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六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菩萨观察品第三之一

尔时尊者舍利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当请问。惟愿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善为宣说。若佛世尊听许所请。我即当问。佛言舍利子。恣汝所问。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随有问者即当为说。使其皆得开释疑心。

尔时尊者舍利子即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即得身业无诸过失。语业无诸过失。意业无诸过失。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身业无动语业无动意业无动。天魔外道力不能制。然后深发一切智心。地位诸善次第得成。能为一切众生作所归向。作光明炬。作大河流。作大桥梁。作大船筏济渡一切到于彼岸。为舍为救为归为趣。于一切智心而无动转。尔时尊者舍利子。为欲称扬如是义故。以偈问佛。

以何义故勇智者而能安住大菩提

宣扬功德妙法门成证无上菩提果

诸勇智者何所行利益一切诸群品

又复观察何法门而能成佛无上道

复以何法降魔众安处菩提大道场

振动俱胝刹土中圆证菩提胜妙果

以何义故名菩萨如是之句复云何

此中愿说菩提门一切佛法中最上

于诸世间何所行而能广利诸众生

离诸染著如莲花解脱俱胝诸群品

云何应受彼供养诸天诸龙及智者

乃至一切人非人今问斯义愿宣说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子言。舍利子。汝今当知。菩萨若能成就一法。于一处于多处。普能摄受无量佛法。何者一法。所谓发起深固大菩提心。此即是为菩萨成就一法于一处于多处。普能摄受无量佛法。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深固。云何名菩提心。佛告舍利子言。深固者。即是真实不破坏故。坚固无动故。无动即无退屈故。无退屈即善安住故。善安住即无退转故。无退转即善观察众生故。善观察众生即大悲根本故。大悲根本即广大心故。广大心即善知成熟众生法式故。善知成熟众生法式即自在妙乐故。自在妙乐即无种类故。无种类即无爱著故。无爱著即摄受众生故。摄受众生即善能观察劣弱众生故。善能观察劣弱众生即为救为归不起恚心故。不起恚心即善观视故。善观视即无所得故。无所得即善意乐故。善意乐即无所有故。无所有即善清净故。善清净即自洁白故。自洁白即内无垢故。内无垢即外清净故。舍利子。此如是等。从真实不破坏至内无垢外清净。斯诸法门乃名深固。又舍利子。菩提心者。谓即彼心无诸过失。一切烦恼不能随逐。彼心不乐余乘。彼心坚固不为一切邪外语言之所坏乱。彼心不破。一切魔众而不能动。彼心决定。长养一切善根本行。彼心不动。爱乐佛法故。彼心善住。登菩萨地故。彼心无上。无对治故。彼心如金刚。一切佛法善决择故。彼心平等。无高下故。彼心于一切众生意乐清净。自性无染故。彼心无垢。慧光照故。彼心广大。容受一切众生故。彼心无染。如虚空故。彼心无障碍。观无碍智故。彼心于一切处随应了知。大悲无断故。彼心现证。清净称赞故。彼心成就一切智种子。圆满一切佛法故。彼心安住普施一切乐事。誓愿最胜故。彼心圆具净戒。无缺犯故。彼心修持忍辱。离诸恚故。彼心精进。不懈怠故。彼心禅定。近寂静故。彼心无害。具慧行故。又复彼心是真实根本。成就如来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彼心是真实根本。圆满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故。

又舍利子。菩提所成之心。名菩提心。而此萨埵求菩提心深固具足。是故得名菩提萨埵。此亦说名广大众生最上众生三界最胜众生。此即身业无诸过失。语业无诸过失。意业无诸过失。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身业无动语业无动意业无动。不为一切天魔外道而能动转。深发一切智心。地位诸善次第当得。一切世法不能染污。能为一切众生善作调伏。作遍调伏。作所归向。作光明炬。作大河流。作大桥梁。作大船筏。济渡一切到于彼岸。为舍为救为归为趣。深发一切智心。不为天魔外道之所动转。此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净信深固广多清净。乐见诸圣乐闻深法。心无悭惜广行施舍。常乐出离心无障碍。于一切众生无杂乱心。无退堕心无流散心。有业有报净信无疑。诸所施作悉离疑惑。于善恶法不坏果报。此如是等善了知已。于身命缘不造罪业。远离杀生偷盗邪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如是十不善业皆悉断除。十善之业常所修集净信谛理。于沙门婆罗门中。常修正道具戒清净。广多听受一切善法。闻已勤行深固作意。而善调伏遍寂近寂。离诸诤讼无非爱语。心意纯善无不善意。勤行善法离不善法。无高无下亦不轻动。离诸赞毁安住正念。妙等引心断三有缚。拔除毒箭去诸重担。乐住寂静度诸疑悔不受后有。常于诸佛世尊菩萨摩诃萨及沙门婆罗门所。亲近恭敬随顺奉事无相违背。而常不离诸善知识。摄受正法宣正法门示教利喜。谓布施大富持戒生天。多闻大慧修习相应如是宣说。此是布施得布施果。此是悭吝得悭吝果。此是持戒得持戒果。此是犯戒得犯戒果。此是忍辱得忍辱果。此是嗔恚得嗔恚果。此是精进得精进果。此是懈怠得懈怠果。此是禅定得禅定果。此是散乱得散乱果。此是智慧得智慧果。此是愚痴得愚痴果。此身善所行得身善所行果。此身恶所行得身恶所行果。此语善所行得语善所行果。此语恶所行得语恶所行果。此意善所行得意善所行果。此意恶所行得意恶所行果。此是善此是不善。此所应作。此不应作。此所施作。于长夜中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此所施作于长夜中。而不利乐一切众生。此如是等。于善知识所。宣说正法示教利喜。知是大法器者。即当宣说甚深法门谓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无造无作无生无起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及说甚深缘生之法。所谓有法。有故有生。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即一大苦蕴集。以不有故。即无所生。无生即灭。谓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处灭。六处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即一大苦蕴灭。然于是中无有少法若生若灭而实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缘生故。无主宰无作者无受者。因缘所转。是故此中无法可转。亦非无转亦非随转。无实所生三界施设。从烦恼转。从苦所转故有施设。一切皆是无实所生。若于此中如实观察。即无有少法而为作者。若无作者即无所作。于胜义谛中都无所得。如是所说无法可转。亦非无转。菩萨摩诃萨于如是等甚深之法闻已信解不生疑悔。入一切法无碍智门。是故不著色受想行识。不著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不著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如是信解一切法自性皆空。舍利子。菩萨若住如是信解即不减失。常见诸佛亦不减失。常闻正法复不减失。常承事众。世世所生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承事清净之众。现前值遇诸佛出世。在在所生发大精进勤求善法。所发精进不为无义利事。谓舍宅居止无义利事。妻子眷属财宝受用。及奴婢等无义利事。及余一切欲乐游戏取著过失无义利事。善能弃舍。于佛如来正法之中净信出家。以彼清净出家心故。近善知识而常不坏。思惟善法得善意乐。所闻善法真实修行。不著文字所成胜慧。深心具足乐法无厌。勤求多闻如所闻法。为他广说无爱著心。不为悕求名闻利养。为他说法不背自语。为他说法如其所闻如其所住一一随应为他广说。如所闻法。起大慈心。不越一切众生大悲之心。为多闻故不惜身命。少欲喜足乐寂静处。离诸愦闹善能资养。随所闻法善观察义。摄受正义不著于文。随所摄受。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众中。不独行于自利益事。但为勤求无上大乘。利乐一切众生。所谓佛智无等等智。一切三界最胜智。于他所作而不放逸。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六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佚名
  卷三十九·性音
  卷二十六·赞宁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七(末)·窥基
  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二十三·佚名
  卷第五·佚名
  卷之六·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下卷·大珠慧海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馆刊发刊词·太虚
  人生观的科学·太虚
  卷二·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佚名
  三二 阿吒曩胝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637_1 【华清词】顾云   祥云皓鹤盘碧空,乔松稍稍韵微风。绛节影来,   朱幡响丁东,相公清斋朝蕊宫。太上符箓龙蛇踪,   散花天女侍香童。隔烟遥望见云水,弹璈吹凤清珑珑。   丹砂黄金世可度,愿启一言告

  • 第三十六章 众生业报·屠隆

    〔丑扮杨再思叩头上〕自家唐朝杨再思是也。阎罗天子恶我生平为人谄佞。罚我做个叩头虫。逢人便叩。〔内叫〕叩头虫是会说话的。〔杨〕你们不知道。大凡众生有声的都是说话。人自不省。你们不省得福建人乡谈。难道不是

  • 卷十一·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一      休宁孙默编王士禄炊闻词下中调临江仙忆东堂花树最惜东堂花树好几枝掩雪骄霞春宵胜引酒情赊共倾银凿落细玩玉夭斜 羣季惠连真不让新诗同竞

  • 卷249 ·佚名

    梅尧臣 八月十夜广文直闻永叔内当 闻向蓬莱宿,鳌峰第几层。 秋声暗叶雨,残梦空堂灯。 推枕感孤雁,抽琴弹坏陵。 谁知广文直,桃簟冷於冰。 梅尧臣 白鹇 乔木暗青山,晴川下白鹇。 春云生岭上

  • 卷五十二·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五十二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范浚香溪集钞范浚字茂明婺之兰江人绍兴中举贤良方正昆弟多居膴仕竟以秦桧当国抗节不起隐於香溪因称香溪先生着书明道多本於经学朱子取其心箴於孟子集注中繇是重於儒林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世宗二·张廷玉

        ◎世宗二   二十二年春正月丙午朔,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复遣使采木湖广。是春,俺答屡入塞。秋八月,犯延绥,总兵官吴瑛等击败之。冬十月,朵颜入寇,杀守备陈舜。十二月乙酉,免南畿被灾税粮。是年,占城、土鲁番、

  • 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三十·赵尔巽

      沙尔虎达子巴海安珠瑚刘之源吴守进巴山张大猷喀喀木   梁化凤子鼐刘芳名胡有升杨名高刘光弼刘仲锦   沙尔虎达,瓜尔佳氏,其先苏完部人,居虎尔哈。太祖时,从其父桂勒赫来归,授牛录额真。天命初,从伐瓦尔喀部,有功,授世

  • 第十一回 悬绘像计杀敌臣 造浮梁功成采石·蔡东藩

      却说南汉主刘鋹,被宋军擒住,押送汴都。太祖御崇德门,亲受汉俘,当即宣谕责鋹。鋹此时反不慌不忙,向前叩首道:“臣年十六僭位,龚澄枢、李托等,俱先考旧人,每事统由他作主,臣不得自专。所以臣在国时,澄枢等是国主,臣实似臣子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正统四年秋七月丁未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遣道士赍祝币往命所在守臣祭历代帝王陵寝○书复庆世子秩煃曰尔前奏原以指挥孙庸曹伦第宅与真宁安化二王已准所奏今真宁王奏父存日并不曾言以孙庸住宅与之已于府西隙

  • 明名臣琬琰録卷五·徐紘

    (明)徐纮 撰汪国襄烈吴公神道碑铭  吴伯宗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江阴侯吴公以疾薨于青州十二月讣闻皇上为之悯悼辍朝三日诏所司定赠谥加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三·丁传靖

    秦观 张耒 陈师道 洪刍 少游为黄本校勘甚贫,钱穆父为户书,皆居东华门之堆垛场。少游春日作诗遗穆父曰:&ldquo;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rdquo;穆父以米二石送之。王直方诗话 王右

  • 卷二百六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六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理财唐宪宗即位後因德宗府库而性俭约节用四方进奉并破刘辟李錡没入及于頔王锷进献钱帛盈溢充积内藏学士李绦尝从奏谏

  • 附录(三) 读江永《乡党图考》·钱穆

    清儒考论孔子事迹,自崔述《洙泗考信录》之后,有江永《乡党图考》,其首卷亦备论孔子生平历年行事,自先世迄于其卒,略如崔氏之书。而文辞简质,立论谨慎,不如崔氏之博辨,而所失亦较少。如其叙公山不狃之召,曰:&ldquo;不狃与阳货共

  • 大清国籍条例·佚名

    1909年第一章 固有籍第一条凡左列人等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地方均属中国国籍︰一) 生而父为中国人者二) 生于父死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三) 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第二条若父母均无可考或均无国籍而生于中国地方

  • 卷二十八·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八译改国语解【附】穆尔穆棱【地名蒙古语穆尔踪迹也穆棱江也原作也里没里今改正】托果斯穆棱【蒙古语托果斯孔雀也穆棱江也原作陶猥思没里今改正】尼噜古穆棱【蒙古语尼噜古腰也穆

  • 第五十二卦:《艮卦》·佚名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白话】《艮卦》象征抑止: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害。《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

  • 卷第九(外化菩萨部第二)·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九(外化菩萨部第二)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文殊变金光首女令成丑坏一&middot;文殊现身诸刹取钵弘教二&middot;普贤誓护五种法师三&middot;净精进化功德财久忍众苦四  &middot;树提摩纳手出龙象

  • 订讹杂录·胡鸣玉

    清人胡鸣玉撰。十卷。前九卷皆无总题,而有散目。卷十总题“杂字音义”,下不分目。考订声音、文字、词义之讹,及事物缘起,征引古书互相证发,时参以己意,《四库提要》称其“言皆有据,所得反较诸家为多”。如卷二“分野”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