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仪礼小疏卷二

呉江沈彤撰

士冠礼笺

前期三日筮宾

前期三日注谓空二日者为期一日宿賔宿赞冠者又一日也贾疏甚明敖乃谓但空为期之一日误以宿宾赞与筮宾同日耳

设洗直于东荣南北以堂深水在洗东

按乡饮酒礼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彼疏云荣在屋栋两头与屋为翼此直东荣亦设于阼阶东南葢遥当之正堂之旁为东堂西堂东堂西堂之旁为夹道夹道之旁为都宫之墙则东荣正临夹道故洗东有余地可置水而当东荣加东西二字亦非赘文万氏为寝庙图屋两旁无夹道疎也南北以堂深彼疏云堂下洗北去堂逺近取于堂上深浅假令堂深三丈洗亦去堂三丈以此为度盖去堂不三丈不堂东荣则于陈器位人害耳

设洗直于东荣

注云荣屋翼也疏云即今之抟风朱子厦屋说云横栋尽外有版下垂谓之抟风荣翼乃接檐之名【接檐谓东西腰檐也】疏直指抟风误又释宫云说文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又曰屋櫋聨【二字考说文增入】齐谓之檐楚谓之梠然则梠即檐而檐之东西起者乃曰荣耳彤按二说释宫为得其实谓檐为荣乃本郭璞注上林赋所云南荣屋南檐者以说文核之郭亦误也又士防礼云升自前东荣降自后西荣前者南后者北由南北而言则曰东荣西荣由东西而言则曰前荣后荣故丧大记之西北荣与士丧礼之后西荣一也

南北以堂深

以堂深庭洗宜先深堂之深而堂之深无明文陈氏礼书引尚书大传曰士之堂广三雉三分其广以二为内注云雉长三丈内堂东西序之内也是堂广凡九丈序内六丈而堂之深亦未及焉按考工记云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五室凡室二筵疏引书传云周人路寝南北七雉东西九雉室居二雉知周人度堂寝之深广皆以九与七差之也然则堂广九丈者堂深宜七丈室取二丈【实一丈八尺五寸】室之外宜五丈以序内堂广六丈九七差之堂之深尚宜四丈六尺六寸有竒朱子释宫云士昏礼疏曰碑在堂下三分庭一在北聘礼注曰设碑近如堂深三分庭一在北设碑而碑如堂深则庭葢三堂之深也聘礼疏云碑东当洗然则洗西亦当碑而北去堂亦四丈六尺六寸有竒矣

韎韐

注云韎韐緼韨也士緼韨而幽衡合韦为之士染以茅搜因以名焉今齐人名蒨为韎韐按玉藻云一命緼韨注云緼赤黄之间色所谓韎也疏云毛诗云韎韐茅搜染齐人谓茅搜为韎韐声也茅搜则蒨也诗疏云此传云一入曰韎韐按尔雅云一染谓之縓是韎韐即縓也然则韎为赤黄色之冣浅者韐乃韨之异名并韎韐为色通方言非正训也说文韐亦作□云士无市【韨同】有□制如榼缺四角爵弁服其色韎贱不得与裳同司农云裳纁色诗疏又云駮异义云韎草名字当作靺

缁深 赤而有黄者为纁 縓浅防 防浅纁黒而兼青赤黄者为

说文云黑而有赤色者为

郑注檀弓黄里縓縁云黄之色卑于纁縓纁之类

端裳黄裳杂裳可也

郑云上士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虽无正文而义有可取葢士冠礼本为未仕之士制之而冠主则已仕为士者故得用摄盛之法假令父为上士则子服裳父为中士下士则子服黄裳杂裳若父为大夫则子亦服裳礼穷则同也故敖谓端以裳为正是也谓若无裳亦许其用黄裳杂裳则何为而无裳乎非其义矣

缁布冠缺项

缺项所以固缁布冠者其用与皮弁之笄爵弁之笄同乃自为一物非虚言冠项之缺也郑读缺如頍谓其制围发际结项中隅为四缀敖读如字谓别以缁布一条围冠而后不合皆无正文不辨其孰是然并以缺项为固冠之物则不可易也万充宗乃以冠后两开不相属为缺项是缺项非一物而本文五字专为下句张本矣岂误以缁布冠与青组缨同箧而忘其自置一匴乎不思甚矣

赞者皆与赞冠者为介

彤曰乡饮酒记云主人之赞者不与无算爵然后与此亦当然

归宾爼

彤曰乡饮酒记云其牲狗也宾爼脊胁肩肺介爼脊胁胳肺此介爼不用胳用臑若醮用特豚则归宾亦以豚爼

此宾葢兼介而言按燕礼献宾有爼献公卿无爼下记云与卿燕则大夫为宾注云不以所与燕者为宾者燕为序欢心宾主敬也然则宾主敬故有爼燕为序欢心故卿无爼又人君尊故与之序欢心敬乃可杀此冠礼是士劳其宾赞于赞冠者不可以杀其敬故知介亦有爼也

三醮有干肉折爼

注云干肉牲体之脯也折其体以为爼疏云或为豚解而七体以干之及用之将升于俎则节折为二十一体也陈祥道云国语曰禘郊之事则有全脀王公立饫则有房脀亲戚燕饮则有殽脀【周定王语】全脀豚解也房脀体解也殽脀骨折也士丧礼特豚四鬄去蹄两胉脊既夕鼎实羊左胖亦如之然则四鬄者殊左右肩髀而为四又两胉一脊而为七【士丧礼疏云前左右肩臂臑属焉后左右髀防胳属焉并左右胁通脊为七体】此所谓豚解也丧礼畧豚解而已至虞然后豚解体解兼有焉若夫正祭则天子诸侯有豚解体解礼运曰腥其爼熟其殽体其犬豕牛羊腥其爼谓豚解而腥之为七体熟其殽谓体解而爓之为二十一体大夫士有体解无豚解以其无朝践献腥之礼故也朱子云豚解之义陈说得之二十一体则折脊为三曰正脊曰脡脊曰横脊两胉各三曰代胁曰长胁曰短胁凡六两肱各三曰肩曰臂曰臑凡六两股各三曰髀曰肫曰胳凡六通为二十一体凡牲与腊方解割时皆如此但牲则两髀以贱而不升于正爼耳故少牢礼具列自髀以下凡二十一体但髀不升耳而郑氏注云凡牲体之数备于此初不及他体也况此言腊则又不殊贱也【按周礼干肉虽掌于腊人然经云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郑注云大物解肆干之谓之干肉腊小物全干则干肉与腊别也此二句误】而周礼肉饔及此经昏礼两疏皆言二十一体乃不数两髀而不计其数之不足葢其疎畧至少牢疏及陈祥道乃去髀而以两觳足之葢见此经犹有脰及两觳可以充数然欲尽取之则又衍其一故独取两觳而谓脰非正体若果如此则觳亦非正体又何为而取之耶此其为说虽巧而近于穿凿不可承用彤谓体解之义朱子之说尽矣其云凡牲与腊方解割时皆如此者谓方出镬而未升鼎爼之时按士虞记杀于庙门西豚解是未烹时总为七体也下云羮饪升左肩臂臑肫胳脊胁实于上鼎是实鼎时一左胖而分七体也则体解在羹饪之后而不在未烹以前可知【士虞记注云豚解解前后胫脊胁而已熟乃体解升于鼎也】朱子特未之详言耳又按左传云王享有体荐宴有折爼【宣十六年】杜注云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宴则体解节折升之于俎孔疏云荐其半体亦为之房烝为不食故不解折体解节折升之于爼即殽烝也然则半解其体乃用半体而豚解之若既夕礼之分为四段也固非士虞半解之七体亦岂少牢之解为二十一体乎陈以房脀为少牢之体解误矣至殽脀之义杜孔云体解节折即本诸国语葢言既体解之而又节折之此体解即豚解而为七体也节折即体解而为二十一体也陈云骨折与节折同但下云肩臂臑防胳之骨不折所折者脊胁是徒知脊之折为三胁之折为六而不知肱骨之分而为肩为臂为臑股骨之分而为髀为防为胳皆折也则亦不能无失也若推而言之特牲馈食尸爼阼爼主妇爼皆正脊长胁各二骨折十二骨而为二骨者六折六骨而为二骨者三也少牢馈食脊胁皆二骨以并至宾尸各一骨折二骨而为一骨者两也少牢宾尸之臑折豕左肩折特牲之觳折折一骨而为半骨者两也皆谓之骨折亦通谓之殽脀特牲记云若有公有司私臣皆殽脀注云此所折骨直破折余体可殽者升之爼是也又士虞记云用专肤为折爼取诸诸脰膉折脰膉亦谓之折爼则凡破折余体者皆视此矣【敖继公特牲记主妇爼觳折说云凡牲体皆折也然经文之例其先言体乃言折或单言折者必非正体若全体者也葢与折爼之说不同今以士虞记例之敖亦未尽】然殽脀折节之正必以节折二十一体者当之又按此经贾疏云案周礼腊人云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郑注云大物解肆干之谓之干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姜桂曰腵修若然干肉与脯修别此注云牲体之脯者但取于脯之干不取其薄析也

脊凡二十四节正脊十二节在脰下【颈骨以下六节疑但名脊不名正脊或统名正脊】脡脊六节在正脊下横脊六节在脡脊下正脊半短半长横脊尤长

代胁六 长胁六 短胁二 凡两旁各十四骨凡肱三节股四节皆去蹄算

胳下曰觳

前蹄上有四短节连颈骨总名曰臑臑之名由四短节柔故也

正脊当心微屈脡脊不屈皆较横脊少短横广也不曰长而曰横据爼上言

代胁前胁也按广雅云佽代也然则代亦训佽矣诗毛传云佽助也然则代亦有助义矣前胁冣短若为长胁之助故名代胁

若杀则特豚载合升离肺实于鼎

注云煮于镬曰烹在鼎曰升在爼曰载载合升者明烹与载皆合左右胖敖说云载衍文彤谓则特豚载为句乃承上干肉折爼而言载即谓爼谓爼为载犹谓脯醢为荐也葢先载半体以醮子留其半以礼宾赞各有其爼不得合左右胖并载也合左右胖并载者惟士丧礼为然郑注非是敖亦不得其说而衍之尔又冠礼主于醮子醮子者宾设爼者宾之赞礼宾赞亦为其醮子而劳之然则醮子以右胖礼宾赞以左胖特牲馈食记云尸爼肩臂臑肫胳正脊横脊长胁短胁其右胖醮子之体数欤乡饮酒记云宾爼脊胁肩肺主人爼脊胁臂肺介爼脊胁胳肺其左胖礼宾赞之体数欤但乡饮酒介爼以胳辟大夫为遵用臑与肫耳冠礼宾之下无尊于介者爼宜用臑或疑冠礼非特牲馈食之比不知士之子摄盛可用士之爼也他无所仿则仿神爼而已乡饮酒亦士礼又具宾介与冠礼同故亦仿之

敖说云士丧礼曰特豚四鬄去蹄两胉脊此其合升之体数也又于士昏礼特豚合升云不言四鬄两胉者士丧礼有成文故此畧之按此经醮辞有云肴升折俎则是固以节折之体而升之爼也节折之体分载各爼或九或三而合升于鼎则総为二十一体敖见士丧礼合升七体遂以为冠昏皆然不知嘉礼凶礼详畧各有其宜一槩以相量则失之矣

彤曰不用豕而用豚豚未成牲而将成牲于冠义类也昏合体丧凶事并事之将成故亦用豚载字属上读葢谓爼为载必言载者嫌合升为升爼也合升以下载爼前事合而升之为醮子礼宾轻重畧同又豚小鼎足以容尔右胖醮子左胖礼賔葢先后分载各爼郑云载爼合左右胖以丧礼为冠礼误也云凡牲皆用左胖亦误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七 论语十九·黎靖德
  实行富民政策·孔子
  孝经定本·吴澄
  第十四章 16·辜鸿铭
  卷四十七·江永
  卷十·张洽
  卷二十五·魏了翁
  卷十七·乾隆
  诗考·王应麟
  降魔品第二十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三·唐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唐慧琳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十一·佚名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宗密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六卷·慧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李开先

    【酹江月】(生上唱引)晓风吹雨战新荷,可惜明珠迸碎。闲启宝匣着古剑,紫电照人睛碧。僭榻妖狸,渡河胡马,眼见的太平非昔。空怀忠义气,为君等闲流涕。〔武陵春〕弓褂扶桑无用处,英雄人已白头。虎斗熊争个个休,不如一笑得封侯!堪恨

  • ●波外乐章卷二·乔曾劬

    华阳 乔曾劬 大壮木兰花少年往往江南醉。商畧歌声酬酒意。镜中不信去来潮,楼下君看深浅水。 相思说与长干里。有限芳尊无限事。东归燕羽北归鸿,妾食猩唇郎食鲤。其二倚楼人倦游丝起。手把去年书一纸。酒痕全透镜边

  • 柴氏四隐集后序·柴望

    曩探汉乗迄新莽窃据炎鼎也征聘之车轨接毂击当时贡符献瑞者充溢于度惟龚胜以杀身明节薛方以诡辞免祸虽死生异状而舍迹谛心均之皎皎不降不辱也从而追惟祖德若四隐公者丁宋阳九怀才抱德彚征于谗謟蔽明之朝编国史而烛象纬

  • 卷第一百六十三·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十九〔上章敦牂(庚午),一年。〕大宝元年〔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六·徐乾学

    元纪四【起彊圉大渊献四月尽屠维赤奋若六月凡二年有竒】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二十四年夏四月宗王纳延反诸王纳雅等皆应之帝问侍卫士阿实克布哈计将安出对曰臣愚以为莫若先安抚诸王乃行天讨则叛者势自孤矣帝曰善卿

  • 一三二四 礼部尚书纪昀奏撤去次等之书以为插入空匣之地片·佚名

    一三二四 礼部尚书纪昀奏撤去次等之书以为插入空匣之地片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伏查四库全书,久经合架,借抽衬加衬,分函并函,伸缩增减于数部之间,尚易办理。至于添入多匣,殊费周章,而现在匣少书多,又万万必需添入,致不得已

  • 绎史卷一百六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古今人表汉书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防上帝王有号諡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着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秦并巴蜀史记惠文王后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

  • 三十五年·佚名

    (庚子)三十五年大明嘉靖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甲午朔,以權停例,行賀禮。○自申時,至酉時,有雲氣,自坤方,至巽方,橫截色黃。1月4日○丁酉,以李芑爲刑曹判書,權橃爲漢城府判尹。1月5日○戊戌,御夕講。○憲府啓曰:「權橃爲判尹,今以奏請

  •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道宣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唐京师大庄严寺释慧因传一。   唐安州方等寺释慧暠传二。   唐同州大兴国寺释法祥传三。   唐终南山玉泉寺释静藏传四(道删)   唐新罗国皇隆寺释圆光传五(圆安)   唐

  •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太虚

    ──二十二年八月在庐山大林寺讲──  一 为民的中国文化  二 为众生的佛教  三 近代欧美文明的立国做人之道  四 发扬中国文化及佛教以救国救世界这庐山大林寺有了十来年的历史。在最初发起重建大林寺时

  • 胜鬘宝窟卷下(之末)·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释吉藏撰世尊此四圣谛下。此是第十。一谛章。上来前四章。通明量无量究竟非究竟。此下四章。就无量谛中更明取舍。谓三谛不究竟。一灭谛究竟。上四章为二。初明无量谛。次三章辨如来藏法身空义隐覆。今四

  •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乙·道宣

    唐西明寺释氏·周高祖登朝论屏佛法安法师上论事·周祖平齐集论毁法远法师抗诏事·周祖东巡灭法已久任道林请兴佛事·周天元皇帝纳王明广表开佛法事·隋高祖下诏述绛州天火焚老君像事&m

  • 卷第十·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青原下三世丹霞然禅师法嗣京兆府翠微无学禅师初参丹霞。问如何是诸佛师。霞咄曰。幸自可怜生。须要执巾帚作麽。师退

  • 卷十八·性音

    宗鉴法林卷十八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四世 赵州问南泉。明头合暗头合。泉便下座归方丈。师曰。者老汉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首座曰。莫道和尚无语好。自是上座不会。师便掌曰。者一掌合是堂头老汉吃。 五祖戒云。正

  • 魔沼·乔治·桑

    中篇小说。乔治·桑著。作于1846年。热尔曼是个28岁的老实庄稼汉,带着3个孩子鳏居了两年。他的岳父莫里斯不忍孩子受苦,劝他去向富孀卡德琳求婚。热尔曼受命带着儿子小皮埃尔和邻居少女玛丽同行,晚上在魔沼迷了路,看

  • 须达经·佚名

    全一卷。南朝齐时求那毗地译于永明十年至建武二年(492~495)。又称须达长者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佛陀为给孤独长者(须达)宣说布施之法,谓布施不在于施物轻重,而系以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知有行果报而

  •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佛在祇园,愍念未来众生,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