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30章 坊记

孔子说:“君子的治民之道,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防止河水漫溢堤防吧!它是为了防止百姓出现过失。虽然周密地为之设防,百姓中还是有人犯规。所以君子用礼来防止道德上的过失,用刑来防止邪恶的行为,用教令来防止贪婪的欲望。”

孔子说:“小人贫则穷困,富则骄横;穷困了就会去偷盗,骄、横了就会去乱来。所谓礼,就是顺应人的这种情况而为之制定控制的标准,以作为防止百姓越轨的堤防。所以,圣人制定出了一套富贵贫贱的标准,使富起来的百姓不足以骄横,贫下去的百姓不至于穷困,取得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不至于对上级不满,所以犯上作乱的事就曰趋减少。”

孔子说:“贫穷而能乐天知命,富贵而能彬彬有礼,一家族人多势众而能安守本分,普天之下能做到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诗经》上就说:‘有些百姓贪心作乱,心安理得地去残害他人。’所以做出规定,诸侯的兵车不得超过千乘,国都的城墙不得超过百锥,卿大夫之家的兵车不得超过百乘。用这种办法来防备百姓,诸侯还有叛乱的?”

孔子说:“礼这个东西,是用来去掉疑惑、辨别隐微,从而防范百姓越轨的。所以人的贵贱有等级,衣服的色彩、图案有差别朝廷上有固定的班位,这样一来,老百姓就知道谁该让谁了。”

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没有两个国王,一家没有两个家长,最高的权威只有一个,这是要向百姓显示有君臣之别。楚、越之君潜号称王,其国君死,《春秋》贬之,不书其葬;按照礼的规定,诸侯不得像天子那样称天,大夫不得像诸侯那样称君。这就是担心百姓对上下级关系产生迷惑。《诗经》上说:‘你看那盎旦鸟儿的鸣叫,人们尚且讨厌它!’更何况对那些膺越犯上的人呢!”

孔子说:“国君不与同姓的人同车,与异姓的人可以同车,但不可穿相同的服装,这是要让臣民避嫌。用这种方法来防范,臣民中还有同姓拭其君的。”

孔子说:“一盅酒,一盘肉,让来让去,君子才接受那不好的一份,就这样还有人潜越长者。筵席之上,让来让去,君子才坐在下首,就这样还有人潜越尊者。朝廷上的班位,让来让去,君子才立于贱位,就这样还有人潜越君上。《诗经》上说:‘如今人们心不良,遇事只知怨对方;接受官爵不谦让,事关自己道理忘。”

孔子说:“君子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人而后己,这样一来在百姓中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所以称呼别人的国君叫国君,称呼自己的国君叫寡君。”

孔子说:“利益和荣誉,应该先给死者,后给生者,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会背弃死者;先给在国外为国事奔走的人,后给留在国内的人,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感到国君可以信托。《诗经》上说:‘你应该思念死去的先君,赡养我这未亡人。”用这种方法防范百姓,百姓还有背弃死者而死者的家属却哭告无门的。”

孔子说:“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如果重视人才而不吝惜颁赏爵禄,百姓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如果重视技艺而不吝惜颁赏车马,百姓就会乐意学习技艺。所以君子说的少而做的多,而小人则好放空炮而少干实事。”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如果能够听取百姓的意见,那么百姓就把上边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如果不能听取百姓的意见,就会导致百姓的犯上;百姓不把上边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就会作乱。所以,君子用诚信谦让来对待百姓,百姓就会以重礼相报。《诗经》上这样说过:‘前辈有这样的教导,就是对于打柴的人也要不耻下问。”

孔子说:“有成绩就归功他人,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你争我夺。有成绩就归功他人,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一来百姓间的怨恨就会曰趋消亡。欢诗经》上说:‘你曾占卜,你曾算卦,卦象上并没有什么坏话。”,孔子说:“有成绩就归功他人,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老百姓就会互相推让成绩。《诗经》上说:‘武王占卜间神灵,可否建都在镐京。龟兆显示大大吉,武王终于建成之。”,孔子说:“有成绩就归功君王,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百姓就会兴起忠君之风。《尚书·君陈》上说:‘你有好主意,好办法,先进去启奏君王。得到俯允之后,你再拿到外边去实行,并且宣布说:这个好主意,这个好办法,全靠君王的好领导。呜呼!只有善良的君王才会如此光明伟大。”孔子说:“有成绩就归功双亲,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百姓就会兴起孝顺父母之风。《尚书·太誓》上说:‘如果我打败了殷封,那也不是因为我的武功妥而是因为我的父亲本来就没有错;如果殷封打败了我,那也不是因为我的父亲有错,而是因为我这个做儿子的不肖。”

孔子说:“君子不把父母的过错记恨在心,但对于父母的美德却要牢记在怀。”《论语》上说:“三年不改变父亲生前的主张,可以说是孝子了。”《尚书》上说:“高宗守丧三年,一句话都不讲;可是等到守丧期满一开口讲话,就非常受人拥护。”孔子说:“听从父母的教导毫不懈怠,含蓄地规劝父母不知疲倦,为父母担忧而毫无怨言,这样的儿子可以称得上孝顺了。《诗经》上说:‘孝子对父母的孝心是无穷无尽的。’”

孔子说:“能够与父母的亲人也和睦相处,才可以称作孝。所以君子经常招待族人聚餐以加强团结。《诗经》上说:‘兄弟关系良好,彼此融洽无间;兄弟关系恶劣,彼此互相指责。’”

孔子说:“对于父亲的同志,可以乘他的车子,但不可以穿他的衣服。君子这样作,就是把对父亲的孝道扩展到父亲的同辈。”孔子说:“连小人都能够养活他的双亲,作为君子,如果也是只能养活而不知孝敬,那与小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说:“父亲与儿子,不能处在尊卑相同的位置上,以此来强调对父亲的敬重。《尚书》上说:‘做国君的不像个做国君的样子,那就是辱没他的先祖。’”

孔子说:“父母健在,做儿子的不敢自称老。平常要爹讲究对父母如何孝顺,不要讲究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心疼自己。家门之内,只可引逗父母高兴,不可在父母面前哀声叹气。君子用这些礼节来规范百姓,百姓还有讲究孝道的少,企求父母慈爱的多。”孔子说:“身为天子、诸侯,如果能够在朝廷上做到敬老,那么百姓就会兴起孝顺之风。”孔子说:“祭祀时候有尸,宗庙中设立神主,这是向人们指出应该尊奉的对象。修建宗庙,恭恭敬敬地进行祭祀,这是教育百姓不要忘掉死去的亲人。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忘掉亲人的。”

孔子说:“为了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就可以用祭器来款待。所以,君子不因家道贫穷而废除礼,也不因家道殷实而超过礼。所以食礼规定,主人亲自给客人布菜,客人就祭;主人不亲自给客人布菜,客人就不祭。所以,君子如果遇到无理的接待,即令是佳肴美味也不去吃。《易经》上说:‘殷封国中的杀牛之祭,还不如文王.国中的杀猪之祭,能够真正地得到神的保佑。《诗经》上说:‘君子的设宴待客,不但要让把酒喝好,而且要充分展示美德。’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争利而忘义的。”

孔子说:“国君在祭祀的前十天内,头七天散斋,后三天致斋;又奉事一人以为尸,大夫士遇到他都要回避。这是教导人们要对神恭敬。醛酒放在室内,醒酒放在堂上,澄酒放在堂下,味薄的放在上面,味厚的放在下面,这是教育人们不要贪味。向尸敬酒三次,向宾敬酒只一次,这是教育人们要知道尊卑。借着祭祀剩下的酒肉,聚集合族的人会餐,这是教育人们要和睦相处。所以堂上的人以室内的人为楷模,堂下的人又以堂上的人为楷模。《诗经》上说:‘礼仪都合乎法度,谈笑也很有分寸。’”

孔子说:“行宾礼时,每逢进门、升堂都要互相谦让;而行丧礼时,每一个仪式的完成,都意味着死者离家更加遥远。人死以后,首先是在室中浴尸,接着是在南窗之下饭含,然后在门内举行小敛,在昨阶举行大敛,在西阶停殡,迁枢于家庙之中举行祖奠,最后葬于墓穴,借以表示死者离开生者愈来愈远了。殷人在墓地上吊慰死者家属,周人是在死者家属从墓地返回家中以后才进行吊慰,这是教育人们不要忘记死者。”孔子说:“死是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周人的送死之礼比较完备,所以我赞成周人的办法。用这种办法来规范人们,诸侯还有死了以后不能如期下葬的。”

孔子说:“葬毕回家以后,孝子还坚持从西阶升堂,在宾位受吊。这是教育人们不要马上忘记亲人。所以,鲁国的《春秋》在记载晋国的丧事时说:‘晋国大臣里克杀死了晋国国君的儿子奚齐,及其国君卓。’用这种办法教育人们,还有儿子杀死他父亲的。”

孔子说:“用孝道来侍奉国君,用涕道来侍奉尊长,这是教育人们对上不要怀有二心。所以,国君之子在国君健在时不谋求任何官职,只有在代替国君占卜时才可以自称‘国君的副手’。父亲死了守丧三年,国君死了也守丧三年,这是向百姓表示,国君的尊严与父亲完全一样,毋庸置疑。父母健在之时,作儿子的就不敢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也不敢置备私产,这是教育人们要知道上下尊卑。所以天子在四海之内没有作客的礼仪,因为没有哪个人敢当他的主人。所以国君到了臣下家里,升自主阶,即位于堂,这是教育百姓不要把家就看成是自己的。父母健在,向别人赠送东西,小件东西还可以,像车马那样的大件就不可以,这是教育百姓不敢自作主张。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忘掉父母和对国君怀有二心的。”

孔子说:“相见之礼,是在行过相见之礼以后才奉上见面的礼物。之所以要这祥作,是要教育百姓先做事情而后接受傣禄。先奉上见面的宇L物然后再行相见之礼,就会导致百姓产生贪财之心。不加辞让,见礼就收,就会导致百姓相争。所以,君子在有人馈赠礼物时,如果自己不能接见,就不接受对方的礼物。《易经》上说:‘不耕而获,不开荒而得到良田,凶。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看重利禄而轻视做事的。

孔子说:“君子不把利益全部占有,要给百姓留下一部分。《诗经》上说:‘那里有遗留下来的禾把,这里有撒在地上的禾穗,这是让寡妇们随意拣拾的。’所以君子当官就不种地,田猎就不打鱼,一年四季有啥吃啥,不追求山珍海味,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狗。《诗经》上说:‘采薪又采菲,叶子已摘走,不要连根取。昔曰山盟莫相忘,与你生死不分离。’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因为忘义争利而丧身的。”

孔子说:“礼可以用来防止人们的贪淫好色,强调男女之别,使其避免嫌疑,并成为人们遵守的纪律。所以,男女之间没有媒约就不得交往,不下聘礼不得相见,就是担心男女无别才做出这种规定。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人们还有私自结合的。《诗经》上说:‘砍柴靠什么?没有斧头就办不到。娶妻靠什么?没有媒灼办不成。种麻靠什么?必须整理田亩。娶妻靠什么?必先察告父母。’”

孔子说:“娶妻不娶同姓之女,这是为了强调同姓不婚。所以买妾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妾的姓,就应该占卜一下,看看是否适宜。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兽昭公竟然还娶与鲁同姓的吴国女子为夫人,以至于鲁国的《春秋》在记载昭公娶夫人这件事时,不得不隐去夫人的姓,而只说是来自吴国;到她死时,又不得不隐去她的姓,而只说是‘孟子卒’。”

孔子说:“按照礼的规定,不是祭祀的时候,男女之间不互相敬酒。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阳侯还杀掉缪侯而且霸占了他的夫人。从那以后,两君相见的大飨,就废除了夫人必须参加的礼节。”

孔子说:“对于寡妇的儿子,如果不是看到他很有才能,就不和他交朋友,因为君子要远避嫌疑。所以朋友互相往来,如果男主人不在家,又没有死人、生病等重大事情,就不进入他家的门。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人们还好色超过了好德。”

孔子说:“人们的爱好道德之心,如果像爱好女色那样就好了。诸侯不应该在本国臣民中挑选美女作妻妾。所以君子不贪女色,为百姓树立楷模。所以男女授受不亲。为妇人驾车,应该以左手上前。姑、姊妹、女儿出嫁以后又回到娘家,男子就不再和她们同席而坐。寡妇不应该在夜间哭泣。妇人有病,可以问她病是轻了还是重了,但不要问她害的是什么病。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乱搞两性关系而败坏伦常的。”

孔子说:“按照婚礼的规定,新婿要亲自到女家迎亲,拜见岳父岳母,岳父岳母亲手把女儿交给新婿,并且千叮吟万嘱咐地要她到婆家以后孝顺听话。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还有不孝顺。

猜你喜欢
  重黎卷第十·扬雄
  九流第五十五·佚名
  卷一百二十四 陆氏·黎靖德
  提要·江永
  卷六·张大亨
  外篇·刻意第十五·庄子
  提要·张英
  卷三十一·朱熹
  云岩新禅师·惠洪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八·欧阳竟无
  清净慧菩萨·佚名
  碧岩录卷第十·圆悟克勤
  龙舒净土文序·王日休
  卷第十四·道原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孟郊

    钦定四库全书 孟东野诗集卷八     唐 孟郊 撰送别下 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 长安车马道高槐【一作柳】结浮隂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黄鹄多远势沧溟无近浔怡怡静退姿泠泠思归吟菱唱忽生听芸书回望深清风散

  • 列传九·薛居正

    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父仁岳,河东牙将,累赠太子太师。唐庄宗之为晋王也,广募胜兵,时思以趫悍应募,累从戎役,后为长直都校,历捧圣军使。晋初,迁六军都虞候。汉高祖出镇并门,奏以思从行,寻表为河东牢城都指挥使,以勤干见称。汉国初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四·佚名

    弘治四年八月乙巳朔○南京监察御史杨琎言宋汴京留守兼开封尹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忠简宗泽墓在丹徒乞依岳飞故事于墓所及其生之乡并建祠秩祀以为忠义之劝命下其奏于所司○丙午○辽东沅陵王豪塶薨王恭宪王之子母妃袁氏正统

  • ◎兔官僚·李定夷

    百顺胡同韵秀堂迟喜者,廿年之老私坊也(即男相公堂子也),故已数年,有子名迟俊者,色艺不佳,因而庸碌无闻。迟俊生二子,长名大盒,次名二盒,在未取消私坊以前,曾在各园唱演花衫戏,艺皆平常,无足道者。惟二盒颇饶姿色,当时甚蒙士大夫之赏

  • 二二 河南巡抚何煟奏遵旨访求胡煦遗书情形并开列书目呈览折·佚名

    二二 河南巡抚何煟奏遵旨访求胡煦遗书情形并开列书目呈览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河南巡抚臣何煟跪奏,为遵旨查办事。窃臣先后恭奉谕旨购访遗书,并饬令将现在有无购得成数,卽行开单具奏。随将各属已据送到书籍,开列目

  • 卷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 中 郎 外 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 【索隐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

  • 一一八 林蔡斗争文件一·周作人

    《公言报》是段派的一种报纸,不知道是谁主笔,有人说是后来给张宗昌所枪毙的林白水,它的论调是一向对于北大没有好意,可以说是有点与日本人所办的《顺天时报》同一鼻孔出气的。其时为民国八年(一九一九)三月十八日,在报上登出

  • 朱瑾传·欧阳修

    瑾,宣的堂弟。随宣住在郓州,补缺军校。少时洒脱,胸怀大志,兖州节度使齐克让喜爱他的为人,把女儿嫁给他。瑾前去迎亲,挑选壮士假扮轿夫,把兵器藏在轿中。夜里到兖州,突然袭击,俘获克让,自称留后。僖宗封瑾为泰宁军节度使。瑾与宣

  • 耶律余睹传·脱脱

    耶律余睹,又名余都姑,在皇族中血缘较近。为人慷慨,崇尚气节和道义。保大初,历任副都统。其妻为天祚文妃之妹,文妃生晋王,最为贤明,国人都归心于他。当时萧奉先之妹为天祚元妃,生秦王。奉先担心秦王不得即位,十分忌恨余睹,准备暗

  • 卷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八庆祝二【图记六】吏部户部仓塲榜文伏以鸿图永固万方瞻有道之庥凤历绵延亿载衍无为之治钧天与梵天竝奏发育同春化日与慧日齐辉光华复旦祯祥集而得名得寿福禄崇而俾炽俾昌率土欢腾普天

  • 六年·佚名

    (庚申)六年清康熙十九年 春正月1月19日○己酉,備邊司啓遞李后定問禮官之任,左議政閔熙之啓也。略曰:「彼人所見之處,我國大小官,必盛其服飾,事體卽然。后定貧窶特甚,常時章服,不成貌樣,初頭相見,未免埋沒。」云。后定淸士,恬靜儉約

  • 三十二年·佚名

    (壬辰)三十二年清道光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己酉朔,行魂宮晝茶禮。○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庚戌,詣仁政殿月臺,傳社稷祈穀大祭香祝。○以李東膺爲慶尙左道兵馬度使,李載亨爲公忠道水軍節度使。○應資老人下

  •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 卷七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七十三    婺源江永撰卜筮   通禮二十六補洪範九疇次七曰明用稽疑【稽疑曰明所以辨惑也】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稽考也有所疑則卜筮以考之龜曰卜蓍

  • 卷三十六·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三十六郊特牲第十一之一正义孔氏颖达曰按郑目録云名曰郊特牲者以其记郊天用騂犊之义此於别録属祭祀 陆氏德明曰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方氏慤

  • 卷五十九·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五十九诸子二苏氏 王氏学中策问苏程之学二家常时自相排斥苏氏以程氏为奸程氏以苏氏为纵横以某观之只有荆公脩仁宗实録言老苏之书大抵皆纵横者流程子未尝言也如

  • 佛教宏誓会简章·太虚

    ──二年春在延庆观宗寺作──名义 佛教宏誓会,为佛教中之特别团体。宗旨 本会以四宏誓愿为宗旨: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事业 分利人、兼利、自利三种。甲、利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佚名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忏用于道士为信徒忏罪祈福,内载忏仪及忏悔文式。首先由道士率信徒礼拜赞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