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十九

 

  卷189_1 【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韦应物

  请告严程尽,西归道路寒。欲陪鹰隼集,犹恋鶺鴒单。

  洛邑人全少,嵩高雪尚残。满台谁不故,报我在微官。

  卷189_2 【送崔押衙相州(顷任内黄令)】韦应物

  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驱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

  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嫖姚恩顾下,诸将指挥中。

  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邺城新骑满,魏帝旧台空。

  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万方如已静,何处欲输忠。

  卷189_3 【送宣城路录事】韦应物

  江上宣城郡,孤舟远到时。云林谢家宅,山水敬亭祠。

  纲纪多闲日,观游得赋诗。都门且尽醉,此别数年期。

  卷189_4 【送李十四山东游(一作山人东游)】韦应物

  圣朝有遗逸,披胆谒至尊。岂是贸荣宠,誓将救元元。

  权豪非所便,书奏寝禁门。高歌长安酒,忠愤不可吞。

  欻来客河洛,日与静者论。济世翻小事,丹砂驻精魂。

  东游无复系,梁楚多大蕃。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

  送君都门野,饮我林中樽。立马望东道,白云满梁园。

  踟蹰欲何赠,空是平生言。

  卷189_5 【送李二归楚州(时李季弟牧楚州,被讼赴急)】韦应物

  情人南楚别,复咏在原诗。忽此嗟岐路,还令泣素丝。

  风波朝夕远,音信往来迟。好去扁舟客,青云何处期。

  卷189_6 【送阎寀赴东川辟】韦应物

  冰炭俱可怀,孰云热与寒。何如结发友,不得携手欢。

  晨登严霜野,送子天一端。只承简书命,俯仰豸角冠。

  上陟白云峤,下冥玄壑湍。离群自有托,历险得所安。

  当念反穷巷,登朝成慨叹。

  卷189_7 【送令狐岫宰恩阳】韦应物

  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居家犹苦寒,子有千里行。

  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

  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

  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

  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

  卷189_8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韦应物

  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

  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

  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子为门下生,终始岂见遗。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上将玩国士,下以报渴饥。

  卷189_9 【送元仓曹归广陵】韦应物

  官闲得去住,告别恋音徽。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归。

  楚山明月满,淮甸夜钟微。何处孤舟泊,遥遥心曲违。

  卷189_10 【送唐明府赴溧水(三任县事)】韦应物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卷189_11 【喜于广陵拜觐家兄奉送发还池州】韦应物

  青青连枝树,苒苒久别离。客游广陵中,俱到若有期。

  俯仰叙存殁,哀肠发酸悲。收情且为欢,累日不知饥。

  夙驾多所迫,复当还归池。长安三千里,岁晏独何为。

  南出登阊门,惊飙左右吹。所别谅非远,要令心不怡。

  卷189_12 【送章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应制】韦应物

  决胜文场战已酣,行应辟命复才堪。旅食不辞游阙下,

  春衣未换报江南。天边宿鸟生归思,关外晴山满夕岚。

  立马欲从何处别,都门杨柳正毵毵。

  卷189_13 【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韦应物

  莫叹都门路,归无驷马车。绣衣犹在箧,芸阁已观书。

  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卷189_14 【赋得鼎门,送卢耿赴任】韦应物

  名因定鼎地,门对凿龙山。水北楼台近,城南车马还。

  稍开芳野静,欲掩暮钟闲。去此无嗟屈,前贤尚抱关。

  卷189_15 【赋得浮云起离色,送郑述诚】韦应物

  游子欲言去,浮云那得知。偏能见行色,自是独伤离。

  晚带城遥暗,秋生峰尚奇。还因朔吹断,匹马与相随。

  卷189_16 【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韦应物

  郁郁雨相遇,出门草青青。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

  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

  薄游五府都,高步振英声。主人才且贤,重士百金轻。

  丝竹促飞觞,夜宴达晨星。娱乐易淹暮,谅在执高情。

  卷189_17 【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韦应物

  离弦既罢弹,樽酒亦已阑。听我歌一曲,南徐在云端。

  云端虽云邈,行路本非难。诸侯皆爱才,公子远结欢。

  济济都门宴,将去复盘桓。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

  意气且为别,由来非所叹。

  卷189_18 【送洛阳韩丞东游】韦应物

  仙鸟何飘飖,绿衣翠为襟。顾我差池羽,咬咬怀好音。

  徘徊洛阳中,游戏清川浔。神交不在结,欢爱自中心。

  驾言忽徂征,云路邈且深。朝游尚同啄,夕息当异林。

  出饯宿东郊,列筵属城阴。举酒欲为乐,忧怀方沈沈。

  卷189_19 【送郑长源】韦应物

  少年一相见,飞辔河洛间。欢游不知罢,中路忽言还。

  泠泠鹍弦哀,悄悄冬夜闲。丈夫虽耿介,远别多苦颜。

  君行拜高堂,速驾难久攀。鸡鸣俦侣发,朔雪满河关。

  须臾在今夕,樽酌且循环。

  卷189_20 【送李儋】韦应物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卷189_21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卷189_22 【留别洛京亲友】韦应物

  握手出都门,驾言适京师。岂不怀旧庐,惆怅与子辞。

  丽日坐高阁,清觞宴华池。昨游倏已过,后遇良未知。

  念结路方永,岁阴野无晖。单车我当前,暮雪子独归。

  临流一相望,零泪忽沾衣。

  卷189_23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韦应物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卷189_24 【送榆次林明府】韦应物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稀。

  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卷189_25 【杂言送黎六郎(寿阳公之子)】韦应物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闻话嵩峰多野寺,

  不嫌黄绶向阳城。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

  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山氛氲,长不见。

  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县闲吏傲与尘隔,

  移竹疏泉常岸帻。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卷189_26 【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韦应物

  假邑非拙素,况乃别伊人。聊登释氏居,携手恋兹晨。

  高旷出尘表,逍遥涤心神。青山对芳苑,列树绕通津。

  车马无时绝,行子倦风尘。今当遵往路,伫立欲何申。

  唯持贞白志,以慰心所亲。

  卷189_27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卷189_28 【送别覃孝廉】韦应物

  思亲自当去,不第未蹉跎。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多。

  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州举年年事,还期复几何。

  卷189_29 【送开封卢少府】韦应物

  雄藩车马地,作尉有光辉。满席宾常侍,阗街烛夜归。

  关河征旆远,烟树夕阳微。到处无留滞,梁园花欲稀。

  卷189_30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韦应物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卷189_31 【送汾城王主簿】韦应物

  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卷189_32 【送渑池崔主簿】韦应物

  邑带洛阳道,年年应此行。当时匹马客,今日县人迎。

  暮雨投关郡,春风别帝城。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卷189_33 【送颜司议使蜀访图书】韦应物

  轺驾一封急,蜀门千岭曛。讵分江转字,但见路缘云。

  山馆夜听雨,秋猿独叫群。无为久留滞,圣主待遗文。

  卷189_34 【奉送从兄宰晋陵】韦应物

  东郊暮草歇,千里夏云生。立马愁将夕,看山独送行。

  依微吴苑树,迢递晋陵城。慰此断行别,邑人多颂声。

  卷189_35 【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韦应物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

  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

  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

  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卷189_36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韦应物

  明经有清秩,当在石渠中。独往宣城郡,高斋谒谢公。

  寒原正芜漫,夕鸟自西东。秋日不堪别,凄凄多朔风。

  卷189_37 【宴别幼遐与君贶兄弟】韦应物

  乖阙意方弭,安知忽来翔。累日重欢宴,一旦复离伤。

  置酒慰兹夕,秉烛坐华堂。契阔未及展,晨星出东方。

  征人惨已辞,车马俨成装。我怀自无欢,原野满春光。

  群水含时泽,野雉鸣朝阳。平生有壮志,不觉泪沾裳。

  况自守空宇,日夕但彷徨。

  卷189_38 【送宣州周录事】韦应物

  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

  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

  方念清宵宴,已度芳林春。从兹一分手,缅邈吴与秦。

  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唯当存令德,可以解悁勤。

  卷189_39 【谢栎阳令归西郊,赠别诸友生】韦应物

  结发仕州县,蹉跎在文墨。徒有排云心,何由生羽翼。

  幸遭明盛日,万物蒙生植。独此抱微痾,颓然谢斯职。

  世道方荏苒,郊园思偃息。为欢日已延,君子情未极。

  驰觞忽云晏,高论良难测。游步清都宫,迎风嘉树侧。

  晨起西郊道,原野分黍稷。自乐陶唐人,服勤在微力。

  伫君列丹陛,出处两为得。

  卷189_40 【送端东行】韦应物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卷189_41 【送姚孙还河中】韦应物

  上国旅游罢,故园生事微。风尘满路起,行人何处归。

  留思芳树饮,惜别暮春晖。几日投关郡,河山对掩扉。

  卷189_42 【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韦应物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卷189_43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韦应物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本是诸生守文墨,

  今将匹马静烟尘。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卷189_44 【送郗詹事】韦应物

  圣朝列群彦,穆穆佐休明。君子独知止,悬车守国程。

  忠良信旧德,文学播英声。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

  书奏蒙省察,命驾乃东征。皇恩赐印绶,归为田里荣。

  朝野同称叹,园绮郁齐名。长衢轩盖集,饮饯出西京。

  时属春阳节,草木已含英。洛川当盛宴,斯焉为达生。

  卷189_45 【送苏评事】韦应物

  季弟仕谯都,元兄坐兰省。言访始忻忻,念离当耿耿。

  嵯峨夏云起,迢递山川永。登高望去尘,纷思终难整。

  卷189_46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韦应物

  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

  始从车骑幕,今赴嫖姚军。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

  悠悠行子远,眇眇川途分。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

  司徒拥精甲,誓将除国氛。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

  无言羽书急,坐阙相思文。

  卷189_47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留别朋友兼示诸弟)】韦应物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

  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

  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

  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

  皇恩倘岁月,归服厕群英。

  卷189_48 【送元锡、杨凌】韦应物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

  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卷189_49 【送杨氏女】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卷189_50 【送中弟(一作送崔肃懿)】韦应物

  秋风入疏户,离人起晨朝。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

  嗟予淮海老,送子关河遥。同来不同去,沉忧宁复消。

  卷189_51 【寄别李儋】韦应物

  首戴惠文冠,心有决胜筹。翩翩四五骑,结束向并州。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

  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忽枉别离札,涕泪一交流。

  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

  卷189_52 【送仓部萧员外院长存】韦应物

  襆被蹉跎老江国,情人邂逅此相逢。

  不随鸳鹭朝天去,遥想蓬莱台阁重。

  卷189_53 【送王校书】韦应物

  同宿高斋换时节,共看移石复栽杉。

  送君江浦已惆怅,更上西楼看远帆。

  卷189_54 【送丘员外还山】韦应物

  长栖白云表,暂访高斋宿。还辞郡邑喧,归泛松江渌。

  结茅隐苍岭,伐薪响深谷。同是山中人,不知往来躅。

  灵芝非庭草,辽鹤委池鹜。终当署里门,一表高阳族。

  卷189_55 【重送丘二十二还临平山居】韦应物

  岁中始再觏,方来又解携。才留野艇语,已忆故山栖。

  幽涧人夜汲,深林鸟长啼。还持郡斋酒,慰子霜露凄。

  卷189_56 【送郑端公弟移院常州】韦应物

  时瞻宪臣重,礼为内兄全。公程傥见责,私爱信不愆。

  况昔陪朝列,今兹俱海壖。清觞方对酌,天书忽告迁。

  岂徒咫尺地,使我心思绵。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卷189_57 【送房杭州(孺复)】韦应物

  专城未四十,暂谪岂蹉跎。风雨吴门夜,恻怆别情多。

  卷189_58 【送陆侍御还越】韦应物

  居藩久不乐,遇子聊一欣。英声颇籍甚,交辟乃时珍。

  绣衣过旧里,骢马辉四邻。敬恭尊郡守,笺简具州民。

  谬忝诚所愧,思怀方见申。置榻宿清夜,加笾宴良辰。

  遵途还盛府,行舫绕长津。自有贤方伯,得此文翰宾。

  卷189_59 【听江笛送陆侍御(同丘员外赋题)】韦应物

  远听江上笛,临觞一送君。还愁独宿夜,更向郡斋闻。

  卷189_60 【送丘员外归山居】韦应物

  郡阁始嘉宴,青山忆旧居。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卷189_61 【送崔叔清游越】韦应物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卷189_62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韦应物

  建中即藩守,天宝为侍臣。历观两都士,多阅诸侯人。

  邹生乃后来,英俊亦罕伦。为文颇瑰丽,禀度自贞醇。

  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再命趋王畿,请告奉慈亲。

  一钟信荣禄,可以展欢欣。昆弟俱时秀,长衢当自伸。

  聊从郡阁暇,美此时景新。方将极娱宴,已复及离晨。

  省署惭再入,江海绵十春。今日阊门路,握手子归秦。

  卷189_63 【送豆卢策秀才】韦应物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卷189_64 【送王卿】韦应物

  别酌春林啼鸟稀,双旌背日晚风吹。

  却忆回来花已尽,东郊立马望城池。

  卷189_65 【送刘评事】韦应物

  声华满京洛,藻翰发阳春。未遂鹓鸿举,尚为江海宾。

  吴中高宴罢,西上一游秦。已想函关道,游子冒风尘。

  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况复岁云暮,凛凛冰霜辰。

  旭霁开郡阁,宠饯集文人。洞庭摘朱实,松江献白鳞。

  丈夫岂恨别,一酌且欢忻。

  卷189_66 【送雷监赴阙庭】韦应物

  才大无不备,出入为时须。雄藩精理行,秘府擢文儒。

  诏书忽已至,焉得久踟蹰。方舟趁朝谒,观者盈路衢。

  广筵列众宾,送爵无停迂。攀饯诚怆恨,贺荣且欢娱。

  长陪柏梁宴,日向丹墀趋。时方重右职,蹉跎独海隅。

  卷189_67 【送秦系赴润州】韦应物

  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

  更欲携君虎丘寺,不知方伯望征帆。

  卷189_68 【送孙徵赴云中】韦应物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百战曾夸陇上儿,

  一身复作云中客。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

  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前锋直指阴山外,

  虏骑纷纷翦应碎。匈奴破尽看君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猜你喜欢
  陈师道·唐圭璋
  神女赋译文·宋玉
  ◆云丘道人张简(云丘道人集)·顾嗣立
  第三十五出 秋夜女工·王世贞
  第二十五出·李开先
  爱国的心·闻一多
  四集卷六十六·乾隆
  四集卷四·乾隆
  卷十一·陆游
  卷177 ·佚名
  卷117 ·佚名
  卷78 ·佚名
  卷十七·沈德潜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长安看花记》·张次溪
  石田诗选巻三·沈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谭方平·唐圭璋

      方平字圣则,号秋堂,吉州永新县人。嘉定十四年(1221)一。宝祐四年(1256)进士。   水调歌头   富贵在何许,五十已平头。人生得失且笑,体遣两眉愁。管甚轮云世变,管甚风波世态,沙渚且盟鸥。止即尽教止,流即尽教流。   田

  • 卷十五 孝武帝·王夫之

      〖一〗   势变情移,而有元妄之灾,恬不知警,违时任意,则祸必及,庸夫之恒态也。惟然,而巧者测之,急改其常度,以迎当时之意指,乃至残忍惎害,为同类所饮恨而不顾,以是为自全之策;幸而全也,小人之尤也,而究以得全者亦鲜矣。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纪昀

    列传元 【四十七】○元四十七许有壬宋本谢端 王守诚王思诚李好文富珠哩翀 李泂 苏天爵许有壬宋本谢端王守诚王思诚李好文富珠哩翀李泂苏天爵△许有壬许有壬字可用汤阴人幼颖悟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

  • 刘晏传·欧阳修

    刘晏的字叫士安,曹州南华县人。唐玄宗在泰山封禅,刘晏才八岁,献颂文到皇帝驻处,皇帝对他年幼能文感到惊奇,令宰相张说考查他,张说称:“是国宝。”当即封为太子正字官。大官们纷纷邀请,号称神童,名声轰动一时。天宝中期,多次升官

  • 晚清新编陆军战法兵语字汇·佚名

    光绪三十年六月战略 即筹画国军之方略,实施帅兵之法也。战术 凡有战场运用军队各法,谓之战术,又谓之用兵术。战争 两国交战各怀争兢之心,谓之战争。然战争之法皆由战略而出。战斗 两军会战于一地,决其胜负,谓之战斗。然

  • 卷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九礼部二十八婚礼五品官纳妇明集礼几品官婚娶或为子聘妇先遣媒氏通书次遣使及媒氏行六礼妇至婿家主人飨宴送者明日谒见祖祢讫次见舅姑行盥馈之礼舅姑飨妇如家人之仪纳采前一日主婚者设宾次於

  • 附录·刘智

      天方三字经  (清)金陵刘智介廉著  昆明后学纳国昌注释天地初,_一万物始,有至尊,曰真主!统乾元,运理气,分阴阳,化天地。奠山川,茁草木,定灾祥,彰日月、腾鸟兽,跃鱼鳞。万类备。乃造人界以智,赋以灵,故人为,万物精。降圣人,传大教

  • 卷五十八【起哀公六年尽十一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五十八【起哀公六年尽十一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六年春城邾瑕注无传备晋也任城亢父县北有邾娄城【音义】【瑕音遐任音壬

  • 卷五十六·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五十六昭公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干侯居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左传】二十九年春公至自干侯处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称主君【比公于大夫】子家子曰齐卑君矣君祗辱焉公如干侯【谷梁传】唁公不得

  • 定公·定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三月,乃齐平。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公至自夹谷。晋赵鞅帅师围卫。齐人来归郓、欢、龟阴田。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宋乐大心出奔曹。宋公子地出奔陈。冬,齐侯、卫侯、

  •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朱棣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僧若讷曰】上明生善。今明灭恶。造作定业。不可逃避

  • 卷第二十六·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六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第九世下至第十一世第九世下金陵清凉文益禅师法嗣下三十三人苏州荐福绍明禅师泽州古贤谨禅师宣州兴福可勋禅师洪州上蓝守讷禅师抚州覆船和尚杭州奉先法瑰

  • 佛说华手经卷第六·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三昧品第十九  尔时世尊。见诸大众普皆集会。即于坐上入佛首楞严三昧。从首楞严三昧起。入佛妙金刚三昧。从妙金刚三昧起。入佛知十方言音差别三昧。从知十方言音差别三昧起。入

  • 打枣谱·柳贯

    中国最早一部记述枣的专书,元代柳贯著。贯字道传,浦阳(今浙江浦江)人。官至翰林待制。全书仅一卷,不足500字,分“事”与“名”两部分。事的部分,释枣之名,记枣之用及有关枣的掌故。名的部分,记枣之名73种,有的记其产地,有的注

  •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清赵学敏撰。此书撰于1765年,刊于1864年,共10卷,分18部,其中716种药物《本草纲目》未记载,加已载而需予补充药物共921种,其为补充《本草纲目》的著作,故名《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参考多种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

  •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颜真卿

    一篇。书法用笔论著。一卷。唐代颜真卿撰。是书首述请教张长史传授笔法之经过,次述张长史以问答式传授笔法之十二意,终述欲齐古人须具备的条件。该文内容为颜真卿请张旭授笔法经过;以问答形式讨论笔法;讨论古今书法的

  • 停骖录摘抄·陆深

    明陆深撰。《停骖录摘抄》一卷,又续一卷,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章、国典部分有一定参考价

  • 吕氏家塾读诗记·吕祖谦

    诗经注本。三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东莱集》等。此书是宋代汉学家的《诗经》代表著作,它坚守序、传、笺、疏,按序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