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直觉与理智

思想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运用语言文字而思想的,我已在物质与精神,经验与思维的两篇中约略说过。另有一种不凭借语言文字而思想的,这一种思想,最好先用不能运用语言文字的动物来说明。其实此种思想,用语言说来,便是不思想。

最显见的,如蜘蛛结网。它吐出一条长丝,由屋檐的这一边荡漾而挂到屋檐之那一边,然后再由那一边回荡到这一边挂上,如是几番荡漾,把那条丝在两檐间搭成一大间架,然后再在那个大间架里面,往来穿织,织成了一张很精很密的网。然后蜘蛛躲开了,静待一些飞虫们粘着在那网上,好充它的食料。这一段的经过,在蜘蛛说来,实在是一番绝大经纶,但他似乎并未经过有思想。但若试由你我来替作,也由屋檐之这一边,到屋檐之那一边,也像蜘蛛般,用一条细丝来凭空结成一网,那你我势非运用一番思想不可了。在蜘蛛何以不用思想而能,近代心理学家则称之曰本能。

又如蜾臝虫捕捉螟蛉,把来藏在阴处,再从自己尾梢射出一种毒汁,把那螟蛉麻醉了。然后在那麻醉的螟蛉身上放射子卵。待那些子卵渐渐孵化成幼虫,那时螟蛉尚在麻醉中,尚未腐烂,然后那蜾臝的幼虫,可以把螟蛉当食粮。待到螟蛉吃完了,幼虫也长成了蜾臝,可以自己飞行觅食了。这又是一番大计划,大经纶,但那蜾臝也像没有如此思想过,只是平白地径直懂得做这件事。心理学家也称此为本能。

其他动物界如此般的例,举不胜举。我们是否可把人类的行为移用来说明这些,认为它们实在也有了思想呢?但这种思想,显然和人类之思想不同,最多我们也只可说他们是一种默思,或说是深思。何以称之曰默思?以其不用语言,不出声,乃至不用不出声的语言,那种思,便是默思了。至于我们人类用不出声的语言在心里默思,那尚不是真默。因其只默在口,而非默在心。上举的蜘蛛蜾臝,则是默在心,因此我们人类便称他没有思。但他究与人之有思同其功用了。因此我试称之曰真真的默思。何以又称之曰深思呢?因人类运用思想,多要凭借语言文字。凭借语言文字的思想,只是把思想平铺开。即如上举蜘蛛蜾臝两例,它们那番默思的经过,若用我们人类语言文字如上述般记录表达,便是平铺开了。在蜘蛛蜾臝之本身,则并没有像我们人类所运用的语言文字,可以把它们的思想平铺放开来。因此他们之所默思,只紧紧地凝集在一点上,或说紧卷成一团,而使我们要惊奇它们的神秘了。因此我试因其深不可测,而称之曰深思。但心理学上则只叫它做本能,又称为直觉。

柏格森爱用直觉和理智作对比。若仍用我上面的话来说,仍可说理智是平铺放开了的,而直觉则是凝聚卷紧着的。换言之,理智是分析的,直觉则是浑成的。再用一个譬喻,理智譬如布演算草而得出结数,直觉的结数则不由布演,不用算草,一下子用心算获得。今试问,人类心态何以能由浑成展演而为分析,主要应归功于人类之能使用语言。一切理智分析,都得建基在时间与空间之分析上。详细说来,如蜘蛛结网,最先由屋檐之这一边到屋檐之那一边,你说这一边那一边,即有一种空间观念加入了。你说先由这一边再到那一边,即又有一种时间观念加入了。如你没有空间与时间观念之分析,你将无法说话,亦将无法思想。但亦可说,你若没有语言使用,你就无法生起时间和空间的明晰观念。如在蜘蛛的直觉里,应该没有所谓这一边与那一边的分别,也没有先由这一边而后再到那一边的分别的。如是则在蜘蛛的直觉里,应该没有空间,没有时间,一切不分析,而浑成一片。再用人类语言说之,那只是灵光一闪,灵机一动而已。再细言之,在蜘蛛的直觉里,亦并没有我织成了这一个网,可以用来捕捉蜻蜓或蚊蝇之类,来为我充饥的想法。因此在蜘蛛这一织网工作中,亦没有人类所谓之仁慈或残忍,自私或大公的许多道德观念或功利观念之加入。你若把这些观念来评判蜘蛛,可知于实际无当。

人类语言则是经历了很长时期而逐渐创造的。因此人类理智中之时空观念,也必经历很长时期之演进而逐渐地鲜明。但到今天,我们则认那些观念谓是一种先天范畴了。如实言之,我们尽不妨认为人类心灵其先也只是直觉用事而已,必待语言发明逐渐使用,然后逐渐从直觉转化出理智来。

在这里我们若深进一层讲,便有人类哲学上两个极神秘极深奥的问题发生。第一是万物一体的问题,第二是先知或预知的问题。蜘蛛因为并没有我在织网捕捉飞虫的想法,所以若用人类理智的思想惯例来看,蜘蛛的直觉里可以说它是抱着万物一体观的。又可说,蜘蛛的直觉里,好像有一个预知必有飞虫误投我网将粘着以供我食的观念,因此又可说直觉里是有预知的部分的。换言之,蜘蛛的直觉,可以从自己体内直觉到自己之体外去,又可从这时现在直觉到未来将然处去。那岂不甚堪惊奇吗!其实这亦是寻常事。试问蜘蛛乃及一切动物之直觉本能,如他们不能由内直觉到外,从现在直觉到将来,他们又如何能在此天地间获得生存呢?

其实这些神秘惊奇的事情,也并非昆虫动物之类有之,在人类间亦有之。尤其在人类之幼小时期,当他没有学得一切语言文字来运用思想发挥理智之时,此等心能,却特别显著。即如婴儿吸奶,在他亦只是一种直觉或本能,其实也好说婴儿正在默思与深思,他似乎预知他此刻不吸奶将会饿,饿了便会死,所以必该得吸奶。他似乎又预知只要一啼哭,有人便会把奶递给他。他又像预知如何用嘴放在奶上,如何用力吮吸,便可使奶汁流入他腹内,便可解救他饥饿。这一套,自然不能说是他的知识,因知识只是知道当前的,已经验与正在经验的。而他这一套,自啼哭以至吮吸,乃是直透事变之未来,直是一种先知。其实在他的心知上,连母亲和奶和他自己都不知道,亦都未曾加之以分辨,只是浑然一片。因此在他心知上也是万物一体的。你若把婴儿啼哭要奶当做是人类自私心之最先发动,那又大错了。试问在婴儿又何尝有此感想呢?

人类理智的长成,最先只是追随在此一套直觉之后,而把人类自己发明的言语来加以分析,说这是母亲,这是奶,这是你饿了,现在是饱了。这是你,你饿了,只要吸吮母亲的奶,便能不饿,便能饱。其实这些话,并没有对婴儿之直觉上有了些增添,只是把他的直觉平铺放开了,翻译成一长篇说话。把凝聚成一点卷紧成一团的抽成一线,或放成一平面,渐渐便成了人类之理智。这正如庄子之所谓凿混沌。然而浑沌凿了,理智显了,万物一体之浑然之感,与夫对宇宙自然之一种先觉先知之能,却亦日渐丧失了。

至于婴儿如何地在他嘴唇和舌上用力,如何把母亲的奶吸入己肚,又如何在腹中消化,此等动作,在婴儿虽是不学便能,在大人却直到现在还不能把语言来详细地分析,详细地叙述,因此依然还是一神秘。这便是中国思想传统之下所讲的天人之别了。

我们现在再把此一类事引申,转移到大人身上来。其实在大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此一种情形,亦时有发现。如当你有一番极真挚的感情,由你心坎深处突然流露,在你已深切感到,而不及用语言文字来分析,来解释的,岂不很多吗?又如你日常行动,不在你理智指挥之下,而继续不辍,默默地,深深地,向往追求,连你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的,岂不也是寻常有之吗?又如当你灵机一动,灵光一闪,忽然像覕见了什么似的,你若用语言文字五细细籀绎,可以放开来成一番大理论,写一篇长文章,岂不是直觉在先,逐渐把语言文字如抽丝,如掘井般,才逐渐引申透冒出来吗?总之,理智是较浅较显的,直觉是较深较隐的。理智是人文的,后天的,而直觉则是自然的,先天的。我在这里丝毫没有看轻理智的意思,但理智根源还是直觉,则是不烦举证,随处可见呀!总之,是人类脱离不了动物与昆虫之共通性,人类亦脱离不了自然界,仅能在这上增添了一些理智,这实在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而且人类理智,纵然是日进无疆,愈跑愈远了,但万物一体的境界,与夫先知先觉的功能,这又为人类如何地喜爱羡慕呀!其实这两件事,也极平常。只要复归自然,像婴儿恋母亲,老年恋家乡般。东方人爱默识,爱深思,较不看重语言文字之分析。在西方崇尚理智的哲学传统看来,像神秘,又像是笼统,不科学。但在东方人说来,这是自然,是天人合一,是至诚。这是东西文化一异点,而双方语言文字之不同,仍是此一异点之大根源所在。惜乎我在这里,不能细细分说了。

猜你喜欢
  卷十三 大诰第九·孔颖达
  卷六 礼乐篇·王通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苏舆
  卷一·书汇·李贽
  卷八·邱濬
  读朱随笔卷一·陆陇其
  卷十九·卫湜
  卷七 论语·钱时
  卷二百五十四·秦蕙田
  三 詹姆士的心理学·胡适
  法华举禅师·惠洪
  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大雲初分正法健度第三十五·佚名
  道行经嘱累品第三十·佚名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陶宗仪

      ◎结交重义气国初,张公可与李公仲方、鲜于公伯机同仕于朝,既而张除浙省郎中,李除都事,鲜于除浙东宣经历,胥会于杭,吹甚。李卒于官,张移书鲜于曰:“仲方殁矣,家贫子幼。吾辈若不为之经纪,则孤寡何所依也。吾以一女许配

  • 二百二十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盐差病故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八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近来因天旱无雨,客商米船来得稀少,米价比前高长,每石一两至一两一、二钱不等。早稻俱已收割,江北六合、天长等处,山田无塘坝者,籽粒歉收。

  • 九五○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改委署通永道兰第锡护送文溯阁第三拨全书缘由折·佚名

    九五○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改委署通永道兰第锡护送文溯阁第三拨全书缘由折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学士兼署直隶总督臣英廉谨奏,为奏明事。窃查应送盛京文溯阁收贮之四库全书,分作五拨起运,前奉谕旨,自京至山海关,令通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九 洪武二十五年秋七月庚辰朔,享太庙。 秦王樉还国。 北平都司吏杨献有罪系狱,自陈尝卧氷以愈父疾,诏核其事不妄,遂命释之。 上御右顺门与侍臣论治道,因及理乱。上曰:“为治之道有缓急,治乱民不

  • 二十二年·佚名

    (己丑)二十二年大明萬曆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酉,以具思孟爲江原道觀察使,李洸爲全羅道觀察使,以柳成龍爲大司憲,遞拜兵曹判書,俄遷禮曹。二月2月1日○朔戊寅,八溪君鄭宗榮致仕還鄕。宗榮有風疾,盡辭職名,以勳封就第。自壬午

  • 四书留书原序·章世纯

    秦汉而后圣贤遗书存于世者尚多有诗有尚书有易象有曲礼有春秋有鲁论有孟子若夫大学中庸旧在记中宋始别而出之与论孟子竝表为四书见其方矣五经之教书记帝王之事礼乐详道之度数包于大小易寄爻象为言诛隂阳之过春秋是非已

  • 自序·湛若水

    春秋正傳自序甘泉子曰春秋聖人之刑書也刑與禮一出禮則入刑出刑則入禮禮也者理也天理也天理也者天之道也得天之道然後知春秋春秋者聖人之心天之道也而可以易言乎哉然則聖人之心則固不可見乎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聖人之心存

  • 卷十七·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七      宋 苏辙 撰 荡之什       大雅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 荡之所以为荡由诗有荡簜上帝也毛诗之序以为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则其所以名篇非其诗之意矣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

  • 原儒·章太炎

    儒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说文》)。太史公《儒林列传》曰,秦之季世坑术士,而世谓之坑儒。司马相如言,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汉书·司马相如传》语。《史记》儒作传,误。)赵太子悝亦语

  •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 卷一百一十一·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九庆喜当知。以佛十力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無闕品第七十九之二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如實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所謂般若   波羅蜜多乃至布施波羅蜜多皆不可取.色乃至識亦不可取.眼處乃至意處亦不可

  • 卷第三十二·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二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世界名体志第十五之二东土震旦地里图区域之兴帝喾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舜十二州(以冀州土阔增置并幽营三州)夏禹平水土分别九州。周大封建。盖千八百国。春秋之世见于

  • 卷第五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五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论】此四十心中位成佛果及普贤行非论人王梵王之位但论位位之中以如来

  • 卷之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撄宁静禅师语录撄宁静禅师语录卷之四书记寂惺 编侍者超级 录拈古颂古西域东土三十四祖机缘(并序)古今尊宿五宗机语拈提熟烂久矣近代学人填耳塞目固不虚其请益然某忆行脚时每讯同学溯菩提初祖而上往往

  • 慈湖遗书·杨简

    诗文别集。宋杨简(世称慈湖先生)著。今传本十八卷。前五卷,序记书跋等九十余篇;卷六,赋六首,诗一百余首;卷七至卷一六,为《家记》;卷一七,为《纪先训》;卷一八,行状等。《续集》二卷:卷一,杂文七十余篇;卷二,为《孔子闲居解》

  • 中西经星同异考·梅文鼎

    一卷。清梅文鼎撰。文字尔表,宣城人。与其兄文鼎皆精研历算。是编将古传隋丹子《步天歌》与利玛窦《经天该》相比较,其星座有无,恒星数目,彼此多有不合。梅氏据南怀仁《仪象志》所载星名,依 《步天歌》之次序,将中西

  • 大学章句·朱熹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修身思想,并运用理学思想对古本《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著《大学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