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古来世时经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波罗奈仙人鹿处。尔时诸比丘饭食已后。会于讲堂而共讲议。设有长者所行平等。有净戒比丘奉行真戒。来入其舍从受分卫。若复曰获致百斤金。何所胜乎。或有比丘报之曰。百斤千斤有益耶。熟思计之。奉戒比丘。遵修正真受其分卫。念彼长者其福最上。于时贤者阿难律在彼会中。闻说法言。答报之曰。何但百千。正使过此无极之宝。犹不及长者供养饭食真戒比丘。所以者何。忆念吾昔在波罗奈国。谷米踊贵人民饥馑。我负担草卖以自活。彼有缘觉名曰和里。来游其国。我早出城欲担负草。尔时缘觉著衣持钵入城分卫。中道吾负草还于城门中。复与相遇空钵而出。和里缘觉遥见吾来。即自念言。吾早入城此人出城。今负草还。想朝未食。吾当随后往诣其家。乞可以适饥。我时担草自还其舍下草著地。顾见缘觉追吾之后如影随形。我时心念。朝出城时见此缘觉入城分卫。而空钵还。想未获食。吾当断食以奉施之。即持食出长跪授之。身安隐具。愿上道人愍伤受之。时缘觉曰。谷米饥贵人民虚饥。分为二分。一分著钵一分自食。尔为应法耳。身报之曰。唯然圣人白衣居家。炊作器物食具有耳。徐炊食之早晚无在。道人愿受加哀一门。时彼缘觉悉受饭食。吾因是德七反生天为诸天王。七反在世人中之尊。因此一施。为诸国王长者人民群臣百官所见奉事。四辈弟子比丘比丘尼。清信士女所见供养。衣被饮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自来求吾。吾无所望。初生在家为释种子。诸藏踊出金银珍宝不可胜计。及余财物无能限者。弃家损业行作沙门。假使尔时知其道人缘觉道成。广大其心福不可量。于是颂曰。

吾曾担负草贫穷佣以活

供养于沙门和里缘觉称

因斯生释种号曰阿难律

吾便于歌舞鼓琴瑟笛成

吾时见导师正觉胜甘露

即发欣欢心出家为沙门

便知本宿命前世所更历

在彼忉利天受安则七反

于彼七此七计终始十四

在天上世间未曾至恶道

得知人去来生死之所趣

虽在于彼乐不如圣道甘

以五品定意寂然为一心

洗除结众垢道眼睹清净

所用故出家在家损其业

其愿以合成以具足佛教

亦不乐于生亦不乐求死

初不择其时寂然定其志

维耶竹树间吾命尽于彼

在于竹树下灭度而无漏

 

尔时世尊道耳彻闻。阿难律比丘为众比丘自说宿命。本所更历福德之报。从定室出诣讲堂坐比丘前。告诸比丘。汝等共会何所讲论。诸比丘曰。吾等普会各论罪福善恶所归。贤者阿难律。自说宿命所兴德本。佛告诸比丘。汝等以说过去世事。复欲闻如来讲说当来之本。诸比丘曰。唯然世尊。今正是时。应为比丘说当来法。闻则奉持。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当来之世人当长命寿八万岁。此阎浮提人民炽盛五谷丰贱。人聚落居鸡鸣相闻。女人五百岁乃行嫁耳。都有三病老病大小便。有所思求。尔时有王号曰为轲。主四天下为转轮圣王。治以正法。自然七宝金轮白象绀马明珠玉女之妇藏臣兵臣。王有千子勇猛多力姿容殊胜。降伏他兵。治四天下。不加鞭杖刀刃不施。行以正法人民安隐。王有四车皆七宝成。其轮千辐高三十二丈。其车甚高威光巍巍。在上举幡令一切布施众生。饭食衣被床卧车乘香华灯火。供养沙门道人及贫穷者。惠施讫竟。以家之信弃国捐王。舍家学道行作沙门。时族姓子所以慕道。下其须发身被法衣。获于无上净修梵行。究竟佛教。现在自然成六神通。生死为断所作已办了名色本。

尔时贤者比丘在会中。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我当来世当为轲王乎。主四天下自然七宝而有千子。治以正法广施一切。出家学道成无著慧耶。于是世尊呵诘比丘。咄愚痴子。当以一生究成道德。而反更求周旋生死。言我来世为转轮圣王贪于七宝。千子勇猛然后入道。佛告比丘。汝当来世得为轲王主四天下。广施一切出家成道。佛告比丘。后来世人其命增长八万岁。当有世尊号曰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如我今也。天上天下诸天梵释。沙门梵志莫不归伏从受道教。普说法化上中下。善分别其义清修梵行。普兴道化犹如我今也。其清净教流布天上天下莫不承受。其比丘众无央数千。

尔时贤者弥勒处其会中。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当来世人寿八万岁时。当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教化天上天下如今佛耶。于是世尊赞弥勒曰。善哉善哉。乃施柔顺广大之慈。欲救无数无极之众。乃兴斯意欲为当来一切唱导。亦如我今也。汝当来世即当成佛。号曰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于时贤者阿难持扇侍佛。佛告阿难。取金缕织成衣来。当赐弥勒比丘。阿难受教。即往取奉授世尊。世尊取已便与弥勒。谓弥勒言。取是法衣以施众僧。所以者何。谓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世间人多所饶益。救以至德。弥勒即以奉众僧。时魔波旬心自念言。沙门瞿昙。为诸比丘讲当来世。今我欲往乱其法教。魔即时往于世尊前。以偈颂曰。

我想尔时人体柔发姝好

众宝璎珞身头戴珠华饰

 

于是世尊言。今魔波旬故来到此欲乱道教。佛即报魔。以偈颂曰。

尔时世人民无著狐疑断

蠲除生死网事办无穿漏

于弥勒佛教净修于梵行

 

于是天魔复以偈颂。报世尊言。

我想尔时人体衣文鲜明

栴檀以涂身庄严其身首

于城鸡头末轲王之治处

 

于是世尊以偈报魔曰。

尔时人至诚无我无所受

不用珍异物心无所贪著

在于弥勒世清修于梵行

 

魔人以偈复报佛言。

我想尔时人贪宝好饮食

便工于歌舞但乐鼓琴瑟

在于鸡头末轲王之所处

 

时佛以偈复报魔言。

彼人度无极坏网无所拘

禅定行平等欣然无所著

魔波旬当知汝以投于地

 

尔时魔波旬心自念言。如来神圣已知我所住兴灭。忧愁不乐羞愧而去。佛说是时莫不欢喜。

 

佛说古来世时经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欧阳竟无
  卷第八(本末合)(尽第十回向)·慧苑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二·今释
  诞生品第七·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五·三峰法藏
  第十三 大诤·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三·澄观
  卷五百一十五·佚名
  高寓公虞部补憨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叙·德清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十·湛然
  卷第三之下·大慧宗杲
  丛林盛事卷下·道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看经警文·朱棣
  净土境观要门·怀则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董乂·唐圭璋

      乂字彦臣,德兴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历官魏王官教授、大理卿。尝进乐书,释青囊经。崇宁元年(1102)开具元符三年(1100)臣僚章疏姓名,列邪下。   望江南   缥缈烟中渔父桨,   坡陀山上使君衙。   又   六月凉窗

  • 冯子振·隋树森

    冯子振(一二五七——一三四八),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州客。湘乡(今属湖南省)人,一说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宝祐元年(一二五三)。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为人博闻强记

  •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九·柯劭忞

      汪世显 忠臣 德臣 良臣 惟臣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本姓王,父彦忠,隶于汪古部,故改姓汪。世显仕金,屡立战功,为征行从宜,分治陕西西路。时军储匮,世显出家资为豪右率,邻州效之,兵食以足。哀宗以忽斜虎为巩吕总帅,世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八·焦竑

      兵部一(尚書一)   ◆尚書一   兵部尚書單安仁(宋濂)   兵部尚書滕德懋傳(宋濂)   兵部尚書樂韶鳳傳(雷禮)   兵部尚書溫祥卿傳   兵部尚書兼太子少保唐鐸傳   兵部尚書齊泰傳   兵部尚書鄧州鐵公鉉傳(宋端

  • 第九十三回 端门街陈戏示番夷 观澜亭献诗逢鬼魅·蔡东藩

      却说高昌王曲伯雅,及伊吾吐屯没等来朝行在,由炀帝特设观风行殿,召入赐宴;此外如蛮夷使臣,陪列阶庭,差不多有一二千人。炀帝命奏九部乐,并及鱼龙杂戏,备极喧阗。宴罢散席,复搬出许多绢帛,遍赐夷人,不过博得几声万岁的欢呼,又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一五二呈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一一三二三—九·佚名

    站兵吴瑞启之父吴郑清,呈请新竹县查情,网开一面具呈人吴郑清,住本城保东门街、晋江属(注一)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泉籍代、书黄为戳记具呈状人吴郑清,年八十岁,住东门街,抱告吴九义、年三十三岁。为罪

  • 卷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四土田志三土田规制畿辅规制三【乾隆元年至二十七年】乾隆元年六月奉上谕据阿山等查奏张家口外东四旗地亩应照西四旗之例每亩徵银一分四厘於乾隆元年起科朕思该处地亩甫经查明若即令於

  • 卷二十四·陆九渊

    卷二十四 策问 生乎天地之间,具人之形体,均之为人也,品类差等,何其若是之相辽绝哉?今夫天下之俗,固不可以言古,然蒙被先王之泽,士之求尧舜孔子之道者日众,而儒宫学馆之间,有父兄之所教,有师友之所讲磨,而考

  • 卷九·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礼例宗卷九宋 张大亨 撰賔礼下遇隠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庄四年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二十三年夏公及齐侯遇于谷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三十二年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公谷皆谓

  • 卷一百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大夫士庙祭仪礼有司彻【郑目录云少牢之下篇也大夫既祭傧尸于堂之礼天子诸侯之祭明日而绎郝氏敬曰承上?事毕有司彻室中馔傧尸于堂傧

  • 商书·伊训·佚名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

  •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尔时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若身若心所获功德。难修难证亦难悟入。何以故。舍利弗诸佛如来眼观诸色。是识不以色境而动。耳听诸声。是识不以声境而动。鼻嗅诸香。是识不以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八·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小乘重译经目卷之一(三百七十七部八百四十六卷)&middot;四十二章经一卷(初译六纸)右后汉明帝代永平十年。迦叶摩腾共竺法兰于白马寺译。出长房录。&middot;四十二章经一卷(第二出)右吴

  • 蔡中郎集·蔡邕

    诗文集。东汉蔡邕(132—192)撰。原集已佚。现传本皆后人所辑。6卷,汉蔡邕撰。该集见《四库全书》本。《隋志》载其集12卷,注曰梁有20卷,看来其集至隋已非完本矣。《旧唐志》仍作20卷。当有官书佚脱而民间传本未亡,故

  • 大爱道般泥洹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利国。行在猕猴。水拘罗曷讲堂。是时摩诃卑耶和题俱昙弥。行在堕舍利国。与五百比丘尼俱。皆是阿罗汉皆为大神足。为谆那须摩诃离惟谶弥优波罗洹。卑耶俱昙弥。是辈长年比丘尼大弟子。行在堕舍利王

  •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说八难处之有无者。有八无暇。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长寿天,五边地,六聋哑,七邪见,八无佛世。惟一有暇,可修道业,诫人勿致后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