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出

(末扮承局上白)仓忙终日为官差,此去如何敢打涯。太尉今成缚虎计,林冲难免目前灾,小人是个新来的承局。今日高太尉差我去诓林冲,将带宝剑来看,欲害他性命。兀的来到林冲门首,我索叫他一声。林武师在家否?(生上唱)

【帝台春引】丹心耿烈,平生未曾屈节。苦遭逢,多妖孽,掩滞人中豪杰。壮志空怀臣子恨,惟酌酒高歌弹铗。看桃李争妍,风中随开随卸。

(白)擐甲持戈趁早朝,归来门巷甚寂寥。昨宵北斗龙光现,知是匣中剑气高。呀,府中承局呼唤,不知为何?(末白)武师拜揖。如今圣上要造宝剑十口,着落太尉老爹监造。闻武师有宝剑一口,带去作个比样。恐武师不放心,就请带剑同去,取了样子就拿回来。太尉在堂久等。(生白)请承局先行,我带剑自去。(末下)(生白)娘子将我宝剑过来。(旦上唱)

【夜行船引】晓起窗前照鸾影,乐北堂亲享遐龄。小院清幽,重门寂静,更喜一家吉庆。

(白)官人,你要宝剑往那裏去?(生白)朝廷欲造宝剑十口,高太尉要我这剑做个比样。我若不去,又恐他在驾前过舌,要将剑去,人言:「宝器玩物,不可示於权豪,古剑名琴,常要藏之柜椟。」尤物生灾,古人大戒。(旦白)官人,本管索取,如何敢违!(生白)高俅久慕此剑,恐有去路,无回路。(唱)

【三学仕】则为你气吐是虹冲斗宫,指望着剪恶除凶。不争落在奸人手,费我十年磨鍊功。(合)假若特来君见宠,鼓波涛,欲化龙。

(白)娘子不知,此剑非别物可比,高祖传留到今,如我之手足一般。数十年南征北战,何曾离他一时。(唱)

【前腔】曾与吾皇颇效忠,二十年相伴英雄。苏秦未遇酬高价,韩信将来立汉功。(合前)

(旦白)此剑是身外之物,直甚麽?岂不闻识时务者为俊杰。官人当以身家为念,休将微物爱惜。(唱)

【前腔】鸟鹊伤弓见曲木惊,你要早见惺惺。他当朝见掌阿衡柄,钳口无言最是能。(合)假若时来逢顺境,美声名,海内称。(白)他势如烈焰,愿勿唐突。老母在堂,望官人自保。(唱)

【前腔】白发萱亲当暮景,你休要重物轻生。(白)我想古人也重此剑,也轻此剑。(生白)不知是那几个古人?说来我听。(旦唱)伍员笑解酬渔父,季札高悬重友生。(合前)

(旦白)官人此去,小心在意。(生白)娘子不必嘱付,我自有道理。(旦下)(生白)贤契还在此等我。(末白)太尉严命,只得在此伺候。(生、末同行)此间是殿师府前。(生白)还不见老爹?(末白)老爹有令,在政事堂坐裏。(生白)政事堂还不见老爹?(末白)政事堂老爹不在,想是退在宴宾堂了。(生白)宴宾堂还不见老爹?(末白)宴宾堂老爹不在,想是坐在白虎堂上。我与你进去。(生惊白)呀,此间是白虎节堂,朝廷有旨,擅入者斩,莫不是承局啜赚我?(老外上唱)

【满庭芳引】玉带金鱼,轻裘肥马,恩荣幸托皇家。权倾京国,大纛共高牙。堪笑前朝宰相,当时不兢奢华。虽是月宫有路,能几个泛浮槎。

(白)独秉当朝宰相权,金瓯名字不须看。两班多少文和武,难得君王有笑颜。那丹墀下是甚麽人?(净白)老爹问是甚麽人?(生跪白)小官是本衙门禁军教师林冲。(外白)叫他上来。你来此做甚麽?(生白)老爹令小官带宝剑来作个比样。(外白)左右拿上剑来我看。(外接剑笑)好林冲,你敢持刃擅入节堂。我恼着你甚麽来?特地来行刺。(生白)老爹使承局唤林冲带宝剑来作比样,小官怎敢违令?(外喝白)你岂不知此处是朝廷议军国事的去处,凡有军民人等,有事只许在公堂参见。你敢故违圣旨,犹自饶舌。叫左右,拿下去绑了!。(众拿生介)禀老爹,绑起了。(外白)送军司打着问他:身带宝剑,擅入白虎节堂,刺杀上官。具招缴报。(生白)老爹将就。(外喝唱)

【甘州八犯】说不的平生气节,休论那盖世豪杰。你军门擅入心无怯,要学那专诸刺客,蹈袭着豫让前辙。冤家路儿窄,合当漏泄,在谁行巧语周折。(生唱)

【前胳]相公令从来密切,念林冲敢费唇舌?军门谁敢轻来谒,自恨咱一时补拙,平白裏赚入虎窟熊穴。

(生起身介)俺本是豪杰,又何须惧怯。我知道了!怪陈情要将你恨雪。

擅入封堂敢自欺,苍天应不负男儿。

常将两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猜你喜欢
  卷六百五十六·彭定求
  卷四百三十一·彭定求
  徐叔至·唐圭璋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姜夔
  ◆筠溪老衲圆至(筠溪牧潜集)·顾嗣立
  胡祗遹·隋树森
  序·查为仁
  卷一百二·王奕清
  兰臯集序·吴锡畴
  卷十一·高棅
  卷六十二·陈元龙
  卷七百八十六·佚名
  御选明诗卷四·康熙
  3.杨炯:从军行·施蜇存
  卷十·黎民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深夜的泪·闻一多

    生波停了掀簸;深夜啊!——深默的寒潭!澈虚的古镜!行人啊!回转头来,照照你的颜容罢!啊!这般憔悴……轻柔的泪,温热的泪,洗得净这仆仆的征尘?无端地一滴滴流到唇边,想是要你尝尝他的滋味;这便是生活的滋味!枕儿啊!紧紧地贴着!请你也尝尝

  • 卷十一·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一 高帝【姓刘氏讳邦字季】 大风歌【一名三侯之章】 【汉书曰高帝既定天下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 洪适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洪适(1117-1184)字景伯,号盘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长子。与弟遵、迈世号“三洪”。 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宏词科,除秘书省正字,出通判台州。其父自金归后忤秦桧,安置英州,适亦被罢。二十八年,起知荆门军,改知徽州。

  • 列传第六十二·刘昫

    ○李暠 族弟齐物 齐物子复 暠族弟若水 李麟 李国贞 子锜 李峘 弟峄 岘 李巨 子则之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平闽纪卷之五·杨捷

    三韩杨捷元凯着咨文军机亟宜等事咨两院各镇紧急军机咨福宁镇为禀报事咨福宁镇为密商事咨督院会剿贼寇事咨左镇为具报事咨兴化镇详察探报咨兴化镇详明请示咨抚军禀报事咨左镇请调营兵咨两院咨会事咨两院恳请拨兵咨两院

  • 列传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一百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李公遂。○李公遂益州人 部典书行俭之孙。 以监察* {纠}正擢魁科授典仪注簿累迁典校副令。 忠穆朝历知申事监察大夫。 有金用谦者性暴戾因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三·李之芳

    恭报招抚情形疏(康熙十四年一月) 龙游兰谿寿昌报捷疏 请开复出征将弁住俸疏 湖协改设守兵疏 衢属黄坛口捷功疏(康熙十四年二月) 题补督标前后二营参将守备疏 题补黄温平三镇游击守备疏 请录用投诚随征各官疏 请赈难民疏 &

  • 卷十九贼盗律·窦仪

    【八门】律条十七并疏格敕条八起请条三盗大祀神御物盗宝印乘舆服御物制书官文书盗门符兵符门钥兵器盗毁天尊佛像发冢盗园陵内草木盗官私马牛杀割牛鼻斫牛脚盗不计赃而立罪名者强盗窃盗监主自盗故烧人舍屋因盗财物恐喝

  • 第七章 29·辜鸿铭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辜讲孔子随后继续说:“道德生活是某种遥不可及或困难重重的事情吗?如果有人仅仅希望过上道德生活,那么现在,他的生活就会变成道德生活。”

  • 四教义卷第十一·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门。二空门。三空有门。四非空非

  • 卷第十·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十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五世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法嗣 益州大隋法真禅师(凡十二) 示众云。夫上代诸德。莫非求实。不自瞒昧。岂比飞蛾赴火。自伤自坏。他明白了。彼生死轮回枸障不得

  •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七·希叟绍昙

    题为叔向题坐禅虾蟇 (下有白莲)一从识得性分明。懒作春池鼓吹声。闲把六根门锁断。白莲香散水风清。题直夫牛图三三五五戏平芜。踏裂春风百草枯。莫写沩山僧某甲。恐人误作祖师图。题老融猿 (枝上坐。举手扪果)危坐

  • 梭罗日记·梭罗

    本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更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夜流转的顺序编排,择取了梭罗日记手稿中的精华篇章。这是梭罗于19世纪40和50年代栖居在康科德瓦尔登湖畔,日常交游远足,观察大自然的风物、景致、节候变换的心得,不仅包括了

  •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佚名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是道家符录类典籍,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著录“三部符篆四卷”,疑即此书。今《道藏》本三卷,收入洞神部神符类。书中所载神符,大多出於宋以前。本书集各种神符七百四十

  •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佚名

    《茅山志》卷9著录《上清回车毕道箓》,当与此法有关。此法当出自宋元间。述以符咒印驱鬼、治病、勘灶诸法。

  • 呻吟语·佚名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撰者及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此书虽然没有作者题名,但在书后有一跋语,介绍了此书成书的大概情况,对我们了解此书颇有参考价值。据跋语所称:此书是由作者和其父共同编辑而成。作者的父亲曾随宋二帝等

  •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共说十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