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月令解卷十二      宋 张虙 撰

季冬之月

季冬者斗建丑之辰也汉志云纽牙於丑则丑纽也夏正为十二月

日在婺女

十二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危初度元嘉历云日在女十度日与斗建常相合丑与子合十二月斗建丑则日在女女亦属丑也女四星

昬娄中旦氐中

娄三星西方之宿氐四星东方之宿娄与氐相望也

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大吕者月建丑之律也季冬气至则大吕之律应国语云大吕助阳宣气汉志云吕旅也言阴气大旅助黄锺宣气牙物也

鴈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

此纪十二月之时候也鴈将北矣不曰归而曰乡以北非鴈所居也

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此当丑上十二月位也

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难者所以驱不正之气邪气既已难矣若寒气则非不正之气也故有以送之东汉志季冬立土牛六头於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又於立春之日立青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至後世惟存立春之制而无季冬之制矣

征鸟厉疾

征鸟注以为鹰隼似失之拘征鸟犹言过鸟也以寒气之极凡飞禽之类为寒所逼无云飞之意行於空中者皆猛厉迅疾也

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只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

冬寒鱼不行乃性定而充肥应镛云尝者试而验之也将荐於所尊敬不敢轻也药必先尝膳必品尝此致敬於君与亲也大飨帝则尝牺牲荐寝庙则尝鱼致敬於天与亲也然非必食而尝之特展视而吿全具耳秋祭曰尝亦谓物已备成尝而後祭以见其孝也

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令吿民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水始冰水则冰矣而未壮冰益壮冰则壮矣而未盛至是则无处不冰水泽腹坚则其坚达於水之腹冰以入入凌室也耦耕二人相耦而耕计谋之也耕必资耒耜农所旧有故修之田器泛指鎡錤之类故具之

命乐师大合吹而罢

季春大合乐固有吹矣季秋又习吹至是大合吹而罢乐所以导和气至是大合而罢皆所以毕一岁之事

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四监郊各有监以受其入也仲夏命之合百县秩刍以养牺牲矣至是又命之收秩薪柴以共祭祀燔燎之用也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十二月之辰在丑曰星纪盖月当建丑日月星辰之行至此月皆周於故处既会之後於是又分行焉至次年建丑之月复会如初周而复始次舍也纪会也日曰穷日尽於此月曰穷月尽於此星曰回非一星故也数於此而一终数未正终其谓之终盖几而近之也以去年季冬三百五十四日未满三百六十五日未得正终然数之终乃岁之始时当更始事事物物悉为变改农事为尤重专者欲其一意於耕稼之事徭役之则志散而失业尤上之所当戒也

乃命大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命宰历卿大夫至於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国之大事在祀莫尊於天地莫亲乎宗庙而山川诸祀次之凡祀无不用牺牲也惟宗庙以刍豢言盖牺牲则泛指刍豢则见其畜养之精以同姓之邦共之所以亲宗庙也诸侯之国有小大命太史书列之以共赋卿大夫采地亦有小大历而数之则小宰之事其非采地以其邑之民多少赋之虽然民非神之福不生虽有邦国采地此赋要由民而出也古先圣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唯能成於民则凡普天之下食土之毛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其祀也

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行秋令则季冬之时似秋白露降於秋者冬行秋令则白露降丑为鼈蟹敛藏之气不厚故反爲妖四鄙入保畏兵之象以秋为金故也行春令则季冬之时似春春则句者出萌者达今冬行春令则生气蚤至不充其性所以多伤生不充性疾久不差时运之逆莫大于此行夏令则季冬之时似夏水潦盛昌夏之时也冬行夏令则水潦至於败国冬者雪之时谓之时雪时雪不降而冰冻消释盛阳烁之也

猜你喜欢
  卷二十(文十六年,尽十八年)·孔颖达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第三十·晏婴
  ●雪冤鉴第十二(三十一案)·徐谦
  卷十二·李廉
  第十八章 1·辜鸿铭
  春秋公羊传谳卷六·叶梦得
  卷一·江永
  学蔀通辨卷之八·陈建
  卷二十九·季本
  卷十五·佚名
  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道行经本无品第十四·佚名
  阿底峡祖师故事·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531 ·佚名

    郑玠 过城南梅庵追忆湖守使君叔晦 重过梅庵不记春,花残树老绿阴成。 开元宰相肠应断,楚国骚人魄尚清。 古屋参差疏影动,水澉深浅宿枝横。 主人祗在云深处,弄月吟风取次行。 郑玠 寄逍遥子 自从

  • 松陵集巻二·陆龟蒙

    徃体诗二十八首追和虎丘寺清逺道士诗序皮日休圣人为春秋凡诸侯有告则书无告则不书葢所以惩其伪而敦其实也夫怪之与神虽曰不言在传则书之者亦摭其实而为之也若然者神之与怪果安邪噫圣贤有不得其志者则必垂之于言也大则

  • 附录一·佚名

    附录一婆娑洋集序重刻北郭园全集序草草草堂吟草小引大潜山房诗钞叙师友风义录序师友风义录自序偏远堂吟草序偏远堂吟草序偏远堂吟草序偏远堂吟草跋偏运堂吟草跋科山生圹诗集序小东山诗存序小东山诗存跋友竹行窝遗稿序

  • 跋·纪昀

    同年纪学士晓岚,自塞上还,予往候。握手叙契阔外,即出所作《乌鲁木齐杂诗》见示。读之声调流美,出入三唐,而叙次风土人物,历历可见。无郁轖愁苦之音,而有舂容浑脱之趣。间又语予尝见哈拉火卓石壁有“古火州”字,甚壮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四月甲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官恭代○上谕兵部曰朕前为严谨门禁已有屡旨申饬 祖训设立各门内外官员等守卫官军人役职司启闭盘诘关防立法严密今边警屡报堤备宜周著守门内外员役比常十分谨慎不时严加查点不许

  • 卷二十七·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七七月乙卯朔皇长子禔奏闻遵防颁行之事禔奏言【臣】于五月十九日留驻拖陵八旗兵汉军火器营兵到后宣父皇防谕领兵

  • 史纠卷五·朱明镐

    (明)朱明镐 撰○宋史孝宗帝纪帝纪之谬莫过孝宗姑举大臣之书薨者言之干道六年既书辛次膺薨淳熙八年复书辛次膺罢淳熙元年二月既书虞允文薨淳熙八年八月复书以敷文阁学士虞允文为兵部尚书淳熙五年七月既书李显忠薨淳熙八

  • 志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六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十。嘉礼。大观殿宴群臣仪。○陈设。 前期都校中尙署设彩棚于殿庭近南。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当中南向设便次于王座东少北设二兽

  • 武德传·张廷玉

    武德,安丰人。元至正年中为义兵千户。知道元将要灭亡,就对其帅张鉴说“:我辈才雄万夫,现东败西挫,形势已可预料,不如早选择可依靠的主子。”张鉴认为他说得有理,就率兵归附了太祖,隶属李文忠,随赴池州,奋力战斗,右股中流矢,用手拔

  • 大学衍义卷四十一·真德秀

    齐家之要三定国本建立之计宜蚤春秋庄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胡安国曰经书子同生所以正国家之本防后世配嫡夺正之事垂训之义大矣此世子也其不曰世子何也天下无生而贵者誓于天子然后为世子臣按贾谊之书有曰誓明则民定而出于

  • 礼记集説卷六·陈澔

    元 陈澔 撰玉藻第十三【此篇记天子诸侯服冕笏佩诸制及行礼之容节】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防延龙卷以祭【玉冕前后垂旒之玉也藻杂采丝绳之贯玉者也以藻穿玉以玉饰藻故曰玉藻邃深也延冕上覆也表而纁里前后邃延者言前

  • 卷二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之二·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一  宋 李如圭 撰士丧礼重木刋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参分庭一在南郑注木也县物焉曰重刋斵治凿之为县孔也士重木长三尺释曰重者相重累也竖者三尺横者宜半之

  • 卷首·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首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检讨【臣】孙景烈朱子曰此专以天道明干义又析元亨利贞为四德以发明之而此一节首释元义也大哉叹辞元大也始也乾元天德之大始故万物

  • 卷第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精进慧菩萨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初发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具大庄严,升一切智乘,入菩萨正位,舍诸世间法,得佛出世法,去、来、现在诸佛摄受,决定至于无上菩提究竟之处。彼诸菩萨于佛教

  • 卷之十八·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八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治平铁壁慧机禅师法嗣 汾阳觉天灯启禅师 山西汾阳李氏子。世锦衣。脱白。至蜀谒庆忠於平山。依止十年。忽尔开悟。作偈曰。跋涉劳心十载

  • 禹贡锥指·胡渭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题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书。此书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主要对 《禹贡》的逐句加注,《禹贡》原文字分句顶格,作者博考载籍,凡郡县分合异同,山川形势,道里远

  • 频婆娑罗王经·佚名

    梵名Bimbisa^=ra -pratyudgammana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频婆娑罗王闻佛声名,往诣佛所,见佛身旁有极受人崇敬之优楼频螺迦叶在座,遂疑二人何者为师?佛知王意,乃请迦叶说明归依佛之因缘,佛并为王

  • 辟支佛因缘论·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说八位辟支佛觉悟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