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四

篆书类

五言古

钞众书应司徒敎     【齐】王 融

说礼固多才惇诗信爲善岩笥发仙华金縢开碧篆

借刘太常说文      【陈】江 总

刘棻慕子云许慎询景伯硕学该虫篆奇文秀鸟迹曰余徒下帷待问垂重席不诣王充市聊投班元籍三写徧钻硏六书多补益幽居服药饵山宇生虚白留连嗣芳杜旷荡依泉石夫君爱满堂愿言驰下泽

观洛出书        【唐】张钦敬

浮空九洛水端圣千年质奇象八卦分图书九畴出含微卜筮逺抱数隂阳密中得天地心旁探鬼神吉昔闻夏禹代今献唐尧日谬此叙彛伦寰宇贺清谧

观洛出书        【唐】郭 邕

德合天贶呈龙飞圣人作光宅被寰区图书荐河洛象登四气顺文辟九畴错氤氲瑞彩浮左右灵仪廓防造功不宰神行利攸博一见皇家庆方知禹功薄

阳氷篆         【宋】王禹偁

泠泠庶子泉落落阳氷笔云气势奔垂龙蛇互蟠屈峄山既劘灭石鼓又缺失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摸印徧寰区流传耀缃帙书诚一艺尔小道讵可忽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没

推官惠李庶子鄂州篆字  【宋】文 同

天下有奇篆阳氷书鄂州异兽呀五口狂咬掉三头磥砢玻瓈盌诘屈珊瑚钩愧无希世宝何以爲子酬

七言古【附长短句】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杜 甫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巳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以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劔长防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彊呉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和永叔琅琊山庶子泉阳氷石篆诗

【宋】苏舜钦

一气氤氲万事起独有篆籀含其真周鼓秦山壊已久下至唐室始有人宗臣转注得天法质虽浑厚气乃振人间所存十数处丰疎异体世共珍其中琅琊石泉记比之他法殊不伦铁鎻闗连玉钩壮曲处力可挂万钧复疑蛟虬植爪角隐入翠壁蟠未伸近来俗眼苦不赏唯有风月时相亲紫微仙人谪此守此地胜絶旧喜闻公余往观领宾从猎猎画隼揺青春逺休车骑歩泉侧酌泉爱篆移朝昬挥弄潺湲翫防画情通恍惚疑前身作诗缄本逺相寄邀我共赋意甚勤昨承见敎乆阁笔压以大句尤难文高风胜事日倾倒安得身寄西飞云

滕用亨诸篆体歌     【明】王 行

维周大篆成史籀宣圣传经制蝌蚪总因苍颉见鸟迹象形置书变未久李斯小篆类玉筯钟鼎鱼虫分众手碧霄鸾凤漫廻翔沧海蛟螭互蟠纽有如垂露杨柳叶或似委薤劔环首许慎程邈评已彰余子纷纷亦何有有唐阳氷号高古尝搨鸿都峄山谱新泉丹井尚幸存缨珞麒麟折钗股刻符摹印气候形义理深闗非小补南阳髯翁学古书雅与秦汉参锱铢古文奇字荡胸臆岂若俗工譌鲁鱼自言初习胜国时玉雪左丞吾所师荻茎锥沙指画腹廿年勤苦求妍姿呜呼方今世雍熙明良际遇千载期大书功德勒金石絶胜草草人间碑

五言律

书           【唐】李 峤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垂露春光满奔云骨气余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五言排律

观洛出书        【唐】叔孙元

清洛含温溜元龟荐宝书波开绿字出瑞应紫宸居物着羣灵首文成列卦初美珍翔阁凤庆迈跃舟鱼俾姒惟可逺休皇复在诸东都主人意歌颂望乗舆

七言律

谢许链师惠图书     【明】危 进

茅山许史旧诸孙还向仙台卧白云竹外画沙迷鹤迹花间引水泛鵞羣苍崕翠刻金书字丹井银牀玉篆文蝌蚪早收东观上几人相倚播清芬

五言絶句

题三会寺仓颉造字台   【唐】岑 参

野寺荒台晩寒天古木悲空堦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仓颉台         【唐】李咸用

先贤忧民诈观迹成纲纪自有书契来争及结绳理

七言絶句

仓颉台         【唐】汪 遵

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敎浩然兴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四

猜你喜欢
  寇准·唐圭璋
  谢直·唐圭璋
  雨村曲话序·李调元
  王举之·隋树森
  前集卷九·罗椅
  卷478 ·佚名
  卷三百三十五·陈思
  卷二百三十·陈思
  耻辱的门·刘半农
  卷四十七·乾隆
  提要·贡性之
  卷二百八十六·陈廷敬
  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一块晦色的路碑·徐志摩
  目录·陈镒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十二明 杨基 撰词江宁春馆写怀【清平乐四阕】春氷消後緑水粼粼皱减却风流添却瘦多在黄昏时候匆匆商女琵琶萧萧白髪乌纱金谷园中芳草玄都观里桃花其二自从别後眉也寻常皱瘦得腰肢无可瘦又是魂销

  • 卷六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七罗隐钱尚父生日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伊夔事业扶千载韩白机谋冠九州贵盛上持龙节钺延长应续鹤春秋锦衣玉食将何报【一作补】更俟庄椿一举头寄前户部陆郎中出驯桑雉入朝簪萧

  • 卷十六·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香山集卷十六     宋 喻良能 撰七言絶句次韵郑季远国録贤良题余庐山诗记青鞋忆昔到庐山回首清游梦寐间忽见广文奇絶句十年风雨唤仍还天姥梦魂劳太白赤城想像赋兴公匡庐缥缈烟云境总在新篇妙句中次

  • 卷五十·志第三上·五行一·宋濂

        ◎五行一   人与天地,参为三极,灾祥之兴,各以类至。天之五运,地之五材,其用不穷,其初一阴阳耳,阴阳一太极耳。而人之生也,全付畀有之,具为五性,着为五事,又着为五德,修之则吉,不修则凶,吉则致福焉,不吉则致极焉。征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四·乾隆

      汉  太宗孝文皇帝  名恒高祖中子母曰薄姫【先在魏许负相曰当生天子后入汉高祖内之后宫一曰召幸之姬曰昨梦苍龙据吾腹高祖曰此贵征也吾为汝成之遂生帝】初封代王大臣既诛诸吕遂迎立之  【壬戌】元年十月帝谒

  •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三月。壬申朔以喀尔喀故车臣汗吴默赫子滚陈袭爵。  ○癸酉。上幸畅春园。  ○吏部题、二等精奇尼哈番南第故。销去恩诏所得一拖沙喇哈番。余三等精奇尼哈番、请以其子乌尔土纳思图袭职从

  • 二百九十一 署内务府总管允禄等奏请补放内府三旗参领等缺摺·佚名

    雍正七年十月初五日 内府三旗参领默尔其、马宝住、万柱已升任,沈玉因罪革职,李秉治身故,司官兼骁骑参领白喜、刘格、鄂善、七十、赫雅图、赫达色、八十、穆克德木布、舒通阿等,解除参领。为补放此等缺额具奏: 三等侍卫海存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纪昀

    儒林传宋 【十】○宋十真德秀魏了翁李心传【道传】杨泰之真德秀魏了翁李心传杨泰之△ 真德秀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 【按宋史误作景希考四朝闻见录云真德秀初字景元楼钥叩以字义真德以慕元德秀之为人钥取诗 注景行行

  • 卷三百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

  • 三十五年·佚名

    (己卯)三十五年清乾隆二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未,上御恭默閤,藥房入診。領議政左議政禮曹判書入侍,以上候平復之慶,請告宗廟頒敎,上,許之。敎曰:「旣知陟降之默佑,則亦不可無叩謝之道。且今年,卽予初封之歲也,追惟鍚號之恩,亦豈

  • 张子抄释卷六·吕柟

    明 吕柟 撰答范巽之书第一所访物怪神奸此非难説顾语未必信耳孟子所论知性知天学至于知天则物所从出当源源自见知所从出则物之当有当无莫不心喻亦不待语而知诸公所论但守之不失不为异端所劫进进不已则物怪不须辨异端

  • 中国道家思想之开山大宗师--庄周·钱穆

    儒家道家,乃中国思想史里两条大主流。儒家宗孔孟,道家祖老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部书,两千年来,为中国知识阶层人人所必读。但就现代人目光,根据种种论证,《庄子》一书实在《老子》五千言之前。庄周以前,是

  •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嗔恚有薄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何谓五道。一谓天道。二谓人道。三谓饿鬼道。四

  • 又·佚名

    又慧常读五镫及百氏书天下名蓝莫不有命世宗师应运开法其间而生缘出载亦详且悉矣独是黔南一掌地不惟地不生其人而人亦不屑居于此盍地愚而俗陋故也殆考郡志自有唐南将军伐黑羊始建黔州历有明神庙初始置省会王新建谪龙

  • 景德镇陶歌·龚鉽

    以七言绝句形式描述景德镇制瓷的记事诗。龚鉽作, 成书于清代道光四年(1824)。原有100首,刊出时为60首。对制瓷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法、艰辛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了形象的描述,是了解清代景德镇瓷业概貌的参考资料

  • 午溪集·陈镒

    元诗别集。10卷。陈镒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陈镒曾筑室于午溪之上,并题名为“绿猗堂”,故将诗集题作《午溪集》。本集的传本较少见,除《四库全书》本(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还有几种

  • 论语拾遗·苏辙

    北宋苏辙撰。一卷。前有自序云:“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其书者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其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未安者,时为籀等言之,凡二十有七章,谓之《论语拾

  • 大学问·王守仁

    明代王守仁(1472~1529)著。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主要著作有《大学问》和《传习录》。他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加以发展,成为心学集大成者,对后代反正统理学的思想家有很大影响,被称为阳明学。《大学问》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