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三

居士传四十三

李卓吾传

李卓吾。名贽。泉州晋江人。嘉靖间领乡荐为教官。万历初历南京刑部主事。出为姚安知府。卓吾风骨孤峻。善触人。其学不守绳辙。出入儒佛之间。以空宗为归。於时诸老师独推龙谿王先生。近谿罗先生甞从之论学。又甞与耿天台.邓石阳遗书辨难。反复万余言。抉摘世儒情伪。发明本心。剥肤见骨。在姚安自治清苦。为政举大体。往往喜与衲子游处。常住伽蓝。判事而事办。是时上官严刻。吏民多不安。卓吾言曰。边方杂夷。法难尽执。日过一日。与军民共享太平足矣。仕於此者携家万里而来。动以过失狼狈去。尤不可不念之。但有一长即为贤者。岂容备责耶。居三年以病告。不许。遂入鸡足山阅藏经不出。御史刘维疏令致仕。遂客居黄安。旋至麻城龙潭湖上。薙发去冠服。即所居为禅院。居常与侍者论出家事曰。世间有三等人宜出家。其一如庄周.梅福之徒。以生为我梏。形为我辱。智为我毒。灼然见身世如赘瘤。然不得不弃官隐者一也。其一如严光.阮籍.陈抟.邵雍之徒。苟不得比於傅说之遇高宗。太公之遇文王。管仲之遇桓公。孔明之遇先主。则宁隐毋出。亦其一也。又其一者陶渊明是也。亦爱富贵。亦苦贫穷。苦贫穷故以乞食为耻而曰。叩门拙言辞。爱富贵故求为彭泽令。然无奈其不肯折腰。何是以八十日便赋归去也。此又其一也。侍者进曰。先生於三者何居。卓吾曰。卓哉庄周.梅福之见。我无是也。待知己之主而後出。必具盖世才。我亦无是也。其陶公乎。夫陶公清风被千古。余何人而敢云庶几焉。然其一念真实。不欲受世间管束。则偶与之同也。卓吾喜接人。来问学者无论缁白。披心酬对。风动黄麻间。时有女人来听法。或言女人见短不堪学道。卓吾曰。人有男女。见亦有男女乎。且彼为法来者。男子不如也。既而麻黄间士大夫皆大噪。斥为左道惑众。欲逐去之。卓吾笑曰。吾诚左道耶。即加冠可也。遂服其旧服。御史马经纶甞往问易义。大服事以师礼奉之。入黄蘖山。旋御以北馆。於通州复为言官所劾。下诏狱。狱成。勒归原籍。卓吾曰。吾年七十六。死耳何以归为。夺刀自刭死。经纶备礼殓之。葬於通州北门外(明文偶钞.温陵外纪)。

知归子曰。予始观卓吾居士论古之书。骇其言迹。其行事动为世诟病。以为居士实自取之也。既而读居士论学书。服之。呜呼若居士者。可谓知本者与。居士既出家。不受戒。无何又反冠服。其戏耶。其有激而为此耶。则予不足以知之矣。

汪大绅云。卓吾努目。允初低眉。以低眉人写努目人。眼光忽如岩下电。此知归子所谓落落自喜者与。

罗台山云。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吾与卓吾先生亦云○中间一段。无古无今。苍莽悲怀。恰好闲中。磕着痛处。触着奇痒难奈处。借一段冷语消释。观者切勿认作实话。钝置卓吾。钝置知归。吾今日读此。乃见卓吾先生可敬处。可爱处。吾今日读此乃如读屈子天问。读庄子天下篇。读枚叔七发。

猜你喜欢
  第九品·佚名
  解深密经卷第一·佚名
  卷十一(竺法护译)·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九·佚名
  鼻奈耶卷第二·佚名
  教化众生品第七十四·佚名
  卷第三·晦翁悟明
  佛教中医慈济院缘起·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四卷·灌顶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佚名
  刻支那福州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后序·为霖道霈
  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印光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卷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十【感伤古调诗七十八首】 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

  • 三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一古今体一百十六首【癸未五】山西廵抚明德奏报得雨北省均沾山右旱忧斯忘彼岂予公既蒙解泽霏优渥遂问晋阳是异同【先是明德奏报晋省望雨甚殷京师於四月十七日

  • 卷234 ·佚名

    陆游 暇日行城上同行追不能及 疾步登城殊未衰,欣然一笑掷筇枝。 正当闲似白鸥处,不减健如黄犊时。 秋野烟云横惨淡,暮天楼阁倚参差。 高吟醉舞忘归去,乞与丹青画怪奇。 陆游 暇日坐山麓松石间作

  • 御选明诗卷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八五言古诗三周浈始发建邺登龙江山祠感懐有作去国思旧防寻山发幽眺遥淩天门石恍对临海峤神闗列雄镇粉堞抱遗庙天水逺自空云霞近争耀客行始多感世事纷难料同俗岂懐素趋时固殊调既为达士耻复被

  • 赵可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可(生卒年不详)字献之,号玉峰散人。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贞元二年(1154)进士。累官至翰林直学士。《金史》卷一二五有传。刘祁《归潜志》卷七云:“献之少轻俊,文章健捷,尤工乐章,有《玉峰闲情集》行于世。”已佚

  •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七·张廷玉

        李文祥 孙磐 胡爟 罗侨 叶钊戴冠 黄巩 陆震 夏良胜 何遵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父〈清见〉,陕西参政。文祥自幼俊异。弱冠举于乡,成化末登进士。万安当国,重其才。以孙弘璧与同榜,款

  •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名物训诂【上】瑞防尔雅璲瑞也玉十谓之区【説文玉石之美有五徳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防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専以达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鋭防而不技洁之方也 二玉相合为一珏】 璆琳玉也

  • 萧阿剌传·脱脱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萧孝穆之子。幼时养育于宫中,兴宗尤其喜爱他。重熙六年(1037),任弘义宫使。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京任东京留守。二十一年(1052),拜为西北路招讨使,封为西平郡王。不久娶秦晋国

  • 任瀚传·张廷玉

    任瀚,字少海,南充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多次调任考功郎中。嘉靖十八年任宫中官员,后改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检讨。十九年上疏托病辞官。未经允许自行返家。给事中周来劾瀚的随意行动,是蔑视官长。皇

  • 第十章表决之复议·孙中山

    七十七节复议之定义按之常例,凡动议一经表决之后,或通过,或打消,则事已归了结矣。惟预料议员中过后或有变更意见,遂欲改其表决者,故议会习惯,有许可&ldquo;复议之动议&rdquo;,即推翻表决而复行开议也。其作用,则所以救正草率之

  • 卷十八 十八之五·孔颖达

    《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戒者,“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绎音亦。骚,素刀反,徐音萧。[疏]“《常武》六章,章八句”至“为戒然”。○正义曰:《常武》诗者,召穆公所作,以美宣王也。经无“常

  • 《尚書古文疏證》卷七·阎若璩

    太原閻若璩百詩撰平陰朱續晫近堂梓○第九十七《爾雅》為詁訓之書,特少所襲用。《大禹謨》「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即唐虞曰「載」。《胤征》「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即夏曰「歲」。《伊訓》「惟元祀」,《太甲》「惟

  • 管子轻重十九·马非百

    轻重庚(亡)

  • 本社对于今年佛诞纪念会之宣言·太虚

    比年来佛教、佛学、佛法、佛化之声浪,弥漫洋溢于全国,全世界僧俗朝野之间,真有一日千里之概!故本年佛诞二九五○之纪念,各处纷纷开纪念会,气势蓬勃,亦较之民二之佛诞二九四○纪念,迥然不同。此固是极可喜之现象。而且本月刊发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六·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二释四无量心开为五。第一明次第。第二释名。第三明处所。第四明修证。第五明功德。第一释四无量心。所以次四禅后者。明行人。有二种。一者世间行人。二

  • 大清一统志·佚名

    全国总志。清代官修。五百六十卷。目录二卷。康熙朝命廷臣效仿元明修纂《一统志》,雍正朝重加编辑,乾隆八年草成,初不分卷。乾隆二十九年(1764)奉命续修,四十九年(1784)乃成。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三百四十二卷,

  • 正法华经·佚名

    凡十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九册。为法华经现存三译本中之最古者。本经译于太康七年(286),由聂承远传译为华语,张仕明、张仲政笔受,竺力、帛元信共同参校。本经之原本乃于阗国王宫所藏六千五百偈之贝叶本,经中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