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

钦定四库全书

古今禅藻集卷十五

明释正勉释性同辑

元【五言律诗】

送才上人再往湖南      圆至【三首】

近闻归又出何事迫身忙春路晴犹滑山亭晩更长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旧日曾行处因君思不忘

富塘

??复澄澄长涵十亩清亦供贫者乐独以富为名水叶秋时死山苖旱岁生固应锺异气青树郁佳城

寄志胜上人

自说冬前至深寒信亦稀非知为事阻应怪与言违瘴月人南去花时鴈北飞危栏有斜日独望更依依

送张用鼎游燕南       大欣【十一首】

天上知名久由来汉客星江湖歌白雪风露满青冥巴蜀须传檄燕山待勒铭壮夫期远大不独抱遗经

次韵甯宣尉

将门三叶贵古劒削霜硎雾卷乌蛮浄风生碧海青投壶惊甲帐飞墨动云屏未惬清游兴松房听雨声

送别二首

行役何时了宗门可罢参栖迟无杜曲留滞尚周南渡水闻天磬登山礼佛龛百年重回首风柳正毶沙鸟高低语江云断续飞青山携手别秋日故人稀落落芳心在悠悠昨梦非歌长不用续鲸浪暗吹衣

赵大年小景

断苇仍摧雪寒潮不上沟扁舟从此去一衲更何求望远支颐倦临流照影羞披图重有感空负五湖秋

庚午秋过淮安

百感何嗟及行人过楚州笛声今夜月云物向时秋古驿依城住长河傍海流天王南狩日曾此驻鸣驺

送人奔父丧

死生千里别父子百年心泪尽黄泉咽愁来白昼隂云山通楚迥江水入淮深庐墓多祥应他年惠好音

过淮河口

水次千家市蛮商聚百艘扬徐元接壤河泗此交流乘传陪天使浮桮任海沤夜凉瞻斗柄想见上林秋

送萨天锡照磨赴燕南宪幕

萧寺留诗别高怀不负公江声元自急山势古来雄下榻疎钟雨登台落木风重来无几日除道避乘骢

送睢阳王德明辟内御史府掾

廵远睢阳後遗风士气豪河经商邑壮山并阏台高月窟求龙种天池集凤毛辟书宁易致不用叹贤劳杨执中幼与予同舍自予去乡里一别四十五年矣乍见俱不相识承惠诗一首次韵谢之

勋业双蓬鬓江湖万里心扣舷山月近欹枕夜涛深多士怀东观何人赋上林只将弦上趣白雪写遗音

山居            清珙【三首】

道人缘虑尽触目是心光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草深蛇性悦日暖蝶心狂曾见樵翁说云边霅昼房

其二

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緑蒲眠褥软白木枕头弯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

其三

结草便为庵年年用覆苫纸窗松叶暗竹屋藓华粘麦饭惟饶火藜羮不点盐生涯随分过谁管世人嫌

赠端禅人默持莲经      清欲

掩卷转莲华宁论岁月賖未明穷子喻难到法王家雨露无高下根茎有等差头头开示处功行几恒沙

五日吊古          大圭【三首】

楚国大夫去彭咸从所居祗今浮水马何处问江鱼异俗悲遗事离骚读旧书一觞川上酒斜日雨疎疎

世故

世故占星变吾生共月孤此时无梦寐长恐涉艰虞山色宜茅屋松花满饭盂素心将独往及早谢人徒

次韵?生怀陈衆中阮信道

旧游陈与阮不见独成吟无复此聨璧为谁重鼔琴朔方文字老南国酒杯深今日风流远令人恨满襟

高同知怀传轩        克新【五首】

退食独关情商庭版筑生列星垂野大落月照梁明老去嗟何及秋来梦不成疮痍满天地霖雨若为倾

次韵答刘镇抚

茂陵旧公子气压阵云低一节临军幕三边息战鞞赋诗朝倚马起舞夜闻鸡为爱溪楼静重寻水郭西

次韵答苏太史

微雨作春寒兵戈道路难百年嗟远别千里愧相看把酒花连席扬舲雪满滩水西官阁静文字更盘桓

留月轩

我欲留明月月行那可留金波流锦席桂影散琼楼斜隐藤萝石远临芦荻洲长歌兴无极门外露华秋

送兰宣使还闽省

度浙春云尽还闽岁巳阑恋亲双鬓白报国寸心丹使节云千里官船月一滩人生忠孝大来往莫辞难

舟次吴江          善住

客路渺无际崎岖何日平积烟迷远树残照下荒城水宿先归港朝行暗计程长桥知渐近笳鼓隔林鸣

古今禅藻集卷十五

猜你喜欢
  刘学颜·唐圭璋
  刘沆·唐圭璋
  蜀妓·唐圭璋
  ●种玉记目录·汪廷讷
  第五出 奸谋·陆采
  丙卷·梁启超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姜夔
  初集卷三十四·乾隆
  卷七·韦庄
  卷11 ·佚名
  卷一百二十三·冯惟讷
  卷三百五十四·曹学佺
  卷三十八·乾隆
  [解题]·王叡
  月洞吟·王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张元凯

    五言古诗杂诗二十首时序有代谢,晦朔若循环。灵景歘以驰,六龙杳难攀。舜华曜曦林,蜉蝣息夕寰。流运感人思,履世云孔艰。菌芝想霞外,孔翠悲笼间。栖遁托素业,韬精保朱颜。迅彼云螭驾,迟尔冥鸿还。长揖当涂客,去矣归空山。阊阖有

  • 黄鸟·闻一多

    哦!森林的养子,太空的血胤不知名的野鸟儿啊!黑缎的头帕,蜜黄的羽衣,镶着赤铜的喙爪——啊!一只鲜明的火镞,那样癫狂地射放,射翻了肃静的天宇哦!象一块雕镂的水晶,艺术纵未完成,却永映着上天的光彩——这样便是他吐出的那阕雅健的

  • 第二十九回 闻寇警发兵平藏卫 苦苛政倡乱据台湾·蔡东藩

      却说中国西偏,有最高的大山一座,名叫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山北,有一种图伯特人,聚族而居,号为西藏,古时与中国不相通,唐朝时部众渐盛,入侵中华,唐史上称它为吐蕃国。唐太宗李世民,因它屡次寇边,没有安靖的日子,不得已将宗女文

  •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洪武十五年九月丁未朔制 孝慈皇后神主主用栗木高六寸九分阔一寸九分趺高二寸六分通高九寸五分神宫高三寸九分阔七分深三分主椟高一尺一寸二分阔四寸八分傍阔四寸座七层高三寸通高一尺四寸二分四面俱黑漆戗金云凤文神

  • ●海东逸史卷十·佚名

    列传七张肯堂字载宁,号鲵渊(小腆纪年、南疆绎史并作鲲渊),南直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南都亡,总兵郑鸿逵拥唐王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及肯堂劝进,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会原任工部侍郎曾樱(明季南

  •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五 陕西学政杨嗣曾奏请拓取陕甘碑刻折·佚名

    八五 陕西学政杨嗣曾奏请拓取陕甘碑刻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日陕西学政臣杨嗣曾跪奏,为遵诏求书,谨就陕省情形,敬陈管见事。窃查购访遗书一案,迭奉谕旨,令督抚学臣会同办理。上年十二月内,业将各属送到书籍,择其稍可备采者

  • 武陵昭王萧晔传·萧子显

    武陵昭王萧晔字宣照,是太祖第五个儿子。母亲罗氏,跟随太祖在淮陰,因罪被杀。当时萧晔才四岁,但和成人一样思念其母,因此为皇上喜爱。初任冠军将军,又调为征虏将军。萧晔刚直聪颖俊逸过人,善下棋,与诸王共作短句,诗学谢灵运体,呈

  • 刁雍传·魏收

    刁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人。高祖刁攸是西晋御史中丞。曾祖刁协,跟随司马睿渡江,定居京口,官至尚书令。父刁畅,任司马德宗的右卫将军。当初,刁畅兄刁逵因刘裕轻狡薄行,欠社钱三万,过期不还,把他抓起来当兵去了。等到刘裕诛杀桓玄,因

  • 八、论游览·林语堂

    旅行在从前是行乐之一,但现在已变成一种实业。旅行在现代确已比在一百年前便利了不少。政府和所设的旅行机关,已尽力下了一番工夫以提倡旅行;结果是现代的人大概都比前几代的人多旅行了一些。不过旅行到了现代,似乎已是一

  • 卷二十一·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二十一鲁颂四之四集传鲁少皥之墟【孔氏颖达曰昭十七年左传云郯子曰少皥挚之立也定西年左传祝佗曰命伯禽封於少皥之墟是其文所出也明堂位曰封周公於曲阜少

  • 应帝王第七·刘文典

    〔注〕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 〔释文〕崔云:行不言之教,使天下自以为牛马,应为帝王者也。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疏〕四问而四不知,则齐物篇中四问也。夫帝王之道,莫

  • 学蔀通辨卷之五·陈建

    后编中此卷所载明陆学下手工夫在于遗物弃事屏思黜虑专务虚静以完养精神其为禅显然也吴显仲问云某何故多昏陆子曰人气禀清浊不同只自完养不逐物即随清明纔一逐物便昏眩了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

  • 论勇第五十一·桓宽

    【题解】本篇就关于抗击匈奴战争的问题继续展开辩论。大夫主张继续使用武力,甚至仿效曹刿劫盟的做法,提出&ldquo;诚得勇士,乘强汉之威,凌无义之匈奴,制其死命,责以其过&rdquo;,&ldquo;因以轻锐随其后,匈奴必交臂不敢格&rdquo;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四卷(师子吼品第廿三)举十一事释师子吼义 师子吼六问问佛性 答第一问 答第二问 答第三问 答第四问 显众生不见佛性无明[雨/复]故又未能度十二缘河犹如菟马 辨十二因缘因重果义 辨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六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六卷东都沙门(宝臣)集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月光妙眼如是等 因上觉二无我等法名为佛。过去诸佛已觉此法。故名为佛。以过去故。世尊今觉此法亦名为佛。觉道虽一。过现不同。云何言我是过去

  •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窥基

    翻经沙门基撰唯识二十论者。筏苏畔徒菩萨之所作也。题叙本宗有二十颂。为简三十。因以名焉。昔觉爱法师。魏朝创译。家依三藏。陈代再翻。今我和上三藏法师玄奘。校诸梵本。睹先再译。知其莫闲奥理。义多缺谬。不悟声

  • 续名医类案·魏之琇

    中医医案专著。魏之琇编集。有清《四库全书》刊本及同治年间刊本。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据信述堂之1957年影印本。魏之琇(1722—1772),字玉潢,别号柳州,浙江杭州人,家为世医。他在重订《名医类案》的基础上,发现该书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