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提道灯论

阿底峡尊者造

法尊法师译於广济寺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礼敬三世一切佛    及彼正法与众僧

    应贤弟子菩提光    劝请善显觉道灯

 

由下中及上    应知有三士    当书彼等相    各各之差别

若以何方便    唯於生死乐    但求自利益    知为下士夫

背弃三有乐    遮止诸恶业    但求自寂灭    彼名为中士

若以自身苦    比他一切苦    欲求永尽者    彼是上士夫

为诸胜有情    求大菩提者    当说诸师长    所示正方便

对佛画像等    及诸灵塔前    以花香等物    尽所有供养

亦以普贤行    所说七支供    以至菩提藏    不退转之心

信仰三宝尊    双膝着於地    恭敬合掌已    先三遍皈依

次一切有情    以慈心为先    观恶趣生等    及死殁等苦

无余诸众生    为苦所苦恼    从苦及苦因    欲度脱众生

立誓永不退    当发菩提心    如是发愿心    所生诸功德

如华严经中    弥勒应宣说

 

    或读彼经或师闻    了知正等菩提心

    功德无边为因缘    如是数数发其心

 

勇施请问经    亦广说此福    彼略摄三颂    今此当摘录

菩提心福德    假使有色者    充满虚空界    其福犹有余

若人以宝珍    遍满恒沙数    一切佛世界    供献於诸佛

若有人合掌    心敬大菩提    此供最殊胜    其福无边际

 

    既发菩提愿心已    应多励力遍增长

    此为余生常忆念    如说学处当遍护

    除行心体诸律仪    非能增长正愿心

    由欲增长菩提愿    故当励力受此律

 

若常具余七    别解脱律仪    乃有菩萨律    善根余非有

七众别解脱    如来所宣说    梵行为最胜    是比丘律仪

当以菩萨地    戒品所说轨    从具德相师    受持彼律仪

善巧律仪轨    自安住律仪    堪传律具悲    当知是良师

若努力寻求    不得如是师    当宣说其余    受律仪轨则

如昔妙吉祥    为虚空王时    所发菩提心    如妙祥庄严

佛土经所说    如是此当书    於诸依怙前    发大菩提心

请一切众生    度彼出生死    损害心忿心    悭吝与嫉妒

从今至证道    此等终不起    当修行梵行    当断罪及欲

爱乐戒律仪    当随诸佛学    不乐为自己    速得大菩提

为一有情因    住到最后际    当严净无量    不思议佛土

受持於名号    及住十方界    我之身语业    一切使清净

意业亦清净    不作不善业

 

    自身语心清净因    谓住行心体律仪

    由善学习三戒学    於三戒学起敬重

 

如是勤清净    菩萨诸律仪    便当能圆满    大菩提资粮

福智为自性    资粮圆满因    一切佛共许    为引发神通

如鸟未生翼    不能腾虚空    若离神通力    不能利有情

具通者日夜    所修诸福德    诸离神通者    百生不能集

若欲速圆满    大菩提资粮    要勤修神通    方成非懈怠

若未成就止    不能起神通    为修成止故    应数数策励

止支若失坏    即使勤修习    纵然经千载    亦不能得定

故当善安住    定资粮品中    所说诸支分    於随一所缘

意安住於善    瑜珈若成止    神通亦当成    离慧度瑜伽

不能尽诸障    为无余断除    烦恼所知障    故应具方便

修慧度瑜伽    般若离方便    方便离般若    俱说为系缚

故二不应离    何慧何方便    为除诸疑故    当明诸方便

与般若差别    除般若度外    施般罗蜜等    一切善资粮

佛说为方便    苦修方便力    自善修般若    彼速证菩提

非单修无我    遍达蕴处界    皆悉无有生    了知自性空

说名为般若    有则生非理    无亦如花空    俱则犯俱过

故俱亦不生    诸法不自生    亦非他及共    亦非无因生

故无体自性    又一切诸法    用一异观察    自性不可得

定知无自性    七十空性理    及本中论等    亦成立诸法

自性之空性    由恐文太繁    故此不广说    仅就已成宗

为修故而说    故无余诸法    自性不可得    所有修无我

即是修般若    以慧观诸法    都不见自性    亦了彼慧性

无分别修彼    三有分别生    分别为体性    故断诸分别

是最胜涅槃    如世尊说云    分别大无明    能堕生死海

住无分别定    无分别如空

 

入无分别陀罗尼亦云

 

佛子於此法    若思无分别    越分别险阻    渐得无分别

由圣教正理    定解一切法    无生无自性    当修无分别

如是修真性    渐得暖等已    当得极喜等    佛菩提非遥

由咒力成就    静增等事业    及修宝瓶等    八大悉地力

欲安乐圆满    大菩提资粮    若有欲修习    事行等续部

所说诸密咒

 

    为求师长灌顶故    当以承事宝等施

    依教行等一切事    使良师长心欢喜

    由於师长心喜故    圆满传授师灌顶

    清净诸罪为体性    是修悉地善根者

 

初佛大续中    极力遮止故    密与慧灌顶    梵行者勿受

倘持彼灌顶    安住梵行者    违犯所遮故    失坏彼律仪

其持禁行者    则犯他胜罪    定当堕恶趣    亦无所成就

若听讲诸续    护摩祠祀等    得师灌顶者    知真实无过

燃灯智上座    见经法等说    由菩提光请    略说菩提道

 

菩提道灯    大阿遮利耶吉祥燃灯智造论圆满

 

法尊法师译於广济寺    一九七八年八月八日

猜你喜欢
  菩萨善戒经 第七卷·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六卷·湛然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三·佚名
  翠岩芝禅师·惠洪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李通玄
  第九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富那奇缘品第五十六·佚名
  卷四百一十·佚名
  出家品第十一·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四·智升
  卷第四·永觉元贤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智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佚名
  十二 公案的启示·正果法师
  为追荐罗斯福总统告全国佛教徒电·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代诗话卷五·郑方坤

      吴越 南汉  罗隐  隠字昭諌新登县人本名横凡十上不中第遂更名始谒武肃王不见用以所为夏口诗标于卷首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王览之大笑因加殊遇复命简书辟之曰仲宣逺托刘荆州都縁乱世夫子辟为鲁司寇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梅鼎祚

    第十一齣 义姤【一江风】〔贴上〕怯春寒。绿衬芳茸浅。娇护金莲倦。我还了韩君平玉合钱。又透出他实信来。囘覆姐姐去。做蜂媒着意花间。逗得花心乱。东家望眼穿。东家望眼穿。西楼好梦圆。说话之间。不觉已到。呀。

  • 御选明诗卷六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八七言律诗一刘基冬暖今年南国天气暖十月赤城桃有花江枫未肯换故色汀草强欲抽新芽野畦落日舞残蜨小池过雨喧鸣蛙城上几时罢击柝愁见海云蒸晚霞夏日杂兴四首【録二首】层楼迢递俯清郊天际羣

  • 江村小景·田汉

    (独幕剧)人物:母 女 长子 次子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龙潭江边一小村中。〔母女在家里一边做活,一边闲谈。〕 女 妈,我下月一定要跟二哥到南京念书去。母 瞧,你又说这个了。女 为什么不要说呢?二哥已经答应我了。母 二

  • 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诸子·刘昫

    ○恆山王承乾 楚王宽 吴王恪  子成王千里 孙信安王祎 濮王泰庶人祐 蜀王愔 蒋王恽 越王贞  子琅邪王冲 纪王慎 江王嚣 代王简赵王福曹王明 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恆山王承乾、濮王泰,杨妃生吴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戊辰朔以孟秋享 大庙遣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应槐永康侯徐文炜代献行礼○遣官祭 司门之神○调贵州总兵左都督陈璘为广东总兵○云南顺宁府云州城工告竣抚臣陈用宾按臣沈正隆共条经理四事一增立增立

  • 卷二·王明清

    ●卷二○祖宗重先代陵寝,诏禁樵采祖宗朝重先代陵寝,每下诏申樵采之禁,至于再三。置守冢户,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具有无废阙,书于历子。太昊葬宛丘,在陈州。炎帝葬长沙,在潭州。黄帝葬槁山,在

  • 第五节茶园、菜园、槟榔、番檨·佚名

    第一 札饬第二 札饬第三 札饬第四 谕示第五之一 种茶合约字第五之二 丈单第五之三 尽根卖断根茶欉字第六 分给茶埔垦字第七 招贌耕合约字第八 招贌耕约字第九 贌荒埔栽种茶欉字第一○ 贌荒埔承耕约字第一

  • 卷十九上·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嘉礼表先王厚男女之别重继嗣之原爰定昏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以别嫌明微先德后色垂万世统至深逺也东迁而后礼教不修伦纪废壊陈灵以君臣宣淫晋文以懐嬴荐宠

  • 张胄玄传·魏徵

    张胄玄,渤海..地人。 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天文、历法。 冀州刺史赵..推荐他,高祖授予他云骑尉的官职,在太史当值,参议历法事。 当时同辈人中许多都比不上他,因而太史令刘晖等人很忌妒他。 然而刘晖所言有很多不合实际,而胄玄所

  •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佚名

    【提要】 乐羊食子,这无疑是古代发生的人间的悲剧。但是同是此事,却引来截然不同的看法。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是谋略学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在此篇中得以表现。 【原文】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

  • 贤难 第五·王符

    世之所以不治者,由贤难也。所谓贤难者,非直体聪明服德义之谓也。此则求贤之难得尔,非贤者之所难也。故所谓贤难者〔二〕,乃将言乎循〔三〕善则见妒,行贤则见嫉〔四〕,而必遇患难者也。〔一〕○铎按:此篇论蔽贤之为害。伤直道

  • 竟山乐録卷二·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器色五声】声高下只有五声五声若再高亦祗将五声高字重一遍若再低亦祗将五声低字重一遍故五声之上首一声与五声之首一声同音五声之下首一声亦与五声之首声同音以此而推之第三第四皆然但箫笛色谱其

  • 卷二十一·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一    元 郑玉 撰 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 卷四十五·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五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定公二经【丙申】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无传】○夏归粟于蔡【蔡为楚所围饥之故鲁归之粟】○于越入吴【林于发声也向曰越人今曰于越复从其旧号也越未

  • 四十八、乾峰一路·慧开

      乾峰和尚因僧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   峰拈起拄杖划一划云:“在这里!”   后僧请益云门,门拈起扇子云:“扇子勃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倾盆!”   无门曰:一人向深深海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出    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乌长国沙

  • 卷第三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三十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杂咏 挽海盐徐长善令室朱节烈孺人 节义须眉若个知况复香闺簪珥儿居恒无事见犹少况值干戈骚动时乙酉之年秋八月孺人避难丰山窟忽然旗鼓疾喧天士女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