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七回 槐氏兵间逃命 王婆水里丧生

且说镇国王认着双印,父子主仆正自谈心,昕得外面叩门,原来是任守志的两个家丁找至此间,安宁领他们进来,天色已晚,大家安歇。次日九千岁大犒三军,修了保本,付与高公。曹元帅歇兵三日,拔营起寨。高公父子主仆洒泪与辞,王爷善言慰遣,出得城来,车马仆从与曹元帅一同起行。

那日到了杭州仁和县,曹元帅出榜安民,清家户口。附近州县文武都来迎接。那富阳县统制戴士杰与曹元帅有旧,相见之下,待以殊礼。曹爷留宴,谈心叙旧,此时那水禁子名清已与戴老爷作了长随,站在戴公的背后,听着曹爷谈说往事,听到爽快之处,他竟放声大笑起来,被戴老爷喝退一边。曹爷道:“此人朴实可取,兄到不要叱他。”

戴公道:“因他可取,所以弟叫他退了。前者五松山之事,他竟走来见我,如此如此,岂不可取?”

曹爷哈哈笑道:“难得,难得!看起来与我辈胸襟何异?这样朋友正不易得。来,来,来,来,本帅敬你一大杯!”

水清咧着大嘴而笑,跪在地下接酒而饮。当下二人作竟日谈,戴公方才离去。曹爷因牵挂姑父、姑母及琼花小姐,要去拜望,先着人去柳黄村送信。去人回来,方知已避兵上京去了。次日传令该管地方官员。备了船只,带兵至临平江口,弃陆登舟,从水路回兵。

言不着平南元帅回人马,听把那槐氏邹婆明一明。从那日卖了琼花寇小姐,得银四百有余零,他二人尽性吃喝吞酒肉,丰衣足食任纵横。乐了来又说又笑又唱曲,烦了来又哭又喊又哼哼。两个人一对一声哭爱子,哭够了擦擦眼泪再喝鍾。自古道:坐吃山空总有尽,人口犹如无底坑。不上三年花完了,手内银钱渐渐空。邹婆子只得从作旧买卖,那槐氏无奈之何作女工。不能吃肉喝美酒,只好是将就糊口度余生。不料那日遭民变,忽然半夜起刀兵。幸喜未被贼杀死,跟着那逃荒男女跑出城。奔至那无贼去处全躲避,只落得巡茶讨饭且偷生。二人到此无活计,商量投亲上汴京。槐氏有个叔伯婶,某王爷府内暂安身。邹婆有个姑表弟,某大人府内作家丁。二人主意商量妥,挨途乞化往前行。迎面遇见王老鸨,背着个包袱喘连声。三人彼此相认识,大家一同坐在埃尘。叙话谈心说以往,共诉兵荒苦恼情。王婆说:“一言难尽我的苦,更比别人大不同。高楼瓦舍全烧尽,院中人死走逃亡散个精。剩我一人无倚靠,孤苦伶仃似飘蓬。”

邹婆说:“姐姐如今那里去?”

王婆说:“愚意思量要上京。我有个嫡亲妹子开春院,扁食巷西边大有名。投至那里同住下,慢思后计再经营。”

槐氏回言说:“正好,咱三人如今何不搭伴行。我俩也要东京去,一路同行有照应。”

三人彼此商定,歇息一回又登程。到了临平江口上,一齐上岸坐埃尘。邹婆未语先陪笑,眼望着鸨子开言把大姐称。

婆子说:“王大姐,咱们走旱路,几时才到?莫如雇只回脚船,又快省气力。”

王婆说:“好固然好,得花好几两银子,说定了就得先给一半,不然人家不载。咱既要搭船,先说明了,咱三人每人拿出一股,搭一只船,坐了去罢。那不是好几只呢?邹妹子,你往下走几步,招呼过来,咱们和他说。”

槐氏说:“那是自然。我还有一句话:我们身边盘费不多,老姐姐要有银子,先替我们垫上,到了京中,本利奉还。不是说大话,到了京中,见了他十八姥姥,就不愁银子使了。”

邹婆说:“我表弟手里过活至少也有三二十万银子,他有信请我好几次了,我因舍不得故土,未曾去得成。”

王婆说:“也与你带几两银子来么?”

邹婆红着脸道:“谁家没妥当人就带银子?”

说着,起身往下就走。王婆唤道:“妹子你且站住,咱们说妥了再去搭船。你们到底有多少银子?我是不能垫的。这包里中是几件旧衣,并无财物。那一夜忙乱之处,顾命还顾不过来,好东好西一些也没抓着,一股船钱我这里打算着难溱,那有许多?要有我就拿出来,搭只船,大伙儿坐了去。咱姐儿们是谁,还讲什么还不还的。”

槐氏、邹婆听得此言,一齐把嘴儿撅起。

他二人因见王婆包里重,十分亲近表交情。指望着骗他的盘费同船走,借此投亲好上京。不料王婆多老练,更比他们算法精。铁桶加箍不上当,二人那时火化水。又是饥来又是渴,又是腰酸又脚痛。邹婆重又回身坐,两个人望着王婆又念诵。诉些烦恼说些苦,凄凄慘惨泪直流。王婆更又哭得好,三个人数数落落对夸穷。一对五旬从头诉,话至伤心大放声。三人哭至热闹处,惊动了江内船中一诰封。这位夫人多慈善,正坐窗前看的明。听他们苦恼情节多惨切,不由得动了仁慈侧隐心。这夫人忙启纱窗朝外看,有语开言把话明。

那夫人因见三人凄惨之状,心中怜悯,又听他诉许多苦楚,一发不忍,遂推窗向三人问道:“你们可是仁和县逃难之人么?”

三人见问,一齐站起,哭的哭,拜的拜,才要大诉其苦,夫人说:“你们的苦处我都听见,不须再讲。无有盘费,路远难行,我这船也正要上京,后面小舱中尽可住得下你们三个,有的家常茶饭,只管吃些,等到京时,各投所亲。这个如何?”

三人听毕,倒身下拜,说了好几句感恩佩德的良心话。夫人吩咐搭跳,三人上船,重新拜了夫人,赐些茶与他们吃了。天晚,大家安歇。次日开船走路。

这日到了宝珠滩,天晚湾船。前面是曹元帅艨艟,后边是高老爷的大船,这夫人的船就湾在高公船侧。槐氏三人住在船尾,小船中吃了晚饭,无事闲坐。槐氏把邹婆拉了一把,二人一同出舱,至无人之处,槐氏向邹婆耳边说:“咱们发点财儿罢。”

婆子说:“什么?”

槐氏说:“前日那一夜五更,老王睡着了,我打开他那包袱、匣子中看了看,都是些金珠玉翠,上好的宝石,约值五六百银子。咱们如此这般,岂不到手?只是没钱打酒买东西怎好?”

邹婆喜道:“等我借钱去。只说他失了脚,这船上那是他的亲人?谁管这闲帐不成?好计好计?”

一面走至前舱,望一个仆妇借了几百铜钱,拿到岸上买些熟肉好菜,一瓶好酒,拿到舱中。

不多一时黄昏后,前后舱中点上灯。凉爽一回齐安睡,各船上吆喝罗鸣起了更。一轮明月波心照,邹婆子拿出酒肉笑盈盈。眼望着槐氏王婆呼姐妹:“今夜晚十分炎热睡不稳。我今打了一壶酒,咱姐妹且到船头饮几盅。等着凉快了再睡,免的蚊子把肉叮。”

王婆听见说吃酒,乐的两眼一眯缝。说:“妹子何苦又花钞,姐姐替你怪心疼。不能帮助到叨扰,使我心内不安稳。”

邹婆说:“几个钱的东西什么要紧?不过彼此爱喝盅。姐妹黄连水里洗洗澡,苦中闹个狗儿扑登。”

那槐氏故意也说谦逊话,王婆眼下入牢龙。三个人悄悄走到船尾上,不用灯光趁月明。肥肉熟鸡鲜美菜,热酒高斟敬大盅。二人不住把姐姐让,不知死的王婆尽着力儿吞。不多时沉沉醉,身躯歪倒眼朦胧。鼻声振耳如死狗,槐氏邹婆长笑容。慢慢与他松衣扣,上下浑身剥个精,邹婆子一面脱着一面骂:“刻薄娼妇了不成!分文不肯拿出手,一个杂边当眼睛。今朝吃我的便宜嘴,送你去住水晶宫。若干的银子拿不去,看你心疼不心疼?”

槐氏说:“合该是咱们福,老粉头一场积攒到头空。这是他花中取利阴功损,咱二人只当打个抱不平。”

他二人一面骂着忙抬起,把王婆抬至船边往下扔。咕咚一声刚下去,又听得对面船头发喊声。

原来这边就是高公的坐船。郑安宁与几个防护兵丁因天气甚热,交了二鼓,都在苍棚下打盹。那郑安宁因是在大江面上,恐有不测,时刻防备,歪在栅下,不敢实睡。起先对面船上有三个妇人月下吃酒说笑,后来见醉了一个,躺在一边,那两个妇人与他脱了衣服,抬起来,安宁只当抬进舱中去,又见他似白羊一般,甚是难看,把双睛一闭,只听扑通一声,吓的把二目一睁,见他二人把一个妇人扔在江中去了。小豪杰心中一怒,翻身爬起,一纵身躯,跳过船来,一只手抓住一个,大叫道:“有人害人!”

槐氏、邹婆吓的魂不附体,颤作一堆。惊醒了前舱的夫人,忙命院子出来观看,见安宁按着两个妇人,忙向前问,安宁道:“我主奉威远王九千岁差遣进京上本,在下奉令巡更。方才见你这边船上这两个妇人抬着一个妇人扔在江中,因此跳过船来,将他二人拿住。”

院子大惊道:“多亏将爷看见,不然我们难免一番口舌了!我们这船是从山东来的,孀居主母带着小主人上京投亲,主母一时慈悲,带他三人上京,乃是好意,不料他们作出这样事来。”

安宁问道:“你二人姓甚么名谁?既然是一同避难之人,为何扔他下水?”

邹婆说:“老身勾氏,姓邹;这一位是翰林夫人寇门槐氏,因避兵逃躲出来,上京投奔宁波侯海老爷家,是他娘家。呸!不是,不是,是他表兄家。那一个是美人街的挽鸨子,半路撞见的,搭伴同行。”

院子说:“管你那些闲帐?我问你为何把他扔在水中?”

槐氏说:“那个扔他来?是他失脚掉下去了。无仇无恨,我们为什么害他?”

安宁听了,腹内沉吟,“听他此言,这两个妇人明明是邹婆子与姑爷的庶母槐氏,何不如此如此,带他过去,禀明老爷。问清旧事,与姑爷雪恨,岂不是好?”

遂向院子说:“他二人虽非府上之人,害了人命,免不的地方官究治。总无干涉,也要耽误程途。我将他二人带到那边船上,禀了我家老爷,知会了曹元帅,只用一个谕帖,交与地方官,只管开船走路,岂不省许多罗嗦?”

院子大喜,连连致谢道:“多承将爷下顾,老朽候信便了。”

当下安宁命防护兵带着二人,搭跳回船,禀白高公。这一来,不知怎样发放二人,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徐似道·唐圭璋
  ●卷九·徐陵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徐志摩
  昨晚·戴望舒
  赠克木·戴望舒
  古诗镜卷十六·陆时雍
  卷二百六十七·陈思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卷二百二十九·曹学佺
  卷三百九十五·陈廷敬
  卷七百十一·佚名
  卷五百四十八·佚名
  闻歌述忆(近人)呜晦庐主人 着·张次溪
  程垓词作鉴赏·佚名
  跋·马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沈与求·唐圭璋

      与求字必先,德清人。元祐元年(1086)生。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知潭州、镇江府、荆湖南路、两浙西路安抚使,除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绍兴七年(1137)卒,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忠敏。有龟溪集。   浣溪沙   和郑庆袭雪中作

  • 二集卷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六古今体八十三首【庚午三】回銮即事祝厘礼化城台顶陟峥嵘迎喜一天雪驻当三日晴趂闲寻奥境蒇事返行旌佳处留余兴前诗偶静评【丙寅秋来五台回驾时有不教吟兴尽佳处每留余之句】降旨廵抚阿里

  • 卷二百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五 杜 范 夏夜云月不明有感 天色未清霁浮云翳层空朦胧玉盘质髣髴劈絮中琼宇本莹彻一髪不可容胡为受掩盖万象归冥蒙谁能召风伯扫氛有余功中天悬清光娟娟

  • 卷七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七十七李商隠【三】近体诗【二】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巳惘然【按义山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

  • 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欧阳修

    崔圆,字有裕,贝州武城人,后魏尚书左仆射亮八世孙。少孤贫,志向卓迈,喜学兵家。开元中,诏举遗逸,以钤谋对策甲科,历京兆府参军,尹萧炅荐之,迁会昌丞。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引圆为左司马,知留后。玄宗西出,次抚风,迁御史中丞、剑南节度

  • ◎礼六(吉礼)·徐天麟

    ○宗庙(杂录附)太上皇庙。(三辅黄图云,在长安西北长安故城中香室街南,鸿翔府北关辅记云,在酒池北。)孝元永光五年毁,(本纪下同)建昭五年复。竟宁元年五月毁。孝成河平元年复,世世奉祠。高庙,(三辅黄图高祖庙在长安西北故城中,汉旧仪

  • 九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四月至六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九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四月至六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五日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会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十七日题,本月十九日奉旨:王燕绪、汪镛、于

  • 三五○ 江西巡抚海成奏办理发还拣存书籍情形折·佚名

    三五○ 江西巡抚海成奏办理发还拣存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照臣于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一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日奉上谕:据杨景素奏

  •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解惠全 白银亮 译注【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秦国,从襄公

  • 十国春秋卷五十七·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十列传周仲明胡韫 虞洮周仲明未详其世系居成都以术数擅名明徳元年髙祖病且危司空赵季良召仲明问髙祖夀几何仲明曰帝合为真王食蜀中二十年既登九五于夀无益季良曰可为金滕乎曰此天数也非人力可为季良

  • 陈思谦传·宋濂

    陈思谦字景让,家世见其祖父陈..传。思谦少年时期丧父,他机警聪明好学,对事物的名称、数量、法制的始末都有详尽的研究,对邵子《皇极经世书》研究尤深。文宗天历初年问政,朝廷征集贤能,丞相高昌王亦都护推举思谦,当时他已四十

  • 卷一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八兵部十三守卫国初置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又以亲军诸卫分番守卫而改都镇抚司为留守五卫时常巡察後差官点闸其法渐密今悉载之若大明律所具者见刑部律令项下计各卫分定地方皇城四门自午门左至阙

  •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二十一·王顼龄

    吕刑集传吕侯为天子司寇穆王命训刑以诘四方史録为篇今文古文皆有○案此篇専训赎刑葢本舜典金作赎刑之语今详此书实则不然葢舜典所谓赎者官府学校之刑尔若五刑则固未尝赎也五刑之寛惟处以流鞭扑之寛方许其赎今穆王赎法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正明现境十。一因所因执二。一约其所解。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阴虽尽已灭生灭。返识循元未归寂灭。故云精妙未圆。以识未破。正在细生灭故。精妙即精

  • 卷第十六·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六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五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时有比丘。在聚落中安居竟。来向舍卫城。欲礼觐世尊。时有居士。在聚落中作福舍。施四方僧一食。此比丘来。居士见已。

  • 卷第二·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土十要卷第二 述曰。闻夫有行无教必有堕坑落堑之虞。有教无行还同说食数宝之诮。是故教即行也。行即教也。教行无乖至理乃显。故教行理三皆名为经。三经具足是为佛说。反是则波旬说。非佛说也。今禀

  • 宋名臣言行录·朱熹

    传记。凡5集。前集10卷,录太祖朝至英宗朝55人,单称《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14卷,录神宗朝至徽宗朝42人,单称《三朝名臣言行录》,南宋朱熹编。二书也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皇朝名臣言行录》、《朱子名臣言行录》等。书

  • 大迦叶本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大迦叶说制心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