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出 遗笺

【生查子】〔旦上〕日永绣工余。月满银光莹。〔小旦上〕灯火暖烘春。〔净上〕夜禁应须纵。

〔旦〕玉作芙蓉院院明。博山香度小峥嵘。〔小旦〕宝坊月皎龙灯淡紫府风微鹤焰平。小姐。灯市裏看灯去。〔旦〕乱道。〔净〕呀。乡裏人都说。儿郞种麦荷锄倦。偷闲且向城中看。小姐怎说乱道。〔旦〕这是儿郞话。女子家岂可出游街市。〔净〕这等门前去看一看。〔小旦〕门前有甚好。〔净〕好么。千门月映。九陌灯攒。行歌可听。游妓堪观。岹峣的是峯岭。靑翠的是林峦。也有骑鲸李白。也有泛渚张骞。老儿灯连连拜揖马儿灯飞走团团。还有那狮蛮滚戏。鬼判相抟。承竿走马。跃剑跳丸。数不尽繁华种种。说不出奇异般般。小姐。你道这时候呵。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去看。〔小旦〕何处闻灯不看来。〔净〕呸。未曾去看。怎说看来。〔旦顾小旦介〕不要理他。自去取卷书来。〔小旦取介〕是侯鲭录。〔旦看介〕是莺莺传。拿去换一帙来。〔小旦换介〕这是金石录。〔旦〕这到不曾翫。〔看介〕你看赵明诚与李易安。夫妻雅好文墨。收贮琴书古翫。每日煑茶共赏。可谓天伦至乐。欣羡欣羡。〔掩书叹介净〕小姐只管看书。如今心焦起来。花园裏看看梅花何如。〔旦〕有客。怎好去。〔小旦〕奴家适在奶奶处。闻说梅公子今夜那家看灯。想不在也。〔旦〕敢不眞。靑娥去打探一回来。〔净〕嗄。忙将金锁掣。报道玉人来。〔下旦起介〕不觉月又这等高了。

【一江风】〔旦〕月当空。馥馥香风度。翠袖春寒重。〔叹介小旦〕小姐。你为何攒着眉儿长叹起来。〔旦〕惹闲愁难掩双眉。〔小旦〕小姐钗儿歪了。〔旦〕我也懒整钗头凤。〔小旦〕有何心事。试说何妨。〔旦〕四幷苦难逢。四幷苦难逢。红颜多困穷。又须知世短浑如梦。

你暂且卷起帘儿。〔小旦卷介〕

【前腔】〔小旦〕起帘栊。月朗风淸夜。一刻千金重。劝娘行对景逍遥。放下愁千种。你玉食锦香丛。玉食锦香丛。荣华谁复同。又须知琐琐成何用。

〔旦〕我适来偶成一诗。可取纸笔。写与你看。〔小旦取介〕纸在此。〔旦〕这是幅锦笺。〔小旦〕敢问此笺何以锦名。〔旦〕锦城薛涛遗制也。〔小旦〕元来如此。〔旦写介念介〕林圃月华新。花香暗袭人。曲阑闲徙倚。几度自伤神。〔小旦〕佳句佳句。〔旦〕靑娥来了。且袖着。〔小旦袖介净上〕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小姐。梅公子不在。快去快去。〔旦起介〕靑娥。你先走。〔净〕我开道。芳春姐。你好扶着小姐。〔携介〕

【懒画眉】〔旦〕相携俏俏出闺中。〔净〕玉照堂去。香雪亭去。〔旦〕屈曲花岐院院通。你看暗香疎影月溶溶。〔小旦〕小姐。那派都是绿萼梅。〔旦〕几堆碧雪瑶华莹。〔小旦〕这两枝杨妃梅。〔旦〕半醉杨妃脸晕浓。

〔净〕阿姐。这叫同心梅。

【前腔】〔小旦看介〕奇花端的两心同。〔净〕这是鸳鸯梅。〔小旦〕巧学鹣鹣翅影重。〔旦〕这是照水梅。〔小旦〕低回鉴水暗矜容。〔净〕这是檀香梅。〔小旦〕檀心脉脉春偷送。行到此处呵。好一似水月孤山冷艳浓。

〔生暗上〕眼看人尽醉。却笑独为醒。小生适在邹元虚家赴宴。不意坐逢俗客。逃席而回。你看好明月。好明月。〔旦〕呀。早又有落梅了。

【前腔】〔净〕玉钿零乱笛声中。〔拂旦衣介〕轻点春衫破浅红。小姐插一枝儿。〔插介〕淡妆聊拟寿阳宫。淸标婉入罗浮梦。便铁石心肠兴自浓。

【前腔】〔生〕呀。娇音婉转隔芳丛。我且隔着花屛觑他一觑。〔拂花介〕觑处偏憎花影重。好似盈盈出水两芙蓉。临风不觉天香动。〔闯介〕顿惹春情似酒浓。

〔净〕不要来。有人在此。〔旦〕打那厢去罢。径须愁出入。不解辨西东。〔下遗笺介生〕他从屛后去了。你看香芬遶径。风韵穿花。好萦系人也。〔丑上〕只在此城中。人多不知处。小人接大爷不着。只道在那裏看灯。原来回了。如何还不睡。〔生〕你听我道。

【前腔】〔生〕偶从月下畅幽衷。何意僊姝蓦地逢。〔丑〕有些意儿么。〔生〕芳屛似隔九疑峯。〔丑〕几时去了。〔生〕霎时断却阳台梦。只落得香径空迷夕雾浓。

〔丑〕生得何如。留他看一看到好。

〔生〕腰如细柳脸如莲。

艳粉红脂映宝钿。

〔丑〕尽道满城无国色。

不知朱户锁婵娟。

猜你喜欢
  卷七百四十七·彭定求
  第二折·郑廷玉
  丁集第八·钱谦益
  卷四·黄希
  卷十四·陈耀文
  初集目录三·乾隆
  卷九·韩淲
  卷八十五·曹学佺
  提要·邓忠臣
  卷三百七十二·陈廷敬
  卷七十五·佚名
  卷八十五·徐倬
  卷四十五·徐倬
  25、喜聚·蒲松龄
  陆淞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南柯记目录·汤显祖

    第一齣 提世第二齣 侠槪第三齣 树国第四齣 禅请第五齣 宫训第六齣 谩遣第七齣 偶见第八齣 情著第九齣 决壻第十齣 就徵第十一齣 引谒第十二齣 贰馆第十三齣 尙主第十四齣 伏戎第十五齣 侍猎第十六齣 

  • 大帅·徐志摩

    (战歌之一)(见日报,前敌战士,随死随掩,间有未死者,即被活埋。)“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 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 就在前边儿挖一个大坑, 拿瘪了的弟兄往里掷, 掷满了给平上土, 给它一个大糊涂, 也不用给做记认, 管他是姓贾

  • 大人赋译文注释·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被拜为孝文园令,见皇上“好仙道”,于是就上奏了《大人赋》,这篇赋是:世间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布万里啊,却只能短促停留。可怜人世窘迫艰难啊,何不轻飞去远游。跨上素霓般绛色旗啊,驾着云气向上浮。

  • 卷六·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六晋 常璩 撰刘先主志先主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中山靖王胜後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因家焉祖父雄察孝廉为东郡范令父弘早亡 先主幼孤其母贩履织席自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

  • 卷之四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书鲍忠壮公轶事·赵增禹

    同治九年庚午冬,世父寅臣公,方为尚书主事,假满入都。季父冬森太守是年领乡荐,以计偕携余同行,舟泊夔门,谒鲍忠壮公于里第。时爵府初落成,余与从兄培芝孝廉,年甫六七龄,入谒爵夫人。长公子鹤年,长余昆季数岁,相与上下游观,台池清丽

  • 平定金川方略目録·来保

    纪事本末类卷一乾隆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卷二乾隆十二年四月初四日至六月十七日卷三乾隆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至九月三十日卷四乾隆十二年十月初四日至十二月十九日巻五乾隆十三年正月初十日至三月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二·佚名

    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咪唎■〈口坚〉条款四月初一日十六日五月十八日俄夷和约咪夷约和二十三日夷和约六月初九日十二月十八日咸丰九年三月

  • 李叔同年谱(9)·李叔同

    十月底,普济寺兴建法堂寺,公推弘一大师为“名誉主席”。十一月,告别普济寺,先由普济山中至永春桃源殿,再乘船赴南安洪梅灵应寺,路上由传贯等法师随侍。是月,十六日,南安晋江各县立小学校长潘北山、林高怀等前往灵应寺请偈,并

  • 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周作人

    十一,胡适之 今天听说胡适之于二月二十四日在台湾去世了,这样便成为我的感旧录里的材料,因为这感旧录中是照例不收生存的人的,他的一生的言行,到今日盖棺论定,自然会有结论出来,我这里只想就个人间的交涉记述一二,作为谈话的

  • 卷十二·孙奇逢

    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章奸人欲见圣人亦只得寻箇题目故未见时与相遇时皆窃礼以爲辞夫子第因物付物就题还题而已亦何容著意于其间哉有道之言婉而正此圣人待小人之道 或曰拜阳货亦是不终絶他要他爲善大概小人多于君子若以

  • 心术上第三十六·管仲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道,不远而难极

  • 卷七·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七 明 姚舜牧 撰 小雅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飨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

  • 诸漏尽品第十九·佚名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皆尽诸漏以无漏心而修解脱。以智慧度已证神通而尊其行。生死已断建立梵行。所作已办知名色源。如来於彼以无漏慧。清净无垢鲜洁显曜。蠲除一切诸所止处罣碍之蔽。诸声闻众诸漏所尽。而有限碍

  • 佛说意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有异比丘。独坐房中意作是念。以何故世间牵。以何故受于苦。以何故生已。生已入随从。于是彼比丘从下晡起。起已往诣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

  • 阿毗昙心论经序·佚名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不须解释。所以者何。古昔论师已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不须释。答曰。不然应须解释。所以者何。古昔论师虽释阿毗昙心太广太略。彼未学者迷惑烦劳无由能取。我今离于广略。但

  • 赞观世音菩萨颂·佚名

    唐天后代佛授记寺翻经沙门慧智奉 制译  菩萨号为观世音  神通无碍难可量  摇山竭海震大地  悲愍众生同一体  记忆名号福不虚  是故常应称念彼  我今至诚念彼德  以是敬心而赞叹  菩萨智慧深如海 

  • 成具光明定意经·佚名

    一卷,后汉支曜译,贵姓子善明,问佛:佛之妙德由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当净行百三十五事。佛在迦维罗卫国。敕阿难集一切众,有贵姓子善明,与同辈五百人见佛,发心。请佛。佛受其请。次问佛之妙德,从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