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政治
──三十年春在中华大学纪念周讲──
今天蒙陈校长之邀,前来贵校与各位谈谈,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二十年前在武昌贵校,曾经讲过印度哲学;今天在这抗战期中,又得与各位在四川见面,更使我感到欣慰与愉快。
今天讲“菩萨的政治”。近代的人类,由于科学发明家的辈出,我们总算已能克服自然的生活。的确、在如今,我们在自然界中的困虽,要比往昔减少多多了。就是洪荒时代,那些害人的毒蛇、猛兽,在如今也都不能为害于人了。不过、生于现世的人类,仍有二种不能克服的困难:那就是人类自己本身的生活。例如年纪一天一天的衰老,加以疾病的折磨,而最后总不免一死。这就是说:人类对于本身的生活,还没有完全克服,这是一点。还有一点、现今人类最感到迫切的严重的利害关系的问题,那就是社会的生活,也就是所谓政治了。我觉得在现时必须将古今的学术思想融贯起来,建立一个最合理的政治,才可以解决人类现时最迫切的痛苦。譬如我们中国数十年来受著强邻的侵略,无时无刻不在艰难困苦中奋斗,不但我们中国如此。世界许多国家人民,都无日不是在战争的恐怖气氛里生活。这不是人类以外的自然势力或他种动物的行动所构成,乃由人类一种集体的动作有以致之。近来世界的政治,或是个人的资本主义,纯自私地以自己所造成的力量掠夺他人,而创成一种不平等的社会;或是想以自己的国家民族来统制其他的国家民族,造成一种侵略的行为,而被侵略者乃不得不起而反抗。这种不良的政治,促成一种阶级间或国族间的斗争。既然现世界人类在这种恐怖困苦的状态下生存著,都是由于政治的主义或行动的不完善所致。因此、我们人类现在最需要研究的,也即是一种最合理最完善的政治。
我向来是研究佛学的,所以我今所谈的政治,也当然从佛学来说。讲到菩萨,菩、是由Buddha翻译而来,含有‘觉悟’的意思。萨、是Satva 的译音,义即‘众生’、或“有情”;说得切近一点,就是我们人类。所以、菩萨就是:“觉悟的人”。不过、这里的觉悟,再深一层说,在佛典上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是最高无上的意思;三藐三、就是普遍正确;能得到这种最高无上普遍正确的大觉悟,便是佛。佛的意义,也就是最高普遍正确的觉悟者。立志要求得这样最高觉悟的人,才叫做菩萨。这样,菩萨就可和圣人或哲人相当了。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主张一种“哲人政治”,就是必须理智最发达的人,才可以掌管政治。柏氏将人分为三类:一、哲人,二、勇敢者,三、一般的生产者。他将哲人的地位看做首要,认为一般生产者是占国家大多数的基本分子;而为了使国家安固,则需要一种勇敢的保护者;惟必须更有一种理智最发达的哲人来领导,始能达于公正仁爱的良好政治。再根据我们中国古来的传统文化,即孔子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文化,其著重者全在政治;而认为凡政治的领导者,必须先具一种圣贤的修养,以救天下的人类为己责,期达到一般人的安乐的境界。盖惟有深刻的修养,高尚的道德与知识,才能施展出最完善的政治。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著重于政治人格的修养。在以前、皇帝便是最高的政治领袖,但他必须具备内圣的修养,人民才能信服他,以建立共同生存发达的社会国家,成为政治领袖的帝王;所以谓之圣王政治。现在中国的“三民主义政治”,也还是从古代政治哲学的传统,兼采世界各国之所长而成。说到菩萨政治,差不多也是与西洋的“哲人政治”、或中国的“圣王政治”相近的。现在为说明菩萨政治,便谈到第二点“性空的理与缘起的事”。
刚才说过:菩萨就是觉悟的人。所谓觉悟,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象,对于性空的理、与缘起的事,有了觉悟。事、就是事事物物,全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理、就是说所有一切事物的普遍理性。空、就是决没有一种隔离的、单独的、呆定的、实质的东西。就我们人、房子、地球、乃至一切一切的物来说,都不能说某一事物与所余事物断绝关系而单独存立,所以真实的理性,就是空。这在平常人是没有见到的。平常每个人,必先讲到我;这我认定以后,其余就是非我。以我及非我之中,各成一个一一个单独的、实在的东西。然而照佛学说,这都是没有的──“空”。由于主观见解的错误,把“空”当作为实,这完全缺少了客观的真实性。所以、佛学上不承认在宇宙成立之先、或消灭之后,有一个创造神的存在。科学上认为一切万物分析到最小最后时,必有各个单独存在的原子,以为这是不生不灭的东西;而佛学也认为是不存在的。这“空”、乃是一种普遍的理性,所以叫“性空”。然宇宙的一切事物又怎样生起存在的呢?佛学都认为是“缘起的”。缘、就是普通所谓的关系条件;一事一物能够生长存在,都须具备它的关系条件,也就是佛学所谓因缘和合。即一切自然生物亦莫不如是;它们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主要的条件,佛学谓之因;而所余必需具备的条件,谓之缘;如是一切齐备,方能生长而存在。所以说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是缘起的。所以、“性空的理”、与“缘起的事”,是互相贯通的。因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缘起的,所以都是性空的。真实的理性都是空的,非定实的,即佛学所说的“空无我”。由此事事物物无时无刻不在从缘起灭变化著,即佛学所说的“无常”。同时、这种种的变化,又都是连续不断的。这种无定的、不断的变化,缘好变好、缘坏变坏,对于一切事理认识的深切,方能去其坏而得其至善。这种事理,佛学解释得很详细,这里不遑细谈。总之、对于人生万物之真象,有了真正的觉悟,就可以见到我并不能离开其他一切而存在。比方世界上人类存在于彼此种种关系条件;如以为我是我,没有其他的,就无异消灭自己的来源了。因为一切存在者,虽有亲疏远近,都不无息息相通的关系。
因为一切存在的没有各别实物而都是互相关系的,所以不能自私自利。我之所以为我,正如每个国民之对国家,是不能与其他的我断绝关系的。由此、谈到“慈悲的心与方便的行”:慈、就是慈爱的心,我们必须要全国人都得到安乐,进而至于全世界的人物都得幸福。悲、是悲愍痛苦灾难,我们要全世界人类乃至一切万物都解除苦难。有了这种慈爱悲愍的存心,才可以施出一种方法上比较便宜的行为。即如我们抵抗暴寇,乃以求得军事胜利为最方便的行为一样,去解除人类的痛苦,使人类幸福安乐。
明了性空缘起的事理,再本著慈悲方便的心行,才能去改造社会、建设国家。正如我们国歌所谓:“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再由本身生活的修养,进而求世界人类万物的改善,则非但改善人类而已,且进化一切动物以至宇宙万有,可以达到我们理想的极乐世界。(范鸿元记)(见海刊第二十二卷第五号)
猜你喜欢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序·佚名 卷第三十九·白岩净符 锻炼说十三篇自序·戒显 卷三十一·赜藏主 信心铭原文·僧璨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四卷·湛然 卷第九·佚名 论复性书院讲录·太虚 卷第一百八十六·佚名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佚名 一乘品第三之一·佚名 莲华面经卷下·佚名 卷一·佚名 卷之一·即非如一 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