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録鬼簿序

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阖辟,亘古迄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煌,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怀古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艺,俱有可録,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乎水,青胜于蓝,则有幸矣。名之曰《録鬼簿》。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有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噉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廿有二日古汴锺继先自序。

●録鬼簿序

文以纪传,曲以吊古,使往者复生,来者力学。《鬼簿》之作,非无用之事也。大梁锺君继先,号丑斋,乃善之邓祭酒、克明曹尚书高弟也。累试于有司,命不克遇;从吏则有司不能辟,亦不屑就。故其胸中耿耿者,借此为喻,实为己而发之。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能就编焉。如《冯驩焚券》、《伪游云梦》、《斩陈余》、《蟠桃会》等词,皆在他处按行,故近者不知,人皆易之。君之德业辉光,文行温润,后辈奚能及焉。噫!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日居月诸,可不勉旃。

至顺元年九月吉日朱凯士凯序。

●録鬼簿序

余僻居慈溪小县,每叹孤陋,侧听继先锺先生大名久矣,莫遂识荆。丁丑孟秋,邂逅于东皋精舍,怱怱东之鄮城,中秋复回溪上,示余以新编《録鬼簿》,皆当今显宦名公词章行于世者,恐后湮没姓名,故编次成集,纪其出处才能于其前,度以音律乐章于其后,千万载之下,知其为何如人,直欲俾其为不死之鬼也。先生之用心,诚可嘉尚。于其行,遂歌〔湘妃曲〕以别:高山流水少人知,几拟黄金铸子期。继先既解其中意,恨相逢何太迟。示佳编古怪新奇。想达士、无他事,録名公、半是鬼,叹人生不死何归。

慈溪邵元长序。

●〔折桂令〕

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凤皇城人物蹉跎。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题録鬼簿〔蟾宫曲〕

何人千古风骚,如意珊瑚,弱水鲸鳌。纸上功名,曲中情思,话里渔樵。叹雾阁云窗梦窈,想风魂月魄谁招。裹骊珠泪冷鲛绡。续冰弦指冻鸾胶,传芳名玉兔挥毫,谱遗音彩凤衔箫。

至正庚子七月八日西清道士邾经仲谊识。

●书録鬼簿后

余因雨窗逸兴,观其前代故元夷门高士丑斋继先锺君所编《録鬼簿》,载其前辈玉京书会、燕赵才人、四方名公士夫,编撰当代时行传奇、乐章、隐语、北词源诸公卿大夫士,自金之解元董先生,并元初汉卿关已斋叟已下,前后凡百五十一人,编集于簿。前有董解元等,皆省院、台部、翰苑、路府要路公卿大夫者四十四人,未纪挽词为吊;又编集传奇名公,自关先生等五十六人,惟纪其所编传奇,亦未吊之;与锺君相知者,自宫大用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传,各各以〔凌波仙〕曲吊挽;已后才人与先生不相识者,王思顺等三十三人,止列其姓名,书其学问,俱无词吊之。余虽才浅名轻,不舍先生盛文高韵,美乎前辈诸贤大夫名公士出处文学列于簿,凡宫大用等已吊之余者,皆无文焉。余今暮年衰耄,首先公卿大夫四十四人,未敢相挽;自关先生至高安道八十九人,各各勉强次前曲以缀之。呜呼!未敢于前辈中驰骋,未免拾其遗而补其缺,以此言之,正所谓附骥续貂云也,愧哉!

永乐二十年壬寅中秋淄川八十云水翁贾仲明书于怡和养素轩。

猜你喜欢
  李持正·唐圭璋
  ◆卢承旨挚(疎斋集)·顾嗣立
  第五十回 泄机密醉后狂言 识仇人心中暗喜·萧晶玉
  第二十五出 闻讣·姚茂良
  《词综》(卷三十一 补 人)·朱彝尊
  偶然·徐志摩
  巻二·顾瑛
  五集卷七十一·乾隆
  卷十五·陈起
  卷九十五·朱彝尊
  卷五十四 无世次下·佚名
  卷七百七十·佚名
  御选明诗卷四十八·康熙
  提要·马臻
  卷一·王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汝腾·唐圭璋

      汝腾字茂实,号庸斋,太宗七世孙,居福州。宝庆二年(1226)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提举佑神观,翰林学士承旨。景定二年(1260)卒。   沁园春   寿高运使   人道耻堂,直声劲气,胜如鹤山。记殿庭叱禹,风生九陛,都亭劾冀,影摄群奸。

  • 写在《诗稿》前面·胡也频

    我在已经付印的那些书里,也曾想写一篇序,说一说自己,但终于没有写,是因为不愿说出那表白给别人而自己先得伤心的生活的情状。其实写小说,的确的,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工作,作者是不限定要那样慎重地来表白的。即是说,假使一般读

  • 寒山子诗集序·寒山

    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寻常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

  • 贺知章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贺知章(659—744 ),字季真,唐朝诗人。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证圣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天宝三年因为不满奸相李林甫专权而返乡,隐居镜湖。一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十三·徐乾学

    宋纪三十三【起者雍敦牂正月尽屠维恊洽十二月凡二年】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譲徳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二年春正月乙未朔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陵溪鱼皆冻死 己亥以赵安仁为御史中丞兼尚书右丞左右丞兼中丞始此【考异防

  • 清世宗实录选辑·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冬十一月十三日(甲午),圣祖仁皇帝宾天。二十日(辛丑),上即皇帝位。--以上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十二月初十日(辛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李树德向蒙皇考简任山东巡抚,旋改福州将军,尚未赴任。今东

  • 列传卷第四十八 高丽史一百三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辛禑三。○九年正月癸丑纳哈出遣文哈刺不花请寻旧好。 禑如谨妃殿作傩戱翼日禑以妓乐出游时寒风甚烈禑手自吹笛谓妓辈曰: "手冻吹笛甚苦。"

  • 卷六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师古曰昆音户门反】景帝时为陇

  • 王劭传·李延寿

    王劭,字君懋,从小沉默寡言,喜爱读书。他在齐国做官,累次升迁任太子舍人,文林馆待诏。当时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人一起议论古代的事情,有些已经忘记了,到处找书看也找不到。他们便问王劭,王劭详细告诉他们出处,一拿书来查看,毫

  • 卷九十·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濮议下上英宗乞罢称亲    吕 诲臣等伏闻手诏节文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崇之典岂易克当固已见陛下守义徇公谨重之至也然称亲之礼殊未为安羣口纷纭不胜嗟愤臣等窃详

  • 三十年·佚名

    (癸巳)三十年清不知元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乙酉。詣勤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于王大妃殿。王世子隨詣,行禮。母臨五十年稱慶也。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玉曆之歲籥載新,千一運亨泰;璇闈之寶筭彌卲,五十年光臨。爰稽弊章,用覃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四·陆世仪

    天道类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譬如呼前有吸吸前有呼呼吸亦无端无始也然人自父母初生时落地一声即为呼吸之端始天地初开辟时亦必有个端始在邵子所谓天开于子也但开之先有合合之先又有开终无个起头住头故谓之无端始天地中间之

  • 卷二·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    宋 李樗黄櫄 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於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李曰孔氏谓本者后妃之本性非也所谓

  • 卷四十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四十四考工记之五车人之事正义赵氏溥曰车人造车其事不一而足故以事名之如画缋之事案既有舆人复设车人又不以类相从次於輈人之後何也兵车田车国事所用自五

  • 卷十四·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四书经君子所其无逸修撰【臣】钱维城【臣】谨按此周公将陈戒成王而言君道之必本于干惕也王者以天下爲家以亿兆爲身将使天下之大无一物不得其所故天下之安乃其

  • 第49章&nbsp;丧服四制·戴圣

    制定礼的总的原则是,取法天地,效法四时,顺乎阴阳,体乎人情,本着这样的原则去制定才叫做礼。那些低毁礼的人,压根儿就不知道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礼有吉礼、凶礼,二者的做法大不相同,不可混为一谈,就是取法于阴阳。丧服有四条原

  • 卷第六·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六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二 复次善男子。如来安住四无所畏。能作种种诸佛事业。谓知自身即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世间若天若人。无有能作如理说言如来

  • 碱水喻经·佚名

    全一卷。译于西晋(265~316),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佛陀为诸比丘宣说水喻七事,举人没于水;或从水中出,复还没于水;或从水中出,而住于岸,乃至达彼岸等,以比喻人由溺于罪恶之状态而至证悟之七个阶段。此经计有四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