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卷下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赐紫沙门臣法护奉 诏译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顾[辦-力+目]曼拏攞众。目如师子威德自在。为伊舍那天步多主说大力明王曼拏攞法。告言圣者若有入此大忿怒曼拏攞中者。即能成就一切事业命无中夭。远离一切恶病缠身不生魔界。一切众生见者欢喜。复能远离一切冤家。于后一切真言教法悉得成就。复能成就一切忿怒。得一切灌顶中福故吉祥庄严。是时先安布此大忿怒曼拏攞。念此经一万遍得善境界。得睹此曼拏攞教主印可。然后方学此真言坛法。先须八日不食。归命三宝发大慈悲菩提心故。依时作法成就事故。关闭冤家死者还活。此忿怒大威德。能令大业魔王归依三宝佛法僧众。况复一切恶魔鬼魅而不殄灭。此大力明王若有受持之者。即能降伏一切冤魔。一切药叉洛 乞叉(二合)毕哩(二合)哆。羯吒布怛曩。拏倪宁。娑[亭*夜](切身)萨嗘攞。迦波三么(二合)啰。离如是等一切怕怖。一切枷锁一切中天。一切迷惑一切疫病禁系贫穷。此正法若有读诵受持。复得一切财宝无所乏少。若天早时于七昼夜中。读诵此大力明王即降大雨。若不降雨令彼天众破坏殄灭。羯哩(二合)瑟拏(二合)龙王设羯啰(二合)龙王阿难多龙王。如是等龙王众令降大雨。若不降时亦令彼死。又复此经如前依法。于四方河岸海岸池潭四边舍利塔前。以金刚手大菩萨。以赤栴檀迦啰尾啰花红莲花阿底目羯哆(二合)花。缯彩幢幡皆以赤色。香水满瓶如法依时。精勤念诵得大福聚。又复或以桦皮。书此大力明王真言。安于旌旗之上或以顶戴。即得入阵无伤相敌得胜。弓箭枪刀如花被体。见者欢喜而生爱敬。尔时魔王绕佛三匝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大力。佛告魔王如来名大力。法藏名大力。法名大力法眼名大力。大乘名大力。金刚手名大力。尔时魔王赞金刚手秘密主言。善哉善哉秘密主。我从今向去不敢恼乱一切修行之者。誓归三宝佛法僧众。愿为优婆塞常持净戒。愿天解脱为我安乐。我为法众拥护受持大力明王及诸众生。

尔时世尊告魔王言。业种此经若有受持读诵。即得远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种种苦恼当得生天。经二十千劫常为天主。下生阎浮后为金轮王王四天下。于未来世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大力明王乃至清净不清净。食与不食。净戒不净戒俱无障碍。但持此真言所求皆得。何况依法净戒无所不从。尔时尊者须菩提与自众俱来在会坐。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云何受持此大力明王心陀罗尼而得解脱。佛言须菩提汝问金刚手秘密主。故时须菩提即白金刚手言。秘密主云何受持此大力明王心所得何果。金刚手言。得仓库盈满名衣上服金银珍宝象马牛羊所求施与。须菩提言。有如是等广大果报。金刚手言须菩提如是如是。乃至尽众生烦恼果报故。为住功德果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功德道故。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金刚手。以秘密相种种庄严。有大智力灌顶辩才得无相施。大戒大智慧。大福大力。大威德大功德顶。此大力明王经。得十方诸佛同来灌顶。金刚手此经威德为。诸如来摩顶授记得大安乐。此陀罗尼或于山间石壁旷野陂湖江河池潭。受持读诵远离一切怖畏。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白世尊言此经若有持者复为他说。寿命百岁无诸横苦。金刚手复白世尊言。此正法得福如是。当何名之复云何受持。佛言金刚手此经名出生一切如来故。亦名法遍照故。亦名法眼故。亦名一切义成就故。亦名一切如来法云故。亦名尽一切业障总持故。亦名成就一切明王故亦名般若波罗蜜多故。亦名一切如来最初。法界故亦名大力明王故。金刚手若有闻此正法。能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全身舍利塔故。金刚手言善哉善哉。佛说如是甚深微妙正法功德变化庄严我。当受持佛言金刚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正法者。彼诸业障如河岸树速疾破坏。应以涂香烧香及众妙花。种种幢幡等而作供养。即获广大无量无边福德藏故。离诸障难。若受持读诵解说此经之地。彼诸天龙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人天常以守护供养一切魔王不敢违越。此大力明王心若常忆念。即得八千菩萨及诸如来。诸大神仙天人龙王。阿修罗乾闼婆等称扬赞叹。于时释迦牟尼如来。复告金刚手言。若有轻慢生高举心者。当堕八大地狱。金刚手若有受持读诵。为他解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即得无量无边伏藏故若闻一字一句。即得究竟不退菩萨道。时金刚手言。如来之法极大甚深微妙难测。不可量不可思不可。议时诸众生心自迷惑而不能了。佛言金刚手此经为一切众生说。为劝诱一切众生故。为欲安乐一切众生故。为增益一切众生故。为令一切众生得灌顶故。为一切众生离诸贫穷。灭诸业障得大吉祥故。为令一切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时八千菩萨闻是说已。绕佛三匝合掌恭敬。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如来善说此法。彼诸菩萨为释迦牟尼如来名故。复作是言。如是如是世尊此实善说。

尔时世尊告金刚手言。秘密主我说此大力威德法门。摄诸魔王眷属皆悉来集。一切障难更不复作。一切所求皆得圆满。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复说此陀罗尼。即说咒曰。

曩谟(引)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曩莫(入)室战(二合)拏嚩日啰(二合引)播(引)拏曳魔贺(引)药叉细(引)曩(引)跋跢曳怛你也(二合)他(引)唵(引)贺曩贺曩嚩日啰(二合)那贺那贺嚩日啰(二合)末他末他嚩日啰(二合)入嚩(二合)攞 八嚩(二合)攞 嚩日啰(二合)钵啰(二合)入嚩(二合)攞 钵啰(二合)入嚩(二合)攞 嚩日啰(二合)苏噜苏噜母噜母噜割[登*丁]割[齒*來](陟皆反)惹曳(引)尾惹曳(引)阿[口*爾]帝(引)阿波啰(引)[口*爾]帝(引)摩(引)啰赛(引)[寧*頁]野(二合)钵啰(二合)摩[口*栗]那(二合)宁(引)曳婆嚩(二合)贺(引)婆誐嚩(引七可反)曩(引)贺(引)嚩日啰(二合)播(引)抳(入)虞 醯野(二合)割地钵底萨 [口*栗]嚩(二合)尾垠曩(二合上苦恨反)尾曩(引)野迦(引)喃(引)怛 [口*栗]惹(二合)怛 [口*栗]惹(二合)满驮满驮尾特嚩(二合)娑曩迦啰阿悉驮(引)喃(引)悉弟迦啰迦啰悉驮(引)喃(引)阿尾曩(引)舍迦啰萨 [口*栗]嚩(二合)没驮冒地萨 怛嚩(二合引)喃(引)么(引)尾舍迦啰萨 [口*栗]味(二合)祢(引)嚩(引)曩(引)誐遏誐蹉摩贺(引)么攞嚩日啰(二合)[口*(骨-「+人)]噜(二合引)驮啰(引)惹钵啰(二合)怕(引)微(引)曩么么(称名)萨 [口*栗]嚩(二合)萨 怛嚩(二合引)喃(引)佐洛 乞叉(二合)洛 乞叉(二合)娑嚩(二合)悉钉(二合)婆[打-丁+勉]睹

佛告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一切魔王并诸眷属。闻此大力威德法时。各各心生恐怖悚栗慞惶。如是以此大力忿怒明王威德力故。常用护持一切众生。作大安乐息诸灾难。怜愍饶益毁诸恶毒破坏蛊魅。为发大乘心者演说妙法者。于佛法僧令得久住。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云何佛说一切缘行为无常相。佛告文殊师利。汝今谛听。一切缘行如乾闼婆城无有实相。如电光如浮云。如雾如舍宅。风中烛水上沤。芭蕉心如。诸画相如。空中花如。梦幻影响如。苦乐轮回如一切瀑河如一切海波如是如是。此一切众生从缘所生。而不能知不能见。不能思惟不能解了。唯佛能知。如是见如是思惟如是解了。何以故一切缘行即空相故即真实空故毕竟空故即三空故空空。应如是解。何以故即大空故即如来空故。如是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思惟如是解了。菩萨摩诃萨得如是相故。佛复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若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多羼提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亦应如是相而解了故。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此经名出生如来相。佛语观自在。此经若如来灭后广作佛事。是故此经名生如来相。若此经灭后佛法随灭名生如来相。此经若住佛法亦住是故名生如来相。何以故此经一切菩萨恒时奉事礼敬故。以是义故名生如来相。是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此经若有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我即为彼而来护持。佛言此经威德。能令一切菩萨摩诃萨及诸天人皆悉来集。是诸菩萨同时赞言。善哉善哉世尊。我等乐闻当为说之。佛言此金刚手大力秘密心。能施一切众生安乐故。

尔时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此经云何名最初法界相。佛言善男子谛听。此经一切如来出生已。经三十二日。坐大目真邻陀山。入大力三摩地说之故。名最初法界相。此经一切众生初发心即住菩提道故。名最初法界相。此经威德能令无量无边菩萨摩诃萨。得一切现前三摩地。名最初法界相。又此经威德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得声闻道故。名最初法界相。金刚手若有受持读诵为他解说一切如来皆如一子。远离轮回命终之后至涅槃道故。金刚手言。诸佛大悲心常救度一切众生令离轮回脱诸苦难。常说牟尼大智慧法涤荡众生烦恼秽种。佛言善哉善哉秘密主。若有受持读诵。为他解说供养恭敬。自书若使人书。谛观思惟常时忆念。是人即得俱胝三摩地。复见俱胝如来并诸菩萨一切眷属。应以广大供养尊重恭敬。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所须皆悉奉施得大安乐。是善男子所种善根。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是得闻彼诸如来应正等觉所说妙法忆持不忘。复得金刚手菩萨威德力故。此大力威德忿怒王。常以护持成就安乐一切众生。尔时世尊说是经已。十方来会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金刚藏等。一切悲智菩萨摩诃萨。尊者须菩提诸大声闻及诸众生。一切世间天人龙王。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欢喜而退。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卷下

大力明王心真言

怛 你也(二合)他(引) 唵 (引)嚩日啰(二合)[口*(骨-「+人)]噜(二合)驮摩贺(引)么攞贺曩那贺钵左末他尾枳啰尾特嚩(二合)娑野惹征攞耄(引)那罗坞粗涩么(二合)[口*(骨-「+人)]噜(二合)驮吽(引)[口*癹]吒遏阿(引去)鸯(鸟刚反)恶(入)[牟*含](引)醯(引) 娑嚩(二合)贺(引)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佚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五·代智旭
  瑜伽论记卷第八(之上)(论本第三十三至三十五)·遁伦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演义钞卷第一·澄观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四·法藏
  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昙旷
  爱恩斯坦相对论与唯识论·太虚
  卷七十五·道世
  答日僧荻原虚问(四则)·太虚
  致宁达蕴居士书(二通)·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佚名
  叙·佚名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印光
  佛说龙施女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一·谢章铤

    魏华父未全作谀辞 竹垞曰:宣政而后,士大夫争为献寿之词,连篇累牍,殊无意味。至魏华父则非此不作矣,置之不录也。按此说本于花庵,然华父鹤山长短句三卷,虽未臻上乘,亦未尝全作谀辞。其水调歌头过凌云和太博张方韵云:“

  • ◎词选前编·王闿运

    ○李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选声配色,恰是词语。○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高妙超脱,一往情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

  • 十三、元院本·王国维

    元人杂剧之外,尚有院本。《辍耕录》云:“国朝杂剧院本,分而为二。”盖杂剧为元人所创,而院本则金源之遗,然元人犹有作之者。《录鬼簿》(卷下)云:“屈英甫名彦英,编《一百二十行》、《看钱奴》院本”是也。

  • 卷八十七·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八十七兵部主事陈焯编傅若金【字与砺任广州教授顺帝元统三年出使安南其宿天使馆二诗最传於世有玉楼集若金妻孙惠兰亦能诗早卒见闺合中】歌风台黔首厌秦暴龙德奋炎刘英雄乘天诛拔剑起相仇天风堕

  • 卷三·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三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大德至大间以袁文清公为制作手马易之产自回鹘以从学来居甬上遂称江南一絶此亦一奇也今合所録十二家为一卷 训导郑先生芳叔 字德伸家贫嗜学

  • 丑俊巴·蒲松龄

    山坡羊段净坛府八戒害相思[西江月]一个说金莲最妙,一个说八戒极精;我遂及他撮合成,那管他为唐为宋。净坛府呆仙害病,枉死城淫鬼留情;酆都城畔喊一声,就成了一双鸾凤。[山坡羊]圣僧悟能,他原是天蓬元帅,跟着唐僧姓了猪,取名八戒

  • 列传第二十五·魏徵

    ○崔仲方 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也。祖孝芬,魏荆州刺史。父宣猷,周小司徒。仲方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年十五,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同就学。时高祖亦在其中,由是与高祖少相款密。后以明经为晋公宇文护参军事,寻转记室,迁

  • 卷一百二十三·毕沅

      ◎宋纪一百二十三 ∷起上章涒滩五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   五月,丙子,金主诏元帅府复取河南、陕西地。   先是完颜昌议割地与宋,宗弼力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九·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庚戌朔命改进士倪启祚等二十三人授翰林院庶吉士先是九月初三日辅臣奉旨选馆各拟名次进呈<锍-釒>凡数十余上俱不报至是报可故有是命○辛亥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三<锍-釒>以疾乞归不允○壬子戎政尚书

  • 卷一百三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三十 唐 张守节 撰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史记一百三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括地志云安

  • 王素传·沈约

    王素字休业,是琅笽临沂人氏。他高祖王翘之,是晋朝光禄大夫。王素少年时便志气不凡。家庭贫困,母亲年老。刚开始当庐陵国侍郎,母亲去世,他便辞职,守孝期满,庐陵王刘绍当江州刺史,亲人旧友劝修整故居。王素没有顺从,而是丢下家中

  • 杜易简传(附杜审言传)·刘昫

    杜易简,襄州襄阳人,北周硖州刺史杜叔田比的曾孙。九岁就能写文章,待长大后,学问广博有盛名,表兄中书令岑文本很推许尊重他。进士及第,后转任殿中侍御史。咸亨年间(670~674),任考功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李敬玄相互不和

  • 第五章 独商与公商之比·梁启超

    以商业言之,商人各自经营,各自开店用伙,无能统一,于一地之人口,所需什器,不能得其统算之实。即能统算,而各店竞利,不能不预储广蓄以待人之取求,所储蓄者,人未必求,人所求者未必储蓄,不独甲店有余而乙店不足,抑且人人皆在有余不足

  • 第三章 4·辜鸿铭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辜讲一位学生(林放,字子丘)问孔子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孔子回答,“在社会礼仪的使用上,越简单越好,而不是越奢华越好;在追悼死者的

  • 提要·梅鷟

    【臣】等谨案尚书考异五卷明梅鷟撰鷟旌徳人正徳癸酉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终盐课司提举世传古文尚书孔安国传出扵东晋梅赜赜自言受之臧曹曹受之梁柳柳受之苏愉愉受之郑冲宋呉棫朱子元呉澄皆尝辨其伪然但据其难易以决真

  • 议印度之佛教·太虚

    ──三十一年十月作──印度不注重历史,所以治佛教史最困难者,即在印度部分,至今不能有一部较为完整之印度佛教史。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之思,故其著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以从事沉稳之印佛史,必有胜绩。今已成十余

  • 卷第六·佚名

    翻梵语卷第六&middot;杂人名第三十&middot;杂姓名第三十一杂人名第三十&middot;优尸那(应云沤舍那 译曰大明星也) 大智论第四卷&middot;劬嫔(应云劬嫔陀 译曰劬者牛亦云天亦云地嫔陀者智)&middot;萨陀婆(应云萨陀

  • 晋书·房玄龄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为唐代房玄龄主编,共有130卷。起自晋泰始元年(262年),讫于晋元熙二年(419年),记载了157年两晋的历史事实。在两晋南北朝,撰编晋书的有20余家,到唐代初期存有18家,唐贞观十八年(644年),房玄龄、诸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