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商书·盘庚中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罚。予若吁怀兹新邑,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尔忱不属,惟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曷瘳?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汝万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

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译文


盘庚作了君主以后,计划渡过黄河带领臣民迁移。于是,集合了那些不服从的臣民,用至诚普告他们。那些民众都来了,旗帜在王庭飘扬。盘庚于是登上高处,招呼他们靠前一些。

盘庚说:“你们要听清楚我的话,不要忽视我的命令!啊!从前我们的先王,没有谁不想顺承和安定人民。君王清楚大臣也明白,因此没有被天灾所惩罚。从前上天盛降大灾,先王不安于自己所作的都邑,考察臣民的利益而迁徙。你们为什么不想想我们先王的这些传闻呢?我顺从你们喜欢安乐和稳定的心愿,反对你们有灾难而陷入刑罚。我若呼吁你们安居在这个新都,也是关心你们的祸灾,并且远遵先王的意愿吗?

“现在我打算率领你们迁移,使国家安定。你们不体谅我内心的困苦,你们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顺,很想用些不正确的话来动摇我。你们自己搞得走投无路,自寻烦恼,譬如坐在船上,你们不渡过去,这将会把事情搞坏。你们诚心不合作,那就只有一起沉下去。不能协同一致,只是自己怨怒,又有什么好处呢?你们不作长久打算,不想想灾害,你们普遍安于忧患。这样下去,将会有今天而没有明天了,你们怎么能生活在这个地面上呢?

“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同德,不要传播谣言来败坏自己,恐怕有人会使你们的身子不正,使你们心地歪邪。我向上天劝说延续你们的生命,我哪里是要虐待你们啊,我是要帮助你们、养育你们众人。

“我想到我们神圣的先王曾经烦劳你们祖先,我才把使你们安定的意见贡献给你们;然而如果耽误了事,长久居住在这里,先王就会重重地降下罪责,问道:‘为什么虐待我的臣民?’你们万民如果不去谋生,不和我同心同德,先王也会对你们降下罪责,问道:‘为什么不同我的幼孙亲近友好?’因此,有了过错,上天就将惩罚你们,你们不能长久。

“从前我们的先王已经烦劳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你们都作为我养育的臣民,你们内心却又怀着恶念!我们的先王将会告诉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你们的祖先和父辈就会断然抛弃你们,不会挽救你们的死亡。现在我有乱事的大臣,聚集财物。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于是就会告诉我们的先王说:‘对我们的子孙用大刑吧!’于是,先王就会重重地降下刑罚。

“啊!现在我告诉你们:不要轻举妄动!要永远警惕大的忧患,不要互相疏远!你们应当考虑顺从我,各人心里都要和和善善。假如有人不善良,不走正道,违法不恭,欺诈奸邪,胡作非为,我就要断绝消灭他们,不留他们的后代,不让他们这些坏人在这个新国都里延续种族。

“去吧,去谋生吧!现在我将率领你们迁徙,永久建立你们的家园。”

猜你喜欢
  近思録集注卷十一·江永
  卷四·刘因
  律吕阐微卷四·江永
  九经辨字渎防卷八·沈炳震
  卷四十四·冯复京
  卷一·姚际恒
  卷五十·李光地
  丧服第十一·佚名
  昭公·昭公二十年·左丘明
  阿閦佛刹善快品第二·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看经警文·朱棣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玄奘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印光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邵雍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六       宋 邵雍 撰代书寄劒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作官休用叹奚为未有升高不自卑君子屈伸方为道吾儒进退贵从宜即今彭泽归何地他日东门去未迟痛恨伊嵩景无限一名佳处重求资 二蜀至三吴

  • 伊川击壤集卷之六·邵雍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作官休用叹奚为,未有升高不自卑。君子屈伸方为道,吾儒进退贵从宜。即今彭泽归何地,他日东门去未迟。痛恨伊嵩景无限,一名佳处重求贤。 二蜀至三吴,中间万里余。去年方北望,今岁

  • 卷七十二·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二目録【一百一字】木兰花慢柳永【二首】吴文英【三首】前调【又一体】柳永吴文英张炎【三首】周端臣李莱老李彭老赵孟頫前调【又一体】吕渭老【三

  • 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紀六十七·司马光

      起著雍困敦(戊子),盡屠維赤奮若(己丑),凡二年。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咸通九年(戊子、八六八年)   夏,六月,鳳翔少尹李師望上言:「巂州控扼南詔,為其要衝,成都道遠,難以節制,請建定邊軍,屯重兵於巂州,以邛州為理所。」朝廷以為

  • 卷七·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七 丙戌周成王元年周公相践阼而治 记文王世子篇周公践阼章曰成王幼不能涖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欲令成

  • 二○四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给还各家遗书折·佚名

    二○四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给还各家遗书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初十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等准办理四库全书处咨,本年六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外省采访遗书,各设公局办理,交到后有因重

  • 第六章 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金毓黻

    隋唐以后,私家修史之风日杀,而设馆官修之史,代之而兴,其因有二,已具述于上章。然尚有未及尽详者,一为远因,如后魏崔浩之以修史受祸;一为近因,如隋文帝之诏禁私家修史是也。后魏于道武时,始令邓渊著国记而条例未成。太武时,诏崔浩

  • 卷一·汪越

    三代世表第一〔黃帝〕〔俈屬〕黃帝生玄嚣。〇按玄嚣卽少昊金天氏。〔帝俈〕〔俈屬〕高辛生帝俈。〇按高辛卽俈,此誤。〔帝杼〕帝杼。〇按舊本作予,系本作佇,左、國作杼。〔帝中丁〕俗作仲丁。〔昭王瑕〕〔曹〕太伯。〇按

  • 十国春秋卷七十三·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楚七列传彭玕唐世旻刘昌鲁厐巨昭彭玕【江南野史作玕又作旰九国志亦作玕今从通鉴唐书】世为庐陵人【通鉴云赤石洞蛮今从江南野史】当唐末时天下阻兵以门籍为胥吏有大志常怏怏不乐于吏事同曹多心厌之一日同

  • 卷六十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中 朱批王国栋奏摺 湖南廵抚【臣】王国栋谨 奏为州县人才难得仰恳 圣恩准予开复事窃湖南前抚【臣】王之枢派徵长沙等县减则银两案内

  • 卷十 高宗肜日第十五·孔颖达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耳不聪之异。雊,鸣。○雊,工豆反。祖已训诸王,贤臣也,以训道谏王。○己音纪。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所以训也,亡。○肜音融。[疏]“高宗”至“之训”○正义曰: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

  • 士翼卷三·崔铣

    (明)崔铣撰○述言下予闻之凡物盛不如衰凡数多不如少草木枝叶茂而本根虚枝叶雕而本根息数多者实索数少者实赢处其盛者退乎当其多者裒乎生曰含气长曰触类收曰成性藏曰反位已用者贱当事则贵渐消驯息鋭进骤退天施地养不反厥

  • 卷十一·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十一皇极经世书五观物外篇上【邵伯温曰康节先君既捐馆门弟子记其平生之言合二卷虽以次笔授不能无小失然足以发明成书者为多故名之曰观物外篇○张氏崏曰先生观物有内

  • 卷第十四·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四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三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请众多知识比丘。是诸比丘中有一长老比丘。行摩那埵在下行坐。檀越优婆夷见已问言。尊者坐处先在上。今何

  • 語錄卷下·铁壁慧机

    慶忠鐵壁機禪師語錄卷下嗣法門人燈來編機緣問鐵書記大地是箇紅爐書記向那裡安置記云桐柏山與龍屋撕結師云嗄。師問雙松昔日潤侍者如何是侍者事松云與和尚過杯茶來師云今朝松西堂如何是西堂事松云大眾不得亂語師云著。

  • 三〇 三十二相经·佚名

    第一 诵品如是我闻。一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外]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诸比丘以此奉曰:&ldquo;世尊&rdquo;,世尊如次言:&ldquo;诸比丘!于大人有三十二大人相;具足此之大人趣处,决定有二而无其

  •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佚名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天亲菩萨造,兼释诸行无常偈。

  • 龙树菩萨传·佚名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载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之生平事迹。从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起,至龙树名之由来,共分七段。内容及字句与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之付法藏因缘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