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十九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九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未详法嗣
实性大师
因同参芙蓉训禅师至。上堂。以右手拈拄杖。倚放左边。良久曰。此事若不是。芙蓉师兄也大难委悉。便下座。
中观沼禅师
海云印简之受业师也。常诲海云曰。汝所欲者。文字语言耳。向去皆止之。令身心大死一场。休有余气。到那时节。瞥然自省。方可与吾相见。师将示寂。有客求偈。师书偈曰。七十三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泥牛飞过海东来。天上人间寻不见。客曰。师几时行。师曰。三日後。时五月二十七日也。至六月初一。果无疾而逝。
僧肇法师
遭秦王难。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以斩春风。
禅月贯休禅师
有诗曰。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大随和尚举问曰。如何是此心。师无对。
先净照禅师
问楞严大师。经中道。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被物转。即名凡夫。只如昇元阁。作麽生转。严无对。
公期和尚
因往罗汉。路逢一骑牛公子。师问。罗汉路向甚麽处去。公拍牛曰。道道。师喝曰。这畜生。公曰。罗汉路向甚麽处去。师却拍牛曰。道道。公曰。直饶恁麽。犹少蹄角在。师便打。公拍牛便走。
唐朝因禅师
微时。甞运槌击土次。见一大块。戏槌猛击之。应碎。豁然大悟。
福州东山云顶禅师
泉州人。以再下春闱。往云台大吼寺。剃染具戒。即谒大愚芝神鼎諲。後见罗汉下尊宿。始彻己事。道学有闻。丛林称为顶三教 僧问。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师曰。我吃饭汝受饥。曰法法不相到。又作麽生。师曰。汝作罪我皆知 问如何是和尚一枝拂。师曰。打破修行窟。曰恁麽则本来无一物也。师曰。知无者是谁。曰学人罪过。师曰。再思可矣 士问洞山道。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未审是甚麽物。师曰。担铁枷吃铁棒。曰天地黑山河走。师曰。阎老殿前添一鬼。北邙山下卧千年。士呼快活快活。师曰。也是野狐吞老鼠 九龙观道士。并三士人请上堂。儒门画八卦造契书。不救六道轮回。道门朝九皇链真气。不达三只劫数。我释迦世尊。洞三只劫数。救六道轮回。以大愿摄人天。如风轮持日月。以大智破生死。若劫火焚秋毫。入得我门者。自然转变天地。幽察鬼神。使须弥铁围大地大海。入一毛孔中。一切众生不觉不知。我说此法门。如虗空俱含万象。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若人得一。即万事毕。珍重。
婺州云幽重恽禅师
初谒雪峰。次依石霜。乃开悟。旋里隐居。蔽形唯一衲。住後上堂。云幽一只箭。虗空无背面。射去徧十方。要且无人见。时有僧问。如何是和尚一只箭。师曰。尽大地人无髑髅(云幽即今之法云)。
双溪布衲如玉禅师
因闲卿嵩戏。以诗悼之曰。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师读罢。举笔答曰。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投笔坐亡。于六十年後。塔户自启。其真容俨然。
舒州投子通禅师
僧问。达磨未来时如何。师曰。两岸唱渔歌。曰来後如何。师曰。大海涌风波 问如何是孤峰顶上节操长松。师曰。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问如何是和尚这里佛法。师曰。东壁打西壁。
处州法海立禅师
因朝廷有旨。革本寺为神霄宫。师陞座。谓众曰。都缘未彻。所以说是说非。葢为不真。便乃分彼分此我身尚且不有。身外乌足道哉。正眼观来。一场笑具。今则圣君垂旨。更僧寺作神霄。佛头上添个冠儿。算来有何不可。山僧今日不免横担拄杖。高挂鉢囊。向无缝塔中。安身立命。于无根树下。啸月吟风。一任乘云仙客。驾鹤高人。来此呪水书符。叩牙作法。他年成道。白日上昇。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然虽如是。且道山僧转身一句。作麽生道。还委悉麽。掷下拂子。竟尔趋寂。郡守具奏其事。奉旨改其寺。曰真身。
汝州天宁明禅师
改德士日。师登座谢恩毕。乃曰。木简信手拈来。坐具乘时放下。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即敛目而逝。
蜀中仁王钦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闻名不如见面。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闹市里弄猢狲。曰如何是道。师曰。大虫看水磨。
金陵铁索山主
僧问。久向铁索。未审作何面目。主打露柱。曰谢见示。主曰。你据个甚麽。便恁麽道。僧却打露柱。主曰。且道索在恁麽处。僧作量势。主曰。今日遇个同参。
楼子和尚
不知何许人也。遗其名氏。一日偶经游街市间。于酒楼下。整袜带次。闻楼上人唱曲曰。你既无心我也休。忽然大悟。因号楼子焉。
神照本如法师
甞以经旨。请益四明尊者。者震声曰。汝名本如。师即领悟。作偈曰。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临安府上竺圆智证悟法师
台州林氏子。依白莲仙。问具变之道。莲指灯曰。如此灯者。离性绝非。本自空寂。理则具矣。六凡四圣。所见不同。变则在焉。师不契。後因扫地。诵法华经。至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始谕旨。告莲。莲然之。师领徒以来。甞患本宗学者囿于名相。胶于笔录。至以天台之传。为文字之学。南宗鄙之。乃谒护国此庵元。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元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师曰。只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元曰。是门外汉耳。师曰。和尚不吝。可为说破。元曰。却只从这里。猛着精彩。覰捕看。若覰捕得他破。则亦知本命元辰着落处。师通夕不寐。及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曰。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持以告元。元曰。向汝道是门外汉。师礼谢。未几有化马祖殿瓦者。求语发扬。师书曰。寄语江西老古锥。从教日炙与风吹。儿孙不是无料理。要见冰消瓦解时。元见之笑曰。须是这闍黎始得。
和州净戒守密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稽首稽首。曰学人有分也无。师曰。顿首顿首。僧作舞而出。师曰。似则恰似。是即未是。
本嵩律师
因无为居士杨杰。请问宣律师所讲毗尼性体。师以偈答曰。情智何甞异。犬吠蛇自行。终南的的意。日午打三更。
昔有一老宿。一夏不为师僧说话。有僧叹曰。我只恁麽空过一夏。不敢望和尚说佛法。得闻正因两字也得。老宿闻乃曰。闍黎莫嘶速。若论正因一字也无。道了叩齿。曰适来无端。不合与麽道。隣壁有一老宿。闻曰。好一釜羹。被一颗鼠粪污却。
昔有一僧。在经堂内。不看经。每日打坐。藏主曰。何不看经。曰某甲不识字。主曰。何不问人。僧近前叉手鞠躬曰。这个是甚麽字。主无对。
昔有一老宿住庵。于门上书心字。于牕上书心字。于壁上书心字。
昔有二庵主住庵。旬日不相见。忽相会。上庵主问下庵主。多时不相见。向甚麽处去。下庵主曰。在庵中造个无缝塔。上庵主曰。某甲也要造一个。就兄借取塔样子。下庵主曰。何不早说。恰被人借去了也。
昔有一庵主。见僧来。竖起火筒曰。会麽。曰不会。主曰。三十年用不尽底。僧却问。三十年前。用个甚麽。主无对。
昔有一老宿。因江南国主问。子有一头水牯牛。万里无寸草。未审向甚麽处放。宿无对。
昔有一老宿。问僧。甚麽处来。僧曰。牛头山礼拜祖师来。宿曰。还见祖师麽。僧无对。
昔有一老宿。有偈曰。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公。
僧问老宿。如何是密室中人。老宿曰。有客不答话。
昔有一老宿。因僧问。魂兮归去来。食我家园葚。如何是家园葚。
背有一老宿曰。祖师九年面壁。为访智音。若恁麽会得。吃铁棒有日在。又一老宿曰。祖师九年面壁。何不慙惶。若恁麽会得。更买草鞋。行脚三十年。
昔有一老宿。因僧问。师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其力。未审全个甚麽力。老宿曰。不欺之力。
昔有一老宿曰。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我立地待汝构去。
昔有老宿。畜一童子。并不知轨则。有一行脚僧到。乃教童子礼仪。晚间见老宿外归。遂去问讯。老宿怪讶。遂问童子曰。阿谁教你。童曰。堂中某上座。老宿唤其僧来。问上座傍家行脚。是甚麽心行。这童子养来二三年了。幸自可怜生。谁教上座。教坏伊快。束装起去。黄昏雨淋淋地。被趂出。
昔有僧到曹溪。时守衣鉢僧。提起衣曰。此是大庾岭头。提不起底。僧曰。为甚麽在上座手里。僧无对。
昔有僧。因看法华经。至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忽疑不决。行住坐卧。每自体究。都无所得。忽春月闻莺声。顿然开悟。遂续前偈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昔有老宿。问一座主。疏钞解义广略如何。主曰。钞解疏。疏解经。宿曰。经解甚麽。主无对。
昔高丽国来钱塘。刻观音圣像。及舁上船。竟不能动。因请入明州开元寺供养。後有设问。无刹不现身。圣像为甚不去高丽国。
泗州塔前。一僧礼拜。有人问。上座日日礼拜。还见大圣麽。
泗州塔头侍者。及时锁门。有人问。既是三界大师。为甚麽被弟子锁。侍者无对。
圣僧像被屋漏滴。有人问僧。既是圣僧。为甚麽有漏。僧无对。
有人问僧。点甚麽灯。僧曰。长明灯。曰甚麽时点。曰去年点。曰长明何在。僧无语。
有座主。念弥陀名号次。小师唤和尚。及回顾。小师不对。如是数四。和尚叱曰。三度四度唤。有甚麽事。小师曰。和尚几年唤他即得。某甲才唤便发业。
有僧与童子上经了。令持经着函内。童子曰。某甲念底着向那里。
一僧注道德经。人问曰。久向大德注道德经。僧曰不敢。曰何如明皇。法灯代曰。是弟子。
有僧入冥。见地藏菩萨。藏问。你平生修何业。僧曰。念法华经。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为是说是不说。僧无对。
盐官会下。有一主事僧。忽见一鬼使来追。僧告曰。某甲身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为白王。若许。即七日後来。不然须臾便至。言讫不见。至七日後复来。觅其僧。了不可得。後有人举问一僧。若被觅着时。如何抵拟他。
台州六通院僧。欲渡船。有人问。既是六通。为甚麽假船。僧无对。
洪州太守宋令公
一日大宁寺僧陈乞请第二座开堂。公曰。何不请第一座。众无语。
江南相冯延巳
与数僧游锺山。至一人泉。问一人泉许多人争得足。一僧对曰。不教欠少。延巳不肯。乃别曰。谁人欠少。
官人问僧名甚麽。曰无拣。官人曰。忽然将一椀沙。与上座。又作麽生。曰谢官人供养。
广南有僧住庵。国主出猎。左右报庵主。大王来。请起。主曰。非但大王来。佛来亦不起。王问。佛岂不是汝师。主曰是。王曰。见师为甚麽不起。
福州洪塘桥上有僧。列坐官人问。此中还有佛麽。僧无对。
昔有官人。入镇州天王院。覩神像。因问院主曰。此是甚麽功德。曰护国天王。曰只护此国。徧护余国。曰在秦为秦。在楚为楚。曰腊月二十九日。打破镇州城。天王向甚麽处去。主无对。
昔有官人。作无鬼论。中夜挥毫次。忽见一鬼出曰。汝道无。我聻。
昔有道流。在佛殿前。背佛而坐。僧曰。道士莫背佛。道流曰。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满于法界。向甚麽处坐得。僧无对。
有一行者。随法师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师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者曰。将无佛处来。与某甲唾。师无对。
死鱼浮放水上。有人问僧。鱼岂不是以水为命。僧曰是。曰为甚麽却向水中死。僧无对。
鹞子趂鸽子。飞向佛殿栏干上颤。有人问僧。一切众生。在佛影中。常安常乐。鸽子见佛。为甚麽却颤。僧无对。
昔有一僧。去覆船。路逢一卖盐翁。僧问。覆船路向甚麽处去。翁良久。僧再问。翁曰。你患聋那。僧曰。你向我道甚麽。翁曰。向你道覆船路。僧曰。翁莫会禅麽。翁曰。莫道会禅。佛法也尽会。僧曰。你试说看。翁挑起盐篮。僧曰难。翁曰。你唤这个作甚麽。僧曰盐。翁曰。有甚麽交涉。僧曰。你唤作甚麽。翁曰。不可更向你道是盐。
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麽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昔有一僧。参米胡。路逢一婆住庵。僧问。婆有眷属否。曰有。僧曰。在甚麽处。曰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属。僧曰。婆莫作师姑来否。曰汝见我是甚麽。僧曰俗人。婆曰。汝不可是僧。僧曰。婆莫混滥佛法好。婆曰。我不混滥佛法。僧曰。汝恁麽岂不是混滥佛法。婆曰。你是男子。我是女人。岂曾混滥。
庞行婆入鹿门寺设斋。维那请意旨。婆拈梳子插向髻後曰。回向了也。便出去。
温州陈道婆。甞徧扣诸方名宿。後于长老山净和尚语下发明。有偈曰。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
昔有施主妇人入院。行众僧随年钱。僧曰。圣僧前着一分。妇人曰。圣僧年多少。僧无对。
青州佛觉禅师(疑云门宗)
颂仰山师子曰。一色无过指示人。白银世界里嚬呻。超然推倒还扶起。争似东风照日新。
圆通善国师(疑云门宗嗣佛觉)
佛日自江右至燕。寓大圣安。一夕与佛觉晦堂。夜话次。时师年方十二。座右侍立。日曰。山僧自南方来。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者。师叉手进前曰。自是和尚拄杖短。日大惊曰。可乞此子续吾临济一宗。师曰。云门临济岂有二耶。日称赏不已 金世宗幸圣安瑞像殿。问师曰。礼即是。不礼即是。师曰。礼则相敬相重。不礼则各自称尊。帝大悦 後住延圣。示众。举洞山曰。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又曰。即如万里无寸草。作麽生去。石霜曰。出门便是草。大阳曰。直饶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师曰。且道诸人即今脚跟下一句作麽生道。若道万里无寸草。许你参见洞山。若道出门便是草。许你参见石霜。若道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许你参见大阳。若总道不得。许你参见延圣。何故。唯有好风来席上。更无闲话落人间 示众。举云门大师观音餬饼话。师曰。韶阳老人。可谓唱弥高和弥寡。如今却向延圣拂子头上。入方广三昧。东方入定西方起。乃至男身入定女身起。还会麽。野色更无山隔断。月光直与水相连。
燕京庆寿元悟玉禅师(疑云门宗。嗣圆通)
金显宗。遣中使持纸一张。书心佛二字问师。者是甚麽字。师曰。不是心。不是佛。称旨。次日赐长短句曰。但能了净。万法因缘何足问。日用无为。十二时中更勿疑。常须自在。识取从来无罣碍。佛佛心心。心若依佛也是尘。师答曰。无为无作。认作无为还是缚。照用同时。电卷星流已是迟。非心非佛。唤作非心犹是物。人境俱空。万象森罗一镜中。
黄山赵文孺居士(疑云门宗。嗣圆通)
甞有偈曰。妄想元来本自真。除时又起一重尘。言思动静承谁力。仔细看来无二人。
高邮州定禅师(疑云门宗。嗣元悟)
初参元悟。室中举僧问元沙。如何是清净法身。沙曰脓滴滴地。师于是有省。僧问。透网金鳞。以何为食。师曰。乾屎橛。
杭州径山云庵庆禅师
建阳人。举僧问杨岐。如何是佛。岐曰三脚驴子弄蹄行。曰莫是者便是麽。岐曰湖南长老。颂曰。杨岐一头驴。眼光如电烁。踏杀天下人。说甚三只脚。
竹林巨川海禅师
颂风铃曰。铜唇铁舌太尖新。楼角悬来不记春。言外百千三昧法。因风说与个中人。
云峰樵隐悟逸禅师
怀安聂氏子。皇庆泰定间。赐佛智号。奉旨三住雪峰。百废具修。大为法门盛事。甞序雪峰录曰。老真觉。自德山一棒桶底脱後。直得鳌店月寒。象峰雪霁。揽醍醐于一杓。彰大用于三球。譬之轰百亿雷霆于四天之下。旷数百世真声愈宏。所有垂示。流出胸襟。葢天葢地。广陵一奏么弦。下里不复声矣 元统二年示寂。塔于本山。
[王*央]北和尚
涉猎经史。言辞简邃。髼首垢面。动静不羁。甞题诗曰。万紫千红总是春。何须饶舌问东君。哑人得梦向谁说。竖起空拳指白云。又曰。不偏不倚立于中。不着西边不着东。超出东西南北外。一毫头上钓苍龙。一日谓众曰。吾垂化尽矣。若等勉之。言绝而蜕。
镇州嘉山来禅师
僧问。銕牛和尚塔何在。师以手指之。忽然省发。乃示颂曰。銕牛銕牛。更莫别求。有人问我。竖起指头。
沩山太初禅师
字子愚。温陵人。世为儒者。倜傥有大志。读书过目成诵。博综内外典。多所发明。所为诗文皆不凡。士大夫多推目之。一旦弃去。选佛于尊胜。以律自检。尽去豪举之习。出岭遍参。丛林有声。久之罢参归闽。会南劒报恩虗席。郡守陈宓。闻师名。命主之。未几真德秀西山居士。延师主大沩。二十余载。百废俱举。日绕万指。师说法纵横博大。钳鎚学者。不让古宿风。西山既致政。每与师游。从容论道。莫不心醉。大抵师以平实接人。故诸儒雅重之。
五台銕勒院子范慧洪大师
因阅楞严。至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虗空悉皆消殒。忽大悟。遂造河朔。见汶禅师。陈所见。汶印可之。临终说偈曰。六十春光又八年。浮云收尽露青天。临行踢倒须弥去。後夜山头月正圆。更衣坐脱。
建宁府蒋山慧空元模禅师
古田苏氏子。大德庚子。定中游蒋山元奖道场。有老人迎谒曰。吾为师守此山。五百年矣。言毕化黑龙而去。既寤乃曰。吾当选此山也。遂往卓庵。一日谓众曰。吾昔於佛所。号慧空菩萨。今化缘既毕。即当入灭。因为众说四谛法。复说偈曰。四十年余寄俗尘。如今却显个中尊。岩头一夜东风起。吹得花开满树春。銕船无柁亦无篷。撑入金莲性海中。末後一机今说破。白云元不离长空。大地山河觅无迹。虗空撞破见端的。纵使銕轮顶上旋。本性圆明常不失。复曰。西天第三代商那和修尊者。隐象白山。现龙奋迅三昧说法。调伏诸外道。然後化火自焚。吾今象鼻岩前。亦当如是。言毕。云雾四起。雷雨大作。化火自焚。塔于庵之西。
郑州普照寺佛光道悟禅师
临洮兰州冠氏子。偶宿湾子店。闻马嘶。豁然大悟。归告母曰。某於途中。拾得一物。母曰何物。师曰。无始来不见了底。母掌曰。何喜之有。遂辞母参方。母曰。将何之。师曰。水流须到海。鹤出白云头。遂往参白云海。乃承印记。泰定二十四年。出主普照。身着白衫。跨黄犊。吹短笛。游於洛中。甞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来。道我圣耶。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凡非圣耶。却向毗卢顶上。别有行处。泰和五年入灭。
杭州灵隐普觉淳朋禅师
嘉佑五年。奉旨断还九里松集庆占路。上堂。山前一片闲田地。旷大劫来无界至。今朝恢复又归来。坐断脚头并脚尾。东也是。西也是。南北纵横无不是。毕竟酬恩作麽生。十里荷花九里松。直指堂前香一炷。
明州雪窦常藏主
横山之高弟也。不谙文字。专习禅定。侪辈呼为常达磨云。所作偈颂。事理圆融。音律调畅。其颂銕牛曰。百炼炉中辊出来。头角峥嵘体绝埃。打又不行牵不动。者回端不入胞胎。海门偈曰。业风吹起浪如山。多少渔翁着脚难。[拚-ㄙ+ㄊ]命舍身挨得入。方知玉户不曾关。苦笋偈曰。紫衣脱尽白如银。百沸锅中转得身。自是苦心人不信。等闲嚼着味全真。息庵偈曰。百尺竿头罢问津。孤峰绝顶养闲身。虽然破屋无遮葢。难把家私说向人。
台州黄岩濠头
丁安人。讳觉真。号竺心。初见绝田耕子委羽山。有省入。遂弃家。筑室自居 复参涌泉古愚。愚曰。良家子女。东奔西走作麽。真曰。特来礼拜和尚。愚曰。者里容你不得。真乃拍手一下曰。三十年用底。今朝捉败。愚便休去 又往鴈山春雨庵。谒无际。才入门。便曰。春雨如膏。行人恶其泥泞。际曰。不是不是。真拟进语。被际喝出 晚年就邑中明因寺侧。开接待。一僧提包笠。直入卧内。真问。是甚麽。曰行脚僧。真遽指其足曰。草鞋绳断。为甚不知。僧无对。真便将包笠掷出曰。者里无汝措足处 一日明因奎相看真曰。闻说长老夜来生得儿子。是否。奎曰。且道是男是女。真曰。鷄衔灯盏走。鼈齩钓鱼竿。
明州育王勉侍者
空室之族侄也。少年有志。不幸短命而死。甞有送同事僧游台雁偈曰。鸟窠吹布毛。侍者便悟去。虽不涉言诠。早已成露布。天台岭上云。雁宕山中树。此去好商量。莫触当头讳。临终偈曰。生本不生。死亦非死。秘魔擎叉。俱胝竖指。
镊工张生
讳德。鄞之下水人。世为大慈供堂。随众听法。有省。一日大雪。沙弥团雪作佛像。众皆述偈咏之。生亦随後。占偈曰。一花擎出一如来。六出团团笑脸开。识得髑髅元是水。摩耶宫里不投胎。
饶州荐福承古禅师
操行高洁。禀性虗明。参大光敬玄禅师。乃曰。只是个草里汉。遂参福严雅和尚。又曰。只是个脱洒衲僧。由是终日默然。深究先德洪规。一日览云门语。忽然发悟。自此韬藏。不求名闻。栖止云居弘觉禅师塔所。四方学者奔凑。因称古塔主也。景佑四年。范公仲淹。出守鄱阳。闻师道德。请居荐福。开阐宗风。僧问。大善知识。将何为人。师曰莫。曰恁麽则有问有答去也。师曰莫。问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如何是般若。师曰。黄泉无老少。曰春来草自青。师曰。声名不朽。曰若然者碧眼胡僧也皱眉。师曰。退後三步。僧曰苦。师乃吽吽。问临济举拂。学人举拳。是同是别。师曰。讹言乱众。曰恁麽则依令而行也。师曰。天涯海角。问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此意如何。师曰。乾柴湿茭。僧便喝。师曰。红焰炎天。上堂。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益。无功德。近来出家人。贪着福慧。与道全乖。若为福慧。须至明心。若要达道。无汝用心处。所以常劝诸人。莫学佛法。但自休心。利根者画时解脱。钝根者或三五年。远不过十年。若不悟去。老僧与你。入拔舌地狱。参。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九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九十五·延寿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七·明佺 卷二十八·赜藏主 卷第一百十四·霁仑超永 佛说九横经·佚名 楚林禅师语录目录·楚林上睿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三(之上)(论本八十八至第九十)·遁伦 希叟绍昙禅师语录·希叟绍昙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七卷·佚名 第四十九則 三聖以何為食·胡兰成 卷第二十九·佚名 虚舟和尚语录序·虚舟普度 卷第二·佚名 卷第一·宗密 法华玄论卷第六·吉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