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八九)秽品比丘请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夏坐。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比丘请诸比丘。诸尊。语我.教我.诃我。莫难于我。所以者何。诸贤。或有一人戾语。成就戾语法。成就戾语法故。令诸梵行者不语彼。不教.不诃而难彼人。诸贤。何者戾语法。若有成就戾语法者。诸梵行者不语彼。不教.不诃而难彼人。诸贤。或有一人恶欲.念欲。诸贤。若有人恶欲.念欲者。是谓戾语法。如是染行染.不语结住。欺诳谀谄。悭贪嫉妒。无惭无愧。嗔弊恶意。嗔恚语言。诃比丘诃。诃比丘轻慢。诃比丘发露。更互相避而说外事。不语.嗔恚.憎嫉炽盛。恶朋友.恶伴侣。无恩.不知恩。诸贤。若有人无恩.不知恩者。是谓戾语法。诸贤。是谓诸戾语法。若有成就戾语法者。诸梵行者不语彼。不教.不诃而难彼人。诸贤。比丘者。当自思量。

诸贤。若有人恶欲.念欲者。我不爱彼。若我恶欲.念欲者。彼亦不爱我。比丘如是观。不行恶欲.不念欲者。当学如是。如是染行染.不语结住。欺诳谀谄。悭贪嫉妒。无惭无愧。嗔弊恶意。嗔嗔语言。诃比丘。诃比丘轻慢。诃比丘发露。更互相避而说外事。不语.嗔恚.憎嫉炽盛。恶朋友.恶伴侣。无恩.不知恩。诸贤。若有人无恩.不知恩者。我不爱彼。若我无恩.不知恩者。彼亦不爱我。比丘如是观。不行无恩.不知恩者。当学如是。

诸贤。若比丘不请诸比丘。诸尊。语我.教我.诃我。莫难于我。所以者何。诸贤。或有一人善语。成就善语法。成就善语法故。诸梵行者善语彼。善教.善诃。不难彼人。诸贤。何者善语法。若有成就善语法者。诸梵行者善语彼。善教.善诃。不难彼人。诸贤。或有一人不恶欲.不念欲。诸贤。若有人不恶欲.不念欲者。是谓善语法。如是不染行染.不语结住。不欺诳谀谄。不悭贪嫉妒。不无惭无愧。不嗔弊恶意。不嗔嗔语言。不诃比丘诃。不诃比丘轻慢。不诃比丘发露。不更互相避而说外事。不不语.嗔恚.憎嫉炽盛。不恶朋友.恶伴侣。不无恩.不知恩。诸贤。若有人不无恩.不知恩者。是谓善语法。诸贤。是谓诸善语法。若有成就善语法者。诸梵行者善语彼。善教.善诃。不难彼人。诸贤。比丘者当自思量。

诸贤。若有人不恶欲.不念欲者。我爱彼人。若我不恶欲.不念欲者。彼亦爱我。比丘如是观。不行恶欲.不念欲者。当学如是。如是不染行染.不不语结住。不欺诳谀谄。不悭贪嫉妒。不无惭无愧。不嗔弊恶意。不嗔嗔语言。不诃比丘诃。不诃比丘轻慢。不诃比丘发露。不更互相避而说外事。不不语.嗔恚.憎嫉炽盛。不恶朋友.恶伴侣。不无恩.不知恩。诸贤。若有人不无恩.不知恩者。我爱彼人。若我不无恩.不知恩者。彼亦爱我。比丘如是观。不无恩.不知恩者。当学如是。

诸贤。若比丘如是观者。必多所饶益。我为恶欲.念欲。为不恶欲.念欲耶。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是恶欲.念欲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断。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恶欲.不念欲者。即便欢悦我自清净。求学尊法。是故欢悦。诸贤。犹有目人以镜自照。则见其面净及不净。诸贤。若有目人见面有垢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洗。诸贤。若有目人见面无垢者。即便欢悦我面清净。是故欢悦。

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行恶欲.念欲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断。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不行恶欲.不念欲者。即便欢悦我自清净。求学尊法。是故欢悦。如是我为染行染。为不染行染。为不语结住。为不不语结住。为欺诳谀谄。为不欺诳谀谄。为悭贪嫉妒。为不悭贪嫉妒。为无惭无愧。为不无惭无愧。为嗔弊恶意。为不嗔弊恶意。为嗔嗔语言。为不嗔嗔语言。为诃比丘诃。为不诃比丘诃。为诃比丘轻慢。为不诃比丘轻慢。为诃比丘发露。为不诃比丘发露。为更互相避。为不更互相避。为说外事。为不说外事。为不语.嗔恚.憎嫉炽盛。为不不语.嗔恚.憎嫉炽盛。为恶朋友.恶伴侣。为不恶朋友.恶伴侣。为无恩.不知恩。为不无恩。不知恩耶。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恩.不知恩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断。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不无恩.不知恩者。即便欢悦我自清净。求学尊法。是故欢悦。诸贤。犹有目人以镜自照。则见其面净及不净。诸贤。若有目人见面有垢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洗。诸贤。若有目人见面无垢者。即便欢悦我面清净。是故欢悦。

诸贤。如是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恩.不知恩者。则不欢悦。便求欲断。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不无恩.不知恩者。即便欢悦我自清净。求学尊法。是故欢悦。因欢悦故。便得欢喜。因欢喜故。便得止身。因止身故。便得觉乐。因觉乐故。便得定心。诸贤。多闻圣弟子因定心故。便见如实.知如真。因见如实.知如真故。便得厌。因厌故。便得无欲。因无欲故。便得解脱。因解脱故。便得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尊者大目揵连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大目揵连所说。欢喜奉行。

(九○)中阿含秽品知法经第四(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舍弥在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周那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说。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然彼贤者心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然彼贤者心生恶欲.恶见而住。诸梵行人知彼贤者不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生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生恶欲.恶见而住。

诸贤。犹人不富自称说富。亦无国封说有国封。又无畜牧说有畜牧。若欲用时。则无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无畜牧.米谷。亦无奴婢。诸亲朋友往诣彼所。而作是说。汝实不富自称说富。亦无国封说有国封。又无畜牧说有畜牧。然欲用时。则无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无畜牧.米谷。亦无奴婢。

如是。诸贤。若有比丘作如是说。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然彼贤者心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然彼贤者心生恶欲.恶见而住。诸梵行人知彼贤者不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不向增伺尽.无余涅槃。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不向恶见法尽.无余涅槃。

诸贤。或有比丘不作是说。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然彼贤者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然彼贤者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诸梵行人知彼贤者实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

诸贤。犹人大富自说不富。亦有国封说无国封。又有畜牧说无畜牧。若欲用时。则有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有畜牧.米谷。亦有奴婢。诸亲朋友往诣彼所。作如是说。汝实大富自说不富。亦有国封说无国封。又有畜牧说无畜牧。然欲用时。则有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有畜牧.米谷。亦有奴婢。

如是。诸贤。若有比丘不作是说。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然彼贤者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然彼贤者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诸梵行人知彼贤者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向增伺尽.无余涅槃。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无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彼贤者心向恶见法尽.无余涅槃。

尊者周那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周那所说。欢喜奉行。

知法经第四竟(八百八十一字)。

(九一)中阿含秽品周那问见经第五(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舍弥。在瞿师罗园。

于是。尊者大周那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世中诸见生而生。谓计有神。计有众生。有人.有寿.有命.有世。世尊。云何知.云何见。令此见得灭.得舍离。而令余见不续。不受耶。

彼时。世尊告曰。周那。世中诸见生而生。谓计有神。计有众生。有人.有寿.有命.有世。周那。若使诸法灭尽无余者。如是知.如是见。令此见得灭.得舍离。而令余见不续.不受。当学渐损。

周那。于圣法.律中。何者渐损。比丘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作是念。我行渐损。周那。于圣法.律中。不但是渐损。有四增上心现法乐居。行者从是起而复还入。彼作是念。我行渐损。周那。于圣法.律中。不但是渐损。比丘者。度一切色想。至得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作是念。我行渐损。周那。于圣法.律中不但是渐损。有四息解脱。离色得无色。行者从是起当为他说。彼作是念。我行渐损。周那。于圣法.律中不但是渐损。

周那。他有恶欲.念欲。我无恶欲.念欲。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害意嗔。我无害意嗔。当学渐损。周那。他有杀生.不与取.非梵行。我无非梵行。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增伺.诤意.睡眠所缠.调.贡高而有疑惑。我无疑惑。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嗔结.谀谄.欺诳.无惭.无愧。我有惭愧。当学渐损。周那。他有慢。我无慢。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增慢。我无增慢。当学渐损。周那。他不多闻。我有多闻。当学渐损。周那。他不观诸善法。我观诸善法。当学渐损。周那。他行非法恶行。我行是法妙行。当学渐损。周那。他有妄言.两舌.粗言.绮语.恶戒.我无恶戒。当学渐损。周那。他有不信.懈怠.无念.无定而有恶慧。我无恶慧。当学渐损。

周那。若但发心念欲求学诸善法者。则多所饶益。况复身.口行善法耶。周那。他有恶欲.念欲。我无恶欲.念欲。当发心。周那。他有害意嗔。我无害意嗔。当发心。周那。他有杀生.不与取.非梵行。我无非梵行。当发心。周那。他有增伺.诤意.睡眠所缠.调.贡高而有疑惑。我无疑惑。当发心。周那。他有嗔结.谀谄.欺诳.无惭.无愧。我有惭愧。当发心。周那。他有慢。我无慢。当发心。周那。他有增慢。我无增慢。当发心。周那。他不多闻。我有多闻。当发心。周那。他不观诸善法。我观诸善法。当发心。周那。他行非法恶行。我行是法妙行。当发心。周那。他有妄言.两舌.粗言.绮语.恶戒.我无恶戒。当发心。周那。他有不信.懈怠.无念.无定而有恶慧。我无恶慧。当发心。周那。犹如恶道与正道对。犹如恶度与正度对。

如是。周那。恶欲者与非恶欲为对。害意嗔者与不害意嗔为对。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与梵行为对。增伺.诤意.睡眠.调.贡高.疑惑者与不疑惑为对。嗔结.谀谄.欺诳.无惭.无愧者与惭愧为对。慢者与不慢为对。增慢者与不增慢为对。不多闻者与多闻为对。不观诸善法者与观诸善法为对。行非法恶行者与行是法妙行为对。妄言.两舌.粗言.绮语.恶戒者与善戒为对。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者与善慧为对。

周那。或有法黑。有黑报。趣至恶处。或有法白。有白报。而得升上。如是。周那。恶欲者。以非恶欲为升上。害意嗔者。以不害意嗔为升上。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以梵行为升上。增伺.诤意.睡眠.调.贡高.疑惑者。以不疑惑为升上。嗔结.谀谄.欺诳.无惭.无愧者。以惭愧为升上。慢者。以不慢为升上。增慢者。以不增慢为升上。不多闻者。以多闻为升上。不观诸善法者。以观诸善法为升上。行非法恶行者。以行是法妙行为升上。妄言.两舌.粗言.绮语.恶戒者。以善戒为升上。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者。以善慧为升上。

周那。若有不自调御。他不调御欲调御者。终无是处。自没溺。他没溺欲拔出者。终无是处。自不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终无是处。周那。若有自调御。他不调御欲调御者。必有是处。自不没溺。他没溺欲拔出者。必有是处。自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必有是处。

如是。周那。恶欲者。以非恶欲为般涅槃。害意嗔者。以不害意嗔为般涅槃。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以梵行为般涅槃。增伺.诤意.睡眠.调.贡高.疑惑者。以不疑惑为般涅槃。嗔结.谀谄.欺诳.无惭.无愧者。以惭愧为般涅槃。慢者。以不慢为般涅槃。增慢者。以不增慢为般涅槃。不多闻者。以多闻为般涅槃。不观诸善法者。以观诸善法为般涅槃。行非法恶行者。以行是法妙行为般涅槃。妄言.两舌.粗言.绮语.恶戒者。以善戒为般涅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者。以善慧为般涅槃。

是为。周那。我已为汝说渐损法。已说发心法。已说对法。已说升上法。已说般涅槃法。如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已作。汝等亦当复自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坐禅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莫令后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训诲。

佛说如是。尊者大周那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周那问见经第五竟(千五百七十五字)。

(九二)中阿含秽品青白莲华喻经第六(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或有法从身灭。不从口灭。或有法从口灭。不从身灭。或有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

云何法从身灭。不从口灭。比丘者。有不善身行充满.具足受持著身。诸比丘见已。诃彼比丘。贤者。不善身行充满.具足受持。何为著身。贤者。可舍不善身行。修习善身行。彼于后时。舍不善身行。修习善身行。是谓法从身灭。不从口灭。

云何法从口灭。不从身灭。比丘者。不善口行充满具足受持著口。诸比丘见已呵彼比丘。贤者。不善口行充满.具足受持。何为著口。贤者。可舍不善口行。修习善口行。彼于后时。舍不善口行。修习善口行。是谓法从口灭。不从身灭。

云何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增伺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恶欲.恶见。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是谓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

如来或有观。观他人心。知此人不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得灭增伺。所以者何。以此人心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得灭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此人心生恶欲.恶见而住。知此人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得灭增伺。所以者何。以此人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恚恨.嗔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得灭恶欲.恶见。所以者何。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著世间法。所以者何。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出一切世间。

尔时。尊者阿难执拂侍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此经当名何。云何受持。

于是。世尊告曰。阿难。此经名为青白莲华喻。汝当如是善受持诵。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共受此青白莲花喻经。诵习守持。所以者何。此青白莲华喻经如法有义。是梵行本。致通.致觉。亦致涅槃。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应当受此青白莲华喻经。善讽诵持。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青白莲华喻经第六竟(七百三字)。

(九三)中阿含秽品水净梵志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郁鞞罗尼连然河岸。在阿耶和罗尼拘类树下。初得道时。

于是。有一水净梵志。中后仿佯往诣佛所。世尊遥见水净梵志来。因水净梵志故。告诸比丘。若有二十一秽污于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云何二十一秽。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嗔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惭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慢慠心秽.放逸心秽。若有此二十一秽污于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犹垢腻衣持与染家。彼染家得。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此垢腻衣。染家虽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然此污衣故有秽色。如是。若有二十一秽污于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云何二十一秽。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嗔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惭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慢慠心秽.放逸心秽。若有此二十一秽污于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

若有二十一秽不污心者。必至善处。生于天上。云何二十一秽。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嗔缠心秽.不语心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惭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憍慠心秽.放逸心秽。若有此二十一秽不污心者。必至善处。生于天上。犹如白净波罗奈衣持与染家。彼染家得。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此白净波罗奈衣。染家虽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然此白净波罗奈衣本已净而复净。如是若有二十一秽不污心者。必至善处。生于天上。云何二十一秽。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嗔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惭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憍慠心秽.放逸心秽。若有此二十一秽不污心者。必至善处。生于天上。

若知邪见是心秽者。知已便断。如是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调悔心秽.疑惑心秽.嗔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悭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谄心秽.无惭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憍慠心秽。若知放逸是心秽者。知已便断。彼心与慈俱。遍满十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梵志。是谓洗浴内心。非浴外身。

尔时。梵志语世尊曰。瞿昙。可诣多水河浴。

世尊问曰。梵志。若诣多水河浴者。彼得何等。

梵志答曰。瞿昙。彼多水河者。此是世间斋洁之相.度相.福相。瞿昙。若诣多水河浴者。彼则净除于一切恶。

尔时。世尊为彼梵志而说颂曰。

妙好首梵志若入多水河

是愚常游戏不能净黑业

好首何往泉何义多水河

人作不善业清水何所益

净者无垢秽净者常说戒

净者清白业常得清净行

若汝不杀生常不与不取

真谛不妄语常正念正知

梵志如是学一切众生安

梵志何还家家泉无所净

梵志汝当学净洗以善法

何须弊恶水但去身体垢

梵志白佛曰我亦作是念

净洗以善法何须弊恶水

梵志闻佛教心中大欢喜

即时礼佛足归命佛法众

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我今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好首水净梵志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水净梵志经第七竟(一千二百一十字)。

(九四)中阿含秽品黑比丘经第八(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东园鹿母堂。

是时。黑比丘鹿母子常喜斗诤。往诣佛所。世尊遥见黑比丘来。因黑比丘故。告诸比丘。或有一人常喜斗诤。不称止诤。若有一人常喜斗诤。不称止诤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恶欲。不称止恶欲。若有一人恶欲。不称止恶欲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犯戒.越戒.缺戒.穿戒.污戒。不称持戒。若有一人犯戒.越戒.缺戒.穿戒.污戒.不称持戒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有嗔缠.有不语结.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无惭无愧。不称惭愧。若有一人有嗔缠.有不语结.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无惭无愧.不称惭愧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经劳诸梵行。不称经劳诸梵行。若有一人不经劳诸梵行。不称经劳诸梵行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观诸法。不称观诸法。若有一人不观诸法。不称观诸法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宴坐。不称宴坐。若有一人不宴坐。不称宴坐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此人虽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不供养.恭敬.礼事于彼。所以者何。彼人有此无量恶法。因彼有此无量恶法故。令诸梵行者不供养.恭敬.礼事于彼。犹如恶马系在枥养。虽作是念。令人系我著安隐处。与我好饮食.好看视我。然人不系著安隐处。不与好饮食.不好看视。所以者何。彼马有恶法。谓极粗弊.不温良故。令人不系著安隐处。不与好饮食.不好看视。如是。此人虽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不供养.恭敬.礼事于彼。所以者何。彼人有此无量恶法。因彼有此无量恶法故。令诸梵行者不供养.恭敬.礼事于彼。

或有一人不喜斗诤。称誉止诤。若有一人不喜斗诤。称誉止诤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恶欲。称誉止恶欲。若有一人不恶欲。称誉止恶欲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犯戒.不越戒.不缺戒.不穿戒.不污戒。称誉持戒。若有一人不犯戒.不越戒.不缺戒.不穿戒.不污戒。称誉持戒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无嗔缠.无不语结.无悭嫉.无谀谄欺诳.无无惭无愧。称誉惭愧。若有一人无嗔缠.无不语结.无悭嫉.无谀谄欺诳.无无惭无愧。称誉惭愧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经劳诸梵行。称誉经劳诸梵行。若有一人经劳诸梵行。称誉经劳诸梵行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观诸法。称誉观诸法。若有一人观诸法。称誉观诸法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宴坐。称誉宴坐。若有一人宴坐。称誉宴坐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喜。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此人虽不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彼。所以者何。彼人有此无量善法。因彼有此无量善法故。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彼。犹如良马系在枥养。虽不作是念。令人系我著安隐处。与我好饮食.好看视我。然人系彼著安隐处。与好饮食.好看视之。所以者何。彼马有善法。谓软调好.极温良故。令人系著于安隐处。与好饮食.好看视之。如是。此人虽不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彼。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黑比丘经第八竟(一千五百二十七字)。

(九五)中阿含秽品住法经第九(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说退善法不住.不增。我说住善法不退.不增。我说增善法不退.不住。云何退善法不住.不增。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博闻.布施.智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退.不住.不增。是谓退善法不住.不增。云何住善法不退.不增。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博闻.布施.智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住不退.不增。是谓住善法不退.不增。云何增善法不退.不住。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博闻.布施.智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增不退.不住。是谓增善法不退.不住。

比丘者。作如是观。必多所饶益。我为多行增伺。为多行无增伺。我为多行嗔恚心。为多行无嗔恚心。我为多行睡眠缠。为多行无睡眠缠。我为多行调.贡高.为多行无调.贡高。我为多行疑惑。为多行无疑惑。我为多行身诤。为多行无身诤。我为多行秽污心。为多行无秽污心。我为多行信.为多行不信。我为多行精进。为多行懈怠。我为多行念。为多行无念。我为多行定。为多行无定。我为多行恶慧。为多行无恶慧。

若比丘观时则知我多行增伺.嗔恚心.睡眠缠.调.贡高.疑惑.身诤.秽污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多行恶慧者。彼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如是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若比丘观时则知我多行无贪伺.无嗔恚心.无睡眠缠.无调贡高.无疑惑.无身诤.无秽污心.有信.有进.有念.有定.多行无恶慧者。彼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如是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住法经第九竟(六百三十一字)。

(九六)中阿含秽品无经第十(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比丘.比丘尼未闻法者不得闻。已闻法者便忘失。若使有法本所修行。广布诵习。慧之所解。彼不复忆。知而不知。诸贤。是谓比丘.比丘尼净法衰退。

诸贤。若有比丘.比丘尼未闻法者便得闻。已闻法者不忘失。若使有法本所修行。广布诵习。慧之所解。彼常忆念。知而复知。是谓比丘.比丘尼净法转增。

诸贤。比丘者。当作如是观。我为有增伺。为无有增伺。我为有嗔恚心。为无有嗔恚心。我为有睡眠缠。为无有睡眠缠。我为有调.贡高。为无有调.贡高。我为有疑惑。为无有疑惑。我为有身诤。为无有身诤。我为有秽污心。为无有秽污心。我为有信。为无有信。我为有进。为无有进。我为有念。为无有念。我为有定。为无有定。我为有恶慧。为无有恶慧。

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有增伺.有嗔恚心.有睡眠缠.有调贡高.有疑惑.有身诤.有秽污心。无信.无进.无念.无定有恶慧者。诸贤。彼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诸贤。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诸贤。如是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增伺.无嗔恚心.无睡眠缠.无调贡高.无有疑惑.无有身诤.无秽污心。有信.有进.有念.有定.无恶慧者。彼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诸贤。如是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无经第十竟(五百六十八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八千六百五十八字)

猜你喜欢
  赵州和尚语录卷下·从谂
  卷二·赜藏主
  卷第二十·元来
  辩正论卷第五·法琳
  卷第七十八·李通玄
  论母·佚名
  觀所緣論釋·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一百三十九·佚名
  尼羯磨卷中(出四分律)·怀素
  般若灯论释 第一卷·清辨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六·法藏
  卷第一·佚名
  卷第十(随机现身上菩萨部第三)·宝唱
  卷第十九·永觉元贤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贺铸·唐圭璋

      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生于皇祐四年(1052)。娶宗女,授石班殿直。元祐中,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退居吴下,筑室于横塘,自号庆湖遗老。宣和七年(1125)卒,年七十四。有东山寓声乐府三卷,今不传。   天宁乐   铜人捧露盘

  • 卷四百八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八十六杂虫类四言古螳螂赞         【晋】郭 璞螳螂飞虫挥斧奋臂当辙不廻勾践是避勇士致毙厉之以义尺蠖           郭 璞贵有可贱贱有可珍嗟兹尺蠖体此屈

  • 杂传第三十一·欧阳修

    ○氏叔琮氏叔琮,开封尉氏人也。为梁骑兵伍长,梁兵击黄巢陈、许间,叔琮战数有功,太祖壮之,使将后院马军,从攻徐、兖,表宿州刺史。使攻襄阳,战数败,降为阳翟镇遏使。久之,迁曹州刺史。太祖下河中,取晋、绛,晋王遣使致书太祖求成,太祖

  • 卷三十九 志十四·赵尔巽

      ◎天文十四   △客星流陨云气   客星太祖丁未年九月丙申,彗星见东方。   天命三年十月丙寅,彗星见东方,尾长五丈,每夜渐移向北斗,十九日而没。   顺治九年十一月庚寅,异星苍白气见于参,西北行入毕。   康熙三

  • ●卷二百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七。   起绍兴二十年二月,尽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四日辛未。   绍兴二十年二月金人遣使来报即位。   五月金人遣使来加生辰。   九月陈诚之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钱恺副之。   王曮为大金贺生辰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四三九谕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一二二二三--四·佚名

    新竹县正堂周,发给谕戳与九芎林庄总理卢保安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给发谕戳奉公事。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据竹北一保九芎林庄廪生陈叔宝等禀称:「缘宝等九芎林庄,原有总理林焕荣、即施前宪任

  • 第六卷 储书 附新闻事业·缪荃孙

    文汇阁 文宗阁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奉上谕:“四库全书现在头分已经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并特建文渊、文溯、文源、文津四阁以供藏庋。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现特发内币银两,雇

  • 第二十八卷 续编目录·缪荃孙

    秦 汉 魏 晋 梁 陈 北齐 北周 隋目 录 秦始皇朐山立石始皇秦山刻石峄山刻石 汉严訢碑泗水亭高祖庙碑司徒袁安碑高祖感应碑延熹十年度尚碑永康元年张侯残碑司马城铁碑落马碑俞乡侯季子碑张道陵丹经鼎武

  • 第二十九卷 仕绩 二 ○·缪荃孙

    镇 江 府 二 明秦从龙秦从龙,字元之,洛阳人。仕元,官江南行台侍御史。兵乱,避居镇江。徐达之攻镇江也,太祖谓之曰:闻有秦元之者,才器老成,汝当询访,致吾欲见意。达下镇江,访得之。太祖命从子文正、甥李文忠,奉金绮造其

  • 卷一百二十九·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九 唐 张守节 撰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史记一百二十九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朢【音亡】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

  •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司马光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1]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

  • 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一世职表四正黄旗满洲世职下【骑都尉 云骑尉 恩骑尉】骑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

  • 博选第一·鹖冠子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

  • 第六章 28·辜鸿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辜讲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对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做了很多好事,这些事情确实对于人民大众来说可能非常有益,那么

  • 管子轻重七·马非百

    山国轨何如璋云:&ldquo;&lsquo;山&rsquo;字无义,当是&lsquo;官&rsquo;字。文中桓公问&lsquo;官国轨&rsquo;可证。官者设官治事以立轨数也。&rdquo;张佩纶云:&ldquo;通篇但言&lsquo;国轨&rsquo;,未尝专指山国。与&lsquo;山

  •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复次尊者大迦叶化大金山其色晃耀。复有种种树林飞鸟周匝围绕。而此尊者处于山顶现是神通。从空而来三绕彼城。次从空下入长者舍。尔时长者见是相已。问善无毒

  • 论中国应努力产生世界新文化·太虚

    法国某君,谓现时世界文化祗欧洲与中国两大集团。美国虽强,而文化则附属欧洲,苏俄亦然,非于欧洲集团外另有文化。印度虽有文化,而国族犹非独立,且其发展最高之佛教文化,已为中国吸收而更增胜,故中国文化实已陶冶印度的、亚剌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