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荆南倡和诗集一巻元末周砥马治同撰砥字履道无锡人治字孝常宜兴人至正癸巳甲午乙未三年两人同馆于宜兴荆溪之南随事倡和积诗一巻録成二帙各懐其一同时遂昌郑元祐为之序二人亦自有序后砥从张士诚死于兵而治入明为建昌同知与髙啓友善遂以此集手録本付啓啓复以与吕敏有啓后序及徐贲题词敏后仍归诸马氏成化间乡人李廷芝携至京师俾李应祯张弼详着其事校正付梓集后附録数首皆砥在荆南别后之作及治赋砥哀词与其追和之诗砥以吟咏擅长与顾阿瑛踪迹最宻玉山雅集记逰诸编中多载所作格调皆极谐婉其撰是集正元末丧乱之际感时伤事颇为情致缠绵治诗笔稍逊于砥而隽句络绎工力亦差能相敌以视松陵倡和汉上题襟虽未必遽追配作者而两人皆无全集行世存之亦足以窥见一斑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李鼐·唐圭璋
  程节斋·唐圭璋
  ●卷十·潘德舆
  第十七出 久要·李渔
  甲申以前十二首·许南英
  二妙集卷第五·段克己
  卷十二·唐圭璋
  卷第六·陈与义
  卷292 ·佚名
  卷202 ·佚名
  原序·李攀龙
  节孝诗钞·吴之振
  卷四百八十五·陈廷敬
  卷二百五十六·陈廷敬
  78.李商隐:锦瑟·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美与爱·闻一多

    窗子里吐出娇嫩的灯光—— 两行鹅黄染的方块镶在墙上; 一双枣树底影子,像堆大蛇, 横七竖八地睡满了墙下。啊!那颗大星儿!嫦娥底侣伴! 你无端绊住了我的视线; 我的心鸟立刻停了他的春歌, 因他听了你那无声的天乐。听着,他竟不觉

  • 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胡适

    民国六年(1917)一月一日,《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出版,里面有我的朋友高一涵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九一七年预想之革命》。他预想从那一年起中国应该有两种革命:(一)于政治上应揭破贤人政治之真相。(二)于教育上应打消孔教为修身

  •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柯劭忞

      ○百官九   员任养   勋上阶:   上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   上护军,正二品。护军,从二品。   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   上骑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   骁都尉,正五品。飞

  • 战国纵横家书 全文·佚名

    《战国纵横家书》(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  ○一、苏秦自赵献书燕王章  自赵献书燕王曰:始臣甚恶事,恐赵足……臣之所恶也,国外冒赵而欲说丹与得,事非□……臣也。今奉阳〔君〕…&h

  •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九·张岱

    左懋第列传左懋第,号萝石,登州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授韩城知县。其时流寇蹂躏山西,突河津,与韩城隔一水,懋第严为之备。贼渡河入秦,三年之中,薄韩城者三、入其境者五,前后皆以见兵谈法击走之。于是关中言保障者,推韩城第一。丙

  •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三)·杨士奇

    洪熙元年三月己丑诏天下曰朕恭承大统为天下生民之主惟我 皇祖 皇考爱民之仁秪率不怠旦夕思念人命甚重哀矜庶狱惓惓在怀夫刑以禁暴止邪道民于善岂专务诛杀哉故律令制善善长而恶恶短罚之轻重咸适厥中顾执法之吏不能皆

  • 首卷二 德宗实录凡例·佚名

    修纂凡例一、登极典礼、书。一、恭上加上帝后尊谥、书。册宝文全录。一、祀天、地、太庙、山陵、 日、月、社稷、太庙奉先殿升祔配享、祭堂子、年神、月神、列祖诞辰、忌辰拈香、书。诣奉先殿、寿皇殿、雍和宫、行

  • ◎中学万年·李定夷

    四年三月九号省立第三中学校(即松江中学)开十周纪念大会。校前操场,遍悬旗帜,藻彩纷披,校门结成彩楼。颜曰我武维扬,旁悬长联云:放开眼界,正六七强虎攫龙拿。想袖手旁观时,都道丈夫当如是,唤起国魂,有数千年英雄豪杰,只今朝一席地

  • 一二一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令陆费墀罚赔事致金简函·佚名

    一二一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令陆费墀罚赔事致金简函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文澜等三阁书籍,昨奉谕旨令陆费墀罚赔一事,本日又有寄信琅玕等谕旨:令琅玕面传陆费墀,宣示遵办。等因。武英殿自可无须再行文知照。至续办之三分书

  • ●牧鑑卷之七·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應事三(四)◆應事三(四)刑罰三之六(共三十六條)財用三之七(共十八條)市價三之八(共十四條)祠祀三之九(共十九條)防禦三之十(共二十七條)○刑罰三之六(共三十六條)噬嗑大象曰電雷噬嗑先生以明罰勑法豐大象

  • 《孟子課》敘·欧阳竟无

    文武之政在方冊,人存政舉,人亡政熄,故為政在人。然久之而不得其人者,其故何哉?一、畏言聖人;二、不畏鄉愿;三、生死事大、仁義事小;四、貴勢不貴自;五、不知輕利而重義;六、不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七、不知心之為聖;八、不知學之至

  • 卷四十九·佚名

    △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之三尔时具寿舍利子问满慈子言: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满慈子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乘布施波罗蜜多。

  • 十七、国师三唤·慧开

      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国师云:“将谓吾辜负汝,元来却是汝辜负吾。”   无门曰:国师三唤,舌头堕地。侍者三应,和光吐出。国师年老心孤,按牛头吃草。侍者未肯承当,美食不中饱人餐。且道,那里是他辜负处。国清才子贵,家富

  • 中国宗教徒联谊会赞辞·太虚

    ──三十四年五月作──人类的文明,在过去实由几个民族的宗教、几个世界的宗教促成,迨至今日,已有钻天入海缩万里于比邻的物质能力,然人类的精神能力,未善调御所产生的物质能力,使用之得当,遂不能尽其利而反致屡相残杀之大害

  • 卷三十一·佚名

    释初品中十八空【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三·智顗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观空品第二言观空者。谓无相妙慧照无相之境。内外并寂缘观俱空。故言空观品也。又凡夫不识外道妄取。二乘耽滞。今菩萨以般若正智观空非空。超凡越圣。故言观空也。又凡夫著有二乘著空。菩

  • 闺门秘术·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

  • 蒙古源流·萨囊·彻辰

    蒙文名《额尔德尼脱卜赤》,汉文译名或题《珍宝史纲》、《宝史纲》等。记述元明两代蒙古族历史的著作。彻辰萨囊著。乾隆四十二年(1777)转译成汉文刊印,收入《四库全书》。后有沈曾植笺证、张尔田增补并校的孱守斋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