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人颐 博雅集

讥讽类 

元旦拜年,明时用古简,有称呼。本朝易以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者,而单亦及之,大是可憎之事。记文衡山一绝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剌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吴门风俗,每逢一节互送盘盒。宋颜度有诗曰:“至节家家送物仪,迎来送去费心机。脚钱尽处浑闲事,原物多时却再归。” 

袁中郎诗曰:“苏人三件大奇事,六月荷花偏廿四,中秋无月虎丘山,重阳有雨治平寺。”绛州有一僧能诗,途遇太守,守命以伞为题,僧立成一绝云:“众骨攒来一柄收,褐罗银顶覆诸侯。当时撑向马前去,真个有天无日头。” 

有豪杰倚财放肆,谑侮西席。春日折梅佐酒,置诸瓶,戏谓师曰:“尔能诗,即以此为题。”师即口占一律云:“瓶养梅花供岁新,此中哪有斗芳春,有香有色皆因水,无叶无根难保身。松竹不与为三友,风月何曾作尔邻。等闲总是无成局,休倚东风冷笑人。” 

成化初年间,有两大主考取士不公,专通关节,策题《问五经同异》,“高堂生”错写“高唐生”。有一人用昔人枇杷诗套子题四句,粘在壁上云:“高堂不是这高唐,主考原来两眼盲。若使高唐登讲席,也应愁杀楚襄王。” 

诙谐类 

郑康成家奴婢皆读书通文。尝使一婢,不称意,怒甚,罚跪污泥中。又一婢来,见之,戏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刘伶爱酒,妻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伶曰:“善!吾当誓神断酒矣!尔为我具酒肉。”妻信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生。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切不可听。”乃饮酒御肉,陶然复醉。 

晋谢太傅妻颇妒,欲置姬妾而不敢。其兄之子,因称“关睢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其讽已,乃顾问曰:“此诗是谁所撰?”答曰:“周公。”夫人笑曰:“周公是男子想为之耳,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言。”李林甫为相,不识“杕”字,谓韦陟曰:“诗云:‘有杖之杜。何说也?’”陟既鄙其误,又畏其威,不敢答,俯首微笑而已。 

姜庆生子,李林甫手写贺之,误写“璋”为“獐”字,曰:“闻公有弄獐之喜。”坐客见之皆笑。后东坡诗云:“甚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和凝性偏急,冯道同在中书,一日问冯曰:“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曰:“计钱五百。”和遽怒,诘其仆曰:“吾靴何用一千?”冯徐举右足曰:“此亦五百。”和不觉失笑。 

王磐家失鸡,家僮詈骂,公戏作《满庭芳词》云:“平在淡泊,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庖。煮汤的贴他半捆草烧,烹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开东道。免却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东坡饮一豪士家,侍姬十余。内一善歌者,体伟声高、乞诗于公,公戏赠云:“舞袖蹁跹,影摇千尺龙蛇动;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号。” 

宋梁灏八十二始中状元,谢表联云:“皓手穷经,尚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已多太公二年。”又《谢恩诗》云:“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辈在,到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年少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 

孙山年老成名,有诗云:“盘古榜中同进士,伏羲手里探花郎。” 

石动筒尝诣国学,问博士云:“孔门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冠?几人未冠?”众曰:“经传未载,哪得而知?”石曰:“先生读书,岂不知解?《四书》上便记着冠者三十,未冠者四十二。”众曰:“何以见得?”石曰:“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众大笑。一日或问:“三千弟子,后来作何结果?”石曰:“始而习文,向后都学了武。”或曰:“此据何书所记?”石曰:“岂不闻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昔一士家贫,欲与其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进祝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谢曰:“醉翁之意不在.......”李西涯在翰林时,告假居家。一日,陪郡侯席,过饮大觥,醉而言曰:“治生今日乃舍命陪君子。”郡侯笑曰:“学生不是君子,老先生切不要轻生。” 

明王元美,名重一时。居太仓,有里中富翁宴客,以臭鳖为馔,生梨为果。王与席,举杯笑曰:“世上万般愁苦事,无过死鳖与生梨。” 

王百谷初令太和,一日坐堂放告,一士公服昂然而进曰:“一等生员告状。”百谷敛容,徐答曰:“三甲进士不准。”胥吏无不掩口而笑。 

有一人极贫,富者语之曰:“我自与你银子一千两,你与我打死了罢!”其人沉吟良久,答之曰:“只打我半死,与我五百两罢。”有一狠子,生平多逆父旨,父临死嘱曰:“必葬我水中。”冀其逆旨,得葬土中也。及死,狠子曰:“我一生逆父命,今已死,不敢违旨也。”乃筑沙滩水心以葬。 

徐后庵眇一目,尝作《千眼观音赞》云:“汝有千目,众皆了了。我只双眼,一明一眇。多者忒多,少者忒少!” 

震泽顾大史,一日谒郭桐冈太府。送别登舆,见门上一枷犯,乃其家用之锯匠也。因顾太府曰:“既常为解锯矣,而于此犹枷颈焉!”太府微笑,即命释之。 

昆山、常熟、嘉定、吴江四县令同在长洲见知府,有一人冲道,长洲令欲责之,昆山令曰:“恕矣哉!”常熟令曰:“恕他板责,还须枷号。”嘉定令曰:“既恕矣,又何枷焉?”吴江令曰:“虽枷一日愈于已。” 

戏子一班没生意,同往乡间觅食。见一乞儿问曰:“此处有富贵人家否?”乞儿唱曰:“一直走,转个弯,粉墙里面红栏杆。他家有喜事,正在觅梨园。”戏子大惊曰:“此处叫花的都会唱曲,夺生意者多,往别处去罢!” 

昔一人行善,应托生转轮。王问其所欲,对曰:“父是尚书子状元,绕家千顷好良田。鱼池花果般般有,美妾娇妻个个贤。充栋金银并米谷,盈箱罗绮银及钱。身居一品王公位,安享荣华寿百年。”王曰:“有如此好处,待我自去,将王位让与你罢!” 

杨群玉、薛瑶台二人皆惧内,一日杨妻怒甚,将群玉捆吊屋角山头,薛妻恚甚,将瑶台罚跪天井月下。其事传闻于外,有士人题四句嘲之云:“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声狮吼赛河东。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鬼应转世为人,向阎王乞恩。王问所欲,对曰:“绕家千亩五顷田,更有鱼池花果园。库积金银仓积粟,陆乘车马水乘船。娇妻美妾房房有,桂子兰孙个个贤。官不差来民不扰,寿高彭祖一千年。”二人酒肆饮酒,酒毕,久坐不去。主人厌倦,假看天色曰:“雨要来了。”二人曰:“雨既来了,如何去得?少待雨过再去。”主人又曰:“如今雨又过了。”其人曰:“雨既过了,怕它怎的?”明进士杨循吉,有才名。邻居一铁匠,得财暴发,里中为之庆号,因请于杨,杨题云:“酉斋”。人咸不解,或问何出?答曰:“酉字横看象个风箱,竖看象个铁墩。”闻者绝倒。 

明时有一友,才甚高,或戏曰:“君能作四字破否?”乃以“君命召”二句为题。应曰:“王请度之!”一座称妙。或又云:“能复作一字破乎?”适见一癞痢过,即以为题,即应曰:“鞹”。众不解,问之,曰:“鞹,皮去毛者也。” 

又有一童生,年七十余求考。文宗命其作破,以“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为题,即应曰:“不得其名,必得其寿。”文宗奇之,遂入学。 

一士作能近取譬题文,极其得意。质之于唐六如,唐故赞之不已。士以为真,再三求正,六如曰:“六固绝佳,但细玩‘能近取’三字,全不曾做,略觉偏枯些。”士始悟讥其文为屁也。有一人持所作文,求教于某先达,某先达极称其字佳。其人曰:“某只求指示文章有甚好歹,不问字之美恶。”某先达曰:“据我看来,还是这笔。” 

邹臣虎曾评一人文云:“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今君已通六窍,文殆几于圣矣!”盖暗讥其一窍不通也。达毅与王达同为郎宦,偶签公移,王戏曰:“每书衔名,辄以公之上为我之下。”毅应曰:“书不云乎?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高祖每称郭璞诗绝佳,殆无有及之者。石动筒曰:“臣诗较胜一倍。”上不怡曰:“哪见胜处?”对曰:“璞《游仙诗》曰:‘青溪一千仞,中有一道士。’臣则曰:‘青溪二千仞,中有两道士。’不胜一倍乎?”上大笑。秦大夫优旃善滑稽,二世欲漆其城郭,旃曰:“佳哉!漆城荡荡,寇不可上。”二世大笑而止。 

岳阳有酒香山,相传古有仙酒,饮之得不死。汉武求得之,东方朔窃而先饮焉。上怒,欲诛之,朔曰:“陛下杀臣,臣必不死。”帝问其故,对曰:“臣已饮酒,若死,则酒不灵矣!”帝笑而释之。 

王荆公常作字解,穿凿杜撰。刘贡父问曰:“牛体壮于鹿,鹿行速于牛,今犇字从牛,麤字从鹿,意甚相反,何也?”王不能答。东坡亦问:“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问:“坡字何意?”王曰:“坡者,土之皮。”坡曰:“然则滑乃水之骨乎?”忽一日,谓公曰:“鸠字从九,可知有意?”公认为真,欣然请问,坡曰:“《诗经》‘鸤鸠在桑,其子七兮。’边娘与爷恰是九个。”公大惭。 附:嘉言小辑总语 

仁厚刻薄,是修短关;谦虚盈满,是祸福关;勤俭奢惰,是贫富关;保养纵欲,是人鬼关。 

能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能听人之言,乐于琴瑟管弦。 

走江湖,不如治田园;炼丹砂,不如惜五谷;结权贵,不如乐天伦;奉仙佛,不如学圣贤。 

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弘;时时不肯放过自已,则学自密。 

读书贵知要,做人贵知窍。 

子弟若识名节之堤防,诗书之滋味,稼穑之艰难,便为贤子弟矣。 

富后须想那贫乏时,病后须想那危笃时,荣后须想那羞辱时。 

欲得谷实,当勤耕种;欲得智慧,当勤学问;欲得厚福,当务布施;欲得长算,当务戒杀。 

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善寡欲。 

品诣常看胜于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及我者,则怨尤自息。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虽终古愚人,必有顷刻曾作圣人,试举是日清夜扪心时;虽终古凡人,几有顷刻曾作仙人,试举是日闲斋独坐时。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孝,以保富贵之心保君则忠,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 

《芦居浅语》曰:“节饮医醉,独宿医氵㸒,衣布医艳,苑蔬医腥,输粮医累,偿逋医羞,慎言医祸,敏事医慵,反求医侮,无辨医谤,安分医贪,卑已医思,啜茗医睡,弹琴医躁,索句医愁,研理医俗,达观医滞,去非医过,矫性医偏。” 

张敬堂先生座右铭:“勿展无益身心之书,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临无益身心之境。”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多事为读书第一病,多愁为养生第一病,多言为处世第一病,多智为立志第一病,多费为持家第一病。 

文由于积学,福由于积德。学识未有不由谦虚进者,德业未有不由困衡成者。 

动不如静,语不如默,显不如藏,取不如舍。 

马文正《我箴》曰: 

诚实以起人之信我,乐易以使人之亲我, 

虚已以听人之教我,恭已以取人之敬我, 

自检以杜人之议我,自反以免人之罪我, 

容忍以受人之欺我,勤俭以补人之侵我, 

警悟以脱人之陷我,奋发以破人之侵我, 

逊言以息人之詈我,危行以销人之鄙我, 

定静以处人之扰我,从容以待人之迫我, 

游艺以备人之弃我,励操以去人之污我, 

直道以伸人之屈我,洞彻以解人之疑我, 

量力以济人之求我,尽心以报人之任我, 

弊端切须勿始于我,凡事但知无私于我, 

圣贤每必存心于我,天下之事尽其在我。 

猜你喜欢
  张震·唐圭璋
  第七出 题鹞·李渔
  第十六出 神护·李渔
  第一章 本传开宗·屠隆
  白云樵唱集卷三·王恭
  参寥子诗集卷一·道潜
  竹坡词巻三·周紫芝
  卷218 ·佚名
  卷七十五·朱彝尊
  卷四百八十五·陈廷敬
  御选宋诗卷十六·康熙
  序·佚名
  泰果尔批评·闻一多
  卷三十·范成大
  张炎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三      宋 陈起 编释绍嵩江浙纪行集句诗 余以禅诵之暇畅其性情无出於诗但每唫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所存集句也乃绍定已丑之秋自长沙发行访游江浙村行旅宿感物寓意

  • 卷一百三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鸟兽鹊赋            【梁】徐 勉观羽族之多类实巨细以羣飞既若云而弥上亦栖睫而防归爰有兹禽六翮斯具生无隠嘿质有?素匪违凉而就暑通四节以驰骛岀昆山而抵玉入召南

  • 卷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六虞世南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沈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於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

  • 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欧阳修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

  • 列传十·薛居正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

  • 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二十六·脱脱

        张宏 赵昌言 陈恕刘昌言 张洎 李惟清   张宏,字臣卿,青州益都人。高祖茂昭,唐易、定节度使。曾祖元,易州刺史。祖持,蒲城令。父峭,业《春秋》,一举不第,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至平利令。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四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八月。丙子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巳皆如之。  ○谕内阁、御史秦夔扬奏、江北河运漕米。劳费太甚。拟请停办一摺。着户部议奏。现月  ○谕军机大

  • 第四卷 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缪荃孙

    淮安府东海国 今淮安府。《后汉书·东海恭王疆传》建武十九年封。临淮国 今淮安府。《后汉书·临淮怀公传》建武十五年立。淮陵国 今淮安府。《后汉书·王霸传》建武三十年,定封淮陵侯。射阳故城

  • 通志卷七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校雠略第一秦不絶儒学论二篇陆贾秦之巨儒也郦食其秦之儒生也叔孙通秦时以文学召待诏博士数嵗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三十余而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以对是则秦时未尝不用儒生与经

  • 裴蕴传·魏徵

    裴蕴,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之平,梁国的卫将军。 父亲裴忌,陈国的都官尚书,与吴明彻一起,被北周俘虏,赐爵江夏郡公,入隋十几年后去世。 裴蕴生性明辩,有吏才。 在陈国时,历任直阁将军、兴宁县令。 裴蕴因其父亲在北方,偷偷奉表给

  • 袁粲传·李延寿

    袁粲字景倩,是袁洵弟弟的儿子。父亲袁濯,是扬州秀才,早死。袁粲幼年是孤儿,祖父可怜他,给他起名叫愍孙。伯伯叔叔都是当世的显要人物,而愍孙则饥寒贫困。母亲为琅笽王氏,是太尉长史王诞的女儿,从事纺织,来供给每天的花销。袁愍

  • 晋纪十一 孝愍皇帝下建兴二年(甲戌、314)·司马光

    晋纪十一 晋愍帝建兴二年(甲戌,公元314年) [1]春,正月,辛未,有如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 [1]春季,正月,辛未(初一),有个像太阳似的东西殒落到地下,又接连出现三个太阳,从西方朝东行。 [2]丁丑,大赦。 [2]丁丑(初七),宣布大

  • 卷三十二·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二钱塘程川撰易三十二系辞上传五问理与数曰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数盖数乃是分界限处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自然如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印光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1],幽清扰动,同分生机[2],倏(shū)然隳(huī毁坏)裂,沉细纲纽[3],补特伽罗[4],酬(酬答)业(宿业)深脉(脉络),感应悬绝[5]。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最后的)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

  • 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选·陀思妥耶夫斯基

    费奥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对于我国广大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同为俄国文学卓越的代表作。他走的是一条

  • 鹦鹉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佛说鹦鹉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昔印度舍卫城有人名鹦鹉摩牢兜罗子,佛尝乞食其家,为说此经。内容述说人身有高下、好恶、清浊、健疾、美丑、贵贱、能无能、贫富、智愚等因果本末。本经之

  • 宝行王正论·龙树

    梵名Ratna^vali^ (宝花环之意)。全一卷。龙树着,陈代真谛译(557~569)。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计分五品,即安乐解脱品、杂品、菩提资粮品、正教王品、出家正行品等。此系龙树居于大乘佛教之立场,对宝行王(梵S/a^tava^h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