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七

中庸

一中庸子思作

正义曰案郑目録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此于别録属通论

二水神信土神知

云水神则信冬主闭藏充实不虚水有内明不欺于物信亦不虚诈也云土神则知者金木水火土无所不载土所含义者多知亦所含者衆故土神则知

三性情静动及禀气清浊

孝经说曰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不云命者郑以通解性命为一故不复言命但性情之义说者不通亦略言之贺㻛云性之与情犹波之与水静时是水动则是波静时是性动则是情案左传云天有六气降而生五行至于含生之类皆感五行生矣唯人独禀秀气故礼运云人者五行之秀气被色而生旣有五常仁义礼知信因五常而有六情则性之与情似金与钚印之用非金亦因金而有钚印情之所用非性亦因性而有情则性者静情者动故乐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故诗序云情动于中是也但感五行在人为五常得其清气备者则为圣人得其浊气简者则为愚人降圣以下愚人以上所禀或多或少不可言一故分为九等孔子云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四饮食知味如张华等

案异义云张华辨鮓师旷别薪符朗为青州刺史善能知味食鸡知栖半露食鹅知其黒白此皆晋书文也

五忠内尽于心恕外不欺物

忠恕违道不逺忠者内尽于心恕者外不欺物恕忖也忖度其意于人违去也言身行忠恕则去道不逺也

六正己而不求则夷狄无怨

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此素夷狄行夷狄也若身入夷狄夷狄无礼义当自正已而行不得求于彼人则彼人无怨己者论语云言忠信行笃敬虽之夷狄不可弃

七妻子为帑鸟尾为帑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者宜善尔之室家爱乐尔之妻帑帑子也古者谓子孙为帑故甘誓云予则帑戮汝于人则妻子为帑于鸟则鸟尾为帑左传云以害鸟帑是也

八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

体物而不可遗注云体犹生也可犹所也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九鬼神生物终物

此鬼神即与易系辞云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以能生万物也案彼注木火之神生物金水之鬼终物彼以春夏对秋冬故以春夏生物秋冬终物其实鬼神皆能生物终物也故此云体物而不可遗此虽说隂阳鬼神人之鬼神亦附隂阳之鬼神故此云齐明盛服以承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 少仪第十七·郑玄
  富贵如浮云·孔子
  卷二·欧阳修
  卷四十二·王与之
  卷十一·王志长
  卷四·姜炳璋
  没有勇气不行·梁漱溟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宗喀巴
  佛 法 大 意·太虚
  佛教各宗大意序·太虚
  佛教与吾人之关系·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佚名
  佛说清净心经·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八·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唐圭璋

    【乔吉:词作1首】○卖花声和黄子常韵侵晓园丁,报道娇红嫩紫。巧工夫、攒枝饾蕊。行歌伫立,洒洗妆新水。卷香风、看街帘起。深深巷曲,有个重门开未。忽惊他、寻春梦美。穿窗透阁,便凭伊唤取,惜花人、在谁根

  • 卷170 ·佚名

    李曾伯 送子倅宜春 爱子喜能仕,恋亲犹欲留。 肯堂斯室就,不稼曷禾收。 持此一廉往,绰然千里游。 彼邦存学记,熟复勿贻羞。 李曾伯 宿江州药王寺 指点烟林正午钟,亭亭楼阁有无中。 铺张翠盖

  • 卷二百四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九 丁复 有鸟 有鸟有鸟鸣声嘐嘐自东有居则西于巢有翩者翼载戢载翘害往害否中心揺揺有鸟有鸟鸣声孔悲生此东隅息彼西枝有翩者翼逝将奋飞我行迟迟莫知所

  • 卷四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元稹独游远地难逢侣闲人且独行上山随老鹤接酒待残鸎花当西施面泉胜卫玠清鹈鹕满春野无限好同声洞庭湖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廵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

  • 第七十八回 陷晋州转败为胜 擒齐主取乱侮亡·蔡东藩

      却说穆提婆随主北行,途次见从官四散,料知齐亡在迩,不如降敌求荣,遂暗地奔回,往投周军。周主邕令提婆为柱国,领宜州刺史,且传檄齐境,晓谕君臣,谓齐主能深达天命,衔璧牵羊,当焚榇示惠,待若列侯,将相王公以下及士民各族,有能深识

  • 萧讨古传·脱脱

    萧讨古,字括宁,生性忠诚简朴。应历初,开始入宫侍卫穆宗皇上。适逢冀王敌烈、宣徽使海思谋反,萧讨古与耶律阿列向皇上密告,皇上嘉赏其忠心,诏令将朴谨公主嫁给他。保宁末,任南京统军使。乾亨初,宋国侵犯燕地,讨古与北院大王奚底

  • 卷十一·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一      明 黄佐 撰知制诰翰林职代王言唐以应行文字待诏北门与中书舍人分掌制勅谓之两制宋始有知制诰之名然後初入院者旋即得迁其任尚轻其後试博学宏辞中科者始获任用然属之中书国朝两

  • 卷之五  國初禮賢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國初禮賢錄,一卷,原文未題撰者姓氏。一說劉基撰。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二記:「此書藝文志、千頃堂書目皆作基撰。然錄中所載,即明太祖任用基及葉琛、章溢、宋濂四人事,且有基馳驛歸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則非基所作審矣。」故闕名

  • 卷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九器服略【四】冠服【臣】等谨案周礼内司服掌王后及外内命妇之服其别有褘衣揄翟鞠衣展衣缘衣素沙追师掌王后之首服其别有副编次追衡笄历代以来损益不同盖礼时为大毋取沿袭也国朝定制皇太后

  • 一、亳—商—殷·傅斯年

    (一)商代发迹于东北渤海与古兖州是其建业之地下列数事,合起来可证成本节标题所假定。甲 《诗·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又,“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这个故事的意义,可以《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记说明之。有娀氏有二

  •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第一·晏婴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再拜曰:“善哉!君之问也。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夏谚曰:‘吾君

  • 第五章 17·辜鸿铭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辜讲孔子评价当时的一位性情古怪的人(臧文仲,姓姬,名辰。世袭鲁国司寇一职)说:“他为自己养的大龟精雕细刻一座祠堂来供奉。对于像这样的人的智慧,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 书经集传卷六·蔡沈

    宋 蔡沈 撰周官【成王训迪百官史録其言以周官名之亦训体也今文无古文有○按此篇与今周礼不同如三公三孤周礼皆不载或谓公孤兼官无正职故不载然三公论道经邦三孤贰公化非职乎职任之大无逾此矣或又谓师氏即太师保氏

  • 答杨一尘问(二则)·太虚

    问一:儒道均言心性,不知佛经心性之别何在?答一:儒道之言心性,不易分清。佛家所谓心,即见、闻、觉、知等是;性即性理,法(物)各有其理。如以心言,同一心之理性则同其性,非其心之性则异其性。性者、内可以贯通,外可以分别,故性乃法法自

  • 新 僧·太虚

     第一章 发音   第二章 僧义    第一节 僧之体义    第二节 僧之量义     一 僧量之古义      甲 僧之古狭量义      乙 僧之古广量义     二 僧量之今义      甲 

  • 第八十四則 維摩詰與文殊問答·胡兰成

    第八十四則維摩詰與文殊問答舉: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雪竇云:維摩道什

  •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佚名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纂集《白羽黑翮龙飞玉符》(即龙飞尺素诀)、《太上飞行羽经升玄上记》(即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二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二十四

  • 靖海纪事·施琅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