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五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五

綦毋潜

綦毋潜字季通荆南人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由宜夀尉入为集贤待制迁右拾遗终着作郎诗一卷

冬夜寓居寄储太祝【一作薛据诗】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尽【一作爱】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奈何离居夜巢鸟悲【一作飞】空林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隣砧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絶此去随所偶晚【一作好】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後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题鹤林寺

道林【一作门】隐形胜向背临层霄【一作法桥】松覆山殿冷花藏谿路遥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迟日半空谷春风连

上潮少凭【一作适】水木兴暂令身心调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一作侣】饶

题栖霞寺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殿转云崖隂僧探石泉度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万壑奔道场羣峰向双树天花飞不着水月白成路今日观身我【一作我身】归心复何处

送储十二还庄城

西坂何缭绕青林问子家天寒噪野雀日晚度城鸦寂历道傍树曈曨原上霞兹情不可说长恨隐沦赊

送章彛下第

长安渭【一作灞】桥路行客别时心献赋温泉毕无媒魏阙深黄莺啼就马白日暗归林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隂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持衡出帝畿星指夜郎飞神女云迎马荆门雨湿衣聼猿收泪罢系鴈待书稀蛮貊虽殊俗知君肝胆微

送贾恒明府兼寄温张二司户

越客新安别秦人旧国情舟乘晚风便月带上潮平花路西施石云峰句践城明州报两掾相忆二毛生

送宋秀才

冠古积荣盛当时数戟门旧交丞相子继世五侯孙长劒倚天外短书盈万言秋风一送别江上黯消魂

送平判官入秦【一作卢象诗】

谪远自安命三年已忘归同声【一作心】愿执手驿骑到门扉云是帝乡去军书谒紫微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

送郑务拜伯父

名公作逐臣驱马拂行尘旧国问郧子劳歌过郢人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奉料竹林兴寛怀此别晨

题招隐寺绚公房

开士度人久空岩【一作山】花雾深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还言证【一作澄】法性归去比黄金

宿太平观

夕到玉京寝窅冥云汉低魂交仙室蝶曙聼羽人鸡滴沥花上露清冷松下谿明当访真隐挥手入无倪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观空静室掩行道衆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若耶溪逢孔九

相逢此溪曲胜托在烟霞潭影竹间动岩隂檐外【一作际】斜人言【一作生】上皇代犬吠武陵家借问淹留日春风满【一作深归】若耶

宿龙兴寺

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白日【一作月】传心静青莲喻法微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题沈东美员外山池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茅山洞口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一作陆】差池对石坛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过方尊师院

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一作禽】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

经陆补阙隐居

不敢要君徵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谠言昨叹离天聼新象今闻入县图琴鎻坏窗风自响鹤归乔木隐难呼学书弟子何人在点检犹存谏草无

登天竺寺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隂佛身瞻绀髪宝地践黄金云向竹谿尽月从花洞临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一作孤】岑

满公房

世界莲花藏行人香火缘灯王照不尽中夜寂相传

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一作水又作越】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聼钟【一作泉又作松】声连【一作恋】翠微

早发上东门

十五能行【一作文】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一作惹】洛阳尘

祗园寺

宝坊求往迹神理驻沿洄鴈塔酬前愿王身更後来加持将瞑合朗悟豁然开两世分明见余生复几哉送集贤学士伊阙史少府放归江东觐省【一作陶翰诗】

墨客锺张侣材高吴越珍千门来谒帝驷马去荣亲吏邑沿清洛乡山指白苹归期应不远当及未央春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彭定求
  沈伯文·唐圭璋
  诗法家数 全文·杨载
  残叶之歌·戴望舒
  第六出 哭表 (仙吕调真文韵)·丁耀亢
  卷254 ·佚名
  七言巻五十九·洪迈
  卷三百十·曹学佺
  卷一百二十八·陈廷敬
  卷九十九·陈廷敬
  卷八百三·佚名
  卷七百五·佚名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怀芳记》·张次溪
  胡铨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沈德潜

    ☆万夔辅字伯安,江南宜兴人。贡生。著有《鲭馀集》。○先生孤介正直,为宵人构陷系狱,久而得白,然孤介之性终不改也。韵语不尚风格,一归真挚,于伦常日用,三致意焉。今嗣星钟太史,以诗鸣,绍家学也。星钟为画山储太史女夫,画山为余

  •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奸臣下·脱脱

        ◎奸臣下   ○萧余里也 耶律合鲁 萧得里特 萧讹都斡 萧达鲁古 耶律塔不也 萧图古辞   萧余里也,字讹都碗,国舅阿剌次子。便佞滑稽,善女工。重熙间,以外戚进。清宁初,补祗候郎君,尚郑国公主,拜驸马都尉,累

  • 卷一百 志七十五·赵尔巽

      ◎乐七   △乐章五铙歌大乐铙歌清乐凯歌辞   巡幸铙歌大乐二十八章乾隆七年定。   大清朝第一 大清朝,景运隆。肇兴俄朵,奄有大东。鹊衔果,神灵首出;壹戎衣,龙起云从。一解雷动奏肤功,举松山,拔杏山,如卷秋蓬。天开

  •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孝姻缘·李定夷

    某邑某氏女,幼孤,依母以居。性纯孝,善体亲心。貌娟秀,年二八,远近争委禽。母亦以女大须嫁,为之妙选东床,俾遂倡随之乐。女闻耗,泣曰:“人生七十古来稀,母老矣。桑榆晚景,风烛残年,儿鲜兄弟,儿嫁,母侍奉无人。愿学北宫女婴儿子,撤其环

  • 京口耆旧传卷七·刘宰

    王彦融【子万全万枢孙遂】李健王澂庄必彊张忞张纲【子坚孙釡】王彦融字炎弼江州人韶之孙居金坛父宷以林灵素譛死靖康改元彦融时年十九徒步走京师上书讼寃召对命官绍兴初授庐州录事参军防夀春守将外叛檄权府事以劳进秩

  • 目录·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目录君道门君道       帝学政体      慈孝恭俭      法祖宗用人       广言路勤政       听断诏令      风俗帝系门尊号      皇太后皇后   

  • 卷十一·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十一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秦 郑谱曰秦者陇西谷名於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尧时有伯翳者实臯陶之子佐禹治水水土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鸟兽赐姓曰嬴历夏商兴衰世有人焉周孝

  • 一 朱频的故乡·林语堂

    朱频在自己的祖国觉得自己像一个陌生人。从广州出发,他乘火车旅行了好几天,祖国一望无际的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祖国。广袤的土地——从南方的广州,朱频父亲出生之地,一直到北方的北京,朱频即将上学之地,有1100多英里。祖国的

  • 卷五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五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五十九宗庙制度周礼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注谓太祖之庙及三昭三穆迁主所藏曰祧先公之迁主藏于后稷之庙先王之迁主藏于文武之庙

  • 卷十五·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五诗经肃肃罝防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编修【臣】储晋观郑康成曰罝之人鄙贱之事犹能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二·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律四十卷  根本毗奈耶杂事律第一卷  砖揩(上拙缘反埤苍云[鹿*瓦]甊也字书云瓴甓也从瓦专声[鹿*瓦]音鹿瓴音零甓音瓶历反下客皆反说文云措摩也拭也从手皆声)。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一·智旭

    释信解品竟。次释药草喻品。药草喻品第五此中具山川云雨。独以药草标名者。土地是能生。云雨是能润。草木是所生所润。所生所润。通皆有用。(若从如来所述义边。则尽大地无不是药。)而药草用强。(若从迦叶等能领义边。则

  • 卷第四·佚名

    姚敏学校正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第四卷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第四善恶门之余姚中启校方便品如来方便老婆心  杨叶暂止婴儿哭涅槃经云。何为婴儿行。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

  • 08.说随念业处品·佛音

    (七)念死在六随念之后,再说念死的修习。(念死的意义)&ldquo;死&rdquo;&mdash;&mdash;是一个有情的命根的断绝。诸阿罗汉断除轮回之苦,称为&ldquo;正断死&rdquo;。诸行的刹那灭,称为&ldquo;刹那死&rdquo;。树的死,金属的死

  • 乾坤体义·利玛窦

    二卷。明利玛窦(1552—1610)撰。利玛窦意大利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十年(1582)来中国,初在广东肇庆传教,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进呈自鸣钟等物,与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周子愚等交往,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