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二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二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粥井金麦缘  农夫牛缘  癞女米泔缘

胜光王缘  贫女灯缘  顶生王缘

尔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汝今可共我。往室罗伐城。奉佛教已。即随佛后。游行人间。时有婆罗门。经夜不食。空腹耕垦。家女送粥。是时世尊。行至彼边。其婆罗门遥见世尊。具三十二丈夫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圆光赫奕。超过千日。行步殊特。如妙宝山。众贤普饰。既见佛已。心生净信。如十二年来。静练调顺。鲜白恬寂。熙怡欢悦。如无子得子。如贫得宝。如求王者得王。若人宿有诸善根故。初见佛时。即能发此崇敬净心。时婆罗门疾疾捧持所欲食粥。来奉世尊。白言。沙门乔答摩。哀愍我故。受此微粥。于时世尊。为婆罗门。而现涸井。令粥入井。彼便内泻。井便溢满。由佛威力。诸天威力。致其涸井香粥盈溢佛告婆罗门曰。仁行此粥。普与僧伽。彼便行与。一切僧伽。悉皆饱足。佛加持故。其井尚盈。是时婆罗门。于世尊处。倍生净信。顶礼佛足。对面而坐。听佛说法。于时世尊。观彼根性随眠意乐。为说妙法。于四圣谛。令其开悟。广如余说。乃至彼闻法已。证预流果。心怀踊跃。如商主得价。如战得胜。如重病得愈。闻佛说已欢喜信受。顶礼奉辞。诣种麦处。见其麦苗。皆同金色。见已欢笑。生奇特想。而说颂曰。

福田功最胜  能离诸过患

才种植种子  即招而果实

是时婆罗门。速诣王所。起居问讯。少病长寿。又白王言。大王当知。我才种麦。生长成金。唯愿大王差人取分。王便差人。而取麦分。时婆罗门收持积聚。量出王分。遂变为麦。王曰。可聚一处。更为量出。如是七遍。为聚共分。王分亦变为麦。王曰。其麦是婆罗门福报。非我所能。任随彼意。量出我分。婆罗门以无碍意。量出王分。还成金麦。

是时世尊。从此而去。见五百农夫而为耕种。皮肤皴涩。手皴脚劈。著粗麻衣。耕垦牛犊。项伤皮破。脓血流下。喘息长嘘。时诸农夫。遥见世尊具三十二相。广如上说。乃至如宿种善根人。得见世尊。佛诣彼所。欲调伏故。而趣一边苾刍众中。就座而坐。而诸农夫遥见佛坐。皆诣佛所。顶礼双足。退坐一面。佛观其根性随眠意乐。广如上说。既闻法已。证预流果。咸从座起。合掌白言。大德世尊。唯愿听许我等于善说法律。而为出家。并受近圆。成苾刍性。净修梵行。奉事世尊。佛既见已。告言。善来诸苾刍。可修梵行。具如余说。乃至颂曰。

世尊命善来  发落衣钵具

诸根咸寂定  随念悉皆成

尔时世尊。随机教授。彼便策励。断诸烦恼。证阿罗汉果。时诸耕牛。挽绳令断。皆来佛所。绕佛而住。佛为诸牛。说三句法。广如鹅龟处说。乃至见真谛理。各还天宫。时诸苾刍咸皆有疑。请世尊曰。而诸农夫。先作何业。于此生中。而为农夫。于世尊处。得为出家。断诸烦恼。证阿罗汉果。复彼诸牛。先作何业。生在牛中。遇佛生天。见真谛理。佛告诸苾刍。先自作业。今还自受。广如余说。乃至颂曰。

假令经百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汝等善听。我今为说。乃往古昔。此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有佛出现。号迦摄波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具足。住波罗痆斯。施鹿林中。仙人堕处。其诸农夫。于佛教中。悉作出家。而不读诵。亦不作意。受信施食。作诸戏论。懈怠懒惰。而不勤策。诸苾刍。于意云何。其五百苾刍者。岂异人乎。今此五百农夫是。往时造寺施主者。今五百长者是。由彼往昔受信施食。而不读诵。亦不作意。懈惰而不勤策。由斯业故。五百生中。而为农夫。倍债施主。由于迦摄波如来教中出家。悟诸梵行故。今于我所。亦得出家。断诸烦恼。证阿罗汉果。而诸耕牛。亦于彼佛教。而为出家。毁诸杂小学处。由斯业故。生在牛趣。而于我处。发清净心。得生天上。由昔梵行。得见真谛。是故我常宣说。黑白杂业。广如余说。乃至汝等。应如是学。

是时世尊。告具寿阿难陀曰。汝来可诣都异迦城。闻教随佛。至彼城所。有一婆罗门。而为耕垦。遥见世尊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广如余说。作如是念。我若往礼沙门乔答摩者。废此事业。若不往礼。失诸福利。令事不废。使获福利。执鞭耕犁。遥言敬礼敬礼。佛告具寿阿难陀。彼婆罗门。自招错咎。而于此处。有迦摄波如来全身舍利。俨然无损。若来我所。恭敬礼拜。彼便致敬二佛世尊。是时阿难陀速整衣服。合掌白言。唯愿世尊。就此而坐。其地则为二佛受用。佛告诸苾刍等。乐见迦摄波如来应正等觉全身舍利不。白言。世尊。今正是时。白言。善逝。今正是时。若我得见。心倍清净。于时世尊起世间心。常法如是。若佛起世间心时。一切含灵悉知佛意。龙作是念。世尊。何故起世间心。即便观见。世尊欲见迦摄波如来全身舍利。龙便捧持其佛舍利。在虚空中。佛告诸苾刍。汝等今应审观此相。即欲隐没。时胜光王。闻佛示现迦摄波如来全身舍利。令诸苾刍。得见其相。闻已。心生希睹。即与妃后宫人婇女王子诸臣。严饰仪礼。出诣往观。丧善太子。给孤长者。仙授故旧。砖师之子。无枝鹿子母等。各与无量百千有情。皆生希见亦随驾后。往舍利处。由其宿世善根发故。使令往彼。是时舍利便即隐没。而诸人众闻舍利隐。情生忧恼。互相语曰。我等空来。而无所获。时有邬波索迦。往迦摄波如来有舍利处。右绕恭敬。心作是念。我今绕礼。必获福利。世尊知彼心常福利。有清净心即说颂曰。

假令百千赡部金  积聚奉持施一切

不如有人一净心  翘勤右绕于佛塔

是时复有一邬波索迦。持泥置于舍利隐处。世尊为彼。亦说伽他曰。

假令百千赡部金  恒以奉持施一切

不如有人一净心  持泥置饰于佛塔

是时有百千人众。闻此施泥福利。咸持泥置。或有将诸微妙花香。而散其中。佛亦为说颂曰。

假令百千赡部金  恒以奉持施一切

不如有人一净心  香花供养于佛塔

时有诸人。持诸花鬘灯明。幢幡伞盖。供养是处。以清净心。而来奉施。佛知心已。各为说颂。世尊又说伽他曰。

我今所说施福田  如来功德无边量

正觉犹如大海劫  无上导首最为胜

时诸人众咸作是念。佛所说福缘已灭。佛缘现在者。若兴供养。有何福利。佛知念已。即说颂曰。

若有能供养  现能已成佛

其心若能等  福利无有殊

佛是不思议  妙法亦难思

清净者亦然  果报同为一

名相亦难思  无不转法轮

正觉功德岸  无能到其际

是时世尊。为诸人众。说如是法。彼闻法已。无量百千有情。获大胜利。或有发声闻菩提心者。或有发独觉菩提心者。或有发无上正等觉心者。或有得暖顶。或得初忍。或证预流果者。或有得一来不还果者。或有断诸烦恼。证阿罗汉果者。余众多人。归佛法僧。信敬三宝。种诸善根。时有净信婆罗门长者居士。即于其处。设大施会。名此方地。为施水处。

尔时世尊。游行憍萨罗国。行至室罗伐城。住逝多林。给孤独园。给孤长者。闻佛至已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为说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是时长者。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双膝著地。白佛言。大德世尊。与苾刍僧伽。明日就宅。受我微供。佛默然受。知佛受已。广如余说。乃至明日。令使白佛。饭食已办。唯愿知时。长者复命守门人曰。佛与僧伽。比至食了。勿令外道。入我宅中。时守门人。闻教依奉。于时世尊。与诸僧伽。著衣持钵。诣长者家。广如余说。乃至大众。悉使饱足。净漱毕已。取小卑座。为听法故。对佛前坐。是时具寿大迦摄波。在一阿练若处。须发稍长。著破纳衣诣逝多林。见寺无僧。问守寺者。上首世尊。苾刍僧伽。今在何去。彼便答言。给孤长者请就宅食。大迦摄波便作是念。我今宜可就彼而食。于佛上首。苾刍僧伽。便申致敬。作是念已。速时诣彼。其守门人告言。圣者。勿入于中。大迦摄波曰。以何事故。守门人曰。长者有教。佛与僧伽。比至食了。勿令外道。入于宅中。于后亦供诸余外道。时迦摄波作念。我今获诸胜妙上利。净信婆罗门。长者居士而不知我是沙门释迦之子。我今宜往哀愍拔济贫穷孤陋。作是念已。出游芳园。复作是念。我今愍哀是何等类。令获胜利。时有癞病乞儿。骨节分离。疮脓流溃。乞求济活。大迦摄波便诣彼所。从彼告乞。时彼癞女乞得米泔。癞女遥见大迦摄波。形容挺特。善自调伏。具诸威仪。而作是念。由我未曾施如是者。生此贫苦癞病缠身。若见圣者哀愍于我。我以米泔。当为奉施。时迦摄波观知彼念。即便近前。舒钵令视。告言。姊妹能施米泔。可置钵中。女便泻泔。绳落钵内。女欲指摘指便堕钵。女作是念。而彼圣者护我心故。而见受泔。岂应自食。时迦摄波知彼念已。便对其前。于墙下坐。而食其泔。彼作是念。今此圣者护我心故。虽食我泔。必应更求余好饮食。时迦摄波观知彼念。告癞女言。姊妹。汝今应当发欢喜心。我从今日。至明食时。以汝米泔。度一日一夜。彼甚欢悦。窃作是念。我于今日。获胜妙利。大迦摄波受我鄙施。时此女人。迦摄波处。心生清净。因此命终。生睹史多天。时天帝释见此女人。以清净心。而施米泔。因即命过。而不见知生在何趣。观于地狱。而亦不见。饿鬼人中。护世四天。三十三天。亦复不见。天眼下观。尚不能知。时天帝释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颂请曰。

巡行告乞士  迦摄波大仁

施彼米泔女  今得生何趣

佛以颂答。

天名都史多  诸欲随念有

其施米泔女  今生于彼中

时天帝释。作如是念。而彼诸人。不知修福。而行惠施。作诸利事。我今既知修福获利。何不惠施。修诸福业。圣者迦摄波。心怀哀愍贫穷孤陋。病苦疾者。我今应为而施一食。作是念已即便化身。诣贫穷处。羸弱孤单。随作草庵如乱巢穴。变自形仪。作丑陋织师。头发蓬乱。著粗麻衣。手皴脚劈。而为织作。舍支夫人。身为织妻。以捻其綖。取天妙食。预置一边。时迦摄波。为欲哀愍诸穷厄者。巡行告乞。次第而至。见已。情甚愍此贫弊。伫立门首。持钵从乞。时彼化天。以天妙食。满置钵中。然迦摄波作念。观斯活计。非常困顿。天妙饮食。从何而得。必有余事。生此疑已。常法如是。阿罗汉若不预观。不知前事。即便观察。见斯天帝。告曰。憍尸迦。仁今何故于苦厄人。而为留难。于长夜中。世尊说仁无疑惑箭。及余戏笑。拔出根栽。如佛世尊应正等觉。帝释白言。圣者大迦摄波。我今何为留难苦者。而此诸人。不见自福不行惠施。修诸善福。我今自见。何不惠施。广修诸福世尊岂不说是语耶。

福应常修造  无福遭苦厄

若有修福者  现受当安乐

大迦摄波。从此之后。先观方乞。时天帝释。于虚空中。持诸天食。来置钵中。大迦摄波翻侧其钵。食便落地。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由斯事故。苾刍应持钵盖。时诸人众。咸闻癞女施迦摄波臭恶米泔。命终得生睹史多天。胜光大王亦闻斯事。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便为王广说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王从坐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与苾刍僧伽。为圣者迦摄波故。于七日内。受我微供。佛便默受。王知佛受。顶礼佛足。奉辞而去。于斯夜中。敕诸供膳。严备种种精妙饮食。至明清旦。敷设床座。置清净水。齿木及屑。令使白佛。饮食已办。愿佛知时。广如余说。乃至坐定。王自行食。时有乞儿。来在其中。对尊宿坐。情生净信。深起恭敬。作如是念。王由往昔修诸福业。今处尊贵。复能惠施。供养三宝。王复自手遍行饮食。佛与僧伽。悉令饱满。即行净水。齿木及屑。洗漱毕已。王听法故。取小卑座。对面而坐。佛告大王。我为王故。说施伽他。而当为彼获大福者。王作是念。世尊今时受我供养。何得有人。而获多福。念已白佛。唯愿世尊。为获多修福业之者。而说施愿。于时世尊。为彼乞儿。而说咒愿。世尊如是于五六日时。为乞儿说施愿颂。王便怀忧。手拓颊住。作如是念。世尊食我供养。称乞儿名。而说施愿。诸臣见王愁忧拓颊。白言。大王。何故如是愁忧思虑。王曰。我何不忧。世尊受我微妙供养。称乞儿名。而说施愿。时有老臣。前白王言。愿王安住。臣当明日致请世尊。而称王名说咒愿。是时老臣宣告供膳。明日宜应倍加营造种种饮食。行食之时。一分在钵。一分堕地。供膳之人。奉教营造。世尊上首。苾刍僧伽。众坐定已。即行饮食。遂使一分。堕其钵中。一分落地。时彼乞儿见食在地。疾走欲捻。行食之者。遥唱不令。乞儿告曰。王财极甚。饮食无穷。似我苦难者。何不令取。在地坏烂。是时乞儿心生散乱。遂不敬崇发清净意。佛与僧伽。饮食毕已。王对佛坐。念曰。世尊。今时为我说施。为余人乎。佛即为王。而说施愿曰。

严备象马车步乘  于此国城自在食

王今不见缘何得  因施无盐米膏力

是时具寿阿难陀。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于数度受胜光王供养。我未曾闻说如是施颂。

佛告阿难陀。汝今乐闻胜光憍萨罗王。昔施干燥米膏业缘不。阿难陀白言。世尊。今正是时。白言。善逝。今正说时。苾刍僧伽。闻佛说此胜光大王宿昔。施膏因果业缘。必能受持。

佛告诸苾刍。乃往古昔。有聚落中。有一长者。娶妻未久。便即有娠。月满生子。广如余说。子既长成。夫告妻曰。贤首。子今成人。能为经纪。有债偿他有衣食吃用。我今将本。余方兴易。妻曰。圣子。应须如是。斯为善事。便即游方。至前命过。家有少本。悉皆倾尽。夫去之后妻复生子。有邻长者。告其母曰。尔子与我作。当济衣食。母便授与。长者即使于田种处。与其食分。后于异时。节日将至。母作是念。今此长者。明旦家中。设施沙门婆罗门。供待宾客。必无有人。我今可往从彼索食。而送与子。使不饥饿。念已。即往向长者妻。具陈其事。长者妻闻。便生嗔恚。告曰。我未供养沙门婆罗门。诸尊贵客。作人何得先与其食。今日且住。明旦倍与。母复作念。我子今日。必受饥饿。家有无盐淡膏一团。可将与子。持至子所。说如上事。又复语子。畏汝饥饿。故从家中。将此无盐淡膏。子言。阿母。置此归家。常法如是。世间无佛。当有独觉。饶益哀愍诸困厄者。世间唯有而此福田。乐住空闲。是时有一独觉。来至于此。彼遥见已。身心寂静。威仪调伏便作是念。由我往昔不能供养如是福田。于此生中。受斯苦厄。若见受我无盐淡膏。敢为奉施。于时独觉观知贫儿心之所念。舒钵向前。告言。贤首。意欲施者。可置钵中。彼便恭敬。以珍重心。置膏钵内。佛告诸苾刍。于意云何。往时贫儿者。岂异人乎。今胜光王是。缘于往昔。奉施独觉无盐米膏。因斯业报。六遍常为三十三天主。六遍于此室罗伐城。为灌顶王。余残业报。今于此处。亦为灌顶王。其报今尽。是故我今而说其颂。

严备象马车步乘  能于国城自在食

王今不见缘何有  因施无盐米膏力

时国人民。悉闻斯事。王闻佛语。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即为王。说微妙法。示教利喜。王闻法已。从坐而起。合掌恭敬。双膝著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哀愍我故。与苾刍僧伽。于三月日。受我衣食汤药卧具。佛便默然。受王所请。王于月。每日营办百种微妙甘美香馔。一一苾刍。价直百千衣服。复持一俱胝诸香油瓶。欲于夜中。为然灯会。由施食故。此表珍重。遂于国中起喧闹。时有一女。贫苦憔悴。以乞济活。闻此喧声。问诸人曰。何故喧声。报贫女曰。胜光大王。于三月日。佛为上首。与苾刍僧伽。供养衣食汤药卧具。施一一苾刍。价直百千衣服。于今夜中。为然灯会。表心珍重。所以有此喧声。时彼乞女闻斯事已。作如是念。此胜光王。修福无厌。我何能为。宜可随处。求乞一灯。供养世尊。作是念已。捧持乞器。随处乞油。然灯送置佛经行所。曲躬合掌。而发誓愿。我念以此所有善根。如释迦佛。百岁之时。成无上觉。如舍利弗。大目连。侍立左右前后。善贤相应。阿难陀苾刍。而为侍者。父名净饭。母号摩耶。城名劫比罗。贤子罗怙罗。我当来有如是弟子父母国城子息。如释迦世尊入般涅盘。分分身界。碎为舍利当同此世尊。而般涅盘。分身舍利。是时诸灯。悉皆灭尽。而此女灯。皎然明朗。常住如是。佛不止住。侍者不息。具寿阿难陀作如是念。佛灯明中。而眠卧者。无有是处。我今宜可止此灯明。即以手擿。而不能止又以衣扇。复不能灭。持扇扇之。亦不得灭。尔时佛告具寿阿难陀曰。汝何所为。白言。世尊。我念世尊于灯明中。而不眠卧。意欲灭止。以手衣扇。擿拨吹之。竟不能灭。佛言。阿难陀。勿自疲劳。纵令无碍大风。来吹此灯。尚不能灭。况汝以手衣扇。能令吹灭。然此灯者。而彼女人。发弘大行。以无限意。方然此灯。阿难。然彼女人。当来百岁之时。必成正觉。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无上正等。十号具足。前后相应贤善弟子。亦名舍利弗大目连。侍者名阿难陀。父名净饭。母名大摩耶。城名劫比罗。子名罗怙罗。般涅盘后。分诸舍利。是时四方远近人众。咸闻斯事。以然一灯。供养世尊。蒙佛授记。当来成佛。婆罗门长者居士闻已。咸言而此贫女。当来圆具一切诸德。皆以衣财饮食竞兴供养。胜光王闻生无比想。即备香油一千大瓶。以四种宝。而作灯盏。佛经行处。然灯布置。又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为圣者大迦叶波。奉请世尊。及苾刍僧伽。七日供养。蒙佛说我往昔奉施无盐米膏因果业缘。由斯事故。我复奉请世尊。并与僧伽。于三月日供养。一一苾刍。皆施价直百千衣服。一俱胝油瓶。而作灯会。不蒙世尊授我当来成于无上正等觉记。愿见世尊记我成佛。当来应有得为导首。佛言。大王。无上等正觉。甚深难测。甚深难照。难解难悟。而不能趣。微妙难知。智者所觉。非愚夫了。非是易获。以一施得。不以百施千施百千施。而能得之。大王。然若乐求无上等正觉。应须种种行檀惠施。修诸福利。亲近善知识。谦下恭敬。颇有得成导首之期。尔时大王闻佛此语。涕泪悲泣。以衣拭目。合掌白佛言。大德世尊。往求无上等正觉时。施何等物。修何福业。佛告大王。且致余劫。此贤劫中。为求无上等正觉故。所施之物。修诸福业。我今略说。王今谛听。极善作意。佛告大王。乃往古昔。人寿无量岁时。有王名曰长净。顶生肉疱。极为柔软。犹如绵絮。疱熟自破。而生一子。颜容端正。甚可爱乐。不白不黑。如真金色。头如伞盖。手臂纤长。额广平正。眉连如月。鼻高且直。具三十二丈夫相。生已入宫。宫中婇女。有八万四千。遥见王子。乳皆流出。各各咸愿。我养王子。即以为名。号曰乐养。由顶上生。复名顶生。如中阿笈摩王法相应品中广说。顶生王子。与诸童子。游戏时间。经六天帝释报尽命过。后为太子。复经六个天帝命过。登政王位。复经六帝释命过。于赡部洲。以法他世。内宫雨天衣服。外雨金宝。尔时广严城侧。有五仙人。名曰丑面。所居之处。诸鸟乱鸣。仙人不忍。遂咒誓之。使其诸鸟。翅羽皆落。时曼陀多王闻念曰。此无悲心。何容住此。便即驱遣。令出其界。仙作是念。王王四天。我何处居。便即诣于妙高山所。山下层住。时王后至西拘陀尼住。经六天帝命过。东弗婆提。北俱卢洲。亦复如是。于此自为治化。于七重金山。各亦过六天帝释命过。于时升上须弥山顶。其仙咒禁王军。皆不能动。时有药叉。名曰空居。常前而行。仙见是事为说伽陀。

净仙请息嗔恚心  无有一切得成就

此是曼陀多大王  不同广严诸鸟类

时王问曰。谁禁军众。答曰。是大仙禁止。王复问曰。此仙爱乐何物。答曰。爱人发髻。时王即咒说言。愿彼仙人。无头发髻。为我侍从。作此愿已。其仙发髻自落。手持弓杖先走。王之女宝白言。大王。此是仙人。莫为过患。愿王放之。王闻此语。即放彼仙。是时仙人。心生大恨。即持戒行。不久得五神通。时难陀邬波难陀龙王。见彼大王。及诸军众。意作是念。此是阿修罗。即集四兵众来见是曼陀多王。兵众皆悉退散。其四大药叉。见此亦皆退走。并诣四天王所。白言大王。今有四事大军来至。我答皆被打退。告曰。此是曼陀多王。有大福德。欲来帝释宫所。我等非可共敌。汝等共我。将诸香花。种种供具。于前迎之。见已存问。即共往帝释天宫。帝释若见。即舍半座。分座而坐。于时阿修罗众。有四兵众。同往帝释宫所。药叉又来。告彼帝释。其阿修罗将四兵众。从地而出。已破五处。可须备办。唯愿天主知之。当可预备。于时帝释即欲往敌。其曼陀多王告帝释曰。汝今且住。我往对敌。答曰。如是。时王即领十八万众精力壮士。腾空而去。各相谓言。发大声响。我等大威力士。其阿修罗。见彼空中。有十八万力士。作如此声。皆悉闭耳散走。时顶生王。复作是念。我应住此。赡部洲人。炽盛丰乐。及以三洲。皆悉属我。今须取帝释之位。作人天主。作此念已。即失神通。堕赡部洲。染大疾患。王即说伽他曰。

有亿多财者  贪欲而无足

少乐而苦多  智人能远离

设受天堂乐  意悦亦未足

欲知悦乐尽  唯佛声闻众

譬如金山聚  亦如雪山王

一人犹未足  智者如是解

缘见此苦根  诸欲不可乐

人箭是荫根  当共学律教

时王说是颂已。作大舍施。复以伽他。而说颂曰。

我知短寿身  来世必招苦

今须作功德  以招来世乐

若乐修福者  舍施随力分

乐修福业人  今世后世乐

尔时佛告大王。于汝意云何。时彼曼陀多王者。即我身是。我于尔时。如是利益有情。尚不能获无上正觉况复少施。而获无上觉者。为有缘此因生死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二

猜你喜欢
  请观音经疏·智顗
  卷第一百七十一·佚名
  示慧纶皈士法言·太虚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二·良贲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摄大乘论释论 第九卷·世亲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十卷·圆照
  达摩宝传叙·悟真子
  卷第二·祖琇
  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上·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九·澄观
  卷第十·通云
  念佛镜末·善导
  卷第十三·道原
  佛说胞胎经全文·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原稿本卷五至卷八跋·黄遵宪

    ○陈跋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才思横轶,风格浑转,出其馀技,乃近大家。此之谓天下健者。乙未四月,义甯陈三立加墨讫敬识。奇篇钜制,类在此册。较前数卷自益有进。中国有异人,姑于诗事求之,乙未四月十四日,三立再识。○吴跋&lsquo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六·焦竑

      都察院三(僉都御史)   ◆僉都御史   僉都御史凌公漢傳(朱睦■〈木挈〉)   僉都御史程公本立傳(戚元佐)   右僉都御史魯公穆傳   維風編   僉都御史祝公暹傳(李濂)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左鼎傳   中憲大夫都

  • 卷之四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经筵玉音问答·胡铨

    隆兴元年癸未岁,五月三日晚,侍上于后殿之内阁,蒙出示答金人书藳。上谓予曰:「内中有未善处,卿宜仔细说出。」予答曰:「出于天笔,小臣何敢有所妄议。」蒙赐金凤笺,就所御玉管笔,并龙脑墨,风味砚。又赐以花藤席,命予坐于侧,草换书。

  • 凡例·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凡例一是编恭载国朝体国经野规模宏远列圣奎章宸翰照耀简编皇上圣训及御制诗文凡有关典章政治悉依类备书冠於各篇之首用示典则昭垂为万代致治保邦之成式一我朝田赋之制自世祖章皇帝除明季加派

  • 食货二六·徐松

    盐法九绍兴元年三月十五日,尚书工部言:「提举广南路茶盐公事司申:检踏委官相视到南恩州阳江县管下海陵朝林乡地名神前等处,各有盐田,咸潮 阴浸,堪以置场。劝诱到民户开垦盐田计一顷二十四亩,置灶六十七眼,一年收盐纽计七十

  • 詩經卷之四  朱熹集傳·朱熹

      小雅二。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各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會朝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故或歡欣和說、以盡群下之情、或恭敬齊莊、以發先王之德。詞

  • 郊語第六十五·苏舆

      人之言:醞去煙,鴟羽去眯,慈石取鐵,頸金取火,蠶珥絲於室,而 絕於堂,蕪荑生於燕,橘枳死於荊,此十物者,皆奇而可怪,非人所意也。夫非人所意而然,既已有之矣,或者吉凶禍福、利不利之所從生,無有奇怪,非人所意,如是者乎?此等可畏也。孔

  • 卷三十三·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十三夏官司马第四之六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闽梅巾反貉孟曰反

  • 卷四百二十七·佚名

    △第二分散花品第二十七之二复次憍尸迦。汝先所问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当於何求者,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色求。不应离色求。不应於受想行识求。不应离受想行识求。如是乃至不应於一

  • 卷四百·佚名

    △初分法涌菩萨品第七十八之二复次善男子,譬如光影种种形相。现有动摇转变差别。善男子,於意云何。如是光影为从何来去何所至。常啼答言:光影非实。如何可说有来去处。法涌菩萨语常啼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执光影有来去者

  • 革命当从革心起·太虚

    ──二十五年四月在常州中山纪念堂讲──一 绪论  二 革命的古义  三 革命的今义  四 革命是果革心是因  五 心的分析  六 革心的可能  七 由革心而成革命即内圣而外治一 绪论今天、因为各界的要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五卷·慧远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五卷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圣行品者。上来第一显行由序。下正辩行。行别有三。初尽十德明其随缘造修之行。二师子一品明其舍相入证之行。三后迦叶品明其证实成果之行。亦名证实起用之行。随缘

  •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五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五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地藏经云。复次有刹帝利旃陀罗乃至长者旃陀罗人。于其所为四方僧众造立寺舍园林台观。资畜田土给侍人等。饮食衣服卧具

  • 波浪上的塔·松本清张

    这部小说被誉为松本作品中的长篇杰作。它和松本的其他长篇小说一样,具有思想性强、故事生动、情节引人、语言通俗易懂的特点。本书通过赖子和小野木的恋爱故事,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作为有夫之妇的赖子在家庭里享受不到真

  • 历象考成后编·戴进贤

    十卷。清戴进贤主编。康熙朝《历象考成》所述主要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体系和天文学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望远镜的使用,第谷旧法所测经纬度与实测已出现了差距。乾隆初期不得不采用法国卡西尼的计算方法,引入

  • 于役志·欧阳修

    《于役志》是欧阳修记录其景祐三年(1036 年)自开封赴夷陵令之任时的行程,是宋代除外 交使节行程录外的第一篇官员旅行日记,开创了一个新的文体(日记体),其后官僚纷纷效仿, 今天仍留有多篇宋人旅行日记。这些旅行日记从一个特

  • 太上洞玄灵宝转神度命经·佚名

    太上道君述五戒,劝人礼拜十方救苦天尊。又述诸神考校罪福,人随业转生。劝人临终忏悔积功,请道士为之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