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上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见诸沙门。身心懈怠不勤精进。告阿难言。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一切众事皆由精进而得兴起。在家精进衣食丰饶。居业益广远近称叹。出家精进行道皆成。欲得具足三十七品。诸禅三昧道法之藏。截生死流至泥洹岸无为安乐。当勤精进勤修为本。欲得六度无极。四等四恩。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特异之法。六通三达成一切智。欲得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严净国土教化众生。皆由精进而得成办。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央数劫时。有五百长者子。设施大坛竖立大幡击鼓宣令。沙门婆罗门。贫穷乞丐。悉当惠与。五百长者子。各出珍宝象马车乘衣被饮食。各随所乏悉皆与之。时有一贫人。周行诸国至此国中。见五百长者子施立大坛赈穷济乏周救一切无所遗惜。而问之言。汝等布施所作功德求何等愿。即便答言。持此功德欲求佛道。尔时贫人重复问曰。何谓佛道其法云何。诸长者子而答之言。夫佛道者。过于罗汉辟支佛上。三界特尊天人之师。无量大慈无极大哀。普愍五道众生之类犹如赤子。教化一切悉令为善。断绝众生三涂之苦。度生死海使至泥洹安乐之处。所谓佛者。诸恶永尽诸善普会。无复众垢诸欲都灭。六度无极皆悉满毕。以权方便随时教化而无有极。有十神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奇特之法。三十七品道法之藏而无有极。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通清彻无所挂碍。前知无穷却睹无极。现在之事靡所不知。三达遐鉴显于十句。有如此德。故号为佛也。诸长者子等。各各叹佛无量德行。悉皆如是。于时贫人闻佛功德。心自念言。我今亦欲学习此愿广度一切。加复贫穷无有财宝。当用何等而行布施。意自念言。当持己身而用惠施。作是念已便行索蜜。而用涂身卧于冢间。便作愿言。今我以身施与一切。若有须肉头目髓脑。我悉与之。持是功德用求佛道广度一切。作是愿已应时三千大千世界为大震动。诸天宫殿陂峨踊没。时诸天人驰动惶懅。释提桓因即以天眼观阎浮提。见于菩萨在于冢间以身布施。即便来下而欲试之。化作众狗飞鸟走兽。欲来食之。于是菩萨而见众狗诸飞鸟辈来啖其身。心便欢喜无有退转倾动之意。于时天帝还复释身而赞叹言。善哉善哉。甚奇难及。所作功德欲求何愿。天帝梵王转轮王乎。于是菩萨便起答言。不求天帝转轮圣王魔王梵王。亦不愿求三界之乐。今我至意欲求佛道。我既贫穷无有财宝可用布施。以身惠施用求佛道。广度一切无量众生。尔时天帝释无数诸天异口同音赞言。善哉善哉。奇特难及。时天帝释便说偈言。

  欲求最胜道  不惜其躯命

  弃身如粪土  解了无吾我

  虽用财宝施  此事不为难

  勇猛如是者  精进得佛疾

 

  时天帝释语菩萨言。汝大勇猛精进难及过逾。于此五百菩萨所施者。上百千亿倍不可计倍。当先在前而得作佛。帝释诸天以天香花。而散其上欢喜而去。佛告阿难。尔时贫人者今我身是。五百长者子。今此弥勒五百菩萨是。我以精进勇猛之故。超诸菩萨所作功德而先成佛。精进勤修不可不逮也。菩萨布施如是。于是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莫不欢喜。为佛作礼。各各精进修建道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居士财富无数。所有珍宝多于王藏。字摩诃男摩。为人悭贪不敢衣食不知布施。若行出时乘杇故车。结草为盖著弊故衣。食郁陈谷未曾美食。食便闭门。时病困笃遂便丧亡。又无子息。所有财宝。波斯匿王尽夺收去。己身妻女不蒙其恩。波斯匿王往至佛所。稽首佛足却坐常位问世尊言。国有居士名摩诃男摩。为人悭贪不肯布施不知衣食。今者已死生于何道。佛告王曰。堕于卢獦地狱之中。数千万岁受众苦痛。从地狱中出当堕饿鬼。昼夜饥渴身常火燃。百千万岁初不曾闻水谷之名。王闻佛说心惊毛竖。悲泣哽咽不能自胜。佛告王曰。夫为智者能舍悭贪行于布施。现世获祐后世受福。昔过去世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迦那迦跋弥。为人慈仁典阎浮提。八万四千诸小国王。有万大臣二万婇女一万夫人。人民兴盛。时火星运现。太史占之。当旱不雨经十二年。太史白王。星运变现。举阎浮提。十二年中当旱不雨。若不雨者则五谷不收。人民饥饿国欲大荒。当云何耶。时王闻之大用愁忧。即敕群臣召八万四千诸小国王。尽来集会。尽皆条疏人民口数。又疏现谷多少斛斗。不问男女豪贵贫贱大小。计人并计日。日与一升粟不得长食。群臣诸王皆悉受教各还本国。宣令所局悉皆如是。从是已后天旱不雨。不耕不种无有米谷。人民饥饿死者甚多。群臣白王。人民饥困死者甚多。王告群臣宣令诸国。告敕人民各持十善。虽复身死神得生天快乐自然。诸臣受教咸各宣令。人民大小皆持十善。其有死者尽得生天。时有一人聪明智慧端正无比。见比舍家母与儿共通。其人见之心便不乐。意自念言。虽得人身作畜生行。色欲所惑。子不识母母不识子。颠倒上下不相分别。生死之中甚大可畏。即便剃头而著袈裟。诣于山泽坐禅思惟。由有愚痴贪淫嗔恚致有众行。便受五道生死众苦。若无三毒则无诸行。诸行已灭则不受身。已无有身众苦便灭。思惟如是豁然意解诸欲永尽。即时便得辟支佛道。六通清彻无所挂碍。便自思惟。我今当受何谁食耶。观阎浮提一切人民。皆悉饥饿食不可得。唯当往诣大王迦那迦跋弥所而乞食耳。即便飞到大王宫内。从王乞食。王言。我食齐此今日便尽。王自念言。今我自食会亦当死。若我不食亦当死耳。今得值此神人难遇。我宁不食饭此快士。自持食分即便用饭此辟支佛。辟支佛食饭已讫。意自念言。今此大王所施难及。当使其王益加欢喜。即于王前升于虚空飞腾变化。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上方踊下方没。下方踊上方没。经行虚空或坐或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自分一身作百作千作万乃至无数。以无数身还合为一。现变已竟从空来下。住于王前而语王言。汝今所施实为难及。欲求何愿必当与王。王及群臣夫人婇女。皆大欢喜头面著地礼辟支佛足。而求愿言。今我国土人民饥饿。危困至甚命在旦夕。今我持此最后之食施此快士。持此功德除我国中饥困。唯求此愿。时辟支佛即答王言。当如所愿。言竟即便飞去。应时四方。便即云起合于虚空。便作大风吹地不净。瑕秽粪除悉令化去。便雨自然百味饮食遍阎浮提。复雨五谷。次雨衣被。次雨七宝。阎浮提内八万四千诸王臣民皆大欢喜。王告敕群臣宣令八万四千诸王。各敕所局。一切人民皆持十善。时阎浮提五谷丰盛。人民欢喜行于十善。慈心相向如父如母如兄如弟。于时人民寿终之后尽得生天。无有堕于三恶道者。佛告王曰。尔时迦那迦跋弥者我身是也。而我尔时直以一食施辟支佛。现世获福功德如是。因此功德自致成佛。一切众生诸有饥渴苦恼之者令获道证。安隐快乐使至无为。时诸弟子帝王臣民皆大欢喜。

  尔时世尊重告王曰。一切众生为悭索所缚。悭盖所覆不知布施。获其大报不可称量。自念曩昔过去世时。此阎浮提有城名不流沙。王名婆檀宁。夫人字跋摩竭提。时国谷贵人民饥饿。加有疫病。时王亦病。夫人自出祠天。街边有一家。夫行不在时妇产儿。又无婢使产后饥虚。复无有食饥饿欲死。便自念言。今死垂至更无余计。唯当还自啖其儿耳。而用济命。即便取刀适欲杀儿。心为悲感举声大哭。尔时夫人欲还宫中。闻此妇人悲声惨切。怆然怜伤便住听之。而此妇人适欲举刀欲杀其子。便自念言。何忍啖其子肉。作是念已便复啼哭。夫人便入其舍就而问之。何以啼哭欲作何等。妇即答言。无食食之。加复产后身倍虚羸。欲自杀儿用济其命。夫人闻之心为悼愍。语言。莫杀其子。我到宫中当送食来。妇人答言。夫人尊贵或复稽迟。或能忘之。而我今日命在呼吸不逾时节。不如自啖其子以用济命。夫人问言。更得余肉食之可不。答言。果得济命不问好丑也。于是夫人即便取刀自割其乳。便自愿言。今我以乳持用布施济此危厄。不愿作转轮圣王天帝魔王梵王也。持此功德用成无上正真之道。即便持乳与此妇人。适欲举刀更割一乳。应时三千大千世界为大震动。诸天宫殿皆悉动摇。时天帝释天眼观之。见夫人自割其乳济其危厄。时天帝释无数诸天。即时来下住虚空中。皆为悲泣泪如盛雨。于时天帝住夫人前而便问言。汝今所施甚为难及。求何愿耶。夫人答言。持此功德用求无上正真之道。度脱一切众生苦厄。天帝答言。汝求此愿以何为证。于是夫人即立誓言。今我所施功德审谛成正觉者。我乳寻当平复如故。其乳寻时平复如故。天帝赞言。善哉善哉。汝成佛不久。诸天欢喜即便现形叹夫人言。汝今所施得无悔恨以为痛耶。答言。我无悔恨不以为痛。天复答言。若无悔恨以何为证。于是夫人便立誓言。我今所施用求佛道无悔恨者。令我女身变成男子。立誓已讫。应时女身变为男子。时诸天神赞言。善哉善哉。如汝所愿成佛不久。王及臣民叹甚奇特欢喜无量。是时国中众病消除。谷米丰贱人民安乐。却后国王崩亡。群臣共议当更立王。时天帝释来下语群臣言。跋摩竭提。变身化成男子。加有福德应得为王。诸臣欢喜即拜为王。人民炽盛国遂兴隆。佛告王言。尔时跋摩竭提者今我身是。而我尔时不惜身命。布施如是现世获报。即变其身成于男子得绍王位。因是功德今得成佛普救一切。菩萨行檀波罗蜜。勇猛如是。诸弟子国王臣民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城中有一婆罗门。于城外兴立祠坛设施饮食。请诸婆罗门祠祀已讫便还入城。时佛入城乞食。来出道中见佛光相巍巍。欢喜踊跃绕佛一匝作礼而去。时佛便笑。光从口出遍照十方。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大地狱。诸畜生禽兽诸饿鬼。五道境界莫不蒙明。病者皆愈。牢狱系闭悉得放解。诸天人民见佛光明欢喜无量。来至佛所以若干花香供养世尊。阿难长跪前白佛言。今日世尊欣笑如是。愿说笑意。佛告阿难。见此婆罗门绕佛一匝者不。对曰。唯然见之。佛告阿难。此婆罗门见佛欢喜。清净敬意绕佛一匝。以此功德从是以后。二十五劫不堕三涂。天上人中所生之处快乐无极。竟二十五劫当得辟支佛。名特[打-丁+親]那只梨。阿难及一切大众。闻佛所说身心清净。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或发无上正真道者。众会欢喜为佛作礼右绕而去。

  闻如是。一时佛在郁单罗延国。佛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行诣村落。如来色相三十有二。八十种好。光明晃煜照曜天地莫不大明。犹如盛月星中特明。时天盛热无有荫凉。有一放羊人。见佛光相心自念言。如来世尊三界之师。涉冒盛热无有荫凉。即编草作盖用覆佛上。捉随佛行。去羊大远。放盖掷地还趣羊边。佛便微笑。金色光从口中出数千万岐。岐出百千万光。遍照十方。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地狱。禽兽饿鬼莫不大明。三界天人见佛光明。应时皆来至于佛所。一切人民及诸龙阿修伦。无数众会皆大欢喜。持香花伎乐供养如来。阿难长跪前白佛言。佛不妄笑。愿说其意。佛告阿难。汝今见此放羊人不。对曰。唯然见之。佛告阿难。此放羊人以恭敬之心。而以草盖用覆佛上。以此功德十三劫中。天上世间生尊贵处。常自然有七宝之盖而在其上。命终之后不堕三恶道中。竟十三劫出家为道。成辟支佛名阿耨婆达。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或得道迹.往来.不还.无著之证。成辟支佛。或发无上正真道意者。或得立不退转地者。众会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尊弟子名舍利弗。昼夜六时常以道眼观于众生。应得度者辄往度之。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曰师质。财富无量应时得度。时舍利弗。明日晨朝著衣持钵。往诣其家而从乞食。于是师质见即作礼。问讯请命入坐施设床座饭食。时舍利弗。食讫澡手漱口为说经法。富贵荣禄众苦之本。居家恩爱犹如牢狱之中。一切所有皆悉非常。三界尊贵犹如幻化。五道生死转贸身形无有吾我。师质闻法心意悚然。不慕荣贵不乐恩爱。观于居家犹如丘墓。便以居业一切尽以以付其弟。便剃须发而著袈裟。便入深山坐禅行道。其妇愁忧思念前夫不顺后夫。后夫问言。居家财产珍宝甚多。何所乏短常愁不乐。其妇报言。思念前夫是以愁耳。其夫复问。汝今与我共为夫妇。何以昼夜思念前夫。妇复答言。前夫心意甚好无比。是以思念。其弟见嫂思念。恐兄返戒还夺其业。便语贼帅。雇汝五百金钱斫彼沙门头来。贼帅受钱往到山中见彼沙门。沙门语言。我唯弊衣无有财产。汝何以来。贼即答言。汝弟雇我使来杀汝。沙门恐怖便语贼言。我新作道人。又未见佛不解道法。且莫杀我。须我见佛少解经法。杀我不迟。贼语之言。今必杀汝不得止也。沙门即举一臂而语贼言。且斫一臂留我残命使得见佛。时贼便斫一臂持去与弟。于是沙门便往见佛作礼却坐。佛为说法。汝无数劫久远以来。割夺其头手脚之血。多于四大海水。积身之骨高于须弥。涕泣之泪过于四海。饮亲之乳多于江海。汝从无数劫以来不但今也。一切有身皆受众苦。一切众苦皆从习生。由习恩爱有斯众苦。痴爱已断不习众行。不习众行便无有身。已无有身众苦便灭。唯当思惟八正之道。于是沙门闻佛所说豁然意解。即于佛前得阿罗汉道。便放身命而般涅槃。贼担其臂往持与弟。弟便持臂著于嫂前。语其嫂言。常云思念前婿。此是其臂。其嫂悲泣哽咽不乐。便往白王。王即推挍如实不虚。便杀其弟。诸比丘有疑问佛。而此沙门前世之时。作何恶行今见斫臂。修何德本今值世尊得阿罗汉道。佛告诸比丘。乃昔过去世波罗奈国。尔时有王名婆罗达。出行游猎驰逐走兽。迷失径路不知出处。草木参天无余方计。而得来出大用恐怖。遂复前行见一辟支佛。王问其言。迷失径路从何得出。军马人众在于何所。时辟支佛臂有恶疮不能举手。即便持脚示其道径。王便嗔恚。此是我民见我不起。反持其脚示我道径。王便拔刀斫断其臂。时辟支佛意自念言。王若不自悔责以往。当受重罪无有出期。于是辟支佛即于王前。飞升虚空神足变现。时王见之以身投地。举声大哭悔过自谢。辟支佛唯愿来下受我忏悔。时辟支佛即便来下受其忏悔。王持头面著辟支佛足。作礼自陈。唯见矜愍受我忏悔。愿莫使我久受苦痛。时辟支佛便放身命入于无余涅槃。王便收取耶旬起塔花香供养。常于塔前忏悔求愿而得度脱。佛言。尔时王者此沙门是。由斫辟支佛臂。五百世中常见斫臂而死至于今日。由忏悔故不堕地狱。解了智慧而得度脱成阿罗汉道。佛告诸比丘。一切殃福终不朽败。诸比丘闻佛所说。莫不惊悚。头面作礼。

  昔佛在阿耨达池告五百阿罗汉。汝等各各自说前世宿行今得成道。时诸阿罗汉承佛教诲。各各自说宿行所作功德。时有阿罗汉名婆多竭梨。自说。前世无央数劫。时世有佛。名曰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有大慈哀众祐一切。为于众生作大依怙。兴出于世教化人天皆令成道。乃取灭度。分布舍利起于塔庙。法欲末时。我为贫人。无余方业穷行采薪。遥见大泽中有塔寺甚为巍巍。我时见之心用欣然踊跃难量。即便行往到其塔所。瞻睹所像欢喜作礼。见诸狐狼飞鸟走兽在中止宿。草木荆棘不净满中。迥绝无人无人行迹无供养者。而我睹见心用怆然。不晓知如来威神功德之法。但以欢喜诛伐草木。及于扫除不净尽去。扫塔已讫一心欢喜绕之八匝。叉手作礼而去。持此功德。寿终之后得生第十五光音天上。以众名宝用为宫殿光明晃煜。于诸天中特为巍巍不可计量。尽其天寿而复百返为转轮圣王。七宝自然典主四域。复毕其寿常生国王大姓长者家。财富无数颜容殊妙无有双比。人见欢喜莫不爱敬。欲行之时道路自净。虚空之中雨散众花用此恭敬生处自然。一阿僧祇九十劫中回流宛转。常生天上及与人中。尊荣豪贵封授自然不堕三涂。我忆此事大自雅奇。今我最后福愿毕满。遭值释师三界中雄。入于尊法便成沙门。六通清彻无不解达。诸欲永尽得成罗汉。无复恼热冷而无暖。其心清净获于大安。若有能于佛法及与众僧所作如毛发之善。所生之处受报弘大无有穷极。自念往古所作德行报应如是者乎。婆多竭梨于佛前。自说宿行已。为佛作礼却住一面。

  昔佛初得道。惟念众生愚痴倒见刚强难化。吾设当为说法者谁肯信受。不如取般涅槃。亦无有来请佛说法者。梵天知佛意欲取涅槃。即与无数梵众。如人屈伸臂顷。来至佛所头面作礼。绕佛三匝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三界众生盲冥甚久。大圣出现。唯愿世尊。以大慈大悲无量大哀。愿受我请必受我请。开演法藏施慧光明。佛告梵天。众生难寤迷惑倒见。吾设当为说其经法谁肯信受。吾不如早取泥洹。于是梵天重复请曰。三界众生为久在幽冥。亿百千劫乃有佛耳。犹优昙钵花时时乃有。佛亦难值。唯愿如来重加大哀。开寤愚痴愿说经法。世尊往昔无数劫来。放舍身命头目髓脑肌肉骨血国城妻子施与一切。为众生故起大弘誓。当为众生作大光明。乃昔过去无央数劫。时阎浮提有大国王。名度阇那谢梨。慈仁勇猛端正第一。典主八万四千诸国。其国丰盛人民安乐。尔时国王处于正殿坐自思惟。夫人在世尊荣豪贵富乐自然。皆由先世施行众善修习智慧。以是之故今致自然。已得自然。迷惑色欲。不惟非常。不知更绍来世之福。犹如畜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夫为智者唯当修习智慧正法日新之益。作是思惟已便告傍臣。命请中有智慧者为吾说法。我欲闻之。群臣受教遣使四出诸国。命请聪明大智慧者。时有一婆罗门。学问广博智慧第一。来应王命。群臣白王。今有婆罗门。聪明博达来在门外。王闻欢喜即出奉迎。头面作礼施设宝座。供施甘馔食讫澡漱。王语婆罗门言。久闻有德故远相屈。唯愿大仙为说经法。答言。我学以来积年勤苦。大王云何直尔欲闻。王语婆罗门言。欲须国城珍宝。随意所欲悉当相给。答言。我亦不用珍宝国城妻子象马。大王若能[剜-夗+死]其身肉用作千灯。若能尔者当为说法。不能尔者经法难闻。王自念言。无数劫来丧身叵计未曾为法。今为法故以身为灯甚为快善。王大欢喜答婆罗门言。如汝所敕即当奉行不敢违命。婆罗门言。能尔者大善。何时当为。王复答言。却后七日乃当为之。王敕群臣告下诸国大王。却后七日为闻法故。当于身上而燃千灯。诸欲来见王者。皆悉集于大国。群臣受教同时遣使。下八万四千诸国。大王却后七日当于身上而燃千灯。诸王臣民诸欲来见王者。疾来驰至集于大国。当是之时诸王臣民。闻之惊愕如丧父母。哀[口*睪]涕泣动阎浮提。诸王臣民悉来集会。王敕语傍臣。于大广博平坦之地设施座席。群臣奉命。即时于广博地设施床座。时王饭已与诸夫人二万婇女一万大臣导从前后。王于座所王处正座。诸夫人婇女及诸王群臣人民。皆悉同时腹拍王前。同声白王言。唯愿天王大慈大悲无量大哀。以我等故莫于身上而燃千灯。王答谢诸王臣民夫人婇女。吾从无央数劫。五道生死坏身无数。未曾为法丧身命也。今为法故以身作灯。持是功德用求佛道。普为十方无量众生作大光明。除去众生三毒痴冥。吾成佛时当为汝等施慧光明照除生死。开涅槃门入安隐法。汝等莫却我无上道心。时诸会者皆悉默然。于是大王即便持刀授与左右。敕令[剜-夗+死]身作千灯处。出其身肉深如大钱以酥油灌中而作千灯。安炷已讫语婆罗门言。先说经法然后燃灯。而婆罗门。为王唯说一偈言。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王闻偈已欢喜踊跃告诸群臣夫人婇女皆悉受诵。即便疏偈题著诸门街陌里巷。敕诸人民皆令讽诵。下阎浮提诸王臣民亦令讽诵。于是大王告婆罗门。今可燃灯。王便立誓。今为法故以身为灯。我不求作圣王上至天帝及诸天王世界荣乐。亦不求二乘之证。持是功德愿求无上正真之道。普为十方五道众生。作大法光明照于众冥。尔时国王发是愿已。即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上至首陀会天。一切宫殿皆悉震动。时诸天人甚大惶怖。是何瑞应令地大动。即以天眼观阎浮提。见于菩萨为于法故身燃千灯发于弘誓。是使尔耳。时诸天人皆悉来下而见菩萨身燃千灯。无数诸天悲泣雨泪。时天帝释住于王前。赞言。善哉善哉。为于法故不惜身命。欲求何等。菩萨答言。我亦不求转轮圣王天帝魔王及梵天王。色声香味。亦不求罗汉辟支佛。持是功德用求无上正真之道。普为十方无量众生施慧光明。照除众生三毒痴冥。令离众苦至泥洹安乐。时天帝释复问王言。身燃千灯得无痛恼而有悔耶。王答天帝。不以为痛亦无悔恨。天帝重问。若无悔恨以何为证。于是国王便自誓言。而我今日为于法故身燃千灯。持是功德用求无上正真之道。审当成佛者。千灯诸疮即当除愈。身即平复无有疮瘢。作是语已身即平复无复疮瘢。端正姝好过逾于前。时天帝释无数诸天。国王群臣夫人婇女无量庶民。异口同音悉赞叹言。善哉善哉。叹未曾有欢喜踊跃。皆奉行十善之教。佛言。尔时国王者则我身是。时婆罗门者调达是。菩萨求习智慧精进如是。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六(弥沙塞)·佚名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祖琇
  卷三十·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佚名
  卷第一百二·霁仑超永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卷下·佚名
  卷第七(译经东晋)·费长房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二·智旭
  卷第四·佚名
  卷第三十七·呆翁行悦
  能大能小·佚名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焘·唐圭璋

      焘字子功,德兴人。元祐七年(1092)生。宣和进士。官兵部侍郎。以上疏力诋和议,忤秦桧,出知成都府。桧死,累迁参知政事。乾道二年(1166)卒,谥忠定。   踏莎行   阳复寒根,气回枯杆。前村昨夜梅初绽。谁言造化没偏颇,半开何

  • 江月松风集卷八·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送兼善郎中朝京师名重西台为御史礼优南省冠宾僚周官故事行春见唐殿新诗和早朝梦笔生花修五凤弯弧穿叶试双鵰孰知风月同髙洁肯向江湖慰寂寥寄光希照禅师三载音书杳诸方道价行旧游湖上寺新离石头城歳暮煨黄

  • 乙集第七·钱谦益

    刘御医溥六十九首【看花吟】白日已堕地,回光烛青天。人生时景只如此,莫将眉目夸盛年。花开容易落,花落难复开。开落竟谁有,对之心为摧。君不见玉山山下树,曾见主人罗笙歌。主人去后亭馆废,空余满树秋风

  • 卷八十二·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八十二项斯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因以卷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説项斯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后终丹徒尉始张水部籍为律格诗惟朱庆

  • 张谓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谓,生卒年不详,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天宝二年(743)中进士。后从戎十多年,曾在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下任职。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郎,代宗大历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后又调任谭州刺史。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 列传第三 魏诸宗室·李延寿

    上谷公纥罗,神元皇帝之曾孙也。初从道武皇帝自独孤如贺兰部,与弟建劝贺兰讷推道武为主。及道武即帝位,以援立功,与建同日赐爵为公。卒。子题,赐爵襄城公,后进爵为王。击慕容麟于义台,中流矢薨。帝以太医令阴光为视疗不尽术,伏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一·徐紘

        (明)徐纮 撰    文敏杨公墓志铭  杨士奇    正统五年二月十八日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公奉勅归展先墓既毕事卜日启行病作众曰曷俟少间公曰君命不可稽也挟医以行至临安武林驿病加遂不起是

  • 一一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陈书目折·佚名

    一一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续陈书目,仰祈圣鉴事。窃照江西省搜访书籍,自正月、六月两次选录书目,俱经另缮清单,恭折具奏,仰蒙圣鉴。今又据各属陆续呈缴书籍到臣。臣随

  • 补编一·佚名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紧要宜毖近患而豫远谋摺(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军机处密寄署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上谕(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筹备台湾防务摺(光绪十年正月初四日到)福州将军穆图

  • 三国志补注卷四·杭世骏

    编修杭世骏撰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桓阶 太祖定荆州 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桓阶别传曰上已平荆州引为主簿每有深谋疑事甞与阶筹之或日昃忘食或夜坐彻旦擢为赵郡太守防郡寮乏人上曰北邉未靖以卿威能震敌徳足懐逺故用

  • 卷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郊庙唐玄宗开元初奉昭成皇后祔睿宗室又欲肃明皇后并升焉陈贞节奏言庙必有配一帝一后礼之正也昭成皇后有大姒之德宜升配睿宗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一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十九日云南驿盐道【臣】李卫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至愚极陋蒙 圣祖仁皇帝拔擢深恩涓埃未报更蒙

  • 卷十二 奉使·刘向

    春秋之辞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无遂事。”不得擅生事矣。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既曰:“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矣,又曰:“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者,何也?曰:“此义者各止其科,不转移也。不得擅生事

  • 天方性理图传卷一·刘智

      概言  第一卷历叙大世界所以显著之由。有理世,有象世。理世者,象数未形,而理已具,所谓先天是也。象世者,天地既立,万物既生,所谓后天是也。两世之显著,总由一真。而次第时际,若有所别,列图为说,以识梗概,观文会意,可悟底里。

  • 卷四十三·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四十三    宋 黄伦 撰周公作立政无垢曰周公致政于成王其法度纪纲典章文物皆已粲然备具但欲成王择其人以立之耳故周公作此一篇之书所以戒者无非任人之事 又曰周公将

  • 第十八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八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化品第四十五缘生法品第四十六如化品第四十五阿难。尔时天帝释复白放光如来言。世尊。我于是中都无疑惑。世尊。亦当先体我心。然我今日冀得如来久住于此忉利天

  • 红楼梦影·顾太清

    长篇小说。清佚名撰。二十四回。扉页署名“云槎外史”,但每回之前却题“西湖散人撰”,估计当为一人。此书成于咸丰末年,约十三万字。《红楼梦》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行以来,各种续书陆续问世,多达三十余种。此编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