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窦氏联珠集巻三

故朝议郎御史中丞容管经畧使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扶风窦府君诗

府君讳羣字丹列家世所传载扵首序府君由弱冠不乐进士之科便于著书耕垦坟籍既孤以蔬素自适著书于毗陵之西偏给长兄之俸而与诸季安于膝下者十稔洎再罹内艰殆尽而复前者数四厥后郡守给事中京兆韦公夏卿知公以为江左文雅无出其右适贞元十年诏征天下隠居丘园不求闻逹之士韦公遂荐焉与桂山处士刘明素同表公之言云受天清气与道逍遥时人以为孔北海防祢衡之文不之过也其时天下慰荐九人公独不除授其后韦公移牧呉郡又以公所着史记名臣疏三十四巻进入皆寝而不报人皆异之公自以为通塞系于命静而俟之厥后韦公入为天官侍郎改京兆命中谢之日徳宗与之绪言韦进曰臣忝居逹官而窃负其位上曰卿有何负奏曰臣守毘陵日荐处士窦群于时独防不録后臣在苏州又进窦群所著名臣疏又防不答臣以为以人而废在臣则当然言群则屈上乃惊曰卿之知人固无疑卒不问者乃宰执之失也便宣即令召对此贞元十八年也公即日起于衡泌白衣召见上谓公曰夏卿知卿卿有何蕴蓄得以尽言公从容对曰臣无蕴蓄第读书俟时夫蕴蓄者迹在近班进有所不纳谏有所不听臣即蕴蓄如臣处于草茅但仰元化而已实无蕴蓄上甚竒其对便宣令付中书即除谏官释褐授右拾遗居无何秘监张公荐和蕃请公为判官因改侍御史其后有故不行请复本列上不许遂守侍御史俄兼领杂务徳宗晏驾改膳部员外郎出为唐州刺史司空于公镇汉南奏公为节度副使捡挍兵部郎中兼中丞加金紫居无何除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以举职太过出为黔中观察使后以十洞扰乱准诏用兵翦伐事平公坐贬开州刺史亦既周嵗除容管经畧使宪宗以公守官无隠思欲大用因急诏追入中路遘疾终于衡州旅馆享年五十五赠左

散骑常侍公有子曰谦余审余偕孝敬相率审余应进士公天授和粹亮直孤峻著书俟用隠于衡泌未尝以名利枉其所守时论以公有公辅之望卒无所伸文集散落未暇编録

题剑

丈夫得寳剑束髪曾书绅嗟吁一朝遇愿言千载邻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焉能为绕指拂拭试时人

黔中书事

万事非京国千山拥丽谯佩刀看日晒赐马傍江调言语多重译壶觞每独謡江流如着翅不敢问归桡

初入諌司喜家室至

一旦悲懽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不知笔砚縁封事犹问佣书日防行

草堂夜坐

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勿谓相去远壮心曾不停

冬日晓思寄杨二十七錬师【一作谏卿】

雨霜地如雪松桂青参差鹤警晨光上歩出南轩时所遇各有适我懐亦自怡愿言缄素封昨夜梦琼枝贞元末东院尝接事今西川武相公于兹三周谬领中宪裵徊防宇多获文篇夏日即事因寄四韵

重轩深佀谷列栢镇含烟境絶苍蝇到风生白雪前弹冠惊迹近専席感恩偏霄汉朝来下油幢路防千

晨兴赠友寄呈窦开川【武元衡】

江城嵗方晏晨起眄庭柯白露伤红叶清飚断绿萝徇时真气索念远忧懐多宿昔东山意纵横南浦波有美婵娟子百虑攒双蛾缄情郁不舒丝竹自骈罗为予歌苦寒防酒朱顔酡鬒髪倐云变功名将奈何

奉酬西川武相公晨兴赠友见示之作

碧树分晓色宿雨弄清光犹闻子规啼独念一声长眷眷轸芳思依依寄远方情同如兰臭恵比返防香新什惊变雅古瑟代沉湘殷勤见知已揜抑绕中膓隙驷不我待路人易相忘孤老空许国幽报期苍苍

窦三中丞去嵗有台中五言四韵之什未及酬答承领镇黔南途经蜀门百里而近愿言欵觌封畧间之因追酬曩篇持以为赠【武元衡】

在昔谬司宪尝僚唯有君报恩如皎日致位等青云削槀书难见除苛事早闻双旌不可驻风雪路岐分

雪中寓直

寒光凝雪彩限直居粉闱怳疑白云上乍觉金印非树色霭虚空琴声谐素徽明晨阻通籍独卧挂朝衣

同前【韦贯之】

耿耿风雪暮直庐未揜扉咏兰幽助兴俪玉粲相辉气劲琴韵切夜深罏火防虽殊江海远即此恋彤闱

春雨

昨日偷闲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人间尽是逢花雨莫爱芳菲湿绮罗

东山月下逢友人

东山多乔木月午始苍苍虽殊碧海状爱此青苔光髙下灭华烛参差啓洞房佳人梦余思寳瑟愁应商皎洁殊未已沉吟限一方宦情哂鸡口世路倦羊肠彼美金石分眷言兰桂芳清晖讵同夕耿耿但相望

赠刘大兄院长

万年枝下昔同趋三事行中半已无路自长沙忽相见共惊双鬓别来殊

奉酬窦三中丞见赠【刘伯翁】

多幸尝陪侍玉墀俄惊负谴阻天涯今日相逢问荣悴更嗟年鬓飒然衰

经潼关赠宇文十

古有弓旌礼今征草泽臣方同白衣见不是弃繻人

送内弟袁徳师

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因君相问为官意不卖毗陵负郭田

观画鹤

华亭不相识卫国复谁知怅望冲天羽甘心任画师

北地

何事到容州临池照白头兴随年已往愁与水长流僶俛思逋客辛勤悔饭牛诗人亦何意树草欲忘忧

时兴

夙心旷何许日暮依林薄流水不待人孤云时映鹤蒙蒙千万花曷为神仙药不遇烂柯叟报非旧城郭

雨后月夜寄怀羊二十七资州

夕霁凉飚至翛然心赏谐清光松上月虚白郡中斋置酒平生在开衿愿见乖殷勤寄双鲤梦想入君怀晩自台中归永宁里南望山色怅然有怀呈上右司十一兄

白髪侵侵生有涯青襟曾爱紫河车自怜悟主难归去马上看山恐到家

假日寻花

武陵縁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枝枝如雪南闗外一日休闲尽属花

中牟县经鲁公庙【尝修名臣畧系司徒公】

青史编名在箧中故林遗庙揖仁风还将文字如顔色暂下蒲车为鲁公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一十四·彭定求
  游子西·唐圭璋
  ●卷二·谢榛
  第四十八出 遇母·汤显祖
  余集卷五·乾隆
  卷十九·孙默
  卷六十四·陆游
  唐诗镜卷五十一·陆时雍
  卷首二·乾隆
  卷四百二十六·曹学佺
  江东集钞·吴之振
  卷六百三十八·佚名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御选明诗卷六·康熙
  校猎赋原文·扬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766_1 【贵游】刘兼   绣衣公子宴池塘,淑景融融万卉芳。珠翠照天春未老,   管弦临水日初长。风飘柳线金成穗,雨洗梨花玉有香。   醉后不能离绮席,拟凭青帝系斜阳。   卷766_2 【梦归故园】刘兼   

  • 卷168 ·佚名

    李新 西轩 梦中得鹿本无心,觉后人亡只见金。 水出吐蕃分黑白,地穷全蜀隔幽阴。 枯肠正伴空城雀,白首更为梁甫吟。 急求贾傅今宣室,谁赋伤谗屈子文。 李新 西轩 谷满牛羊路覆莎,翠编终日倦坡陀

  • 明诗评后叙·王世贞

    王世贞 海内之士结轨称说诗者虑数百千家大指私其师言更互沿习可等别也吾少且贱亡当于作者又不得周游四垂泛澜上下乎时彦即犯孔氏方人之戒罪何辞哉罪何辞哉似是之谈湛沦膏肓寻景逐响竟复奚适私心切忧之退而与二三君子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三·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宽赋 ○洪熙元年八月辛未行在户部奏镇江府金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弘治三年六月壬午朔太仆寺少卿王禄丁优服阕复除原职○广西泗城州官族头目岑铭等朝觐违限吏部请治其罪 上以土官俱贷之○狭西靖虏卫大风天地昏暗变为红光如大良久方息○癸未初福建建宁邵武延平三府皆隶建宁道至是守臣

  • 卷之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八十六·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六 传第七十 扎萨克镇国公噶尔丹达什列传【今袭辅国公】噶尔丹达什青海和硕特人姓博尔济吉特亲王察罕丹津从弟其高祖曰达延为顾实汗长子号鄂齐尔汗子六长衮楚克号达赖

  • 肃宗本纪·欧阳修

    肃宗名亨,是玄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元献皇后杨氏。李亨最初的名字是嗣升,被封为陕王。开元四年(716),任安西大都护。性情仁爱重孝,喜爱学习,玄宗特别钟爱他,派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邢王寿等在他身边讲学。开元十

  • 卷二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汉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後百数而广川董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制曰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无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而守重是以夙

  • 卷三·佚名

    天孫紀天孫氏,乃天帝子之長子。始爲國君,稱天孫氏。既而交讓,相傳凡二十五紀。起乙丑,盡丙午。歴一萬七千八百有二年,皆天孫氏之裔孫也。但其間名氏,倶不傳。故曰天孫。紀天孫氏,繼治之間。相蕨山川,分爲三區。中頭、島尻、國

  • 战法第十·商鞅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 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 攻难,故轻死;见敌如溃溃而不止,则免。故兵法:“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 战;

  • 法言義疏十六·汪荣宝

      淵騫卷第十一〔疏〕吳曹侍讀元忠云:「漢書藝文志:『揚雄所序三十八篇。』本注云:『法言十三。』此十三篇,即本傳之十三卷。文選班孟堅答賓戲注引作『十二卷』者,宋祁校本云:『李軌注法言本,淵騫與重黎共序。』知軌據漢世

  • 提要·刘炎

    臣等谨案迩言十二卷宋刘炎撰炎字子宣松阳人是书分十二章曰成性存心立志践行天道人道君臣今昔经籍习俗志见其立言醇正笃实而切于人情近于事理无迂阔难行之说亦无刻核过髙之论如曰井田封建成之非一日其壊也亦非一朝之故

  • 初见秦·韩非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秦强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

  • 似顺论第五 似顺·吕不韦

    似顺原文:一曰: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五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惑品之二说世义已。由相应故来。今应思此义。是类已灭众生于中得相离不。复次众生于此类处已得相离。此类为已灭不。于中若已相离。此类于此人必定已灭。若

  • 武经总要·曾公亮

    中国宋代官方编修的军事著作。曾公亮、丁度等奉敕撰。北宋自澶渊之盟以来,武备日见废弛,在对夏战争中又屡遭失败。仁宗赵祯恐将帅“鲜古今之学”,遂于庆历三年(1043)十月,命曾公亮、丁度等同加编定,历时三年半成书。

  • 临池诀·卢携

    又作《临池妙诀》。唐代卢携编。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谓智永乃王羲之、王献之之后,得其家法,以之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其子陆彦远,彦远传携本人。取《翰林隐术》、王羲之《笔势论》、徐浩《论书》、《窦暨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