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品彚卷八十八

明 高棅 编

七言律诗七

正变

李商隐

隋宫

紫泉宫殿鎻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縁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筹笔驿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防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沗关张无命复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甫吟成恨有余【诗眼云首言其号令严明千百年后鱼鸟犹畏之次言忠义贯神明风云犹防其藩篱壁垒至于三联属对清切有意他人不能及】

九成宫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荔枝卢橘沾恩泽鸾鹊天书湿紫泥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眼云首联语清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语而闻者为之深悲次联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意味三联语益奇世人但称巧防不识其高情逺韵可叹也】

茂陵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内苑只知衘鳯觜属车无复挿鸡翘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妆成贮阿娇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栢雨潇潇

碧城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窻见雨过河源隔坐防若是晓星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富平少侯

七国三邉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防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当关莫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少年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直登宣室螭头上横过甘泉豹尾中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防陵夜猎游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促漏【此篇拟湥宫怨女而作】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岂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防水纹【郝新斋云恨不如姮娥入月神女为云乂不如禽鸟之有匹也又感之辞也】

闻歌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来事几多青冢路邉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炧灯光柰尔何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秪是当时已惘然【缃素杂记云李义由此诗山谷读之殊不晓其意以问东坡答曰古今乐志云锦瑟其弦五十柱亦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按李诗中四句曲尽其意唐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焉】

写意

燕鴈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湥残日花间留返照片云城上结层隂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哭刘蕡

上帝深居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寃广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飜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许浑

秋日早朝

宵衣应待絶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井转辘轳千树晓鎻开阊阖万山秋龙旂尽引趋金殿雉扇才分拜玉旒虚戴鐡冠无事日沧江归去老渔舟

淩歊台

宋祖淩歊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湘潭云尽暮烟【一作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緑苔

咸阳城东楼

独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栁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緑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故洛阳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鴈迷寒雨下空壕可怜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楸梧逺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姑苏怀古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鳬鹥占浅莎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骊山

闻説先皇醉碧桃日华浮动郁金袍风随玉辇笙歌迥云卷珠帘劔佩高鳯驾北归山寂寂龙舆西幸水滔滔蛾眉没后廵游少瓦落空墙见野蒿

题卫将军庙【序云将军名逖阳羡人高祖始建义旗逖以勇艺进备行列泊禽窦建德逖特挟鎗劔前后突翼太宗奇之天下定録其功拜将军宿卫以母老乞归侍许之及卒邑人怀其贤庙于荆溪以平生弓甲悬庙下岁时祠祭而国史阙书其人因题诗于庙】

武牢关上护龙旗挟槊弯弓马上飞汉业未兴王霸在秦军才散鲁连归坟穿大泽埋金剑庙枕长溪挂铁衣欲奠忠防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

祗命南海庐陵逢表兄军倅奉使淮海别后却寄是诗

卢橘花香拂钓矶羙人犹舞越罗衣三洲水浅鱼来少五岭山高鴈到稀客路晚依红树宿乡关朝望白云归交亲不念征南吏昨夜风防去似飞

颍川从事西湖亭燕饯

西湖清防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皷角寺临秋水见楼台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檝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州留别李诩

泣玉三年一见君白衣顦顇更离羣杨堤惜别春潮晚花榭留欢夜漏分孤馆宿时风带雨远帆归处水连云悲歌曲尽莫重奏心绕关河不忍闻

寓居开元精舍酬薛秀才见贻

知已萧条信陆沉茂陵扶疾卧西林芰荷风起客堂静松桂月高僧院深清露下时伤旅鬓白云归处寄乡心劳君诗思犹相忆题在空斋夜夜吟

乗月棹舟送大歴寺灵聪上人不及

万峰秋尽百泉清旧鎻禅扉在赤城枫浦客来烟未散竹牕僧去月犹明杯浮野渡鱼龙逺锡响空山虎豹惊一字不留何足讶白云无路水无情

晚自朝台至韦隐君郊园

秋来鳬鴈下方塘系马朝台歩夕阳村迳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花香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西去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村舍

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山迳晚云收猎网水门凉月挂鱼竿花间酒气春风逺竹里棋声夜雨寒三顷水田秋更熟北牕谁拂旧尘冠

卧疾

寒牕灯尽月斜辉佩马朝天独掩扉清露巳凋秦塞栁白云空长越山薇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唯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鴈向南飞

晨起白云楼寄龙兴江凖上人兼呈窦秀才

兹楼今是望乡台乡信全稀晓鴈哀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欲吊灵均能赋否秋风还有木兰开

刘沧

咸阳怀古

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渭水故都秦二世咸阳秋草汉诸陵天空絶塞闻邉鴈叶尽孤村见夜灯风景苍苍多少恨寒山半出白云层

邺都怀古

昔时覇业何萧索古木唯多鸟雀声芳草自生宫殿处牧童谁识帝王城残春杨栁长川迥落日蒹葭逺水平一望青山便惆怅西陵无主月空明

长洲怀古

野烧空原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徃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停车日晚荐苹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浙江晚渡怀古

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凄凄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

经麻姑山

麻姑此地炼神丹寂寞烟霞古灶残一自仙娥归碧落几年春雨洗红兰帆飞震泽秋江逺雨过陵阳晚树寒山顶白云千万片时闻鸾鹤下仙坛

江行书事

逺渚兼葭覆緑苔姑苏南望思徘徊空江独树楚山背暮雨孤舟吴苑来人度深秋风叶落鸟飞残照水烟开寒潮欲上泛苹藻寄荐三闾情自哀

题龙门僧房

静室遥临伊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僧宿石龛残雪在鴈归沙渚夕阳空偶将心地问高士坐指浮生一梦中

宿天坛观

沐髪清斋宿洞宫桂花松韵满岩风紫霞晓色秋山霁碧落寒光夜月空华表鹤声天外迥蓬莱仙界海门通心一悟虚无理寂寞珠象罔中

入关留别主人

此来多愧食鱼心东阁将辞更一吟疋马客程秋草合万蝉关树古槐深风生古渡河声急鴈过寒原岳势侵对酒相看自无语几多离思入瑶琴

题马太尉华山庄

别开池馆背山隂近得幽奇物外心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溪林一庭杨栁春光莫三迳烟萝晚翠深自是功成闲劔履西斋长卧对瑶琴

题王校书山斋

猿鸟无声昼掩扉寒原隔水到人稀云晴古木月初上雪满空庭鹤未归药圃地连山色近樵家路入树烟防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秋日山斋即事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踈野菊开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鴈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山客未廻独坐高牕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寓居寄友人

雨余虚馆竹隂清独坐书牕轸旅情芳草衡门无马迹古槐深巷有蝉声夕阳云尽嵩峯出逺岸烟销洛水平入夜南原赏佳景月高风定苦吟生

秋日山寺怀友人

萧寺楼台对夕隂淡烟踈磬散空林风生寒渚白苹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云尽独看晴塞鴈月明遥听逺村碪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牕弹玉琴

送李休秀才归岭中

南泛孤舟景自饶蒹葭汀浦晚萧萧秋风汉水旅愁起寒木楚山归思遥独夜猿声和落叶空江月色带回潮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

送元叙上人归上党【时罢兵】

太行关路战尘收白日思乡别沃州薄暮焚香临野烧清晨潄齿涉寒流溪邉残垒空云木山上孤城对驿楼此去寂寥寻旧迹苍苔满径竹斋秋

和友人忆洞庭旧居

客舍经时益苦吟洞庭犹忆在前林青山残月有归梦碧落片云生逺心谿路烟开江月出草堂门掩海涛深因君话旧起愁思隔水数声何处碪

留别崔干秀才昆仲

汶阳离思水无穷去住情深梦寐中岁晚虫鸣寒草露日斜蝉噪古槐风川分逺岳秋光静云尽遥天霁色空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慿鴈徃来通

寄逺

西园杨栁暗惊秋宝瑟朱弦结逺愁霜落鴈声来紫塞月明人梦在青楼蕙心迢逓湘云暮兰思萦廻楚水流锦字织成添别恨关河万里路悠悠

唐诗品彚卷八十八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八·彭定求
  石敦夫·唐圭璋
  第一齣~第十齣·汤显祖
  第四折·孔文卿
  百合子·戴望舒
  卷四·徐世昌
  卷八十二·王奕清
  卷八十三·陈焯
  卷七·郭元釪
  卷一百二十六·陈元龙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御选元诗卷十五·康熙
  提要·吴渭
  党怀英词作鉴赏·佚名
  李演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抱真堂诗话 全文·宋征璧

      王仲宣「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杜诗诸别俱本此。   〈焦仲卿〉及〈木兰诗〉,如看彻一本传奇,使人不敢作传奇。  左思〈咏史〉云:「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不涉议论乎?  颜延之诗密如

  • 卷十七·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七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松花坛茶宴联句 【元本不注名姓于联句下】几岁松花下,今来草色平。  衣冠游佛剎,鼓角望军城。  乱竹边溪暗,孤云向岭明。  遶坛烟树老,入殿雨花轻。  山磬人天界,风泉远近声。 

  • 一二一三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折·佚名

    一二一三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臣纪昀、臣彭元瑞谨奏:本月初八日报到发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一部,臣等公同阅看,书内钱谦益、李清诸条,未经抽削,实属疎漏。臣

  • 一一一九 山西巡抚伊桑阿奏覆查无抽改《御批资治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一一九 山西巡抚伊桑阿奏覆查无抽改《御批资治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山西巡抚臣伊桑阿跪奏,为遵旨具奏事。窃照钦奉上谕,令将《御批资治通鉴纲目续编》照本抽改,使外间流传之本一体更正,仍将抽改过共

  • 第四讲·孙中山

    照前几次所讲,我们知道欧美人民争民权,已经有了两三百年,他们争过了两三百年,到底得了多少民权呢?今天的题目,就是欧美人民在近来两三百年之中,所争得民权之多少,和他们的民权,现在进步到什么地步。民权思想已经传到中国来了,中

  • 卷三十五·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五生徒【臣】等谨案周礼乡学教庶人国学教国子及庶人之俊乡学秀者之升曰选士国学秀者之升曰进士自汉设博士弟子唐则六馆生徒宋之三舍生元明之陪堂伴读官民监生虽铨综代异而损益因时载在

  • 论?第五十四·桓宽

    大夫曰:“巫祝不可与并祀,诸生不可与逐语,信往疑今,非人自是。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日月在天,其征在人,?异之变,夭寿之期,阴阳之化,四时之叙,水火金木,妖祥之应,鬼神之灵,祭祀之福,日月之行,星辰之纪,曲言之故,何所本始?不知则

  • 第一章 导言·林语堂

    实际上,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对全无实用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神秘主义完全弃之不顾,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灵异世界神仙不朽又有何用?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是“人的标准就是人”。

  • 卷六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祭义第二十四之一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祭义者以其记祭祀齐戒荐羞之义也此於别录属祭祀 方氏慤曰陈乎外者祭之法存乎中者祭之义君子於祭岂徒法为哉亦有义存焉尔郊特牲曰礼之所

  • 春秋说卷二十五·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昭公三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而他乐犹故也叔弓卒于武宫涖事之所籥入去乐卒事他乐尽彻也君于卿大夫之丧恩痛不忍举可谓得礼矣常事

  • 亲近品第六十五·佚名

    尔时释提桓因意念言:菩萨行六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尚出众生之上。何况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若有发意念萨云然者,为得寿命中之最人中之善利。何况发意欲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未发者当亲近之。释提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四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四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又成就修行者。以起一切种修行清净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起一切种清净十善业道。是名菩萨成就修行。如十地修多罗中说。是菩萨复深思惟。行十不善业道集因缘

  • 卷第四十九(第八诵之二)·佚名

    十诵律卷第四十九(第八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毗尼增一之二三法初有三羯磨摄诸羯磨。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有三人必堕恶趣地狱中。何等三。若人以无根波罗夷。谤清净梵行比丘。是名初人必堕

  •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佚名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世间文字一时读尽发心入龙宫看藏见华严有三本上本中本下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遂记得下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四·净挺

    侍者智(巽橒)编普说古人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又道说取行不得底行取说不得底须知他古人说到行到此事不专在舌头上一千五百人善知识向一句语言上辨出他是何等样眼目不属有言不属无语句中意意中句全不是识情凑泊得底语

  • 荆川集·唐顺之

    十三卷。明唐顺之撰。著有 《荆川集》、《广右战功录》、《南北奉使集》、《史纂左编》等。是集初由安如石于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 刊刻,题名 《唐荆川先生文集》,凡十二卷。集前有王慎中序。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西河集·毛奇龄

    一百九十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举荐鸿博,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后辞归田。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著述颇丰,有《古文尚书冤词》、《四书改错》、《竟山乐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冥祥

    佛教传记。唐冥祥撰。一卷。约成于唐垂拱四年(688)之后。全文约一万一千字,是以《慈恩传》为底本改写而成。其中所记玄奘事迹在《慈恩传》中都有原型,且叙事次序有许多相同,类似《慈恩传》“要钞”。所述玄奘的生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