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四

肃宗皇帝

帝讳亨明皇第三子初名嗣昇封陕王开元十五年更名浚徙封忠王二十三年又更名璵明年立为皇太子二十八年又更名绍天宝三载乃更名亨明皇幸蜀即位於灵武聪明强记属词典丽在位七年諡曰宣诗四首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座上生玉灵芝一茎三花上亲制诗】

玉殿肃肃灵芝煌煌重英发秀连叶分房宗庙之福垂其耿【一作景】光【此章缺二句】

元气产芝明神合德紫微间采白蕣呈色载啓瑞图庶符皇极天心有眷王道惟直

幸生芳本【一作卉】当我扆【一作宸】旒效【一作放】此灵质贲其王猷神惟不爱道亦无求端拱思惟永荷天休

赐棃李泌与诸王聨句【邺侯外传云肃宗尝夜坐召颍信益三王同就地垆食以泌多絶粒帝自烧一棃赐之颍王固求不与请三弟共乞一颗亦不与别命他果赐之王曰先生恩渥如此臣等请聨句以为他日故事 颍王名璬信王名瑝益王史失传】

先生年几许顔色似童儿【颍王】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不食千锺粟唯餐两颗棃【益王】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帝】

德宗皇帝

帝讳适代宗长子初封奉节郡王乾元元年进封鲁王八月徙封雍王广德二年立为皇太子善属文尤长於篇什每与学士言诗於浴堂殿夜分不寐三令节御制诗敕羣臣赓和品第优劣四方贡艺者帝多亲试或有乖谬浓点笔抹之称旨即翘足朗吟诧宰相此朕门生无不服帝之藻监焉在位二十五年諡曰孝文集不传今存诗十五首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帝移晦日为中和节邺侯家传云夜梦见赐御制中和节诗於金花牋上第二对首忘一字云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及中和日百寮会曲江亭赐御制诗曰肇兹中和节云云其金花牋上花云皆梦所见者奉诏同用春字】

韶年啓仲序初吉谐良辰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云开洒膏露草疏芳河津岁华今载阳东作方肆勤慙非熏风唱曷用慰吾人

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

至化恒【一作常】在宥保和兹息人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仲月风景暖禁城花柳新芳时协金奏赐宴同【一作锡宴周】羣臣丝竹岂云乐忠贤惟所亲庶洽朝野意旷然天地【一作下】均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并序】

朕在位仅将十载实赖忠贤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择三令节锡兹宴赏俾大夫卿士得同欢洽也夫共其戚者同其休有其初者贵其终咨尔羣寮顺朕不暇乐而能节职思其忧咸若时则庶乎理矣因重阳之会聊示所怀

早衣【一作依】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一作老】清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一作其】情【因诏曰卿等重阳会宴朕想欢洽欣慰良多情发於中因制诗序令赐卿等一本可中书门下简定文词士三五十人应制同用清字明日内於延英门进来宰臣李泌等虽奉诏简择难於取舍由是百僚皆和上自考其诗以刘大真及李纾等四人为上等鲍防于邵等四人为次等张蒙殷亮等二十三人为下等而李晟马燧李泌三宰相之诗不加考第时贞元四年九月也】

九月十八赐百寮追赏因书所怀

雨霁霜气肃天高云日明繁林巳坠叶寒菊仍舒荣懿此秋节时更延追赏情池台列广宴丝竹传新声至乐非外奬浃欢同中诚庶敦朝野意永使风化清

送徐州张建封还鎭【贞元十三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来朝及命归镇上御制诗以赐之】

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报国尔所向恤人予是资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已知【於时藩鎭马燧浑瑊刘元佐李抱真等勲宠卓越未有以诗饯独建封获赐】

麟德殿宴百僚

忧勤承圣绪开泰喜时康恭巳临羣后垂衣御八荒务闲春向暮朝罢日犹长紫殿初筵列彤庭广乐张成功归辅弼致理赖忠良共此欢娱事千秋乐未央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端旒揖羣后囘辇閲师贞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分行左右出转斾风云生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勇余矜捷技令肃无喧声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中和节赐羣臣宴赋七韵【贞元五年初制中和节帝制诗写本赐戴叔伦於容州】

东风变梅柳万彚生春光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隂阳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贞元六年三月庚子百僚宴曲江亭上赋上巳诗一篇赐之】

佳节上元已芳时属暮春流觞想兰亭捧劒得金人风轻水初绿日晴花更新天文信昭囘皇道颇敷陈恭巳每从俭清心常保真戒兹游衍乐书以示羣臣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羣官【余字韵】

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万宝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至化自敦睦良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竹济济罗簪裾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日即事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贞元十八年九月癸亥重阳御制诗赐羣臣】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贞元七年七月癸酉幸章敬寺赋诗九韵皇太子与羣臣毕和题之寺壁】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法筵会早秋驾言访襌扃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七物【一作珍】匪吾宝万行先求成名相旣双寂繁华奚所荣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贞元十四年二月戊午上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诗令太子书示百官序曰朕以中春之首纪为令节听政之暇韵於歌诗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聊复成篇其诗八韵中书门下谢赐诗请颁示天下编入乐府】

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乾坤旣昭泰烟景含氤氲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一作思洽】人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羣臣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

九日絶句

禁苑秋来爽气多昆明风动起沧波中流箫鼓诚堪赏讵假横汾发櫂歌

文宗皇帝

帝讳昂穆宗第二子初名涵封江王宝历二年即位?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羣籍顾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试进士亲裁题目及所司进所试披览吟咏终日忘倦延学士於内庭讨论经义好制五言古调清峻常欲置诗博士李珏言今翰林学士皆能文词且古今篇什足可怡悦圣情乃止又尝与宰相论诗之工拙郑覃曰诗之工者无若三百篇皆国人作之以刺美时政王者采之以观风俗後代词人华而不实无补於事帝甚重其言在位十三年諡曰昭献今存诗七首

暮春喜雨诗【开成元年三月观内人赛雨赋】

风云喜际会雷雨遂流滋荐币虚陈礼动天实精思渐侵九夏节复在三春时霢霂垂朱阙飘颻入緑墀郊垧旣沾足黍稷有丰期百辟同康乐万方伫雍熙

题程修巳竹障【修巳冀州人学周昉画尝画竹障於文思殿帝赐以诗朝士皆奉诏继和】

良工运精思巧极似有神临窗忽覩繁隂合再盼真假殊未分【後二句一作临窗时乍覩繁隂合再明】

宫中题【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後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辇路生春【一作秋】草上林花发时【一作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上巳日赐裵度【裵度拜中书令以疾未任朝谢上巳曲江赐宴羣臣赋诗帝遣中使赐度诗仍赐御札曰朕诗集中要有卿倡和诗故令示此卿疾未差可异日进来御札及门而度薨】

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上元日二首

上元高会集羣仙心斋何事欲祈年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蓂生三五叶初齐上元羽客出桃蹊不爱仙家登真诀愿蒙四海福黔黎

夏日聨句【开成三年夏日与学士聨句时五学士属和帝独谓柳公权词清意足】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帝】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柳公权】

宣宗皇帝

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初名怡封光王会昌六年立为皇太叔?俭好善虚襟听纳大中之政有贞观风每曲宴与学士倡和公卿出镇多赋诗饯行重科第留心贡举常微行采舆论察知选士之得失其对朝臣必问及第与所试诗赋题主司姓氏苟有科名对者必大喜或佳人物偶不中第必叹息移时常於内自题鄕贡进士李道龙云在位十三年諡曰献文诗六首

百丈山【庚溪诗话帝为光王时为武宗所忌多晦迹为方外游至百丈山作诗云】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吊白居易

缀玉聨珠六十年谁敎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巳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幸华严寺

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慙汉武赏汾中

重阳锡宴羣臣【时收复河湟】

款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

题泾县水西寺【一作题嘉兴水西寺】

大殿连云接爽【一作赏】溪钟声还与鼔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

瀑布聨句【诗史云帝游方外至黄檗与黄檗禅师同观瀑布聨句 佛祖统纪云帝至庐山与香严闲禅师咏时黄檗在海昌诗史误】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帝】

海岳宴咸通【南部新书云宣皇置秦边陲曲有此句後懿皇以咸通建号其先兆也】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大中九年七月甲午崔铉由左仆射为淮南节度帝於太液亭宴饯赐诗有七载秉钧之句儒者荣之】

昭宗皇帝

帝讳晔懿宗第七子初名杰封寿王文德元年立为皇太弟在位十四年帝攻书好文而承广明寇乱之後唐祚日衰遗诗只韵皆其播迁所制也

咏雷句【纪事云天复元年帝为凤翔兵劫幸岐城一日大雷雨牛马震死街西古槐殿东鸱吻立碎帝为诗云】

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纪事又云帝在日忧不测与皇后内人唯沈饮自寛尝歌云纥于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此古语帝述之者附记】

御定全唐诗卷四

猜你喜欢
  卷七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二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二·潘德舆
  附后跋·张炎
  ●李义山诗集注卷二下·朱鹤龄
  ●庚申(咸丰十年)·林占梅
  三集卷四·乾隆
  卷379 ·佚名
  卷96 ·佚名
  卷五十八·郭元釪
  卷二十三·陈元龙
  御选元诗卷六十七·康熙
  畦乐诗集·梁兰
  李嘉祐诗鉴赏·佚名
  希澹园诗集原序·虞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天锡·隋树森

    赵天锡,孙楷第考其中禹珪,又名祐,字天锡。元·郑元祐《遂昌山樵杂录》载云:“宛丘公讳祐字天赐。”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元时隶汴梁路之陈州。元·钟嗣成《录鬼簿》以咱名概之,记其为“汴梁人”,并做过“

  • 卷九十·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九十     宋 陈起 编刘翰小山集 桂殿秋【寿于先生】 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瑶池路远羽衣湿玉佩泠泠明月中 双玉节到神京碧盃仙露冷如氷一声金磬千花发洞

  • 卷六十七·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六十七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艾 穆【七首】穆字和甫一字纯卿岳州平江人嘉靖中举人初仕为国子监助敎万厯初迁刑部主事歴员外郎抗疏论张居正夺情廷杖遣戍西宁久之起补光禄少卿转鸿胪寺卿再转太仆寺卿

  • 卷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王安石临川诗钞上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後居金陵亦号半山登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通判舒州召试馆职不就用为羣牧判官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入为度支判官俄

  • 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刘昫

    御史台 秦、汉曰御史府,后汉改为宪台,魏、晋、宋改为兰台,梁、陈、北朝咸曰御史台。武德因之。龙朔二年改名宪台。咸亨复。光宅元年分台为左右,号曰左右肃政台。左台专知京百司 ,右台按察诸州。神龙复为左右御史台。延和年

  •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雍正

      【原文】  曾静供: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又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古之帝王治天下,其大本大根,必在于孝。诚以孝为百行之源,万化所从出之地,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

  • 修纂凡例·杨士奇

    一宣宗皇帝即位礼仪及赏赉之类皆书 一宣宗皇帝永乐八年留守北京事书十二年侍从征北事书十八年冬侍从北京事书二十二年受册升储事书洪熙元年南京谒陵事书 一上皇太后尊号册立 皇后皇妃皇太子及册封郡王王妃公主皆书其

  • 一三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等事折·佚名

    一三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等事折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初九日陕甘总督臣勒保跪奏,为遵例并折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二条,持论偏谬之处,各省有无照本抽改;又地方文武各

  • 十七年·佚名

    (辛酉)十七年清乾隆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卯,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兩都,又命備局,飭諸道。1月2日○戊辰,持平金翰運以李彙恒疏斥,上疏自辨曰:其所謂擅改眞儒之啓者,臣之所改,不過以亟正邦刑,改爲嚴鞫處斷。畢竟處分,歸於嚴鞫,到今追

  • 平书卷二人事篇下·王源

    春秋庄八年谷梁传兵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江熙曰邻国望我欢若亲戚何师之有]善师者不陈[江熙曰上兵伐谋何乃至隙]善陈者不战[注军陈严整敌望而惧莫敢与战]善战者不死[江熙曰避实击虚则不至死]善

  • 卷一百十一·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一   宋 卫湜 撰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絶於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

  • 卷四百五十三·佚名

    △第二分增上慢品第六十之二复次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未久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远离方便善巧故。为恶魔之所诳惑。劝诸菩萨。应善觉知。谓有恶魔为诳惑故。方便化作种种形像。来至菩萨摩诃萨前

  • 大乘密嚴經卷下·欧阳竟无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二]我識境界品第七〈此品談我執爲害而礙生密嚴〉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徧觀十方.從髻珠中出大光明照諸世界及他化自在天宮 幷密嚴中諸佛子衆.放斯光已卽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言.

  •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一卷·佚名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一卷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译教化品第一我今悉归命一切无上尊为开法王藏广利诸群生诸佛胜妙法谤以为非法愚痴无智慧迷于邪正故具足智慧人善分别邪正如是作论者不违于正法顺三乘菩提对三界烦

  • 卷第二十六(第四诵之六)·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十六(第四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医药法第六佛在王舍城。秋时诸比丘冷热发癖癊患动。食不能饱羸瘦少色力。佛见诸比丘羸瘦少色力佛知故问阿难。诸比丘何以羸瘦少色力。阿难白佛言。世尊。

  • 解说分·佚名

    第一章 一人一如何是时解脱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待时机而身证八解脱而住,依其智慧见已一类之诸漏尽。此云为时解脱人。二如何是不时解脱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不待时机而身证八解脱而住,依其智慧见已而[一类之]诸漏尽。此称为

  • 小儿药证直诀·钱乙

    中医儿科学著作,又名《小儿药证直诀》、《钱氏小儿药证直诀》。3卷。宋朝钱乙述,阎孝忠撰。约于宣和元年 (1119年)刊行于世。此书现有清康熙间起秀堂照宋本影刻本和清武英殿聚珍本(辑佚本)。1949年后有人民卫生出版社

  • 太子须大拏经·佚名

    一卷,西晋圣贤译。说佛往昔为须大拏Sud&amacron;na太子入檀特山行檀波罗蜜之事。须大拏或作须达,苏达拏。