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折

(正末同卜儿引孙上,云)老夫刘从善。今日是老夫贱降的日子,就顺带着庆贺小员外当家。引孙孩儿,谁想你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一杯寿酒庆生辰,则我这满怀愁片言难尽。只因那几贯财,险缠杀我百年人。我受了万苦千辛,我受了那一生骂半生恨。

(张郎同旦儿上,云)自家张郎的便是。今日父亲生日,俺两口儿拜父亲去。早来到门首也。小舅,(引孙云)那里一阵穷气?姐夫,你那里去来?(张郎云)我道你不是个受贫的人么,俺来拜父亲哩。(引孙云)姐姐、姐夫,我报复去。(报科云)父亲,有姐姐、姐夫在于门首。(正末云)谁在门首?(引孙云)是姐姐、姐夫哩。(正末唱)

【清江引】你道是女儿、女婿都在门,我可为甚么不容他进?你只问他使的是那家钱,上的是那家坟?(带云)他今日又上俺门来。(唱)显的俺两口儿无气分。

(引孙云)伯伯、伯娘,休和他一般见识的。(正末唱)

【碧玉箫】那厮每言而无信,凡事惹人嗔,怕不关亲?怎将俺不瞅问。(带云)引孙,(唱)俺只索唤引孙,近前来听处分:你若是放这两人,蹅着我正堂门,我敢哏,我便拷你娘么那三十棍。

(卜儿云)老的,这孩儿每也孝顺,将就他些罢。(正未唱)

【落梅风】你道他本贤达,能孝顺,只我个老无知偏生嗔忿。谁着他信夫妇的情,就忘了我养育的恩?(云)引孙,你对他说去,都不干我事。(唱)这都是他自做来有家难奔。

(云)引孙,你去说道:有亲如你的便着过来。(引孙见科,云)父亲道,亲似我引孙的,便着过去。(做唤科,云)小梅姨姨,你领着孩儿来见父亲去。(小梅同俫儿上,云)妾身小梅是也。今有姐姐呼唤我,领着孩儿见爹去来。(做见科,云)爹,我小梅和孩儿来了也。(正末云)兀的不是小悔?你在那里来?(小梅云)爹。你可也三年忘却数年亲哩。(正末唱)

【水仙子】你道我三年忘却数年亲(云)小梅,你是近身扶侍我的,怎么跟别人走了?这小贱人,(唱)你可是么一夜夫妻百夜恩?(小梅云)爹.你今日有了孩儿也。(正未云)谁是我孩儿?(小梅云)这不是你孩儿?(正末云)真个是我孩儿?(唱)今日个谁非谁是都休论。婆婆也,早则有了拖麻拽布的人。(云)我儿也,你叫我一声爹爹。(俫儿云)爹爹。(正末唱)他那里便叫一声,可则引了我灵魂。哎,你使着这嫉妒的心一片,图谋的钱几文,险送了我也翦草除根。

(云)引孙,请过姐姐姐夫来。姐姐,这三年小梅在那里来?(旦儿云)父亲不知,听您女孩儿从头说咱。当初小梅有半年的身孕,张郎使嫉妒心肠,要所算了小梅。您女孩儿想来,父亲偌大年纪,若所算了小梅,便是绝嗣了。父亲,您女孩儿将小梅寄在东庄里姑姑家中,分娩得了这个孩儿。这三年光景,吃穿衣饭,都是您女孩儿照管。(诗云)则为父亲忒心慈,掌把许来大家私。今日白头爹休怨我这青春女,你便有孝顺侄,怎强似的亲儿?(正末云)孩儿,你不说我怎知道?(唱)

【雁儿落】原来这亲的则是亲,我当初恨呵须当恨。那女夫便是各白的人,那女儿也该把俺刘家认。

(卜儿云)老的,谁想刘员外自家有了孩儿也?(正末唱)

【得胜令】婆婆,咱早则绝地上不安坟,则咱这孝堂里有儿孙。你今日个得病如医病,(旦儿云)父亲,今日有了孩儿也,休忘了您女孩儿。(正末唱)姐姐,我怎肯知恩不报恩?(引孙云)今日有了儿也,十

三把钥匙还了伯伯,您孩儿则做的一日财主。(正末唱)你一世儿为人,这的是大富十年运,咱三口儿都亲。(带云)俺女儿、侄儿和这孩儿,(唱)我把这泼家私做三分儿分。

(云)您一家人听老夫说者:(词云)六十年趱下家私,为无儿每每嗟咨。亲兄弟不幸早丧,引孙侄遣出多时。狠张郎妄图家业,孝顺女暗抚亲支。遇寒食上坟祭扫,伤感处化妒为慈。因此上指绝地苦劝糟糠妇,不枉了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题目 指绝地苦劝糟糠妇

正名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猜你喜欢
  程节斋·唐圭璋
  唐珏·唐圭璋
  詹克爱·唐圭璋
  王禹偁·唐圭璋
  卷二十二·何汶
  ●卷十三·丁绍仪
  第四十二章 团圆受诏·屠隆
  第二十八回 情义堪嘉谢恩赵女·佚名
  第十出·李开先
  御选历代诗余总目·王奕清
  卷384 ·佚名
  卷四十二·陈思
  卷四十四·陈焯
  御选明诗卷九十四·康熙
  33、祝寿·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四·彭定求

        卷454_1 【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时为河南尹)】白居易   鬓毛霜一色,光景水争流。易过唯冬日,难销是老愁。   香开绿蚁酒,暖拥褐绫裘。已共崔君约,尊前倒即休。   卷454_2 【戏招诸客】白居易   黄醅绿醑

  • 第一幕·老舍

    第一 场时间 一九五八年初春,早晨。地点 北京某胡同内。人物 平海燕 王仁利 李珍桂 林三嫂 井奶奶 刘超云诸所长 李天祥〔幕启:某胡同的一株大树下,树叶刚出芽。平海燕立,王仁利倚树而坐。平海燕 怎样啦?大叔!王

  • 卷之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八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十一月。庚辰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未。旌表山东烈女、张春女张氏、守节不辱、惨死完贞、给银建坊如例。  ○甲申。九卿遵上□日议覆、现任提镇、以至守备、及丁忧革职提镇等

  • 光绪十六年·佚名

    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再,密陈者:窃查日本一国,面面阻海,地形险固,长约五千余里。南与浙江对峙,北与吉林近连;实为中国外海一大屏障。人民

  • 三五 学堂大概情形·周作人

    江南水师学堂本来内分三科,即是驾驶,管轮和鱼雷,但是在一九〇一年时鱼雷班已经停办,驾驶与管轮原设有头二三班,预定每班三年,那时候三班也已裁去,事实上又不能招收新生直接加入二班,所以又改头换面的添了一种副额,作为三班的替

  •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本传主要记述了黥布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项羽领导的起义大军中,是个屡建奇功的战将,勇冠三军,“常为军锋”。然而,他为项羽坑秦卒、杀义帝又是行不义、施暴虐的帮凶。战场上叱咤

  • 序·姚士粦

    後梁春秋原序余讀姚子所著《後梁春秋》,而知奪嫡之不祥,仁賢之有後,天道若陰,為劑量不爽,眉髮者吁可畏也。蓋六代賢胤,無過昭明,不幸以一眚慚殁,嫡塚失嗣,至有梁神器一歸之簡文,再歸之孝元,兩君固皆武帝子也。藉令天意而在兩君,則

  • 尚书古文疏证卷一·阎若璩

    第一汉书儒林传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防今文字读之因防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岀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

  • 第八章 艺术家生活·林语堂

    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艺术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贡献。这论点,我想无须乎严重的争辩。至论到中国的科学,无论怎样,未见有可为引以自负者……一、艺术家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

  • 卷五百六十九·佚名

    △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尔时最胜复从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若说诸佛微妙功德及大威神。诸佛如来因何得此微妙功德及大威神。惟愿世尊,分别解说。佛告最胜天王当知。如来所行及所得果。甚深微妙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一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發菩提心已經幾時。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已經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具夀善現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憬兴

    释璟兴撰经曰佛告阿难至及不定聚者。述云第二辨众生往生因果。即遂摄众生愿而申往生。往生有四。一凡小往生二大圣往生三双以得失劝凡小生四叹彼土胜令大圣求。初又有三。此初彰正定令物仰求也。有说有涅槃法名正定聚

  •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多罗那他

    圣者摩诃娄摩和圣者难陀因护持佛教不久,勇军王去世,他的儿子难陀继位,统治国家二十九年。这个国王修食肉罗刹毕苦婆法,择手向天空承接,就被宝物充满。那时金砂国有鸠舍罗婆罗门召集四方一切比丘举行盛大宴会七年。以后,国王

  • 寿昌乘·佚名

    南宋宝祐年间( 1253—1258 )佚名纂修。原书已佚。清文廷式自《永乐大典》六千二百七十三卷中辑出。原为抄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武昌柯逢时重刻,有武昌柯氏息园刊本。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置寿昌军,民国三年(1914)

  • 戒子益恩书·郑玄

    本文选自《后汉书·郑玄传》。益恩是郑玄唯一的儿子,曾举孝廉,就在郑玄写下这篇戒子书后不久,益恩便死于黄巾起义的战乱中。建安元年(196),七十岁的郑玄身染重病,他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给唯一的儿子益恩写了封教

  • 慈氏菩萨略修瑜伽念诵法·佚名

    二卷,唐善无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