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居士传七
傅大士传
傅大士者。名翕。号善慧。义乌人也。齐建武四年生於双林乡傅宣慈家。十六纳刘氏女曰妙光。生二子曰普建.普成。会有天竺嵩头陀访之曰。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鉢见在。何日当还。因命临水观影。见圆光宝盖。大士笑曰。鑪韛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嵩指松山顶曰。此可栖也。大士躬耕而居之。有人盗菽麦瓜果。大士即与篮笼盛去。日常营作。夜归行道。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放光袭其体。自谓得首楞严定。苦行七年欲导群品。梁武帝时遣弟子奉书诣阙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略以虗怀为本。不着为宗。无相为因。涅盘为果。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皆禀六斋。今闻皇帝崇法欲申论义。未遂襟怀。故遣弟子傅暀告白。太乐令何昌以书进。诏遣迎至。武帝问从来师事何人。答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异日武帝请讲金刚经。大士才陞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大士曰。陛下会不。曰不会。大士曰。大士讲经竟。一日讲经次。帝至。众皆起。大士端坐不动。众报曰。圣驾临此。何不起。大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寻还双林着心王铭云。观心空王。元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於此漂沉。诸佛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元音。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离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沈。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又有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嘿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又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太建元年嵩头陀先於柯山灵岩寺入灭。大士曰。嵩公兜率待我。不可留也。四月二十四日示众曰。此身众苦所集。甚可厌恶。须慎三业。精修六度。若坠地狱。卒难得出。弟子曰。师之发迹可得闻乎。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大品云。有菩萨从兜率天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即吾身是也。言讫趺坐而终。年七十三(五灯会元.佛祖通载)。
知归子曰。初祖入梁。机不契。去而之少林。人以此为梁武惜。然当时如宝志公.傅大士并传佛心印。阐大乘法。徘徊於梁。而梁武执着福罪因缘。贪图小果。醉有为佛事。沈湎不醒。一微戛汉遮葢本真。皎日当空覆盆绝照。岂不哀哉。菩萨深慈。众生迷倒。於大士传可观焉。
汪大绅云。自家屋里人。说自家屋里话。读之通身毛孔皆笑。朱子於大士偈盖甞有取焉。予安得游朱子之门。日夕餍饫家常话乎○五宗兴而说法如雷。连那即心即佛。送他一拳。连那万象主。与他一脚。傅大士竟成老婆禅去矣。门外汉试猜看。毕竟是同是别。
猜你喜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佚名 指月录卷之二十五·瞿汝稷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因缘所成·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一卷·佚名 大乘玄论 第四卷·吉藏 祖庭事苑目录·睦庵善卿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第一 道相应·佚名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佚名 卷第十五·佚名 佛说妙吉祥菩萨陀罗尼·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二·智旭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太虚 佛说净度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