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神灭论原文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

问曰:“神故非质,形故非用,不得为异,其义安在?”答曰:“名殊而体一也。”

问曰:“名既已殊,体何得一?”答曰:“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问曰:“刃之与利,或如来说,形之与神,其义不然。何以言之?木之质无知也,人之质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岂非木有其一,人有其二邪?”答曰:“异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质以为形,又有异木之知以为神,则可如来论也。今人之质,质有知也,木之质,质无知也,人之质非木质也,木之质非人质也,安在有如木之质而复有异木之知哉!”

问曰:“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人而无知,与木何异?”答曰:“人无无知之质犹木无有知之形。”

问曰:“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答曰:“是无知之质也。”

问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矣。”答曰:“死者有如木之质,而无异木之知;生者有异木之知,而无如木之质也。”

问曰:“死者之骨骼,非生者之形骸邪?”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区已革矣。安有生人之形骸,非有死人之骨骼哉?”

问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骼,死者之骨骼,则应不由生者之形骸,不由生者之形骸,则此骨骼从何而至此邪?”答曰:“是生者之形骸,变为死者之骨骼也。”

问曰:“生者之形骸虽变为死者之骨骼,岂不因生而死,则知死体犹生体也。”答曰:“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宁是荣木之体!”

问曰:“荣体变为枯体,枯体即是荣体;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答曰:“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也。又荣木不应变为枯木,以荣即枯,无所复变也。荣枯是一,何不先枯后荣?要先荣后枯,何也?丝缕之义,亦同此破。”

问曰:“生形之谢,便应豁然都尽,何故方受死形,绵历未已邪?”答曰:“生灭之体,要有其次故也。夫?而生者必?而灭,渐而生者必渐而灭。?而生者,飘骤是也;渐而生者,动植是也。有?有渐,物之理也。”

问曰:“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神邪?”答曰:“皆是神之分也。”

问曰:“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虑,手等亦应能虑也?”答曰:“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问曰:“知之与虑,为一为异?”答曰:“知即是虑,浅则为知,深则为虑。”

问曰:“若尔,应有二虑。虑既有二,神有二乎?”答曰:“人体惟一,神何得二。”

问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痒之知,复有是非之虑?”答曰:“如手足虽异,总为一人;是非痛痒虽复有异,亦总为一神矣。”

问曰:“是非之虑,不关手足,当关何处?”答曰:“是非之虑,心器所主。”

问曰:“心器是五藏之主,非邪?”答曰:“是也。”

问曰:“五藏有何殊别,而心独有是非之虑乎?”答曰:“七窍亦复何殊,而司用不均。”

问曰:“虑思无方,何以知是心器所主?”答曰:“五藏各有所司无有能虑者,是以知心为虑本。”

问曰:“何不寄在眼等分中?”答曰:“若虑可寄于眼分,眼何故不寄于耳分邪?”

问曰:“虑体无本,故可寄之于眼分;眼自有本,不假寄于佗分也。”答曰:“眼何故有本而虑无本;苟无本于我形,而可遍寄于异地,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然乎哉?不然也。”

问曰:“圣人形犹凡人之形,而有凡圣之殊,故知形神异矣。”答曰:“不然。金之精者能昭,秽者不能昭,有能昭之精金,宁有不昭之秽质。又岂有圣人之神而寄凡人之器,亦无凡人之神而托圣人之体。是以八采、重瞳,勋、华之容;龙颜、马口,轩、?之状,此形表之异也。比干之心,七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凡圣均体,所未敢安。”

问曰:“子云圣人之形必异于凡者,敢问阳货类仲尼,项籍似大舜,舜、项、孔、阳,智革形同,其故何邪?”答曰:“珉似玉而非玉,鸡类凤而非凤,物诚有之,人故宜尔。项、阳貌似而非实似,心器不均,虽貌无益。”

问曰:“凡圣之珠,形器不一,可也;圣人员极,理无有二,而丘、旦殊姿,汤、文异状,神不侔色,于此益明矣。”答曰:“圣同于心器,形不必同也,犹马殊毛而齐逸,玉异色而均美。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骊,俱致千里。”

问曰:“形神不二,既闻之矣,形谢神灭,理固宜然,敢问《经》云:‘为之宗庙,以鬼飨之。’何谓也?”答曰:“圣人之教然也,所以弭孝子之心,而厉偷薄之意,神而明之,此之谓矣。”

问曰:“伯有被甲,彭生豕见,《坟》、《索》着其事,宁是设教而已邪?”答曰:“妖怪茫茫,或存或亡,强死者众,不皆为鬼,彭生、伯有,何独能然,乍为人豕,未必齐、郑之公子也。”

问曰:“《易》称‘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而不违。’又曰:‘载鬼一车。’其义云何?”答曰:“有禽焉,有兽焉,飞走之别也;有人焉,有鬼焉,幽明之别也。人灭而为鬼,鬼灭而为人,则未之知也。”

问曰:“知此神灭,有何利用邪?”答曰:“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者何?良由厚我之情深,济物之意浅。是以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千钟委于富僧,欢意畅于容发。岂不以僧有多?之期,友无遗秉之报,务施阙于周急,归德必于有己。又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之苦,诱以虚诞之辞,欣以兜率之乐。故舍逢掖,袭横衣,废俎豆,列瓶钵,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泥木。所以奸宄弗胜,颂声尚拥,惟此之故,其流莫已,其病无限。若陶甄禀于自然,森罗均于独化,忽焉自有,?尔而无,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以奉其上,上无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猜你喜欢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晏婴
  右论孔孟气象·朱熹
  名正言顺·孔子
  双桥随笔原序·周召
  卷九·吴澄
  卷十一·顾栋高
  霸言第二十三·管仲
  野有死麕·佚名
  卷十二·吕祖谦
  卷一·朱熹
  叙古千文·胡寅
  勝鬘師子吼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六·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外集(二)·太虚
  宗镜录卷第五十九·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庞籍·唐圭璋

      籍原作藉,当即藉。藉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在今山东境内)。生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及进士第。仁宋景祐间,赵元昊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俄兼鄜延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元昊既臣,籍为枢密副使。皇祐

  • 沈瀛·唐圭璋

      瀛字子寿,号竹斋,归安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知江州、东东安抚司参议。有竹斋词。   念奴娇   郊原浩荡,正夺目花光,动人春色。白下长干佳丽最,寒食嬉游人物。雾卷香轮,风嘶宝骑,云表歌声遏。归来灯火,不知斗柄西

  • 卷第二百四十七·胡三省

    唐纪六十三〔纪昭阳大渊献(癸亥),尽阏逢困敦(甲子)七月,凡一年有奇。〕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中会昌三年〔(癸亥、八四三)〕1春,正月,回鹘乌介可汗帅众侵逼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帅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苾、拓跋

  • ●卷一·何圣生

    一代创业,必有崇文之主以肇造声明。天聪三年初设文馆,分儒臣为两直,以达海及刚林等翻译汉文书籍,以库尔缠及吴巴什等记注本朝得失。即明代儒生如沈文奎、孙应时、江云诸人亦被罗致。太宗尝与诸臣讲求经史,谘询时务,从容坐论

  • 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蔡灵离沪记·李定夷

    蔡公松坡,在日病故。灵榇回沪,驻蜀商公所,旋由沪回湘。上海军警官商学界及各省代表之随榇致送者,仍异常拥挤。兹将关于灵榇运输各情,分志于后。 事前由治丧事务所各执事,将运送蔡公灵榇各手续布置妥贴。所有载榇炮车,经宪兵

  • 卷08·吴缜

    《杨慎矜传》云:“父隆礼,历州刺史,善捡督吏,以严办自名。开元初,为太府卿,任职二十年,年九十馀,以户部尚书致仕卒。”今案《宰相世系表》,载“隆礼”为“崇礼”,此盖隆礼以开元时避明皇帝讳,以崇易隆,理亦当然。而史家遗落其事,止

  •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五十六工部十军器军装诸司职掌凡军器专设军器局军装设针工局鞍辔设鞍辔局掌管时常整点若有缺少件数随即行下本局算计物料委官监督定立章程如法造完差人进赴内府该库收贮如遇军职衙门关支仍复

  • 卷九·胡广

    <经部,书类,书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书传大全卷九明 胡广等 撰多方成王即政奄与淮夷又叛成王灭奄归作此篇按费【音秘】誓言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即其事也疑当时扇乱不特殷人如徐戎淮夷四方容或有之故及多方亦诰体也今文古

  • 卷一上·王应电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一上     明 王应电 撰天官上【六官曰天地春夏秋冬者天官所掌王宫内外及百官皆在上之事天覆象也地官所掌敎飬斯民皆根本之事地载象也春官掌礼乐合天地之和春生象也夏官掌政皆均平大事夏长

  • 第43章&nbsp;冠义·戴圣

    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在于有礼义。礼义从哪里做起呢?应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作起。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然后礼义才算完备。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

  • 海潮音社启事·太虚

    北京大学出版部所出第二卷第三号及第五号新潮杂志,及第七期北京大学月刊,又佛乘涅槃教诫经的研究,又建设第二卷第六号,都有江绍原君的佛学著作,都是应用西洋进化论的历史眼光来考据佛书的,颇与日本境野哲所著佛教史纲同意。

  • 剡录·高似孙

    浙江地方志。南宋史安之修,高似孙纂。原十二卷,今存十卷。安之字子田,浙江鄞县人。官鄞县令。似孙字续古,号疏寮, 与安之同籍,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出知徽州、处州,晚年居越州,故或称余姚人。 “剡”为汉县名,唐置嵊

  • 学仕遗规·陈宏谋

    作者雍乾名臣陈宏谋将“先儒格论编采成书”,以“警醒俗学浮靡之弊习,有裨经世利济之实学”。《学仕遗规》在清末民初被列为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

  • 金丹四百字黄自如批注·黄自如

    一卷,题张平叔撰,黄自如注。张伯端为北宋人,黄自如为南宋人。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 郭公案·佚名

    《郭公案》为清代的武侠公案小说。最著名的杨香武三盗九龙杯,以及窦二墩的故事,即出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