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海先生墓志铭
丘复
君丘姓,先世由上杭迁镇平。逮君曾祖,始迁台湾。父潜斋先生硕德耆儒,为世模楷,予尝次其行状;君其次子也。自幼聪顈绝人,书过目辄成诵。时有丘才子之名。躯干魁梧,见者疑为武人。君亦乐以武侠自任。
乙未,清廷割台湾畀日本,君帅义师自保,屡电抗争,且啮指血为书,上之,清廷终不省。曰:“是与台民恩义断矣。”建议立台湾民主国,奉台抚唐景崧为主。台民推唐为总统,君为副。
当是时,中国闭关久,泰西民主之说未流衍中土。士民蜷伏专制淫威之下,乍闻君议,皆卷口结舌,不敢赞一语。甚且以危言相悚:建国海上,孤立无援应。君毅然行之不顾。事虽不成,然独倡义于民国纪元十七载前,不可谓非豪杰人也。已内渡归潮,寄籍海阳,复于镇平故乡经营草庐,奉亲居焉。因念欲开民智、张民权,非主张精神教育不为功。故君初居潮,主讲韩山、东山两书院,皆以实学训士。犹以书院旧制,新智识灌输有所未尽,倡办岭东同文学堂。值时戊戌政变后,清廷方复科举旧制,使民疲精于八股。君艰难缔造,不辞劳怨,躬往南洋募款。十余年来,岭东民气蓬勃奋发;国民军起,凡光复郡县,莫不有岭东人参与其间,皆此校倡导之力也。兴学议起,首办镇平东山、员山两族学;于邻邑劝办学校,以百数。在粤连任广州中学、两广方言及商业学校监督,兼为学务处议绅、咨议局副议长。关于民事,皆力任艰巨。平居鬻鬻若无能,遇大利害所在,临趋决断,大声振屋瓦。广东受赌害数十年,一旦湔涤,非君莫任。清廷官吏屡以革命嫌疑逮捕士类,君居间调护,保全实多。
去秋,武汉倡义,旬日之间,全国响应。君言内渡十七年,无若今日快心者。乃出指瘢示予曰:“予固未尝一日忘此痛也。”粤省光复,举君为教育部长。学子莘莘,均庆得人。会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君任粤代表,挈予同往。一时豪杰,雅推重之。尝冒雪谒孝陵,有诗纪,意气豪甚。因言南京光复,临时政府又在兹地,民国当有三大文字祭告孝陵、延平、洪王也。机务倥偬,卒未果作。及临时政府告成,亟南归。舟次厦门,时福建省议会未成立,徇厦商之请,特电闽都督,速行召集。大旨以革命扫除满清秕政,若一切仍旧,安用铁血为?并言“民国新造,断非一二人专制可以成切。君本勇于任事,旧籍又隶闽,故不嫌越俎如是。”至潮,始接参议院议员之电,而君已病矣。京、粤函电交驰,且以粤督相推举。时,病益剧。君尝言愿居监督政府地位,即不病亦不任受也。返山居半月,新纪元二月二十五日子时卒于员山里第,享年四十有九。曾登己丑甲科。自民国起义,并将旧名逢甲弃置不复道;仓海君者,君之别号也,因以为名。在南京遇卫戍总督徐绍桢,见君名刺,待以恒流,询知前名,重握手示敬,欢好若平生。
盖君名震铄中外;别号,人或未知,今仅称别号、不复称君讳者,从君志也。
君之诗文,久雄视海内。然君雅不欲以诗文人传。故所为文,皆不缮稿,诗则旧岁始辑内渡后所作,编为《岭云海日楼诗钞》,而庚戌《罗浮游草》,则已付印单行矣。
德配林,先君卒。继配廖、妾氏吕。有丈夫子七人。琮字念台,镇平中学毕业;琳肄业中学;瓒出后三弟;瓒出后六弟;女子二人,一配平远林震,今为粤北伐军师团长;一未字。孙一人。将以四月二号吉时,葬于印山故居之原。令弟辑甫、时甫,以复从君,知君最悉,嘱为彰幽之文,因撮其大略,并为铭曰:天生伟人为民国,民国成立完天职;盘盘公才与公德,万古不灭视此刻。
猜你喜欢 辛弃疾·唐圭璋 第三折·佚名 闲适一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三首·白居易 元艺圃集卷二·李蓘 卷三·叶昌炽 二集卷二十四·乾隆 蓝涧集巻六·蓝智 卷三百五十八·曹学佺 文公集钞·吴之振 外集卷十九·陈元龙 后集卷一·孙存吾 卷七百八十四·佚名 御选元诗卷六十五·康熙 张孝祥词作鉴赏·佚名 王梵志诗校注卷一·王梵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