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出 品诗

【七娘子】〔小旦道妆贴随上〕洞箫声彻淸尘垢。掩松关逍遥自由。〔贴〕积炁黄房。凝神绛府。〔合〕随缘好把诗囊构。 

〔小旦〕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小道鱼玄机。娇如蕙质。弱比兰芽。性格偏灵。词章特艳。向为义气而携衾。后因落莫而入道。寄迹咸宜观中。一向人迹罕到。近因太和公主晓得我夙负诗才。花朝之日。邀赏牡丹。赋诗一律。大为称赏。因此名播京师。乞诗者不必说起。就是那送诗请政者。亦且应接不暇。并没一个可意的。甚觉不耐烦。如今掩关谢客。凡是送诗的来。绿翘。留他在殿上坐了。替他传诗进来便了。〔贴应介小旦〕 

【字字锦】烟霞绕画楼。羽鹤迎淸昼。逢迎懒出门。谁是忘机友。自淸幽。手捧一卷黄庭。黄庭外那识人间尘垢。休休。虚名所累。惹起无端应酬。如今掩关。掩关春雨后。好谢却剡溪舟。好谢却剡溪画舟。屛牛车载酒。紫芝歌一曲。紫芝歌一曲。终朝讨得安安静静。潇潇洒洒。着甚的劳劳碌碌。奔奔走走。况又苦与人不偶。〔末丑中净净上〕 

【接云鹤】久闻仙子冠名流。将因问俗一相求。 

〔末〕我们闻得咸宜观中女冠鱼玄机才貌双全。特来献诗。求他赏鉴。〔中净〕此间已是咸宜观。不免径入。〔贴〕炼师。外面有人来了。〔小旦〕结庐在人境。客至懒逢迎。〔下众进见贴介贴〕列位相公光降。有何见谕。〔众〕小生们久仰鱼炼师诗名。特来请教。〔贴〕炼师掩关谢客。相公们若有佳作。待小道传进去。〔众〕我们是要觌面请教的。〔贴〕炼师自来不曾见客。列位相公请回。佳作待炼师看了。改日送还。〔众〕我们一定要在此请见了纔去。〔贴〕怎幺说得能容易。 

【赏宫花】佳篇见投。他怎敢胡涂了应酬。〔众〕他胸中悬藻鉴。何难笔底恣搜求。〔合〕滴露硏朱非草草。从容鉴定庶无尤。 

〔众〕一定要等了去〔贴〕这等请少坐待小道拏进去。与炼师看了送出来。不识相如渴。徒吟子美诗。〔下中净〕列兄。你看侍儿生得这等丰致。那鱼玄机不知更当何如。〔净〕列兄。不消羡慕得他。若看得诗好。就是囊中之物了。〔众〕正是。我们羡他。 

【黄龙衮】香风展素裘。香风展素裘。莲步纡云袖。绰约丰姿。望望频翘首。〔外〕只不知他看中那个的诗哩。〔众〕莺俦燕侣。鸾交凤友。只在这霎时间相成就。 

〔贴上〕鉴衡应不爽。品藻定无差。〔出诗念介〕树色阅人古。钟声入夜圆。避喧山僻借。观以尔名仙。这是那一位的。〔末〕是小生的。〔贴〕炼师说。这诗但求句之险。不顾理之安。是学长庆而僻者也。近日新尙此体。若去做山人。可称第一流。只是还为识者鄙。叫小道送还了。〔又念介〕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绡。寸心君莫问。携手一长谣。这是那一位的。〔净〕是小生的。〔贴〕炼师说。这诗肤胜于理。是剿集西昆而滥觞者也。有了这等诗。求些荐书。各处有三五钱的书仪赚了。〔中净〕都送还了。只留我两个的。有些意思。〔贴〕这也难道。二位的诗到在此。只是怕得罪。不敢将出来。〔中净〕正要请教。何妨。〔贴念介〕自从盘古分天地。几人作佛几人仙。今朝仙女临凡界。住在咸宜观裏边。炼师说。请相公去唱门词罢。做甚幺诗。〔中净〕门词正是女眷极喜的。你炼师怎幺不留我唱唱。〔贴又念介〕西施当日配夷光。夷光就是西施。怎幺说配夷光。月裏姮娥嫁姓张。月裏姮娥何曾嫁姓张的。〔又念介〕就是仙姑何氏女。当初也许聘裴航。裴航娶云英。与何仙姑有甚相干。炼师说。故事也不曾查考明白。做甚幺诗。〔丑〕如今做诗的一个故事也不记得。还要谈天说地我记得几个故事。就是饱学了。管甚幺用差也用不差。〔贴〕列位如今请回罢。〔众〕承炼师指教。怎幺得面谢谢便好。〔贴〕这不劳得。可人期不来。俗子推不去。〔下净〕我们献诗。要他赏鉴。成就姻缘。怎幺到吃贬剥了一场。〔中净〕旣是他不睬。我们竟自去罢。好扫兴。好扫兴。 

【淸江引】〔众〕诗人终日街头走。不顾人疵谬。今朝剥得面皮红。笑破傍人口。及早把扇儿遮。休回首。 

猜你喜欢
  歴代诗话卷六十一·吴景旭
  叙·王骥德
  第十八出 耳醋·李渔
  第一折·宫天挺
  卷第十五·陈与义
  卷310 ·佚名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闻一多
  卷二十九·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卷一百二十三·曹学佺
  提要·林鸿
  卷七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 七言古·佚名
  六娘出嫁·佚名
  续词余丛话卷二·杨恩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明仲·唐圭璋

      据词中“宗衬中兴佐”云云,明仲盖南宋初人。   水调歌头   春寿太守   迟日笼晴昼,新火敛馀寒。东君着意,留恋春色在人间。故遣蓬瀛仙侣,来布阳和德泽,造化寄毫端。麾节经行外,喜气满江山。   听歌谣,五袴暖,二天

  • 第二幕·老舍

    时间 一九五二年春天,星期日下午。地 点 汉口,农业技术研究所的宿舍里。人 物 栗晚成 林大嫂 卜希霖 林树桐 达玉琴马 昭 金 丹〔幕启:栗晚成的宿室。他现在是中南区农林部的农业技术研究所的秘书主任。屋里

  • 才调集卷九·韦縠

    (唐)韦縠 撰○刘商【一首】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巴人逺从荆江客回首荆山楚云隔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叶落秋风多曲中歴歴叙乡思乡思绵绵楚词古身骑吴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猿啼日暮江岸边緑芜连山水连天来时十三今十五

  • 卷二百六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十五瓠类五言古田家屋上壶       【宋】梅尧臣修蔓屋头缀大壶檐外埀霜干叶犹苦风断根未移收挂烟突近开充酒具迟贱生无所用防有千金时五言律种瓠          【

  • 卷之一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吕僧珍传·李延寿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县人,世代居住便陵,家里很贫寒。小时候从师学习,有相面人看遍了众学生,指着僧珍说:“这孩子声音不同寻常,是封侯之相。”在萧顺之那里作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魁伟,同僚都很敬重他。萧顺之作豫州刺史

  • 卷二百十一上·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一上 朱批程元章奏摺 福建学政【臣】程元章谨 奏爲恭谢 天恩事窃【臣】中州菲材备员史馆蒙 皇上特简【臣】提督福建学政跪聆 圣训时切悚惶乃到任甫及年余即蒙 特恩超陞【臣】翰林院侍

  •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槀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晏婴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反市者十一社。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

  •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曰:“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行精而不以明污,齐尚而不以遗罢,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义也。

  • 孟子精义卷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四 宋 朱子 撰 公孙丑章句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章 尹曰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孟子将朝王章 杨曰夫孟子将朝王则见王固所欲也为其召之故不往明日出吊盖取瑟而歌之意欲其知之也虽公孙丑

  • 蒹葭·佚名

    --不懈追求的精神【原文】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蒹葭

  • 卷十三·王道焜

    <经部,春秋类,左传杜林合注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三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僖公五经【戊子】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杜十九年与鲁大夫盟于齐林孝公卒弟昭公潘立】○秋八月乙未葬齐

  • 卷十七·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十七同知吴廷华撰有司彻第十七【有司助祭诸执事也彻谓祭毕彻俎豆之实以宾尸于堂也上篇卒食三献而改馔西北隅此彻之节也彻而宾尸盖以纾其象神之劳又据特牲礼卒食三献后尚有献宾众及旅酬无算爵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七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七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揵度相应品第四之一七人。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人。八智。三三昧。三根。七觉支。八道支。坚信人

  • 谋杀启事·阿加莎·克里斯蒂

    《谋杀启事》讲述的是:在平静的生活中找寻一点刺激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每到星期五,大家都看无聊的报纸,直到把犄角旮旯里所有“出售”、“征婚”等启事都翻看议论一番,才算是又度过了有点小乐趣的一周。但是,这个特别的周末,这

  • 潘氏沈阳纪程·潘祖荫

    清潘祖荫撰。1卷。潘于同治六年 (1867)以工部侍郎奉命赴盛京勘验福陵牌楼工程,以往返途中日记成是书。其中多有满族兴起时之史事轶闻。有同治刊本及《辽海丛书》本。

  • 筹海图编·胡宗宪

    十三卷,约二十六万字,图一百一十四幅。旧题胡宗宪撰。明代论沿海边防地理类兵书。明代郑若曾撰有《海防图论》一卷,后扩编为《万里海防图说》二卷。《筹海图编》多取材于此书。题明胡宗宪辑,实出自幕僚郑若曾之手。记

  • 灵宝众真丹诀·佚名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诀乃唐人纂集,宋人重订。述数种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