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一出 冥感

【满江红】〔小旦扮鬼魂上〕绛树摧残同木槿。余芬未冺。向偷香深处。当垆旧径。月下空归环佩冷。星前暗泣铅华褪。蜡烛成灰泪尙零。千秋恨。

〔忆王孙〕手披荒草看孤坟。怀旧长沙哭楚云。不见当时劝酒人。泪沾巾。两地各伤无限神。奴家阎婆息。自遭狂且毒手。已从鬼箓潜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尙在。哎。张三郞。张三郞。你此后祇就画图。识春风之面。我今日且携环佩。归月下之魂。不免乘黄昏人静。到他那裏走一遭则个。

【梁州序】马嵬埋玉。珠楼堕粉。玉镜鸾空月影。莫愁敛恨。枉称南国佳人。便医经獭髓。弦觅鸾胶。怎济得鄂被炉烟冷。可怜那人去章台也一片尘。铜雀凄凉起暮云。看碧落箫声隐。色丝谁续恹恹命。花不醉下泉人。

早已到张三郞门首了。你看门儿紧闭在此。不免唤醒了他。慢慢的进去则个。〔唤介〕张三郞。张三郞。〔净应上〕遥怜北窗月。罗绮自相亲。半夜三更。是那一个叫我。〔小旦〕三郞。是奴家。〔净〕古怪。是个女人家的声音。怎么此时来到这裏。把我相唤。〔小旦〕三郞。你怎么不开门。〔净〕你是那一个。

【渔灯儿】莫不是向坐怀柳下潜身。莫不是过男子户外停轮。莫不是携红拂越府私奔。莫不是仙从少室访孝廉封陟飞尘。

〔小旦〕三郞。奴家的声音难道就听不出了。〔净作疑介〕小生实是听不出。

【锦渔灯】〔小旦〕我是那怀扼臂薛昭临赠。我是那去辽阳丁令还灵。〔净惊介〕你这等说。是个鬼魅。敢是还魂转来的。〔小旦〕我未能勾鹦鹉重逢环玉痕。暂临风携将金盌出风尘。

〔净惊介〕哦。我记得出了。你敢是阎婆息。〔小旦〕奴家便是。〔进净见小旦惊避介净〕阿呀。小娘子。自古说得好。寃有头。债有主。你该寻宋江。怎么到来寻我哩。你你你只该

【锦上花】向严武索命频。怎么到恨王魁负桂英。好似妖蛟夜舞欲欺人。〔小旦〕奴家今夜不为讨命而来。〔净〕这等这等我不曾招屈子楚些吟。不曾学崔护视殓殷。因甚么画图魂返牡丹亭。隐现毕方形。

〔小旦笑逼净净远介小旦〕三郞。不消骇怕得。

【锦中拍】你只道那重泉路阴。把幽魄沈沦。那裏晓得鸳鸯性打熬未瞑。花柳情摧颓犹剩。恰好的向夜台潜转一灵。似云华魂还长寝。似倩女魂离鬼门。须信道紫玉多情。英台含恨。因此背鱼灯涉巫岭。

〔净近小旦介小旦〕三郞。你看我的容颜。比往常何如。〔净看笑介〕一些儿不改。

【锦后拍】觑着伊俏庞儿宛如生。娇吐依然旧莺声。打动了我往时逸兴。我往时逸兴。银蜡下鸾交凤滚。向纱窗中重拥麝兰衾。彷佛听鼔瑟湘灵隐隐。眞个春蚕丝到死浑未尽。

〔净〕娘子。还记得生前的行径么。〔小旦〕奴家怎么不记得。我想当时呵。

【骂玉郞带上小楼】小立春风倚画屛。好似萍无蒂柏有心。珊瑚鞭指塡衡门。乞香茗。我因此卖眼传情。慕虹霓盟心。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愁蝶昏。致蜂愁蝶昏。痛杀那牵丝脱纴。只落得捣床搥枕。我方纔扬李寻桃。纔扬李寻桃。便香销粉褪。玉碎珠沈。叹浣沙溪鹦鹉州共夜壑阴阴。今日裏羡梁山鸳鸯冢并。

〔净〕正是。我如今思量起来呵。你

【前腔】李代桃僵翻误身。恨他翻为雨覆作云。可怜红粉付靑萍。泪沾巾。好一似膏火生心。苦时时自焚。苦时时自焚。正捱剩枕残衾。値飞琼降临。値飞琼降临。骤道是山魈现影。又道是鹍弦泄恨。把一个震耳惊眸。把一个震耳惊眸。博得个荡情怡性。动魄飞魂。看赴高唐向阳台雨渥云深。又何异那些时鹣鹣影并。

〔小旦〕三郞。奴家看起来。我旣舍不得你。你又活不得我。不如我与你结一个鸳鸯冢。完了两人的夙愿罢。〔净惊介〕这个怎么使得。〔小旦〕我也顾不得。只是扯了你同去便是。〔小旦扯净净挣不脱介〕

【尾声】〔小旦〕何须鵩鸟来相窘。效于飞双双入冥。我纔得九地含矑鸳冢安然寝。

猜你喜欢
  卷五百四十一·彭定求
  卷四百六十七·彭定求
  华清淑·唐圭璋
  则禅师·唐圭璋
  后记·唐圭璋
  论须识字第十二·王骥德
  巻五·黄昇
  三集卷五十六·乾隆
  卷422 ·佚名
  卷220 ·佚名
  卷六十九·陈元龙
  卷一百八十一·陈廷敬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追昔游集巻上·李绅
  雍熈乐府卷十三·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元秀·唐圭璋

      元秀,宋孝宗时人。据词中“于今五十有三年”云云。   水调歌头   富贵不难致,名节几人全。渡江龙化,于今五十有三年。历数中兴诸老,谁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弥坚。吾道方中否,一柱独擎天。   江南北,湘左右,惠宣敷。见

  • 卷二百八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橘潭诗稿何应龙字子翔钱唐人嘉泰间进士曽知汉州橘潭诗稿一卷俱七言絶句春寒博山熏尽鹧鸪斑罗帯同心不忍看莫近栏干听花雨楼高无处着春寒客怀客怀处

  • 清苑斋集补钞·管庭芬

    清苑斋集补钞赵师秀和陈水云湖庄韵粼粼水增波,叠叠云弄影。昔夸春径研,今爱秋塘静。芳筵集宾彦,清宴除艳靓。时当新雨馀,苍翠献林岭。既忻冲抱舒,复快远目骋。聊嘉钟鼎人,而迺眷箕颍。深营察高趣,雅咏发沈景。独使和者难,一夕

  • 卷四·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四明 文徴明 撰太史诗集七言古诗题友壻王世宝钩勒竹湘竿泪歇斑不留缟衣玉立清而虬萧萧寒月照空影冉冉白云生素秋谁家美人夸雪面中庭摇佩清霜愁飞来白鳯何所有玉宇瑟瑟风飕飕古来画竹谁最优

  • 卷十三 開寶五年(壬申,972)·李焘

      起太祖開寶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乙未,詔罷荊襄道歲貢魚腊。   丁酉,禁民鑄鐵為佛像、浮屠及人物之無用者,上慮愚民多毀農器以徼福,故禁之。   己亥,詔自今沿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準舊制種蓻桑棗外

  • 第七十回 陆敬舆斥奸忤旨 韩全义掩败为功·蔡东藩

      却说李泌自陈衰老,上表辞职,德宗不肯照准,泌又入朝面请,乞更除授一相。德宗道:“朕亦知卿劳苦,但恨未得贤能,为卿代劳。”泌即说道:“天下不患无才,但教陛下留意牧卜,自庆得人。”德宗道:“卢杞忠清强介,人多说他奸邪,朕至今

  • 衡阳献王陈昌传·姚思廉

    衡陽献王陈昌字敬业,为高祖第六子。梁太清末年,高祖南征李贲,命陈昌和宣后随沈恪回吴兴。高祖东讨侯景时,陈昌与宣后、世祖都被侯景囚禁。侯景之乱平定后,拜官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时年十六岁。陈昌容貌伟岸俊美,神态清秀,性

  • 杨皇后传·令狐德棻

    宣帝杨皇后名丽华,是隋文帝长女。宣帝在东宫为太子时,高祖为宣帝娶皇后为皇太子妃。宣政元年(578)闰六月,立为皇后。帝其后自称天元皇帝,称皇后为天元皇后。不久又立天皇后及左右皇后,与杨皇后并为四皇后。二年,皇后与其他

  •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钱穆

    由春秋到战国的一段巨变中,最要的,是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一、春秋时代之贵族学上古学术,其详难言。据春秋而言,学术尚为贵族阶级所特有。贵族封建,立基于宗法。国家即是家族之扩大。宗庙里祭祀辈分之亲疏,规定贵族间地位之

  • 一气·胡宏

      一气大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消物尽,旧迹亡灭,是所以为鸿荒之世欤?气复而滋,万物生化,日以益众,不有以道之则乱,不有以齐之则争。敦伦理,所以道之也。饬封井,所以齐之也。封井不先定,则伦理不可得而敦。尧为天子,忧之

  • 卷一百·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經部,禮類,通禮

  • 大方广师子吼经·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比丘众九十百千俱胝及无量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佛告胜积菩萨。北方去此六十恒河沙佛土。俱胝那由他百千微尘等刹。有世界名曰欢乐。佛号法

  • 卷第十六·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六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诈伪部第二十四(此有六缘)堕慢部第二十五  &middot;述意缘  &middot;诈亲缘  &middot;诈毒缘  &middot;诈贵缘  &middot;诈怖缘  &middot;诈畜缘述意缘第一夫至道无隔

  • 渔墅类稿·陈元晋

    宋代诗文别集。8卷。陈元晋著。全书以政论文为主。《四库全书总目》称:“元晋嗜学好义,为德于乡人者甚多,历官所至,俱著政绩。今观集中,如《乞差甲首科札子》,极论当时赋役之弊。其于南宋废弛聚讼之象,指陈痛切,可谓

  • 屐痕处处·郁达夫

    郁达夫著。上海现代书局1934年6月出版。为作者移居杭州前后写作的一组游记散文,共11篇,并《自序》及附录各1篇。集内文章均为记述游览浙东、浙西、皖东等地名胜所作,重在描摹自然景色,多能见其神采。如《杭江小历纪程

  • 陶庐杂录·法式善

    也称《陶庐杂咏》,六卷。清法式善撰。此书为读书笔记,不分门类。记述明、清两代典章制度、社会经济情况、图书目录和文献资料等。前四卷主要记述明清政治、经济情况,并考证掌故和文献。对清代前期人口、财赋、户部库藏银

  •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佛为金刚手菩萨,说易成无损之咒。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三善勇

  • 无量寿经义疏·慧远

    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慧远撰。又称无量寿经疏、大无量寿经疏、大经义疏、净影大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之注释书。于文前举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无量寿经为菩萨藏顿教所摄;次释经名,分科经文,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