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哀公·哀公六年

【经】六年春,城邾瑕。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吴伐陈。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叔还公吴于柤。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齐阳生入齐。齐陈乞弑其君荼。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宋向巢帅师伐曹。

【传】六年春,晋伐鲜虞,治范氏之乱也。

吴伐陈,复修旧怨也。楚子曰:「吾先君与陈有盟,不可以不救。」乃救陈,师于城父。

齐陈乞伪事高、国者,每朝必骖乘焉。所从必言诸大夫,曰:「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皆曰:『高、国得君,必逼我,盍去诸?』固将谋子,子早图之。图之,莫如尽灭之。需,事之下也。」及朝,则曰:「彼虎狼也,见我在子之侧,杀我无日矣。请就之位。」又谓诸大夫曰:「二子者祸矣!恃得君而欲谋二三子,曰:『国之多难,贵宠之由,尽去之而后君定。』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大夫从之。

夏六月戊辰,陈乞、鲍牧及诸大夫,以甲入于公宫。昭子闻之,与惠子乘如公,战于庄,败。国人追之,国夏奔莒,遂及高张、晏圉、弦施来奔。

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将救陈。卜战,不吉;卜退,不吉。王曰:「然则死也!再败楚师,不如死。弃盟逃仇,亦不如死。死一也,其死仇乎!」命公子申为王,不可;则命公子结,亦不可;则命公子启,五辞而后许。将战,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冥,卒于城父。子闾退,曰:「君王舍其子而让,群臣敢忘君乎?从君之命,顺也。立君之子,亦顺也。二顺不可失也。」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涂,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后还。

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

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章,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

八月,齐邴意兹来奔。

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阳生驾而见南郭且于,曰:「尝献马于季孙,不入于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出莱门而告之故。阚止知之,先待诸外。公子曰:「事未可知,反,与壬也处。」戒之,遂行。逮夜,至于齐,国人知之。僖子使子士之母养之,与馈者皆入。

冬十月丁卯,立之。将盟,鲍子醉而往。其臣差车鲍点曰:「此谁之命也?」陈子曰:「受命于鲍子。」遂诬鲍子曰:「子之命也。」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悼公稽首,曰:「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若我不可,不必亡一公子。义则进,否则退,敢不唯子是从?废兴无以乱,则所愿也。」鲍子曰:「谁非君之子?」乃受盟。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去鬻姒,杀王甲,拘江说,囚王豹于句窦之丘。

公使朱毛告于陈子,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以齐国之困,困又有忧。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庶亦能容群臣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覆命,公悔之。毛曰:「君大访于陈子,而图其小可也。」使毛迁孺子于骀,不至,杀诸野幕之下,葬诸殳冒淳。


译文


六年春季,晋国进攻鲜虞,这是为惩治鲜虞帮助范氏作乱。

吴国攻打陈国,这是重提旧怨。楚昭王说:“我们先君和陈国有过盟约,不能不去救援。”于是就救援陈国,楚军驻扎在城父。

齐国的陈乞伪装出事奉高氏、国氏的样子,每逢上朝,一定和他们同坐一辆车。随从时一定要说到大夫们,说:“他们都很骄傲,将要抛弃您的命令。他们都说:‘高氏、国氏受到国君的宠信,必然要逼迫我们,何不除去他们?’本来想要打您的主意,您要早点考虑对策!考虑了,最好是全部灭亡他们。等待是下策。”到了朝廷上,就说:“他们都是虎狼,见到我在您的旁边,早就要杀死我了,请让我靠到大夫们那边去。”到了大夫们那里,又对大夫们说:“这两位要发动祸乱了!仗着得到国君的宠信而要打您几位的主意,说:‘国家的患难多,这是由贵宠造成的,全部去掉他们然后国君才能安定。’现在已经定下计划了,何不乘他们没有下手而抢在他们前头?等他们发动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大夫们听从了。

夏季,六月二十三日,陈乞、鲍牧和大夫们率领甲士进入公宫。高张听到了,和国夏坐车到齐侯那里去。在庄街作战,被打败。国内的人们追赶他们,国夏逃亡到莒国,就和高张、晏圉、弦施一起逃亡前来。

秋季,七月,楚昭王驻在城父,准备救援陈国。占卜战争,不吉利。占卜退兵,不吉利。楚昭王说:“那么只有死了。如果再次让楚军失败,不如死。抛弃盟约、逃避仇敌,也不如死。同是一死,还是死在仇敌手里吧!”命令公子申继承王位,公子申不同意;就命令公子结,公子结也不同意,又命令公子启,公子启辞谢五次然后同意。将要作战,楚昭王得了病。十六日,楚昭王进攻大冥,死在城父。子闾退兵说:“君王舍弃他的儿子而让位,臣下们岂敢忘记君王呢?服从君王的命令,这是顺乎情理的;立君王的儿子,也是顺乎情理的。两种顺乎情理都不能丢掉。”和子西、子期商量,秘密转移军队,封闭有关的通路,迎接越国女子的儿子章而立他做国君,然后退兵回国。

这一年,有云彩好像一群红色的鸟一样,夹在太阳两边飞翔了三天。楚昭王派人询问成周的太史。成周的太史说:“恐怕要应在君王的身上吧!如果禳祭,可以移到令尹、司马身上。”楚昭王说:“把腹心的疾病去掉,而放在大腿胳臂上,有什么益处?我没有重大的过错,上天能让我夭折吗?有罪受到处罚,又能移到哪里去呢?”于是就不去禳祭。

当初,楚昭王有病,占卜的人说:“黄河之神在作怪。”楚昭王不去祭祀。大夫们请求在郊外祭祀。楚昭王说:“三代时规定的祭祀制度,祭祀不超越本国的山川。长江、汉水、睢水、漳水,是楚国的大川。祸福的来到,不会超过这些地方。我即使没有德行,也不会得罪黄河之神。”于是就不去祭祀。

孔子说:“楚昭王理解大道理了。他的不失去国家,就是当然的了!《夏书》说:‘那位古代的君王陶唐,遵循天道纲常,据有这中国地方。现在走到邪道上,搅乱了治国的大纲,于是就被灭亡。’又说:‘付出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由自己来服从天道,这就可以了。”

八月,齐国的邴意兹逃亡到鲁国来。

陈僖子派人召见公子阳生。阳生套上车去见南郭且于,说:“我曾经把马奉献给季孙,但没有能列入他的上等乘马之中,所以又奉献这几匹,请和您一起坐上车试试。”出了莱门然后把原因告诉南郭且于。阚止知道了,先在城外等着。公子阳生说:“事情是好是坏还不能知道,回去,和壬在一起。”告诫了阚止,就动身了。等到夜里,到达齐国,国内的人们就知道他到了。陈僖子让子士的母亲照顾阳生,又让阳生跟着送食物的人一起进入公宫。

冬季,十月二十四日,立阳生为国君。将要盟誓,鲍子喝醉了前去。他管车的家臣鲍点说:“这是谁的命令?”陈僖子说:“接受鲍子的命令。”于是就诬赖鲍子说:“这是您的命令!”鲍子说:“您忘记先君为荼做牛而折掉牙齿吗?现在又要违背先君吗?”齐悼公叩头,说:“您是按照道义办事情的。如果我行,不必杀死一个大夫。如果我不行,也不必杀死一个公子。合于道义就前进,不合就后退,岂敢不唯您是从?废一个,立一个,不要因此发生动乱,这就是我的愿望。”鲍子说:“你们有谁不是先君的儿子呢?”于是就接受了盟约。悼公让胡姬带着安孺到赖地去,把鬻姒送到别处,杀死王申,拘捕江说,把王豹囚禁在句窦之丘。

齐悼公派朱毛告诉陈僖子,说:“没有您,我不能到这一步。然而国君和器物不一样,不能有两个。有两件器物就不愁缺乏,有两个国君祸难就多了,谨敢向您陈述。”陈僖子不回答而哭泣,说:“国君对臣下们都不相信吗?齐国有困难,贫困而又有忧患,年幼的国君不能去请示,因此我才找来年长的,大约还能够对臣下们加以容忍吧!不这样,孺子荼有什么罪过?”朱毛向悼公复命,悼公后悔失言。朱毛说:“您大事征求陈子的意见,小事情自己拿主意就行了。”悼公派朱毛把孺子迁移到骀地。没有到达,把他杀死在野外的帐篷里,葬在殳冒淳。

猜你喜欢
  卷七 胤征第四·孔颖达
  序·梁启超
  卷九【起庄公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杜预
  经济文衡前集卷五·佚名
  卷十一·纳兰性德
  第十九章 6·辜鸿铭
  卷八十八·卫湜
  卷二·段昌武
  卷十三·山井鼎
  地形训·刘安
  重云晖禅师·惠洪
  十二入品第四·佚名
  卷三百二十一·佚名
  种树品第七十一·佚名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集卷七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四古今体八十四首【庚子十】安澜龙王庙三叠旧作韵欲勘流归壑暂教舻【安福】舣河万年资普济一气达洪涡清浦才申悃【二月初十日渡黄河甫於陶庄 河神庙申诚默祷而十一日遂有仪封两坝自行合

  • 卷二百八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端平诗隽春怨极浦苹花白空壕兰蕚红伤心城上燕飞入馆娃宫送客欲知行逺近细数杜鹃声暗入苍山去千闻是一程冷泉幽憇水源穷不尽垢腻生春袜未敢輙揭流且向

  • 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五李白【补遗】鞠歌行【以下见文苑英华】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黄女持谦齿髪高汉妃恃丽天庭去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去秦丞相又不见田千秋

  • 列传第二十八 文学·姚思廉

    ◎杜之伟颜晃江德藻庾持许亨褚玠岑之敬陆琰弟瑜何之元徐伯阳张正见蔡凝阮卓《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曰“焕乎其有文章”也。自楚、汉以降,辞人世出,洛汭、江左,其流弥畅。莫不思侔造化,明并日月,大则宪章典谟,裨

  • 卷第二百四十三·胡三省

    唐纪五十九〔起昭阳单阏(癸卯),尽着雍涒滩(戊申),凡六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下》长庆三年〔(癸卯、八二三)〕1春,正月,癸未,赐两军中尉以下钱。二月,辛卯,赐统军军使等绵彩、银器各有差。〔绵,当作「锦」。〔章:十二行本正作「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纪昀

    六书略 【二】会意三转注四○会意三(臣)等谨按宋元以来诸书言会意者大略不甚相远然形声皆有实证而会意多涉虚摹故凡诸家引义连类比例相求辄有委曲牵 引近于傅会者今概不收又有近于指事邻于假借而强为会意者今亦不载元

  • 五六八 谕内阁将沈德潜所有官爵及宫衔谥典尽行革去·佚名

    五六八 谕内阁将沈德潜所有官爵及宫衔谥典尽行革去【真按:沈德潜着实犹清高宗如此之评也,则真士人无行又一端矣.既受国命,又背为之以求清高乎 则甚矣怪哉,亦当然矣.吾辈今日生此,具委过于文字狱者,岂得其情耶!】乾隆

  • 列传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一百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朴全之。○朴全之竹州人也父晖官至典法判书。 全之年未弱冠登第历史翰。 忠烈五年元世祖诏选衣冠子弟入侍全之与焉。 因留元与中原名士游商

  • 张宗昌·陶菊隐

    曩岁,鲁籍工人每年至关外劳力谋生,春去冬回者,无虑百万,张宗昌即其一也。张山东掖县人,仪容伟岸,世称为“长腿将军”。蛰伏故乡时,贫无以为生,乃随伴北走吉林,入矿窟为小工,以力雄胆大为众所拥,俨然头目矣。终以地穴生

  • ●皇朝通典卷七十二·佚名

    兵五 ○兵五 綠營兵制下 △綠營兵制下 陜西 甘肅 四川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陜西 甘肅 陜甘總督一人 【 駐劄甘肅蘭州府】 統轄本標官兵兼節制撫標一提標三鎮標八 督標中營中軍副將一人中軍都司一人

  • 卷三·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三唐 长孙无忌等 撰名例三【凡一十条】奸盗略人受财【问答一】诸犯奸盗略人及受财而不枉法【并谓断徒以上】防义曰奸盗略人并谓监临外犯罪及受财而不枉法

  • 卷七·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七宋 黄干 撰卒哭祔练祥禫记七【吉祭忌日附】 丧礼五补【案丧礼但至虞礼而止卒哭祔练祥禫之礼经无文今取其散见于传记者裒集成编以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二·念常

      大元。  ⊙(乙丑) 太祖应天启运圣武皇帝。是年征西夏。明年大会于斡难河。建九游之白旗。共上尊号曰。  成吉思皇帝。都和林 观夫。  圣人出世。威灵气焰。自天佑之。膺命立极。超今迈古。且以凤凰在壳。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法讲堂。与大比丘众十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其心调柔如大龙王。所作已办舍离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结到于彼岸

  • 第一百零一章 未完·佚名

    西利罗奢提罗奢西哈是彼之弟,彼之殁后就楞伽国之王位。(一)上于王位之[彼王],于三宝有净信,于专心听闻正法,精进而明敏,兄之所作事,皆使增展世间[与佛]教之物,人民之主无废弃此,照行如前。(二、三)大名称者,于殊胜齿舍利亦饮食物无罢,供

  •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金色迦那钵底(Ganapati)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大圣欢喜天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