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大休珠禪師六會語錄總序
自達祖傳衣止于盧祖,是有一花五葉之識。曹溪為禪門之大宗,猶夫洙泗為儒門之大宗也。儒門以日月傳,自十哲迄孟子,藉有六經微言,而諸儒輩出晦蝕反深禪門以一燈傳自馬馱迄葦渡,始稱西來直指,而嗣法爭光。長夜復旦,洙泗澹泊,收拾不住者,翻藉曹溪以灌溉之。金絲堂鼓鐘寥闃無聞者,悉托大雄殿鐘鼓以導揚之。自唐宋迄明如王右丞蘇玉局王文成一輩,世出世間,伶俐英傑,漢子日在詩書禮樂場中,而濡染曹溪一滴,以佐汪洋,作略者固指不勝屈突。況乎前身後身,前波後波,改頭換面,翻筋轉斗,總不越無始劫來個中一副性命根器者乎?此儒佛圓通之解也。五宗各別門庭,究不越截斷眾流函蓋乾坤兩種義趣,能截斷者,必能函蓋而自青原。迄曹洞畢竟函蓋之義趣居多能函蓋者,必能截斷。而自南嶽迄臨濟畢竟截斷之義,趣居多二宗所有觭立,可久可大。若溈仰雲門、法眼三宗,就流傳語句離,即參觀究、無越二宗義趣其宗。一出南嶽,二出青原名分,實合有傳無絕也。埽道人目擊雲門、湛天童密、兩大老標幟、江南繩鞋、拄杖往還,相錯得法於湛者輒自密來,得法於密者,輒自湛來,只就大休和尚淵源溯而上之為象田,即念為龍門石雨兩和上,以洞上真鋼刮人眼膜者,謂於濟上淵源不水乳,針芥于曹洞不可也。獨怪比來截斷門庭,一切消歸函,蓋欲剖濟與洞,不得何煩以濟角洞,此又洞濟圓通之解也。埽道人,滄桑後,從南雍奉假還居東皋,與白蓮古剎咫尺,時得偕休和尚落草盤桓嘗屬作妙濟定隱兩錄弁辭矣。甲午秋,應張總鎮雲臺之請,飛錫曹溪南華道場,為余本師憨山肉祖中興之地。余以步趨夙,因瓣香托供,棹送北閘外十餘里,遇雨大注而返。自此法翰數臨萬里,覿面方委筆曹溪全錄總序,附藏流通于楞嚴般堂,而寂音俄至,踐諾未遑,賴有嗣法堂頭某公鳩工授梓于諸錄中約略存半。始自越城天華而苕溪,密印而大覺,妙濟而檇李白蓮,定隱而特首之,以曹溪實終之以曹溪六會中橫說、豎說、熾然說無間說。年來廣長舌,已從一指頭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矣。到南華時,安眾普說有云:此道場,六祖去後,冷落千餘載;憨山大師謝世,又經三十餘秋,法門衰相,祖道荒涼。山僧既入祖師門,當行祖師事。六祖憨師所立法則不可違犯,所行規矩依而行之,不可動著一絲毫許。何故?佛佛道仝,豈有他哉?又有設供獻六祖肉身拈香,法語設供獻憨山大師肉身現在天峙崗法語,又與埽道人手書有曹溪仗、憨大師法則,叢林尚井井。有條大師自著年譜,一到合山,大眾如飢渴之得飲食,望發板來,永垂不朽云云。因憶憨山曹溪大眾苦請匡山大眾苦留。時有徼六祖靈得托骨之語,再度庾嶺時有到水窮山盡處梅花無數嶺頭香之句。意終,曹溪兆已早見,一到,即擇地營塔,恰歲而示寂,更歷二紀之久,其間迎龕五乳歸龕,曹溪數四反覆,始得肉身出現,媲美盧祖死生去來,全得自主的的威音那畔所希有事今休和尚一入曹溪,而緇白歸之如市,佛祖揚于中天,五千眾集,挈洞濟之綱維;期月化成,振宗教之領袖。更復預知時至,不昧先幾,從曹溪與嗣法定隱鶴林茂公書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七卷·佚名 卷二十一·佚名 第二十四卷·圆瑛 卷十八·佚名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全文·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四·智旭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六·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 卷第二(弥沙塞)·佚名 佛说延寿命经·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本)·窥基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二卷·佚名 说罪要行法·义净 修行道地经卷第五·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续集·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