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古诗纪凡例

一是编原以古逸为前集汉魏以至陈隋为正集似觉牵合今取古逸与各代之名与数疏之於首而以诗纪卷数统之於下窃取刻史记国语之例

一是编冯公攟摭有年几乎无遗矣然有未覩诸书如古今风谣等及金石中流传於世者间有未尽今别辑一编曰拾遗以附于後

一是编刻於关中刻旣不佳校多遗误今悉取冯公引用诸书酌量改易至有彼此俱不可解者姑且存疑不敢妄加臆见也

一如以东昏时歌误置北齐纪中又以长夀误为隋年而隋纪收郑蜀宾之类今但附注其误於下不敢辄为删去

一诸人集中附载赓答之作今取特列寥寥数语亦以存一时作者之名

一目录原分於各代之前然而卷帙既殊考索不易今则统列於前

一上古迄秦以箴铭颂诔备载与後例颇不同又古作者多不详名氏今故以类分凡为类十一为卷十【以下悉是冯公旧例】

一汉以後篇什广矣观史传所载历代作者其集动若干卷今所录千百之一尔将以着诗体之兴革观政俗之升降资文园之博综罗古什之散亡故备录之不暇选择若必云本道德之旨叶风雅之音参校论叙成一家之书尚有望於大雅君子焉

一乐府所载晋宋以後郊庙燕射乐歌旧辑诗者咸析入各家集内然此乃一代之典章非一人所得专也且其作之有宫徵其肄之有条贯似不宜分置今悉依郭茂倩旧次总列各代之末而以作者名氏系之题下云【汉魏郊庙歌不多而无燕射之乐且已刋布今不更易也】

一鼔吹曲辞舞曲歌辞凡奏之公朝列在乐官者亦如前例编录於郊庙燕射之後其自相拟作不入乐府者仍存本集

一汉以後诗人先帝王次诸家以世次为序次爵里无考者次方外次闺秀次无名氏

一诗人有历数朝者从其所终之代若一人止一诗而知其为何时之作则从其作诗之代操懿为魏晋之祖故以冠二代不称帝者未即位且非正也嵇阮入魏渊明入晋前贤巳有定论至於刘昶萧综之奔魏萧祗之奔齐萧撝之归周背本入夷咸夷之矣其他亡国为俘有可伤者焉

一作者氏系历履行谊封諡俱查史传书其要略着於名氏之下庶观者有考焉

一诗人有名氏而不知世代及乐府无名氏诗不可考其为何代之作者别为一卷附於末

一各家成集者编法先乐府次诗各分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齐梁以下诸体渐备【如四韵者律也二韵者絶句也又有三韵谓之半体】今各以体相从而诸体之中又各以类相附【一人诗止数首者不能尽如此例或分其体裁要在均调伦类而已】

一艺文类聚初学记所载诗多系摘句今择其阙文诗各载於後其虽似阙略犹能成章者仍存正集阙疑也【阙文诗亦有附从各体之後者】

一各史列传所载诗全文者入正集阙文者入别集【曰志遗】

一诗互见各书而所载诗人名不同者择其有证据者从之题下注云某书作某人今从某书作某人若无所考订则二处并存之於甲乙互笺见所出之籍

一诗数见而句字不同者参校其义稍长者为正文余分注其下云一作某或某书作某

一联句诗旧见某人集者因之同赋诸人集中不复录也

一艺文类聚初学记二书所载其诗题明白者则仍其题如曹植鬬鸡陈琳宴会之类亦有引诗不明着其题则止云阙题题下注见某书某部庶不失作者之意【如王粲从军诗而艺文载游览部刘桢赠从弟而载松部明帝猛虎行而在桐部後人皆因其分部为题误矣】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彭定求
  张枢·唐圭璋
  玉箫女两世姻缘·臧懋循
  杜蘂娘智赏金线池·臧懋循
  甲集前编第十·钱谦益
  左辅·龙榆生
  谷城山馆集卷十九·于慎行
  傅序·曾极
  卷272 ·佚名
  卷三百二十·陈思
  丁巳除夕·刘半农
  总目·陈元龙
  卷七百九十六·佚名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初集 四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23、秋捷·蒲松龄

    高公、高母上云儿子上府中应试,考了个一等。怕他来受气,我就叫他叔侄在省中读书。三场已毕,他三叔说他有个指望,便留在那里观榜。今日八月将尽,该有消息;仔怕他没有造化。 [耍孩儿]老爷爷做刑厅,咱爷爷御史南京,隔一代就是一

  • 卷六十四·表第二·皇子表·脱脱

        ◎皇子表   帝官天下,王者为焉。至于亲九族,敬五宗,其揆一也。三代以上,封建久长,故吴、鲁、燕、蔡、卫、晋、郑,太史迁既者《世家》,又列《年表》,不厌其详。自汉以降,封建实亡,犹有其名,长世者登《世家》,自绝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七月乙未朔时享 太庙 遣驸马都尉谢诏代○戊戌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遣玉田伯蒋荣祭 长陵 贞妃马氏薨赐谥曰荣葬于 天寿山之陵次丧礼如阎贵妃例○辛丑 改礼部左侍郎秦鸣雷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佚名

    嘉靖五年正月甲申朔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乙酉以京师饥民日多诏养济院月给米蜡烛旛竿二寺日给食务核实以惠穷民○丙戌宣宗章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景陵○戊子海西弗朵秃河等卫女直都指挥申

  • 尚史卷九·李锴

    世家二鲁世家下成公成公名黒肱宣公子元年春正月公即位二月葬宣公三月作邱甲周礼十六井为邱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邱为甸出长毂一乗戎马四匹牛十一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今使邱出甸赋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齐将出

  • 六九一 谕孙士毅免发伊犂着在全书处自备资斧効力赎罪·佚名

    六九一 谕孙士毅免发伊犂着在全书处自备资斧効力赎罪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九日奉旨:孙士毅前在云南巡抚任内,不能参劾李侍尧,革职发往伊犂,固属咎所应得。但与本身获谴者究属有间,且其学问亦优,着加恩

  • 六六八 谕《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等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等同办·佚名

    六六八 谕《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等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等同办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奉旨:《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曹文埴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窦光鼐同办。钦此。(军机

  • 外集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 宋 李幼武 纂集 胡安国 武夷先生文定公 字康侯建之崇安人绍圣四年中进士第授常州判官改江陵推未赴如荆门道出江陵帅守监职司一见合奏乞

  • 晋纪十八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咸康四年(戊戌、338)·司马光

    晋纪十八 晋成帝咸康四年(戊戌,公元338年) [1]春,正月,燕王遣都尉赵如赵,听师期。赵王虎将击段辽,募骁勇者三万人,悉拜龙腾中郎。会辽遣段屈云袭赵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虎乃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帅舟师十万出

  • 卷一百三十·陈祥道

    四夷舞【周禮韎師下士二人舞者十有六人旄人下士四人舞者無數鄭氏曰韎讀如韎韐之韎旄舞者所持以指揮】周禮韎師掌教韎樂祭祀則帥其屬而舞之【舞之以東夷之舞】大饗亦如之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

  • 论语意原卷四·郑汝谐

    宋 郑汝谐 撰衞灵公第十五衞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灵公诚冇意于用夫子虽问陈可以对也必其礼貌辞色已无用之之意是以因问陈而遂行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

  •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孔子

    【原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日:“主忠信,徙义①,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抵以异。’②” 【注释】 ①徙义:徙,迁移。徙义即向义迁移,意即按义去做。②诚不以富,亦(ZhT)以异:这

  • 卷八·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八学类二致知程子曰君子以识为本行次之今有人焉力能行之而识不足以知之则有异端者出彼将流荡而不知反内不知好恶外不知是非虽有尾生之信吾弗贵矣○须是识在所行之先譬如行路须得光照○如眼

  • 真心直说序·知讷

    古德禅师真心直说序  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诸祖出世无益群生耶。曰佛祖出头无法与人。只要众

  • 佛说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罗阅只国中鹦鹉树间。是时有一异比丘。于竹园去罗阅只国。适在中间为蛇所啮。复为鬼神所著。复为贼所劫。见佛尔时即往到是比丘所。时玄师颰陀随佛俱往。玄师颰陀即白佛言。

  • 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

    台湾地方志。清余文仪、王瑛曾修纂。十二卷。文仪另有《(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已著录。瑛曾字玉裁,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屡官知县。旧志为时已久,为增新内容,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氏邀台籍乡贤、儒学重修此志。计有舆地、

  • 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于太平兴国五年(980)之后。又作如意摩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叙述佛陀对阿难宣说袪除雷电恐怖灾难之法,谓东西南北四方各有雷神,名为阿伽、设帝噜、哆钵啰、扫那摩你;若人知其住处之方位,并将

  • 三教平心论·刘谧

    凡二卷。元代刘谧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作者以儒释道三教之论争,千百年来,是非纷然,故特着此论以明辨之。初言三教皆为止恶行善之法,而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不可偏废;次言三教之极功(结果)有浅深之不同,故教有广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