众云。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道流。秖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底路。

  •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文偃

    门人明识大师赐紫守坚集勘辨一百六十五则游方语录三十一则遗表遗诫行录并请疏勘辨师见新到云。雪峰和尚道。开却路。达磨来也。我问尔作么生。僧云。筑著和尚鼻孔。师云。地神恶发。把须弥山。一掴勃跳上梵天。拶破帝

  • 维摩诘经三观玄义卷下·智顗

    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 智顗 撰第四会乘义者。三观即是三智。三智有二种。一别相三智。二一心三智。一别相三智即开三乘。二一心三智但是一佛乘也。第一正明别相三观开三乘者。即为二意。一正约三观开三乘。二明十法成

  • 东江家藏集·顾清

    四十二卷。明顾清撰。顾清字士廉、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弘治五年(1492)举南京乡试第一,第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侍读,官至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著有《松江府志》(已著录),《东江家藏集》。此集共四十二卷。包括初集《

  • 杂纂新续·韦光黻

    昔玉溪生以街谈寓诙谐,王君玉、苏子瞻继之,明黄允交复有三续之作,不过博茶前酒后一轩渠耳。余戏仿为之。凡前人所已言者,俱不赘及云。

  • 毛诗·毛公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