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教 偶 感
昆明曾经虚云、常惺、戒尘等禅教诸德之游化,佛教原有相当之开展,乃近年转益衰乱,过在净土争与新流行之西藏密宗互相歧视,两宗信徒时有向余申诉者。余告净宗徒曰:“佛法广大,净宗与密宗各适一类机宜,笃修净宗者,应以律仪范身,教理启心,勿执净宗为独胜而轻蔑排斥其余法门,亦勿因非独胜而移易其信愿,决志勤行,随喜一切世出世间之福智善根,以增长往生净土之资粮”。告藏密信徒曰:“西藏元、明间佛法衰乱,不亚此时汉地之禅、净,而得以复兴且保持隆盛迄今者,仗宗克巴之改建。西藏各宗之佛法皆以密宗为质,而宗克巴之特长,在依律仪分七众以区别密宗之混融,及依教理分三士以阶渐密宗之躐等,余派亦藉以观摩激励,并振坠绪,非是则西藏佛教早沦尼泊尔之末运,尚有今日之兴盛乎?晚唐以来,汉地佛法以禅、净为质,今末流之弊亦因混融、躐等而致。救而起之,补而充之,当师宗克巴之意而善举之,勿应囫囵移植,尤勿宜煽宗克巴所已革之弊”!
中国佛教前途之隐忧,在僧众之较高者,中年以上或有道念操修,而无适应时代需要以发扬佛教之智能;中年以下,或有知识能力而连佛法根本信念亦以抛弃,更谈不上苦行操持;至泛泛者,唯藉经忏以混俗偷生;更下不足言矣!
曾国藩谓凡事皆有其极困难时,能打得通便为好汉。佛门受戒、参禅,昔皆引处极困难中,俾自去打通。但此种学风,已为近来青年僧众所不曾经历,故忍辱耐烦,刻苦习劳,佛学院学生往往不如老禅和子。二八,八,在昆明。(见海刊二十卷、十一期合刊)
猜你喜欢 俱舍论记 第十七卷·普光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下·佚名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智旭 卷第十一·晦翁悟明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卷第十五(第三诵之二)·佚名 引·如卺 佛说百佛名经全文·佚名 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太虚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卷之一·德然 第十六 宾祗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卷第四十四·志磐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八·佚名 贯 经 义·太虚 宗镜录卷第二十·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