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折

(正末扮急脚上,开)小人姓李名能,□州人氏。生前时曾跟磁州崔相公,相公死之后为神,封为府君,取小人做个急脚鬼。今日蒙神旨,差送孝子张屠孩儿还家。我相公的圣佑与做勾当的灵报。(诗曰)守分休贪不义财,命中合有自然来。若将巧计干求得,人不为仇天降灾。

【中吕】【粉蝶儿】富和贫天地安排,使心计放钱举债,恼神灵天祸生灾。那一个是人上人,他则待利上取利,全不想其中毒害。便休题苦尽甘来,利名场有成有败。

【醉春风】他则待人满眼本钱宽,全不想得临头天地窄,明晃晃刀山一齐排,无一个改,改。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把神灵抛在九霄云外。

(末云)奉炳灵公旨,送孝子张屠儿离了神州。

【迎仙客】出神州十字街,下东岳摄魂台,奉圣帝速风早到来。积善的遇着祯祥,作恶的生下患害。哭的那厮急煎煎抹泪揉腮。张屠笑吟吟,醉里乾坤大。

(外旦上,开)老身是王员外的母亲,有孩儿。吾儿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去大安神州做一遭买卖。有人来说,不见孙子神珠玉颗。我想王员外买卖上多有不合神道,折我这孙子。好去张婆婆问个信去。(下)

【石榴花】我这里入深村过长街,齐临临踏芳径步苍苔,见老娘娘低首泪盈腮。莫不是张屠的奶?说不沙鬓发斑白。元来是济贫拔富王员外,上东岳灭罪消灾。据着他心平心善心宽大,何须你烧香火醮钱财。

【斗鹌鹑】贪财的本性难移,作恶的山河易改。这小的死卫生福,逢着善战。你孩儿掘着丧门遇着太岁逢着吊客,娘莫怪责。这孩儿牙落重生,你孩儿石沉大海。

(外旦云)张婆婆,这个孩儿,是这哥哥送来?(张婆云)正是。(迎接科)

【上小楼】见个婆老人他那龙钟老态,恰便似这般殷勤接待。你孩儿吃的醉眼横斜,醉墨淋漓,倒在长街。这个小婴孩,我送来,你全家宁奈,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幺篇】一来是神明鉴戒,二来是天公眷爱。你孩儿为报娘恩,感动神灵,为母伤怀。你家私日日增,岁岁长,无灾无害,你一家儿否极生泰。

(外旦云)哥,你与张屠几年朋友?

【满庭芳】俺两个深交数载,你张屠吃的前合后偃,东倒四歪。我惯曾出外偏怜客,违不过昆仲情怀。你孩儿便似病海中救出你母灾,我便是火坑中救出你儿来。他那里两手忙加额,我担着天来大利害,元来是天地巧安排。

【普天乐】问从初,添惊怪,他道我头似土块,身似泥胎。支更在金殿中,听在这事在衙门外。牌面上书神字催香赛,拂西风满面尘埃。也不是张千李牌,也不跟州官县宰,这一场恰便似鬼使神差。

【快活三】三门外大会垓,两廊下闹埃埃。非干运拙共财哀,则为他造恶弥天大。

【朝天子】你那厮最歹,直恁爱财,恰待快阎王怪。你那厮损人安己惹下祸灾,(云)说与你王员外。再休放来生债。啼哭的摘胆剜心,伤情无奈,他道除死无大灾。炳灵公圣裁,小龙王性乖,无半时摔破了你天灵盖。

【耍孩儿】你孩儿孝廉仁义阴功大,一炷香名扬四海。忠心报母世间希,美名儿动省惊台。孝顺名标入千秋万古忠良传,与媳妇儿立一面九烈三贞贤孝牌。孝名儿人都爱,姓王的祸因恶积,姓张的福已成胎。

【二煞】张家则待要称千秋万古名,王家则待要利增百倍财,见如今鬼神嫌街坊怪。王家是非海内忧愁深,张家安乐窝中且快哉。到二母直拜,张婆婆道与张屠,少饮无名之酒,王婆婆说与王员外,再休贪不义之财。

(小旦寻孩儿科)(末云)娘娘,那里有个神灵,在生时是包待制,死后为神,速报司是也。

【煞】那爷爷曾抚的社稷安,补圆天地窄。穿一领紫罗袍,手秉着白象简,腰系着黄金带。那爷爷睁双怪眼乌云黑,两鬓银丝雪练白。那爷爷威风整神通大,断阴司能驱鬼使,判南衙不爱民财。

【尾声】由你香焚满斗香,财排万斗财,归家还舍沿离寨,这早晚十谒朱门九不开。一负人烟大,止不过前山后岭,休猜做大院深宅。

(末云)张婆婆,我留下这包袱。上面有个字,交张屠看,他须认我名字。

【煞尾】要寻处无处寻,见来时难见来。你道收藏幼子无妨碍,恰便似拾得孩儿落得摔。

猜你喜欢
  程霁岩·唐圭璋
  逸文·皎然
  第三十出 媲美·李渔
  ●全史宫词卷十六 宋·史梦兰
  楔子·石子章
  楔子·郑光祖
  八月的忧愁·林徽因
  易孺·龙榆生
  卷十·王琦
  提要·邵浩
  卷三十四·郭元釪
  卷二·陈元龙
  卷七百五十八·佚名
  怨得·徐志摩
  无弦琴谱·仇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东甫·唐圭璋

      阳春白雪卷六有谭宣子摸鱼儿“怀云崖陈乘车东甫时游湘潭”词。乐雷发雪矶丛稿有“陈东甫酒间举作归心只有杜鹃知之句犹未成篇因为续之”“赠别陈东甫呈尚书钟公”二诗   词综补遗据谭宣子词,以陈云厓、陈东甫为

  • 卷二百四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三 陈旅 次韵陈景思见寄 用世已无伎高人方据梧词林忝供奉客舍候徵呼拓落需微禄骞腾失壮图为文下枚孺力穑後孙愉春草生湖曲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八·杨仲良

      神宗皇帝   详定郊庙礼文上   元丰元年正月戊午,判太常寺陈襄、集贤校理黄履、李清臣、王存、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杨完、何洵直、孙谔充检讨官。先是,手诏:『讲求郊庙奉祀礼文讹舛,宜令太常寺置局,仍差定礼官数员,及许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天启六年十一月庚午朔○吏部拟调工部主事王则古于兵兵部 上传王则古先年曾经考察又系高攀龙赵南星死党何得金□赞营调部著削籍为民当差仍追夺诰命○升太仆寺少卿陈九畴为太常寺卿○升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曹文衡为狭西

  • 卷之四百七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冬十月。己亥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戊辰皆如之。  ○谕内阁、马安良所部各营。现有三营。业经来陕。加恩着赏给米一百五十石。由前路粮台发给。该军仍遵

  • 金佗续编卷二十六·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六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十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二初发兵时先有戒约崔曾吴全一军人船止令在岳州艑山湘江口及洞庭湖口牌口等处捎泊听候上流逼逐贼船下来即拦截掩杀辄不得过石牌一步其奈

  • 十国春秋目录·吴任臣

    卷一吴一太祖世家卷二吴二烈祖世家高祖世家卷三吴三睿帝本纪卷四吴四【列传】太祖太妃史氏 夫人朱氏太后王氏 睿帝让皇后王氏太祖子临川王蒙新安王浔德化王澈 高祖子南阳王玢睿帝子太子琏 江夏王璘宜春王璆【从子

  • 李崇矩传·脱脱

    李崇矩字守则,是潞州上党人。年幼时孤贫,有善行,被乡里人所推服。汉祖在晋阳起兵,驻扎在上党,史弘肇当时任先锋都校,听说崇矩的名声,召来任为亲吏,乾..初年,史弘肇总领禁兵兼任京城巡检,常常残杀军民,身边的部属害怕,慢慢都离开了

  • 中俄密约·佚名

    一八九六年六月三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俄历一八九六年五月二十二日,莫斯科。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是以大清国大皇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十年八月初三日两江总督署理云贵广西总督印务【臣】高其倬谨 奏为奏 闻事窃查刀兴国等悖叛及元江四里

  •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七·高晋

    目录奏议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七奏议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四日大学士管两江縂督髙晋等奏言窃惟地临吴越分星稍逺尧封迹界江淮行水每烦禹画遡昔圣祖翠华六度徧咨谋而共予安恬蒙皇上法驾频临勤旰宵而普资乐利元辰元日随春

  • 卷二十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十八夏官司马第四之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正义贾氏公彦曰郑目录云象夏所立之官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掌邦政以正天下故曰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八九)秽品比丘请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夏坐。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比丘请诸比丘。诸尊。语我.教我.诃我。莫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八·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河天品第五十九尔时有女人字恒伽提婆,在众中坐。是女人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手白佛言:&ldquo;世尊!我当行六波罗蜜,取净佛国土。如佛般若波罗蜜中所说,我尽当行。&rdquo;是时女人以金银华及水

  • 楞伽师资记·净觉

    唐 净觉集楞伽师资记两目中。各出一五色光舍利。将知大师成道已久也。大唐中宗孝□□帝景龙二年。敕召入西京。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众归依。一心承事。两京来往参觐。向有余年。所呈心地。寻已决了。祖忍大师授

  • 摄大乘论疏卷第七·佚名

    事善知识即是生行解力。□□□□□云已入决定信乐□□□□正思惟力亦名加行力。由无量宿世所习因力故。得承事诸佛为修道□□缘。由值佛闻法生正思惟起决定信乐。得此所信之法精进勤修即是加行。信乐位乃通。今所正成

  • 叙·江味农

    蒋叙金刚经讲义,为江味农居士之遗著。此著在居士生前,既因病魔时扰,未克写定。殁后,又因种种障碍,几至佚失。是岂无上甚深之秘机,未可轻易宣露,抑众生福薄,未能仰契大法耶。否则何以魔障重重,若是之甚也。余与居士缔交二十余年

  • 范文正奏议·范仲淹

    《范文正奏议》·二卷,范仲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