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总论圣贤

此卷论圣贤相传之统,而诸子附焉。盖自尧舜以来,传之孔子,孔子传之颜曾,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孟子,遂无传焉,楚有荀卿,汉有董仲舒、杨雄、诸葛亮,隋有王通,唐有韩愈,虽未能传斯道之统,然其立言行事,有补于世教,皆所当考也。迨于宋朝诸儒崛起,时则周子倡之于先,二程子张子遂从而推广之,而圣学复明。自龟山亲受业于程门,载道而南,若罗若李,一脉授授。至我朱子集其大成,一时师友相承,几上拟于洙泗。盖天开斯文之会也。朱子尝辑《近思录》,终以四子,以明道统之复续。愚今辑《续进思录》,终以朱子,以见道统之攸归。学者诚由是而入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朱子曰:儒教自开辟以来,二帝三王,述天理,顺人心,治世教民,厚典庸礼之道。后之圣贤,遂著书立言以示后世。

朱子曰:夫子之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是学也。

朱子曰:古之圣贤,从本根上,便有惟精惟一功夫,所以能执其中。彻头彻尾,无不尽善。后来所谓英雄,则未尝有此功夫,但在利欲场中,头出头没,其资美者,乃能有所暗合,而随其分数之多少以有所立。然其或中或否,不能尽善,则一而已。

朱子曰:曾子平日是个刚毅有力量,壁立千纫底。观其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托立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底言语。可见虽是做工夫处比颜子觉粗,然缘他资质刚毅,先自把捉得定,故得卒传夫子之道。

朱子曰:子思别无所考,只孟子所称,如「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再拜稽首而不受。」如云,「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之类,这是甚么样刚毅?

朱子曰:孟子说滕文公便道性善,他欲人先知得一个本原,则为善必力,去恶必勇。

朱子曰:学者须要有廉隅墙壁,便可担负得大事去。如子路世间病痛都没了,亲于其身为不善,直是不入,此大者立也,问:子路此个病,何以终在?曰:当时也须大段去做工夫来,只打叠不能得尽,冉求比子路大争。

朱子曰:孟子后,荀扬浅,不济事。只有子通,韩愈好,不全。

朱子曰:汉儒惟董仲舒纯粹,其学甚正,非诸人比。

朱子曰:诸葛武侯常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而其治蜀也,官府、次舍、桥梁、道路,莫不缮理,而民不告劳,是亦庶乎先王之政矣。问:陆宣公比诸葛武侯如何?朱子曰:武侯气象较大,恐宣公不及。

朱子曰:韩退之却有些本领,非欧公比,《原道》其言虽不精,然皆实,大纲是。

朱子曰:明道浑然天成,不犯人力;伊川工夫造极,可奇天巧。明道之言,发明理致,通透洒落,善开发人;伊川之言,即事明理,质悫精深,尤耐咀嚼。然明道之言,一见便好,久看愈好,所以贤愚皆获其益;伊川之言,乍见未好,久看方好,故非久于玩索者,不能识其味。

朱子曰:伊洛拈出「敬」字,直是学问始终日用亲切之妙。

朱子曰:横渠用功,最亲切可畏。学者用功,须是如此。

朱子曰:气质之说,始于张程,极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前此未曾有人说到。

朱子曰:游、杨、谢三君子初皆学禅。后来馀习犹在,故学之者多流于禅。游先生大是禅学。

朱子曰:龟山先生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众,然语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罗公一人而已。延平先生从之学,讲诵之馀,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象为何如,而求所谓中,若是久亡,而知天下之大本,真有在于是。

朱子曰:南轩疾革,定叟求教,南轩曰:「朝廷官爵莫爱他的。」一朋友在左右扶掖求教,南轩曰:「蝉蜕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语讫而逝。

朱子曰:张敬夫生有异质,颖悟夙成。忠献公爱之,自其幼学而所以教者,莫非忠孝仁义之实。既长,又命往从南岳胡公仁仲先生,问河南程氏学。先生一见,知其大器,即以所闻孔门论仁亲切之报告之。公退而思,若有得也,以书质焉,而先生报之曰:「圣门有人,吾道幸矣!」

朱子曰:五峰云:「学欲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此天下之至言也。

朱子曰:圣人者,金中之金也:学圣人而不至者,金中犹有铁也。汉祖唐宗,用心行事之合理者,铁中之金也。曹操,刘裕之徒,则铁而已矣。问本朝人物,朱子曰:韩、富,规模大又粗。温公,差细密又小。朱子曰:范文正杰出之才,又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朱子曰:陈忠肃公刚方正直之操,得之天资,而理之精,陈义之切,则学之功有不可诬者。

朱子曰:李忠定公虽以谗间窜斥,滨九死,而爱君忧国之志,终不可得而夺,亦可谓一世之伟人矣!

朱子曰:前贤遗迹,正尔何关人事,而使人想象爱慕不能忘。虽不复至其处,而犹欲见之图画之间,使其流传之广且远,而未至于泯灭。然则为士君子者,其可不力于为善哉?

朱子曰: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识之。吾与季通言而未尝厌也。朱子曰:同父,才高气粗,故文字不明莹,要之自是心地不清和也。

朱子曰:吕伯恭,旧时性极偏,因病中读《论语》,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有省,遂如此好。

朱子曰:直聊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此道不是小事,须吃些苦方可望。

朱子曰:吴伯丰明敏过人,尽能思索。从事州县,随事有以及民,而自守劲正,不为时势所屈,甚不易得。

朱子曰:汉卿身在都城,俗学声利场中,而能闭门自守,味众人之所不能味,同门之士,亦鲜见其比。

朱子曰:吕居仁学术虽未纯粹,然切切以礼义廉耻为事,所以亦有助于风俗。今则全无此意。

朱子曰:张无垢始学龟山之门,而逃儒以归于释。其所论著,皆阳儒而阴释。

朱子曰:子寿兄弟气象甚好,其病却是尽废讲学,而专务践履,却于践属之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心,此为病之大者。要其操持谨质,表里不一,实有以过人,惜乎其自信太过,规模窄狭,不复取人之善,将流于异学而不自知耳。

朱子曰:子静说一个心,本来是好底,上面著不得一学。人只被私欲遮了,若识得个心,万法流出,都无许多事。他是实见得恁地,所以不怕天,不怕地,一向胡叫胡喊。他说得动人,使人都快活,便会使人都恁地放颠狂。某也会恁地说,使人便快活,只是不敢,怕坏了人。若有这个直截道理,圣人那里教人恁地步步做上去。

朱子曰:陆子静之学,看他千病万病,只在不知有气禀之杂。他只说儒者绝断了许多利欲,便是千了百当,任意做出都不妨。不如气禀有不好底夹杂在里,一齐滚将去,如何都把做心之妙理,道害事不害事。看子静书,只见他许多粗暴底意思,其徒都是这样。

朱子作《周子赞》曰: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程伯子赞》曰:扬休山立,玉色金声,元气之会,浑然天成。瑞日祥云,和风甘雨,龙德在中,厥施斯普。

《程叔子赞》曰:规图矩方,绳直准平。尤矣君子,展也大成。布帛之文,菽粟之味。知德者希,孰识其贵?

《张子赞》曰:蚤悦孙吴,晚逃佛老。勇彻皋比,一变至道。精思力践,妙契疾书。订顽之训,示我广居。

朱子自赞曰: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馀矩,惟暗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

朱子曰:馀年十六七时,屏山刘先生,字馀以元晦而祝之。其词曰:「木晦于根,春容哗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余受其言,而行之不力。涉世犯患颠沛而归,然后知其言之有味也。

朱子曰:平生自知无用,只欲修葺小文字以待后世,庶有小补于天地之间。

朱子曰:翻动册子,便觉前人阔略病败,欲以告人而无可告者,又不免辄起著述之念。

猜你喜欢
  杨子折衷卷之四·湛若水
  困知记卷下 凡七十五章·罗钦顺
  大学衍义卷十六·真德秀
  卷十五·真德秀
  卷三十·程川
  提要·钱时
  卷七十·沈廷芳
  卷六·司马光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
  无盖法门品第三·佚名
  卷十一·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八[宋刻]·惟白
  第十卷·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六·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博趣集·钱德苍

    笑谈雅谑 昆山吴子克,尝元日赋诗,奉怀分宜相公。或戏之曰:“开岁第一日,怀朝中第一人。便吟到腊月三十日,岂能及我辈乎?” 一朝士麻脸胡须,一朝士面歪而眇一目。眇士戏麻云:“麻脸胡须,羊肚石倒栽蒲草。”

  • 双溪集巻六·杭淮

    明 杭淮 撰歌行辞中秋雨凤山席上和献吉韵十三看月城之西已有清光夜中发今宵骑马向城南云痴雨结愁无月隂晴变旦夕世事安可料徘徊一樽酒临轩发清啸乌鹊枝头梦岂安仙人何处游三山三山渺兮不可及竹叶林深烟火湿题士人鱼

  • 本纪第四·浦起龙

    昔汲冢竹书是曰《纪年》,《吕氏春秋》肇立纪号。荩纪者,纲纪庶品,纲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及司马迁之着《史记》也,又列天子行事,以本纪名篇。后世因之,守而勿失。譬夫行夏时之正朔,服孔门之教义者,虽地迁陵谷,时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十月丙戌朔日食○颁明年大统历 上不御殿百官于奉天门行礼○时享 太庙命驸马谢诏代○户部覆南京户部右侍郎王诰言三事一正差拨以省妄费南京江淮济川二卫原设水夫驾马快船以备水战故给以月粮优以雇直今船既

  • 卷之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蒋国祚

    襄平蒋国祚 撰 荀悦前汉纪三十卷袁宏后汉纪三十卷祥符中镂版于钱唐版废几百年再刻于绍兴年间汝阴王铚序云编修王公敦阅古训博极羣书其出使浙东既刻刘氏外纪以足资治通鉴又刻旧唐书至刻此两汉纪其艰其勤尤为尽力盖两

  • ·致僚属手札·丁曰健

    卷查台属积案累累,贵处尤多。固由民情刁诈,而历任因循之咎亦不能辞。但一经催提,或旧案复起波澜,或新案愈增讦控。兹择其要者,令张县丞前往催提。该员在嘉任捕官年余,情形较熟,且逐案委人亦不胜其烦扰,是以各札

  • 奏折·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恭纂万寿盛典初集各奏摺康熙五十三年正月初八日【臣】王原祁谨奏为欣逢圣寿之昌期宜备万年之盛典恭请俞旨纂修以布万方永垂亿世事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恭逢皇上六旬万寿喜天甲之初周庆皇恩之大沛耆庶欢

  • 卷六 纪孝行章第十·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纪录孝子事亲之行也。前章孝冶天下,所施政教,不待严肃,自然成理,故君子皆由事亲之心,所以孝行有可纪也。故以名章,次《圣治》之后。或于“孝行”之下,又加“犯法”两字,今不取也。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

  • 卷十二·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一 汉孔氏序孔颖达疏存旧尚书正义卷第一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奉勅撰谨按以上宋板题目也

  • 第十三章&nbsp;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冯友兰

    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荀子的生卒年代不详,可能是在公元前298一前238年之间。荀子名况,又号荀卿,赵国(今河北省、山西省南部)人。《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说他五十岁来到齐国,当时齐国稷下是很大的

  • 亚欧美佛教之鸟瞰·太虚

    一 成立佛教之根本原理二 佛教普及之范围三 亚洲佛教古代之概况四 亚洲佛教在近代之大系五 亚洲佛教在近代之传播六 欧洲佛教之近况七 美洲佛教之近况  一、成立佛教之根本原理  对于佛教,向来讨论者多矣,或

  •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佚名

    大唐沙门智严译  我忆过去无量劫  有王名曰素驮娑  其王一时出游山  群臣部从猎虫兽  忽逢雷雹恶风起  诸人分散悉惊惶  王独走入深山林  临河苏息无人伴  牝母师子在山薮  见王独坐逼王身  众

  • 卷第五十七·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习气。何等为十?所谓:菩提心习气;善根习气;教化众生习气;见佛习气;于清净世界受生习气;行习气;愿习气;波罗蜜习气;思惟平等法习气;种种境界差别习气。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永离

  •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佚名

        上都大兴善寺沙门    慧琳依诸大乘经集  谨案。苏悉地。苏婆呼。玉呬耶。大毗卢遮那成佛等经。略集拣择地建立曼荼罗法。修真言者依秘密教。持诵诸尊真言。求世间出世间二种成就者。先发不退大菩提心。

  •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聂先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虞山瞿幻寄先生指月录一书。先是严天池先生。水月斋初刻。为禅林秘宝。海内盛行。板经数易。后如破山禅师。翻刻东塔禅堂。具德禅师。两镌天宁灵隐。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奉。腰包衲子。无不肩携。

  • 雍正浙江通志·李卫

    浙江省地方志。清李卫等修,傅王露等撰。二百八十卷,首三卷。卫有《畿辅通志》已著录。王露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康熙进士,官至中允、编修。雍正七年,为编《大清一统志》,诏令各省纂辑志书,浙

  • 侍儿小名录拾遗·张邦基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张邦基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等。本书为续洪炎、王铚、温豫三家《侍儿小名录》之作,录先秦至宋代的妾侍故事二十三则。每则下均注明出处,所引书有《拾遗记》、 《洞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